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育华
目的 讨论常规放疗联合伽玛刀治疗脑胶质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4年1月-2007年8月间采用常规治疗联合伽玛刀治疗的脑胶质细胞瘤患者106例,常规放疗采用双侧平行对穿野,照射野包括肿瘤及肿瘤边缘外2~3cm的脑组织;常规分割2Gy/次,共20次,总剂量达40Gy后行伽玛刀治疗,分1~2次完成,总剂量12~16Gy,现察疗效.结果 治疗后3~6个月临床症状好转66例(71.7%).CR29例(31.5%),PR45例(48.9%),NC11例(12.0%),PD7例(7.6%),有效率(CR+PR)为80.4%.1、2年生存率分别为67.8%(59/87)、35.5%(22/62).资料显示病灶体积是影响近期疗效与远期生存的首要因素,病灶体积≤40cm3有效率为100%,而不同的病理分级主要影响远期生存.结论 脑胶质细胞瘤以影像学水肿为特征的亚临床区域相对合理,常规放疗联合伽玛刀可充分利用各自放射物理剂量分布的特点,又符合放射生物学原则,有望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赵宇;郭红玉;李小红;张映辉;周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替莫唑胺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对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8例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采用替莫唑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治疗.放疗剂量DT60~Gy/30~33f/6~7周.化疗用替莫唑胺口服,75mg/m2,1次/d,5次/周,与放疗同步进行.结果 随访3~24个月,经CT或MRI复查,其中CR 5例,PR 10例,1、2年生存率分别为55.6%(10/8)、27.8%(5/18),中位生存期13.5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白细胞减少.结论 替莫唑胺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恶性胶质瘤术后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段.
作者:谭燕;付彬玉;黄丹丹;樊林;郎锦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又称视网膜下新生血管,是来自脉络膜毛细血管的增殖血管穿过Bruch膜,在Bruch膜与视网膜色素上皮之间增殖所成,这种病变多发生于黄斑视网膜神经上皮下,造成严重视力损害.它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等多种眼底疾病的病理基础,其发病率高,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CNV的临床治疗有激光光凝、光动力疗法、经瞳孔温热疗法、手术剥离CNV,黄斑转位手术及放射治疗等,但复发率高、不可避免损伤正常眼组织结构、加重或诱发玻璃体视网膜增殖、造成视功能进一步恶化等.因此,寻求抑制视网膜和脉络膜新生血管生成的药物疗法,是当前眼科学临床上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作者:刘锐;蔡善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C)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IRI)的保护作用以及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 KATP)在IPC效应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在体IPC和IRI模型,设立对照组(假手术组)、IRI组、IPC+IRI组、二氮嗪+IRI组和5-羟葵酸(5-HD)+IPC+IRI组,每组10只.现察各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和细胞色素C表达,超氧化物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髓过氧化物酶(MP0)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IRI组和5-羟葵酸(5-HD)+IPC+IRI组,心肌细胞中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和MPO活性明显增高(P<0.01),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及细胞色素C表达显著增多(P<0.01),而IPC+IRI组和二氮嗪+IRI组,SOD活性、MDA含量和MPO活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m 组比较,IPC+IRI组及二氮嗪+IRl组以上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5-羟葵酸+IPC+IRI组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PC可明显减轻大鼠心肌的IRI, Mito MATP通道开放参与了IPC对心肌IRI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睿瑶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对1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70例采用依达拉奉治疗,30mg,静脉滴注,2次/d,疗程14d,观察组72例采用依达拉奉治疗的同时给予局部亚低温治疗48h,治疗14d后评定疗效.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是88.89%和7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是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蒋玲;帅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预处理减轻1%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 择期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n=50),利多卡因组(L,n=50)和生理盐水组(C,n=50).s组静脉推注10μg 舒芬太尼1min后,注射丙泊酚5ml;L组静脉推注等量生理盐水后,注射丙泊酚与利多卡因混合液;C组静脉推注生理盐水后,注射丙泊酚5ml.在推注丙泊酚过程中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肢体的疼痛程度并记录患者上肢退缩的发生情况.结果 S、L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1),而VAS评分在S、L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L组患者上肢退缩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而上肢退缩的发生率在S组、L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预处理可以有效地减轻丙泊酚注射痛,其效果与利多卡因混合丙泊酚注射相当.
作者:赖庆利;李秀泽;李卫;鲁鸿;唐晓凤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患者,女,46岁.因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拟在全身麻醉下行经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作者:周维品;李佳;李国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C臂透视下硬膜外穿刺造影对导管置入位置和方向及对临床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硬膜外麻醉患者280例随机分为A组(改进组)和B组(传统组),A组在C臂透视引导下硬膜外腔置入导管,B组常规穿刺置管.结果 改进组正中直行或大致正中直行的例数可占总例的4/5.麻醉平面、麻醉效果优于常规组,硬外麻醉失败率低,辅佐用药少.结论 C臂透视引导下硬膜外腔穿刺置管能影响导管的位置和方向,改进麻醉效果,提高硬膜外麻醉操作技术,减少麻醉并发症.
作者:杨军;彭栋梁;张晓黎;李兰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我院2004~2006年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资料收集的方法 ,对我院2004~2006年受理出诊患者的性别、年龄、出诊目的 主诉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资料是2004~2006年受理的出诊患者.男女比例1.53:1,高发年龄段为70~79岁及30~39岁.院前急救前5位病种为铁路交通伤(37.28%),心脑血管疾病(10.93%),呼吸系统疾病(8.25%),其他创伤(6.86%),精神疾病(4.87%).12月份出诊患者多.8:00~10:00为出诊高峰时间.呼救患者主要分布在医院附近辖区和铁路客运相关伤病患者.结论 [1]要重视铁路周边居民的安全教育,提高铁路旅客的安全意识;[2]提高老年患者的常见危重症的院前急救水平意义重大;[3]根据呼叫密度,科学合理安排工作.
作者:琚沙;唐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在膈肌疾病中,较常见的膈疝,根据发病原因不同,可分为先天性、后天性、创伤性膈疝[1].在膈肌发育过程中,有3处薄弱处是膈疝好发部位,分别是胸骨旁裂孔、胸腹裂孔、食管裂孔.临床上各类膈疝的发生不少见,现将我院治疗创伤性膈疝中2例误诊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春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肋间神经阻滞联合氯诺昔康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开胸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将行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氯诺昔康PCIA组(A组,n=30)和肋间神经阻滞联合氯诺昔康PCIA组(B组,n=30).记录术后VAS评分、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不良反应等.结果 和A组相比,B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对应时间点的SpO2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和单用氯诺昔康PCIA相比,肋间神经阻滞联合氯诺昔康PCIA对开胸手术患者具有更好的镇痛效果,不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卢静;黄小波;兰志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小鼠体内乙型肝炎病毒(HBV)X蛋白(HBx)对HBV基因转录和复制水平的影响.方法 应用高压射体内转染法将野生型HBV重组质粒、HBx表达缺失的HBV重组质粒及HBx表达质粒DNA通过尾静脉快速注射入小鼠体内,应用Southern和Northem印迹分别检测小鼠肝组织中HBV DNA复制中间体及HBV mRNA水平.结果 野生型HBx表达缺失的HBV重组质粒注射组小鼠肝组织中均检测到HBV的复制与转录;HBx表达缺失的HBV重组质粒注射组HBV基因转录和复制水平较野生型HBV重组质粒注射组、HBx表达缺失HBV重组质粒与HBx表达质粒共注注射组弱,生理盐水注射组未检测到HBV的转录与复制.结论 HBx的表达缺失可导致体内HBV基因转录和复制水平的下降,而外源HBx的表达可逆转这种因HBx表达缺失引起的HBV复制及转录的减弱,提示HBx增强小鼠体内HBV基因转录和复制.
作者:侯全玲;唐红;何芳;刘丽;刘凤君;程星;何小燕;韩红霞;黄飞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骨科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细菌分布、耐药分析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2003~2007年的79例行骨科内固定术后导致感染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内固定术后出现感染的患者共79例;分泌物送检培养结果 :有51例培养出细菌,培养阳性率为64.56%,共培养出细菌共143株:革兰阴性杆菌100株,革兰阳性球菌43株.结论 创伤后为防治感染的出现,清创是关键,同时要注意损伤控制原则、全身用药等,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 ,使用载抗生素内植入物来进行治疗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作者:唐良华;王爱民;杜全印;郭庆山;胡波;王子明;吴思宇;覃旭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患者,女,62岁,52kg.系卵巢中分化宫内膜样腺癌Ic期,行子宫全切、双附件切除术,使用顺铂60mg腹化后,拟以TP方案第二次化疗.
作者:黄亮;陈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本研究观察依拉普利对吸入丙烯醛诱导的大鼠气道粘液高分泌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6):[1]对照组;[2]依拉普利自身对照组;[3]模型组;[4]依拉普利干预组.于21d处死大鼠,采集标本.采用HE染色和阿辛兰-过碘酸雪夫染色(AB-PAS)的组织学检查;免疫组化检测气管和肺内气道的Muc5ac、肺内血管紧张素Ⅱ、肺内气道的核转录因于NF-kB.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检测肺内气道Muc5acmRNA.结果 模型组肺内AngⅡ的表达、气管和肺内气道的Muc5sc的表达,肺组织Muc5acmRNA、NF-kB入核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依拉普利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B-PAS染色得到与免疫组化相似的结果 .结论 丙烯醛刺激可以增加大鼠肺内AngⅡ的表达;增加Muc5ac的表达;也可以增加气道上皮的AB-PAS染色的面积百分比,增加NF-kB入核率.应用依拉普利干预后可抑制上述改变.本研究结果 表明依拉普利具有抑制气遭粘液高分泌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核转录因子NF-kB的活化有关.
作者:徐治波;游明元;冯玉麟;官秋玥;肖军;唐永红;邱婷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开展临床肝移植的经验.方法 从2003年12月~2005年4月间对2例肝炎后终末期肝硬化,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施行原位肝移植.结果 全组成功4例,围手术期死亡1例,直接死亡原因是肝肾综合征、急性肾功衰,长存活已超过32个月.结论 基层医院开展肝移植,初期专业队伍建设非常重要,应精心组织,分工明确,各科通力合作,协调运作是肝移植成功开展的保障.同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选择条件较好的受体;围手术期的严密监测与正确处理是肝移植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宁;黎前德;王东;杨培;罗华;鲜于剑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型术治疗压迫性颈脊髓病再手术的原因.方法 对1997年3月~2007年10月诊治的12例应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型术治疗的压迫性颈脊髓病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导致再手术的原因有再关门3例,减压范围不足3例,颈椎间盘仍压迫脊髓4例,纤维瘢痕和异位骨化压迫脊髓2例.结论 恰当的术式选择和合理的手术技术的运用可减少再次手术的发生概率.
作者:卢波;唐华;崔太安;唐林俊;胡云洲;石道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在中晚期胎儿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愿接受检查中晚期孕妇2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胎儿各系统得到良好显示.结论 胎儿磁共振成像变成与超声成像方法互相补充的重要方法之一.
作者:许林;向明;李全;王晓洪;赵春刚;杨志英;贾克玲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药物循环结合阴道微波综合治疗慢性子宫颈炎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慢性子宫颈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改善情况,进行客观疗效评价.结果 药物循环结合阴道微波综合治疗较单纯阴道微波治疗愈显率高,多项指标表明疗效显著.结论 药物循环结合阴道微波综合治疗优于单纯阴道微波治疗.
作者:杨小玉;刘静;薛春芳;白云;李申明;余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治疗Ruedi-AllgowerⅡ、Ⅲ型Pilon骨折的手术时机及并发症防治.方法 2000~2006年我院收治Ruedi-AllgowerⅡ型12例,Ⅲ型10例共22例Pilon骨折.跟骨牵引7~15(平均10)d后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小切口复位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固定,螺钉加克氏针内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8~80个月,平均32个月,按照Mazur评分标准:优10例、良8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88%.结论 影响复杂Pilon骨折预后的因素较多,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以及在恰当的时间进行手术是成功的关键.
作者:顾琪珊;谭均;班照楠;唐安荣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