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培培(审校);谈勇
韩世荣主任医师是陕西省名中医,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在长期的皮肤病诊疗实践中既强调辨病论治,又善于权衡中西医之长,哀中参西,西医诊断,中医治疗,对于证型固定者予以专病专方,并使用经方治疗皮肤疑难顽症,在皮肤病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药方面有独到见解,笔者有幸随师临证,耳濡目染,感受颇多,现就其治疗皮肤病的经验整理如下。
作者:赵连皓;马科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地黄饮子对大鼠海马脑片SDF‐1蛋白的影响。方法:SD大鼠18只,用乙醚麻醉大鼠,分离海马组织,培养2周后,分为对照组(HOTC组)和低氧缺糖组(OGD组)。采用地黄饮子含药血清培养海马脑片,观察地黄饮子含药血清对海马脑片SDF‐1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用地黄饮子含药血清培养大鼠脑片,能明显提高缺血、缺氧组脑片SDF‐1蛋白、CXCR4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说明地黄饮子能促进缺血区SDF‐1的表达,进一步促进低氧低糖区脑组织神经再生能力。结论:地黄饮子含药血清能有效提高缺血缺氧区脑片SDF‐1含量,进一步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能力,通过SDF‐1/CXCR4信号通路促进脑组织神经再生能力。
作者:王倩;范文涛;贺又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用除痹通络经验方熏蒸联合针灸辨治颈肩腰腿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4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112例颈肩腰腿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根据疼痛部位及病性,选择不同的穴位给予针灸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给予笔者多年临床经验方除痹通络汤(桂枝、桑枝、羌活、红藤、透骨草、伸筋草、三棱、丹参、络石藤、防风、薏苡仁等)熏蒸治疗,1次/d,2周为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痛感的缓解情况,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日本骨科学会介绍的JOA评分法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痛感、腰椎功能进行评定,用Barthel评分和Fugl‐Meyer评分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分及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计算临床治疗的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8%,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经治疗后颈肩腰腿痛感明显缓解,腰椎功能明显提高,疼痛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JO A评分较治疗前有所升高,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经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能力均有所提高,Barthel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以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除痹通络经验方功可活血通络、除痹止痛,临床用汤剂熏蒸联合针灸能明显缓解颈肩腰腿痛患者的痛感,提高患者的腰椎功能和肢体运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是中医外治法治疗痛证的有效方式,疗效确切。
作者:王红斌;彭小平;徐健;贾瑶;闵卫飞;边娜;张兰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硝菔通结方对功能性便秘大鼠肠道水液代谢的影响。方法:成年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硝菔通结方高、中、低剂量组各10只。采用复方地芬诺酯灌胃建立SD大鼠功能性便秘模型,造模成功后各治疗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硝菔通结方灌胃3周。观察各组大鼠首粒黑便的排出时间、粪便含水率、结肠含水率、免疫组化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VIP及AQP3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粪便量少、质地干硬,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明显延长,粪便含水率和结肠含水率减少,结肠组织中 VIP表达降低、A Q P3的表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硝菔通结方各剂量组大鼠粪便量增加,质地稀软,首粒黑便时间缩短,大便含水率增多,结肠含水率增多,结肠组织中VIP表达升高,AQP3的表达降低。结论:大鼠功能性便秘的发生与肠道水液代谢障碍有关,硝菔通结方可通过调节肠道水液代谢治疗功能性便秘。
作者:王郁金;周永学;张红;闫曙光;满思艺;谢培;李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规律血液透析难治性高血压是常见疾病,西医治疗可取得一定效果,中医辨证论治特点突出;笔者根据临床观察总结,将该病分为肝郁阳亢型、津液亏虚型,肝肾阴虚、水不涵木型,气阴两虚、阴虚风动型3型,采用“养阴三法”治疗透析难治性高血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一定程度丰富了中医对该病的进一步认识。
作者:曹云松;丁昕宇;任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周清发主任医师治疗风心病、心衰、白塞氏病、紫癜性肾炎的经验。方法:列举典型病例,介绍周清发主任医师辨证施治,解决危重、疑难病症经验。结果:提高临床疗效,推广名老中医经验。
作者:张锴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配合西药(华法林)治疗高血压及对预防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2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治疗组除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耐心宣教、让其保持良好心态、规律生活、合理膳食等基础预防措施外,并给予口服复方丹参滴丸(丹参、三七、冰片组成)配合华法林(奥利安)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基础预防措施。观察两组患者1年、2年乃至5年的预防效果。结果:首先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2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内容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工作情况、家庭人均月收入、饮食情况、居住情况、有无合并症如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家族史等。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5年脑卒中发生率比较,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使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华法林是预防脑卒中十分有效的方法,且用药安全。
作者:陶利洪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以舌象为主要辨证依据,对小儿多动症进行中医分型论治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小儿多动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以舌象为主要辨证依据,结合主要症状,分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痰热内扰型、心脾两虚型,分别予六味地黄丸加减、黄连温胆汤加减、归脾汤加减,水煎液口服,对照组予利他林口服,疗程均为8周。入组前、服药后第4周,服药后第8周对SNAP‐4量表评分,Conner氏量表多动指数进行比较,观察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组内治疗前后SNAP‐4量表症状积分、Conners氏量表多动指数有显著性差异;两组组间治疗后SNAP‐4量表症状积分、Conners氏量表多动指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以舌象为主要辨证依据,对小儿多动症进行中医分型论治的临床疗效与利他林相当,且没有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黎欣;杨昆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益阴养血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芍药甘草汤、四物汤合玉屏风散加减治疗本病35例。结果:总有效率94.2%。结论:本方法可明显缓解或消除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远期疗效好。
作者:白伍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骨复生胶囊结合小针刀疗法治疗距骨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8例距骨坏死患者采用骨复生胶囊配合小针刀疗法治疗15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78例患者中,显效29例,有效32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80.77%。结论:运用骨复生胶囊结合小针刀疗法治疗距骨坏死有确切疗效。
作者:董博;姚洁;袁普卫;李小群;杨利学;王雷;杨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脑清通混悬颗粒对血压及内皮素(E T )、血管紧张素Ⅱ(A n gⅡ)、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将70只同批、同饲养条件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造模组60只。造模组给予慢性复合应激进行高血压造模14d ,自复合刺激造模第2周起同时配合高脂乳剂灌胃法进行肝热痰瘀证型造模,连续高脂乳剂灌胃10d。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选取50只,随机分为高血压模型组,脑清通混悬颗粒大、中、小剂量组及卡托普利药物对照组。分别给予相应量的生理盐水、脑清通混悬颗粒大、中、小剂量和卡托普利溶液灌胃3w ,观察其对大鼠血压、ET、AngⅡ、CGRP的变化,以及胸主动脉血管壁形态的影响。结果:脑清通混悬颗粒各剂量组均可有效的抑制大鼠血压升高趋势,但降压作用以第3周为著,治疗前、后及其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或 P<0.05);脑清通混悬颗粒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ET、AngⅡ含量降低,CGRP含量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1或 P<0. 05);光镜下结果:模型组血管壁内膜水肿,胶原纤维增生,管壁脂质细胞增多甚或附有斑块,平滑肌组织增生;脑清通混悬颗粒大、中剂量组较模型组内膜相对光滑,局部有少量脂质细胞粘附,胶原纤维、平滑肌组织增生不明显,明显好于模型组。结论:脑清通混悬颗粒治疗肝热痰瘀型高血压大鼠作用的机理可能是通过对血清ET、CGRP、AngⅡ的调节,起到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而血管内皮功能得到改善则血压可相应的下降。
作者:周海哲;李香;李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跟师学习及整理病案,总结邓成珊教授临床经验。结论:本病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瘀血为标,治疗当分清标本缓急,攻补兼施。缓解期以补益脾肾为法,兼清热利湿活血。发作期治以祛邪为要,兼补肾生血。活血化瘀法当贯穿治疗过程的始终,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可配合使用经验用药。
作者:季菲;肖海燕;胡晓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自拟化湿活血汤配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60例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DPN )患者并将其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患者每天均应用500μg甲钴胺行肌内注射1次,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者采用自拟化湿活血汤(黄芪、黄连、黄柏、黄芩、川芎、苍术、丹参、薏苡仁、葛根、地龙、川牛膝、木瓜、赤芍、白芍、水蛭等)治疗,分为2次口服。两组患者的疗程都为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肱踝指数、症状体征、足背动脉的血流速度、糖化血红蛋白、血糖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各项指标的变化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化湿活血汤、甲钴胺联合疗法可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下肢DPN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改善脂代谢和增加血流灌注及降糖等临床效果。
作者:王世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氟罗沙星联合盆腔炎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氟罗沙星口服每次0.4g ,每天1次,治疗组采用盆腔炎汤(煅龙骨、牡蛎、乌贼骨、白果、淮山药、炒白术、炒芡实、红藤、代赭石、菟丝子、白头翁等)灌肠,每天1次,联合使用氟罗沙星片每次0.2g ,每天1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并统计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下腹腰骶疼痛,带下量多、气臭色黄及神疲乏力缓解时间均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存在食欲不振、失眠及癫痫样发作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盆腔炎汤保留灌肠联系小剂量氟罗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秦伟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分析速骨汤应用于骨折迟缓愈合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骨伤科接受治疗的88例骨折迟缓愈合患者,利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各有44例患者。治疗组应用速骨汤(巴戟天、白芍、熟地、黄芪、党参、自然铜、川续断、杜仲、骨碎补、丹参等)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碳酸钙D3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8.64%(39/44)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70.45%(31/4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治疗2、3个月时,治疗组患者骨痂平均光密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速骨汤用于骨折迟缓愈合的治疗获得了满意疗效,有效促进骨折的愈合,临床作用价值较高。
作者:邵进宝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化痰理气口服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5例给予按需吸入长效抗胆碱能药物,或吸入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化痰理气口服液,每次10mL ,每天3次,3个月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期间停用1个月。主要观察临床疗效、肺功能变化、7个月内急性加重次数及生存质量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2%,对照组为55.5%,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肺功能检测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7个月内急性加重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治疗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化痰理气口服液联合西药吸入剂治疗COPD稳定期可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减少急性加重次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杨利生;徐敏妮;王婷霄;王欢;白丽君;刘素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扶正培本汤对宫颈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到我院妇产科就诊的87例宫颈鳞癌患者,Ⅰb期46例,Ⅱa期41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分别有42例、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加用扶正培本汤(黄芪、太子参、女贞子、枸杞、丹参、白术、陈皮、川牛膝等)治疗,对各期化疗后不良反应、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厌食、恶心呕吐、腹泻、乏力等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921,P<0.05)。治疗组患者CD4+ T 淋巴细胞、CD8+ T 淋巴细胞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CD4+ /CD8+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 ,治疗组治疗后自觉症状、心理情绪状态、躯体功能、日常生活等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但社会活动评分未见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扶正培本汤有助于改善宫颈癌患者化疗后免疫功能并提高生存质量,并减轻患者化疗后不良反应。
作者:李媛;段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卵巢反应性的预测指标及中医辨证分型,为临床准确预测卵巢反应性并制定理想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查阅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总结。结论:临床上需联合多个指标以准确的预测卵巢的反应性,中医药对改善卵巢反应性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为辅助生殖技术获得更好的成功率打下优裕的基础。
作者:唐培培(审校);谈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塞的临床治疗。方法:将76例进展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营养脑神经等内科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观察和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神功功能缺损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指标;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论:本法治疗进展性脑梗塞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陈文刚;刘春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检测加味四逆散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的病理和miRNA‐146a表达的影响。方法:加味四逆散治疗二甲基亚硝胺( DMN)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后,通过 HE染色观察治疗前后肝组织病理变化,并通过RT‐PCR技术检测miRNA‐146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加味四逆散治疗组大鼠肝组织汇管区可见轻度炎症,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程度较治疗前减轻,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的大鼠肝组织中miRNA‐146a的表达明显升高。结论:加味四逆散科通过调节miRNA‐146a的表达实现对肝纤维化的逆转。
作者:晁旭;董昌虎;李宏;任清维;郑旭锐;王国全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