学术投稿

螺旋形引流管在胸腔闭式引流术中的应用

陈溉;武忠;赵雍凡

关键词:螺旋形引流管, 胸腔闭式引流术, 胸腔闭式引流管, 引流不畅, 胸部术后, 右胸, 堵塞, 侧孔, 拔管
摘要:胸部术后常规在左胸或右胸置放带侧孔的胸腔闭式引流管,但由于其孔道少易堵塞,常致引流不畅,拔管后胸腔有积液存留。
华西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环孢素A滴眼液的研制

    目的:研制环孢素A滴眼液.方法:以乙醇溶解环孢素A,吐温-80作乳化剂,与鱼肝油形成乳剂.采用HPLC法[1]测定环孢素A的含量.结果:含量测定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9.21%,RSD为0.93%,n为5.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简便,质控方法精确,稳定性良好,刺激性小,可供临床使用.

    作者:郑明兰;张志勇;陈洁;宋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Cochrane系统评价用户文摘(2)

    以下关于Cochrane系统评价的用户文摘及其全文都刊登在Cochrane图书馆上,并由评价员进行了撰写和核对.欲获得更详细的资料,请参看Cochrane图书馆,或浏览Cochrane协作网用户网页的摘要:http://www.cochraneconsumer.com.

    作者:吴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大疱性角膜病变的研究现状

    大疱性角膜病变(Bullous Keratopathy,BK)是指各种理化及生物因素而致角膜内皮失代偿引起的,以伴有或不伴有上皮水疱或大疱的角膜基质水肿为特征的异常,可引起患者视力下降和眼痛.大疱性角膜病变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临床征象.本文主要就白内障摘除术后继发无晶体性或人工晶体性大疱性角膜病变以及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的发病机制、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崔敏;邓应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5例体会

    高血压脑出血是常见的自发性脑内出血具有较高死残率.近年来有学者采用小骨窗开颅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果[1~3].作者于1999年9月~2001年10月采用微创血肿穿刺碎吸术治疗本病15病,效果良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陈浩;何俊;王刚;魏勤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承担老干部保健疗养工作的体会

    参加保健疗养的老干部均属高龄,且大多患有慢性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支炎等.个别因骨折等行动不便,为保健医疗工作者提出了一个实际的问题--疗养期保健.近期,作者再次接受承担了省级干部的保健疗养任务,现就多次参加此种保健医疗工作,谈谈体会.

    作者:杨玲;郭菊红;廖再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替地口腔消炎药膜的研制

    目的:本文研究用于牙种植的替硝唑地塞米松口腔膜剂的处方制备工艺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替硝唑为主药.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平均回收率99.8%(RSD=0.30%).结论:方法可行,临床初步应用疗效显著.

    作者:孙强;费小凡;邓力;曾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V型斜视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V型斜视发病率、病因及探讨V型斜视不同术式的治疗效果.方法:统计了482例斜视患者,分析了V型斜视的病因,治疗V型斜视采用水平直肌附着点垂直移位和(或)下斜肌后徙术.结果:①482例斜视中,有62例V型斜视,占12.8%;②62例V型斜视中仅有下斜肌功能亢进者22例,下斜肌功能亢进+垂直肌功能异常者9例,下斜肌功能亢进+水平肌功能异常者7例,下斜肌功能亢进+水平肌功能异常+垂直肌功能异常者3例,仅有水平肌功能异常者18例;水平肌肉附着点垂直移位者3例.③两种术式效果无显著差异.结论:①V型斜视在斜视中不少见,不要漏诊.②产生V型斜视的因素较多,多数V型斜视都有下斜肌功能亢进.③两种术式都具有满意疗效.

    作者:刘红;徐昭旭;张敬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基层医院冠状动脉介入治疗3例

    冠心病介入治疗目前在各大医院已成为重要的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基层医院受多种因素限制,较少开展,现将我院开展的3例报道如下:

    作者:颜昌福;周双陆;成功;陈均良;李暾;贺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加强沟通与协调,提高入院处护理质量

    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日趋重视,对护理角色的高期望,如何让病人在医院中得到满意、实惠、高水平的护理服务,是我们工作的目标.入院处是医院的一个特殊窗口,是住院病人必经的中间环节,与医院其它部门有着纵横交错的联系,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更好地服务于病人,是入院处的工作重点.

    作者:解蓉;张雪梅;舒友秀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咽炎冲剂祛痰药理作用初探

    咽炎冲剂由远志、枳实、菊花等八味中药组成,具有清咽利喉、宁心安神的作用.在我院长期的临床使用中,它对于急、慢性咽炎均有非常好的疗效.为研究其祛痰作用机理,我们进行了实验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饶凡;许静;刘伟;袁雁苓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腱鞘内克氏针内固定在治疗烧伤后手指屈曲畸形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一种手指屈曲畸形矫形术后指间关节固定的新方法.方法:对78例双手烧伤后屈曲畸形作整形术的患者,行腱鞘内克氏针固定,观察术后患者创面愈合及手指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腱鞘内克氏针固定在术后防治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活动、肌腱及韧带挛缩方面与髓腔内克氏针固定具有相同的作用,且可避免骨骺及关节方面的损伤,防止发生骨髓炎.结论:该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许学文;岑瑛;刘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肺癌脊椎转移瘤MRI表现与血供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肺癌脊椎转移瘤MRI表现与血供的关系.材料与方法:采用Elscint Gyrex V型0.5TMR成像仪,扫描序列包括:矢状位T1WI、T2WI,轴位T1WI,增强扫描矢状位T1WI.选择15例MR扫描资料完整并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诊断的肺癌脊椎转移瘤,以脊椎血供解剖特点为基础,分别观察分析肺癌脊椎转移瘤对椎体、椎体附件、椎间盘、椎旁软组织、椎管内等侵犯的MRI表现特征.结果:肺癌脊椎转移瘤共有26个椎体受累,其中颈椎3个(8.3%),胸椎17个(47.2%),腰椎14个(38.9%),骶椎2个(5.5%).单椎体受累6例,多椎体受累9例.共有14个椎体伴椎弓根受累,13例有硬膜囊和脊髓受压,6例伴椎旁软组织块.癌栓可经椎体节段动脉的周围支、中央支和后支进入椎体,其中经中央支进入椎体多见,还可进入脊椎静脉丛,致椎管内硬膜外转移及椎旁软组织肿块形成.结论:通过对15例肺癌脊椎转移瘤MRI表现的研究,表明其与椎体血供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董鹏;邓开鸿;伍定平;魏懿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中药滴鼻液的配制及临床应用

    鼻炎、鼻窦炎是一类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常用麻黄素滴鼻并配合抗生素治疗等方法,但麻黄素引起的继发性水肿常令患者不适,而且长期滴用会引起药物性鼻炎,故特拟此中药方剂并制成滴鼻液供我院临床使用,经临床应用证实使用方便、疗效可靠,且无麻黄素的继发性水肿的副作用.现将配制过程及临床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朱飞蓉;伍碧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尿道内尖锐湿疣治疗体会(附9例报告)

    笔者1998年9月至2001年9月,共收治9例尿道内尖锐湿疣,采用经尿道电切、电灼术,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荣玖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三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和糖类相关抗原(CA19-9、CA72-4)三种肿瘤标志物在胃癌诊断、手术效果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并将它们联合检测,以提高临床诊断胃癌的灵敏度、有效诊断率.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和生物素-链霉亲和素双抗夹心法测定60例患有不同良性胃部疾病病人和58例胃癌患者血清中CEA、CA19-9及CA72-4的含量,并对癌症患者进行术后3个月到1年的动态随访监测.结果:良性疾病组CEA为(11.8±3.7)μg/L,CA19-9为(22.8±9.9)KU/L,CA72-4为(2.1±0.8)KU/L.胃癌患者血清中这三种肿瘤标志物的含量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患者术后血清中CEA、CA19-9及CA72-4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将CEA、CA19-9及CA72-4三者联合检测较单测任何一项其灵敏度和有效诊断率均有提高.结果:三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胃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有效诊断率,胃癌患者血清中三种标志物含量变化对胃癌的诊断、疗效监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莉;冯小琼;邓克刚;鄢良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复方皂矾丸治疗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皂矾丸治疗化疗引起的血小板下降的功能.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组研究法,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结果:治疗组7天以内血小板恢复正常值有效率81%,(26/32)14天以内恢复正常值有效率91%(29/32).对照组7天、14天有效率分别为25%.(8/32),47%(15/32),两组比较P<0.005.结论:复方皂矾丸对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有确切疗效.

    作者:潘明;卢晓晖;李志林;周行;赵世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麻醉镇静术中咪唑安定剂量范围的初步探讨

    目的:初步探讨局麻术中咪唑安定镇静剂量范围,以及年龄、性别对咪唑安定用药量的影响.方法:80例ASAⅠ-Ⅱ级择期下肢或上肢手术患者,选用咪唑安定辅助镇静,观察警觉/镇静评分(OAA/S)达3级时的累积药用量,及用药前、OAA/S达3级后5min、10min、20min、30min、60min、90min及120min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次数(RR)、血氧饱合度(SpO2)和OAA/S镇静评分的变化,并观察用药前、OAA/S达3级后20min、60min的遗忘率;根据年龄不同分为青年组(18~39岁)、中年组(40~60岁)、老年组(>60岁),观察年龄对咪唑安定用药量的影响;根据性别不同分为两组,观察性别对咪唑安定用药量的影响.结果:OAA/S评分达3级时咪唑安定累积平均量为0.06±0.02mg/kg,5min和10min两时点MAP在正常范围内明显低于用药前基础值(P<0.05),其余时点与基础值无明显差异(P>0.05),术中HR、RR、SpO2无明显改变(P>0.05).5min、10min、20min和30min时OAA/S评分值明显低于基础值(P<0.05),60min后各时点与基础值无明显差异(P>0.05).20min、60min时遗忘率明显高于基础值(P<0.05).老年组咪唑安定用药量明显高于中、青年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比较用药量无明显差异.结论:局麻术中辅以咪唑安定镇静,用药量0.06±0.02mg/kg为安全有效的剂量范围;在同一镇静评分下性别对用药量无影响,老年人可安全使用,但药量应适当减少.

    作者:张兰;何沛霖;尹燕;刘惠;王泉云;刘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循证医学与电子信息资源

    随着医学文献的与日俱增,如何在浩瀚的信息和文献海洋中筛选出优的证据已成为实践循证医学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查找佳证据不再仅停留在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印刷型资源中,电子信息资源成为查找医生证据的主要来源.本文介绍了电子信息资源在收集循证医学证据中的运用.

    作者:李珏;方平;胡德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52例爪形手的治疗

    手部烧伤在烧伤科非常多见,由于烧伤深度或创面处理不当,创面愈合后引起手部瘢痕孪缩畸形也很多.因为手是人的重要功能部位,手功能障碍对人的劳动及生存质量均带来严重后果[1].因此,发生瘢痕畸形后如何整复,并能大限度地恢复功能就成为烧伤整形外科的一项重要课题.我科自1990~2001年52例患者的治疗总结如下:

    作者:邹同荣;杨俊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PFGE在医院内感染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方面的应用

    医院内感染是目前感染性疾病的主要问题之一.据美国疾病控制及预防中心估计每年约有200~400万病人住院后发生医院感染,占住院病人的5%~10%.这种医院内感染不仅可以导致病情的恶化,严重时还可致命,而近年来随着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肿瘤化疗药物的广泛应用,以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假单胞菌属为主的革兰阳性菌取代了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的革兰阳性菌,成为主要的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群,因此,对于致病微生物的分型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康梅;申艳娜;李明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华西医学杂志

华西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