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培培(审校);谈勇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98例,按照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胃复安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记录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治愈27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88%;对照组治疗后治愈18例,有效2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7.5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治疗后1d呃逆症状评分(4.97±1.01),治疗后3d呃逆症状评分(3.01 ± 0.76),治疗后7d呃逆症状评分(0.72 ± 0.21);对照组治疗后1d呃逆症状评分(5.87±1.38),治疗后3d呃逆症状评分(4.86±1.03),治疗后7d呃逆症状评分(2.14 ± 0.6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临床疗效可靠,明显改善患者呃逆症状评分,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杨洁;蔡文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补肾疏肝汤配合黄体酮胶丸对围绝经期子宫功能性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5例,两组患者我们均给予刮宫治疗,而对照组则在刮宫治疗后给予黄体酮胶丸治疗,治疗组给予黄体酮胶丸配合中药补肾疏肝汤治疗,3个周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63.9%,治疗组的有效率88.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疏肝汤配合黄体酮胶丸治疗围绝经期子宫功能性出血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温玉华;李泽福;唐凤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规律血液透析难治性高血压是常见疾病,西医治疗可取得一定效果,中医辨证论治特点突出;笔者根据临床观察总结,将该病分为肝郁阳亢型、津液亏虚型,肝肾阴虚、水不涵木型,气阴两虚、阴虚风动型3型,采用“养阴三法”治疗透析难治性高血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一定程度丰富了中医对该病的进一步认识。
作者:曹云松;丁昕宇;任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脑清通混悬颗粒对血压及内皮素(E T )、血管紧张素Ⅱ(A n gⅡ)、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将70只同批、同饲养条件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造模组60只。造模组给予慢性复合应激进行高血压造模14d ,自复合刺激造模第2周起同时配合高脂乳剂灌胃法进行肝热痰瘀证型造模,连续高脂乳剂灌胃10d。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选取50只,随机分为高血压模型组,脑清通混悬颗粒大、中、小剂量组及卡托普利药物对照组。分别给予相应量的生理盐水、脑清通混悬颗粒大、中、小剂量和卡托普利溶液灌胃3w ,观察其对大鼠血压、ET、AngⅡ、CGRP的变化,以及胸主动脉血管壁形态的影响。结果:脑清通混悬颗粒各剂量组均可有效的抑制大鼠血压升高趋势,但降压作用以第3周为著,治疗前、后及其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或 P<0.05);脑清通混悬颗粒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ET、AngⅡ含量降低,CGRP含量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1或 P<0. 05);光镜下结果:模型组血管壁内膜水肿,胶原纤维增生,管壁脂质细胞增多甚或附有斑块,平滑肌组织增生;脑清通混悬颗粒大、中剂量组较模型组内膜相对光滑,局部有少量脂质细胞粘附,胶原纤维、平滑肌组织增生不明显,明显好于模型组。结论:脑清通混悬颗粒治疗肝热痰瘀型高血压大鼠作用的机理可能是通过对血清ET、CGRP、AngⅡ的调节,起到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而血管内皮功能得到改善则血压可相应的下降。
作者:周海哲;李香;李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检测加味四逆散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的病理和miRNA‐146a表达的影响。方法:加味四逆散治疗二甲基亚硝胺( DMN)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后,通过 HE染色观察治疗前后肝组织病理变化,并通过RT‐PCR技术检测miRNA‐146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加味四逆散治疗组大鼠肝组织汇管区可见轻度炎症,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程度较治疗前减轻,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的大鼠肝组织中miRNA‐146a的表达明显升高。结论:加味四逆散科通过调节miRNA‐146a的表达实现对肝纤维化的逆转。
作者:晁旭;董昌虎;李宏;任清维;郑旭锐;王国全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散瘀化痰方联合他莫昔芬应用于乳腺增生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乳腺增生患者84例,将其平均分为治疗组(n=42)和对照组(n=42) ,均采用他莫昔芬治疗,治疗组加用散瘀化痰方(牡蛎、当归、柴胡、香附、郁金、青皮、浙贝母、海藻、昆布、橘核、荔枝核等)进行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和焦虑、抑郁状态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和焦虑、抑郁状态的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散瘀化痰方联合他莫昔芬应用于乳腺增生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值得应用。
作者:黄遵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舒肝解郁胶囊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患者意愿,将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本院门诊和住院的136例伴躯体化症状抑郁症患者随机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分别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及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4%,两组在疗效上对比无显著差异,但两组的HAMD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以及两组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舒肝解郁胶囊对伴躯体化症状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满意,可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树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分析速骨汤应用于骨折迟缓愈合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骨伤科接受治疗的88例骨折迟缓愈合患者,利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各有44例患者。治疗组应用速骨汤(巴戟天、白芍、熟地、黄芪、党参、自然铜、川续断、杜仲、骨碎补、丹参等)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碳酸钙D3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8.64%(39/44)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70.45%(31/4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治疗2、3个月时,治疗组患者骨痂平均光密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速骨汤用于骨折迟缓愈合的治疗获得了满意疗效,有效促进骨折的愈合,临床作用价值较高。
作者:邵进宝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氟罗沙星联合盆腔炎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氟罗沙星口服每次0.4g ,每天1次,治疗组采用盆腔炎汤(煅龙骨、牡蛎、乌贼骨、白果、淮山药、炒白术、炒芡实、红藤、代赭石、菟丝子、白头翁等)灌肠,每天1次,联合使用氟罗沙星片每次0.2g ,每天1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并统计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下腹腰骶疼痛,带下量多、气臭色黄及神疲乏力缓解时间均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存在食欲不振、失眠及癫痫样发作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盆腔炎汤保留灌肠联系小剂量氟罗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秦伟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四妙散加味治疗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的疗效。方法:将本院100例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四妙散加味(苍术、黄柏、川牛膝、薏苡仁、土茯苓、鸡血藤、车前子、金钱草、萆薢、白术、丹参、甘草)治疗本病,30d为1个疗程。对照组50例采用西药(别嘌醇片)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总有效率88.0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妙散加味治疗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有明显的降低血尿酸的作用。
作者:奉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骨复生胶囊结合小针刀疗法治疗距骨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8例距骨坏死患者采用骨复生胶囊配合小针刀疗法治疗15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78例患者中,显效29例,有效32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80.77%。结论:运用骨复生胶囊结合小针刀疗法治疗距骨坏死有确切疗效。
作者:董博;姚洁;袁普卫;李小群;杨利学;王雷;杨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比较香连丸联合三联方案和单纯三联方案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H P呈阳性的12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并将其按胃镜检查结果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三联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香连丸联合三联方案进行治疗。治疗4周及停药4周后,通过胃镜检查结果和 HP检测结果评价两组给药方案的治疗效果,同时对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了观察和统计。结果:胃镜检查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溃疡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87.50%),两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H P复查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HP根清除率为89.06%;对照组HP根清除率为75.00%,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结果显示,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93%,高于治疗组(4.68%),两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香连丸联合三联方案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三联方案,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霖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08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黄芪、川芎、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赤芍、当归、山药、陈皮、桃仁等)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盐酸贝那普利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85.1%,对照组为64.8%,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24hUAE、24hUpro、FPG、2hPG、Ccr值及血脂指标均发生明显变化,变化幅度两组差异明显(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毕菲菲;姚岚;王敏;陶雅辉;李艳彬;张英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CON组)和丹参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组(DSN 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白介素10(IL‐10)差异。结果:CON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后行PCI率为92.0%,死亡率为20.0%;DSN组PCI率为64.0%,死亡率为4.0%。DSN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率和死亡率显著低于CON组(P<0.05)。两组研究对象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的hs‐CRP、TNF‐α、IL‐6、IL‐8和IL‐10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s‐CRP、TNF‐α、IL‐6和IL‐8均显著降低(P<0.05),而IL‐10显著升高(P<0.05);DSN 组患者治疗后的hs‐CRP、TNF‐α、IL‐6和IL‐8显著低于CON组患者(P<0.05),而IL‐10显著高于CON组患者(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可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紊乱状态,提高疗效并降低死亡率。
作者:杨亚莉;李艳红;刘艳琼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研究骨松灵汤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10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阿仑膦酸钠治疗,给予治疗组患者骨松灵汤(杜仲、补骨脂、熟地黄、枸杞、鹿角胶(另冲)、女贞子、茯苓、当归等)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腰椎、股骨颈骨密度。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骨松灵汤应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当中,不但治疗效果显著而且可以提高骨量、增加骨密度,因此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亮亮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布拉氏酵母散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随机分两组,对照组60例,治疗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蓝光治疗并服用布拉氏酵母散;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服用茵栀黄口服液。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治疗后第2~6天的血清胆红素下降明显比对照组快,日均下降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距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布拉氏酵母散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疗效确切、安全,起效快且可以明显缩短病程。
作者:张昆艳;戴秀华;刘树艳;马丽娟;薛彧娜;孙小亮;付洪涛;宋宴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益阴养血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芍药甘草汤、四物汤合玉屏风散加减治疗本病35例。结果:总有效率94.2%。结论:本方法可明显缓解或消除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远期疗效好。
作者:白伍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配合西药(华法林)治疗高血压及对预防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2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治疗组除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耐心宣教、让其保持良好心态、规律生活、合理膳食等基础预防措施外,并给予口服复方丹参滴丸(丹参、三七、冰片组成)配合华法林(奥利安)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基础预防措施。观察两组患者1年、2年乃至5年的预防效果。结果:首先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2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内容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工作情况、家庭人均月收入、饮食情况、居住情况、有无合并症如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家族史等。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5年脑卒中发生率比较,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使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华法林是预防脑卒中十分有效的方法,且用药安全。
作者:陶利洪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总结沈舒文教授运用润降法治疗食管癌的经验。方法:整理跟师学习食管癌临证经验、领悟学术思想,举典型医案。结论:食管癌证型结构虚实关联,论病机气阴两虚,毒瘀痰结,治疗应扶正祛邪,益气养阴,开气散结,但降胃尤重以润为降,养阴重于益气,通过食管癌的治疗验案表明沈师以润降取效的临床经验。
作者:许永攀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治疗的100例颈椎病患者,随时分组研究;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进行对症治疗,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中药熏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评价指标改善情况,综合评价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评价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Vs、Vd及Vm值显著升高,PI及RI值显著下降,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为48.00%、有效率为42.00%、无效率为10.00%、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20.00%、有效率为52.00%、无效率为28.00%、治疗总有效率为72.00%;两组数据均显著差异( P<0.05)。结论:中药熏蒸治疗颈椎病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提高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值得应用。
作者:雷明星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