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治疗各种类型输卵管妊娠的疗效评价

魏秀清;李涛;梁红

关键词:腹腔镜, 输卵管妊娠,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各种类型输卵管妊娠的手术方式及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腹腔镜不同的手术方法 治疗224例输卵管妊娠患者,其中116例行输卵管部分切除,输卵管开窗取胚术93例,输卵管挤压取胚术12例,宫角切除3例.结果 224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同时进行肌瘤剥除术5例,卵巢囊肿剥除术4例,输卵管造口术5例,盆腔粘连松解术25例,输卵管结扎5例.结论 各种类型的输卵管妊娠均可在腹腔镜下完成,安全、可行、微创.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碳酸氢钠联合金双歧和思密达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碳酸氢钠联合金双歧和思密达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将90例母乳性黄疸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两组均接受传统光疗,并喂服金双歧和思密达,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静脉输入碳酸氢钠,观察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结果 两组患儿临床黄疸消退时间比较及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测定结果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碳酸氢钠联合金双歧和思密达佐治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治疗方便、经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

    作者:王文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方法 及疗效.方法 总结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36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经翼点入路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资料.结果 术后愈合优良31例,轻残3例,死亡2例.结论 显微外科技术能够显著降低前交通动脉瘤手术的致死、致残率,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李和;彭华;周世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颅内原发恶性淋巴瘤的低场MRI诊断

    目的 探讨颅内恶性淋巴瘤的MRI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病灶均位于幕上脑深部白质区,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边缘模糊.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边界较清晰,信号多均匀,多数病灶周围轻-中度水肿,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均匀团块样强化,边界光滑或轻,分叶状,部分病灶见缺口征象,坏死囊变少见.结论 颅内淋巴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通过认真的影像分析,在术前作出正确诊断是可能的.

    作者:全清林;陈宗万;万青松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西比灵联合乙哌立松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目的 对比研究西比灵联合乙哌立松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门诊选取9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30例(乙哌立松与西比灵联用)和两个对照组各30例(单用西比灵或乙哌立松),均治疗4周.观察临床疗效指标改善情况和椎-基底动脉血流变化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联合用药组疗效显著优于两单独用药组,而3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均可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而治疗后3组间椎-基底动脉血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西比灵与乙哌立松药理作用不同,联用应用可使颈性眩晕的疗效进一步提高.

    作者:陈永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社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

    目的 探讨社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糖尿病患者6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独采用药物治疗,干预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社区干预,包括糖尿病健康知识教育、饮食干预、运动干预等6个月.检测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 干预组的血糖指标优于对照组.结论 社区干预可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林英;杨柯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腹腔镜治疗各种类型输卵管妊娠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各种类型输卵管妊娠的手术方式及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腹腔镜不同的手术方法 治疗224例输卵管妊娠患者,其中116例行输卵管部分切除,输卵管开窗取胚术93例,输卵管挤压取胚术12例,宫角切除3例.结果 224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同时进行肌瘤剥除术5例,卵巢囊肿剥除术4例,输卵管造口术5例,盆腔粘连松解术25例,输卵管结扎5例.结论 各种类型的输卵管妊娠均可在腹腔镜下完成,安全、可行、微创.

    作者:魏秀清;李涛;梁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异丙酚靶控输注麻醉与异丙酚复合咪唑安定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比较

    目的 观察异丙酚靶控输注(TCI)麻醉与异丙酚复合咪唑安定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对全身麻醉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择期行LC的患者随机分咸异丙酚靶控输注组(A组,30例)和异丙酚复合咪唑安定组(B组,30例). A组采用血浆靶控浓度4/μg/ml异丙酚诱导,术中用3-3.5μg/ml维持.B组采用0.1mg/kg咪唑安定、1mg/kg异丙酚诱导,术中采用10.8-6mg/(kg·h)方案输注异丙酚维持.术中持续监测患者SBP、DBP、HR,观察麻醉时间、拔管时间、苏醒质量、苏醒表现(烦躁、恶心、呕吐)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诱导3min后SBP、DBP、HR低于术前(P<0.05),气腹10min后SBP、DBP、HR高于诱导前、后3min及插管后(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A组拔管时间短于B组(P<0.05),苏醒质量好于B组(P<0.05).结论 异丙酚靶控输注麻醉用于LC比咪唑安定复合异丙酚麻醉好.

    作者:谢东篱;蔡兵;兰志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川畸病患儿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Ⅰ(cTn Ⅰ)浓度变化在川畸病患儿急性期的临床价值.方法 检测KD组(n=40)及对照组(n=23)患儿血清cTnⅠ、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与谷草转氨酶(COT)浓度.结果 [1]KD组与对照组血清CK、LDH、COT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cTnⅠ、CK-MB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P<0.001);[2]在诊断KD患儿急性期心肌损伤上cTnⅠ优于CK-MB(P<0.05).结论 表明cTnⅠ与CK-MB比较,在诊断KD患儿急性期心肌损伤中具有高特异性敏感性.

    作者:邹洪;万红;吕有道;卓莉;姚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常规放疗联合伽玛刀治疗脑胶质细胞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 讨论常规放疗联合伽玛刀治疗脑胶质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4年1月-2007年8月间采用常规治疗联合伽玛刀治疗的脑胶质细胞瘤患者106例,常规放疗采用双侧平行对穿野,照射野包括肿瘤及肿瘤边缘外2~3cm的脑组织;常规分割2Gy/次,共20次,总剂量达40Gy后行伽玛刀治疗,分1~2次完成,总剂量12~16Gy,现察疗效.结果 治疗后3~6个月临床症状好转66例(71.7%).CR29例(31.5%),PR45例(48.9%),NC11例(12.0%),PD7例(7.6%),有效率(CR+PR)为80.4%.1、2年生存率分别为67.8%(59/87)、35.5%(22/62).资料显示病灶体积是影响近期疗效与远期生存的首要因素,病灶体积≤40cm3有效率为100%,而不同的病理分级主要影响远期生存.结论 脑胶质细胞瘤以影像学水肿为特征的亚临床区域相对合理,常规放疗联合伽玛刀可充分利用各自放射物理剂量分布的特点,又符合放射生物学原则,有望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赵宇;郭红玉;李小红;张映辉;周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血清药理学与膜片钳技术对川芎扩冠离子机制的探讨

    目的 通过观察分析川芎灌胃动物后分离的含药血清(含川芎血清)对猪冠状动脉血管及平滑肌细胞BKCa的作用,旨在从细胞分子水平阐述其扩冠机制,也为探索建立血清药理学与膜片钳技术结合于中药研究的联合技术奠定基础.方法 用膜片钳实验及冠状动脉血管条实验观察含川芎血清、川芎主要活性成分川芎嗪(阳性对照)和空白血清(阴性对照)对BKCa的作用以及对离体猪冠状动脉血管条的影响.结果 在内面向外式和贴附式膜片上,含川芎血清和空白血清对BKCa通道无激活作用,但在内面向外式膜片上,阳性对照川芎嗪对BKCa通道具有激活作用,且川芎嗪具有对抗高钾(45mM)去极化所致的冠脉血管条收缩的作用,含川芎血清和空白血清无此作用.结论 川芎嗪对BKCa通道具有直接激活作用,含川芎血清在体外实验中对BKCa通道无明显激活作用.

    作者:杨艳;杨艳艳;李妙龄;程俊;刘智飞;周文;裴杰;曾晓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的佳留置时间.方法 选择100例静脉留置针,分别留置3~7d,观察不同留置时间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留置时间3d与5d并发症无明显差异,留置7d并发症明显增加,以静脉炎和堵管为主.结论 严格遵守规程操作,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可延长至5~6d

    作者:张丽华;龙小兰;张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和频谱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临床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和频谱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查224例乳腺肿块(良性120例,恶性124例),观察肿块内血管形态,数目与血流分布部位,获取滋养动脉血流频谱后,测定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小舒张期流速(Vmin),阻力指数(RI)脉动指数(PI).结果 本组244例乳腺肿块中检出有血流信号者128例,检出率为52.45%,其中良性肿块22例,检出率18.33%,恶性肿块106例,检出率85.%.良性肿块组:阻力指数为(0.55±0.15);脉动指数为(1.18±0.17).恶性肿块组:阻力指数为(0.80±0.17);脉动指数为(1.78±0.46).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与频谱多普勒超声能够提供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有限血流信息,可作为二维灰阶超声检查基础上的一种补充检查方法.

    作者:魏建虹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不同治疗方法治疗Ruedi-AngoWerⅡ、Ⅲ型Pilon骨折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治疗Ruedi-AllgowerⅡ、Ⅲ型Pilon骨折的手术时机及并发症防治.方法 2000~2006年我院收治Ruedi-AllgowerⅡ型12例,Ⅲ型10例共22例Pilon骨折.跟骨牵引7~15(平均10)d后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小切口复位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固定,螺钉加克氏针内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8~80个月,平均32个月,按照Mazur评分标准:优10例、良8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88%.结论 影响复杂Pilon骨折预后的因素较多,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以及在恰当的时间进行手术是成功的关键.

    作者:顾琪珊;谭均;班照楠;唐安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172例散发性戊型肝炎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2004年1月-2007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72例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按年龄和是否重叠感染分组,比较各组之间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结果 本组资料显示,戊肝患者男性多见(81.4%).不同类型分组中ALB水平老年组<中年组<青年组<少儿组,乙肝+戊肝重叠感染组<单纯戊肝组,均有显著差异;痊愈平均住院时间老年组>中年组>青年组,少儿组,乙肝+戊肝重叠感染组>单纯戊肝组,差异显著.结论 戊肝患者以中老年男性为主,是否有少龄化趋势需进一步探讨.老年戊型肝炎患者低清蛋白血症明显、肝损害重、恢复时间长,但其重肝发生率与非老年组无差异.重叠感染者比单纯戊肝患者肝损害重,发生并发症的概率高,但并无随年龄增长重叠感染机会增多的倾向.

    作者:王月宾;唐红;卢家桀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超重及肥胖者血清TNF-α、IL-6、CRP水平变化及意义的研究

    目的 探讨在超重及肥胖患者中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58例体重正常者和24例超重及肥胖者常规测量血压、体重、身高、腰围、臀围,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其IL-6、CRP、TNF-α的水平.结果 在超重及肥胖者中,BMI、WHR、收缩压、餐后2h血糖、三酰甘油、空腹胰岛素、IL-6水平[(21.16±10.85 VS 15.79±3.45)μg/ml, P=0.023]、CRP水平[(3.77±10.4 VS 1.70±0.65)mg/L,P=0.036]均高于正常体重组,而舒张压、TNF-α[(49.99±35.61 VS 38.30±20.70)ng/ml, P=0.074]的水平在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在超重及肥胖患者中,IL-6、CRP、TNF-α与肥胖相关指数(BMI、WHR)正相关(p<0.05);IL-6、CRP分别与餐后2h血糖和空腹胰岛素水平正相关(P<0.05和P<0.01).结论 在超重及肥胖人群中存在着部分炎症指标的异常,提示超重及肥胖与炎症密切相关.

    作者:罗勇;李小平;吕湛;陈丽;覃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观察

    目的 比较几种不同静脉麻醉方法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择期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芬太尼加丙泊酚组(F组)、瑞芬太尼加丙泊酚组(R组)3组,每组各30例.P组单纯使用丙泊酚2.5ms/kg静注;F组先给予1μg/kg芬太尼再静注丙泊酚1.5mg/kg;R组先给予0.75μg/kg瑞芬太尼再静注丙泊粉1.5mg/kg,注药完毕患者入睡后开始手术.术中有影响手术操作的肢动,静脉给予0.5mg/kg的丙泊酚.结果 F组、R组与P组相比,镇痛更满意,术中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P<0.01),术毕清醒及离院时间更短(P<0.01).结论 芬太尼及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均可安全用于无痛人工流产,麻醉效果满意.

    作者:顾其军;贾继刚;何淑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经股动脉脑血管畸形的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分析

    目的 评价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方法 在脑血管畸形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从2000~2006年共56例脑血管畸形患者先进行全脑造影,后进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后再次造影评价疗效.结果 20例达到完全栓塞(35.7%),18例大部分栓塞(32.1%),18例大部分栓塞(32.1%).结论 血管内介入栓塞对脑血管畸形的治疗具有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损伤小和可重复使用等优点.既可单独进行治疗也是综合治疗中的首选治疗手段.

    作者:王利强;刘盛明;孟川;吴虹;蔡俊杰;李其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在缺血预适应中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应

    目的 探讨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C)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IRI)的保护作用以及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 KATP)在IPC效应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在体IPC和IRI模型,设立对照组(假手术组)、IRI组、IPC+IRI组、二氮嗪+IRI组和5-羟葵酸(5-HD)+IPC+IRI组,每组10只.现察各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和细胞色素C表达,超氧化物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髓过氧化物酶(MP0)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IRI组和5-羟葵酸(5-HD)+IPC+IRI组,心肌细胞中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和MPO活性明显增高(P<0.01),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及细胞色素C表达显著增多(P<0.01),而IPC+IRI组和二氮嗪+IRI组,SOD活性、MDA含量和MPO活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m 组比较,IPC+IRI组及二氮嗪+IRl组以上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5-羟葵酸+IPC+IRI组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PC可明显减轻大鼠心肌的IRI, Mito MATP通道开放参与了IPC对心肌IRI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睿瑶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31例手术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其中28例经MRI证实的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行后路枕下减压及小脑扁桃体切除术,3例经MRI与颅骨X线证实的chiari畸形合并颅底凹陷患者行后路枕下减压及寰枕融合术并评定其疗效.结果 出院时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或改善者27例,无改善但病情稳定者4例.随访26例患者,复查MRI脊髓空洞消失或基本消失20例,缩小3例,无变化3例.结论 后颅凹减压术,小脑扁桃体切除术,寰枕融合术及其不同组合是治疗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其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成都地区小儿外科感染性致病菌分布情况及抗生素耐药趋势

    目的 了解成都地区小儿外科常见感染性致病菌的分布情况及抗生素耐药的变化趋势,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1~2003年和2004~2006年两个年度小儿外科感染性致病菌分离培养结果 中阳性率在前6位的致病菌分布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1~2006年共分离出致病菌420株,其中阳性率前6位的细菌分离出384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较高,共178株,占前6位总检出数的46.35%,大肠埃希菌检出率的上升幅度由39.S26%上升至45.25%,铜绿假单胞菌及其它非发酵菌48株,占前6位总检出数的12.50%,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菌素、哌拉西林等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革兰阳性球菌以葡萄球菌属为主158株,占前6位总检出数的41.15%,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及磺胺类等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常见耐药表型的检出率2004~2006年度均比2001~2003年度上升幅度明显,MRCNS/MRSA:2001~2003年是12.5%/6.3%,但2004~2006年便上升到71.4%/1.0%,尤以表皮葡萄球菌及其它血浆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作为致病菌其耐药表型的检出上升趋势明显.结论 成都地区小儿外科常见感染性致病菌的分布及其抗生素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

    作者:梁勤军;张砺;沈伟;李晋蜀;李学春;黄成;邓克芬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