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培培(审校);谈勇
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1]。临床上以单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关节畸形等为特征,日久可致痛风性肾病。该病属于祖国医学“痹证”、“历节风”、“脚气”等范畴,笔者依据《脾胃论》中“百病皆由脾胃而生”的观点,在痛风辨症施治中以顾护脾胃为核心,临床疗效十分显著。
作者:安琦;王珂;史恒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布拉氏酵母散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随机分两组,对照组60例,治疗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蓝光治疗并服用布拉氏酵母散;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服用茵栀黄口服液。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治疗后第2~6天的血清胆红素下降明显比对照组快,日均下降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距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布拉氏酵母散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疗效确切、安全,起效快且可以明显缩短病程。
作者:张昆艳;戴秀华;刘树艳;马丽娟;薛彧娜;孙小亮;付洪涛;宋宴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介绍赵和平主任医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总结其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经验。结论:赵和平主任医师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肝肾的不足,气血的虚衰,外感风寒湿邪及外伤劳损等有密切的关系。临床采用辨证口服中药结合刺血、中药贴敷及熏洗疗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高立珍;孟彪;王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周清发主任医师治疗风心病、心衰、白塞氏病、紫癜性肾炎的经验。方法:列举典型病例,介绍周清发主任医师辨证施治,解决危重、疑难病症经验。结果:提高临床疗效,推广名老中医经验。
作者:张锴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和探讨简易坐位提拉旋转复位法加牵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致颈心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性。方法:选取本院康复医学科、心血管科、骨科等相关科室住院或门诊诊疗的寰枢关节紊乱患者120例作为研究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其中治疗组给予坐位提拉旋转复位手法复位+颈椎牵引1周;对照组A 给予复方丹参滴丸口服1周;对照组B单纯给予颈椎牵引1周。观察对比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A总有效率为70.0%,对照组B总有效率为72.5%,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对比两组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性更为显著。结论:简易坐位提拉旋转复位法加牵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致颈心综合征具有较为突出的临床疗效性,能够有效改善症状,提高颈椎活动度和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运用。
作者:王高岸;邱世光;卢桂兰;曾志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慢性咽喉炎患者采用疏肝祛瘀化痰汤配合西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本组112例慢性咽喉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疏肝祛瘀化痰汤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73.21%) ,且有统计学差异(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L‐1、IL‐6和T N F‐α含量低于治疗前,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L‐1、IL‐6和TNF‐α含量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7.15%)显著低于对照组(28.57%) ,且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慢性咽喉炎患者采用疏肝祛瘀化痰汤配合西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驰;杜锦朵;冉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难治性肾性水肿中医临证辨证方法及遣方用药。方法:根据中医对水肿的传统认识,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从健脾利水、补肾利水、温阳利水、行气利水、化湿利水、活血利水、通络利水、淡渗利水、宣肺利水、通腑利水对难治性水肿的中医辨证、治法进行探析。结论:以上治法注重辨证,多法联合或相互兼顾,效果满意,可供临床借鉴。
作者:刘春莹;冷伟;谭颖颖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比较香连丸联合三联方案和单纯三联方案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H P呈阳性的12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并将其按胃镜检查结果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三联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香连丸联合三联方案进行治疗。治疗4周及停药4周后,通过胃镜检查结果和 HP检测结果评价两组给药方案的治疗效果,同时对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了观察和统计。结果:胃镜检查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溃疡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87.50%),两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H P复查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HP根清除率为89.06%;对照组HP根清除率为75.00%,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结果显示,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93%,高于治疗组(4.68%),两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香连丸联合三联方案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三联方案,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霖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指数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采用西药基础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补肾活血方,旨在观察两组患者动态脉压指数和生存质量(S F‐36)变化,并评价其对动态脉压指数和生存质量(S F‐36)变化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在控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生存质量(SF‐36)变化显著(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对控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疗效确切,且可明显改善老年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杨琳;王丽;李敏;郑晓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跟师学习及整理病案,总结邓成珊教授临床经验。结论:本病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瘀血为标,治疗当分清标本缓急,攻补兼施。缓解期以补益脾肾为法,兼清热利湿活血。发作期治以祛邪为要,兼补肾生血。活血化瘀法当贯穿治疗过程的始终,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可配合使用经验用药。
作者:季菲;肖海燕;胡晓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分析速骨汤应用于骨折迟缓愈合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骨伤科接受治疗的88例骨折迟缓愈合患者,利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各有44例患者。治疗组应用速骨汤(巴戟天、白芍、熟地、黄芪、党参、自然铜、川续断、杜仲、骨碎补、丹参等)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碳酸钙D3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8.64%(39/44)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70.45%(31/4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治疗2、3个月时,治疗组患者骨痂平均光密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速骨汤用于骨折迟缓愈合的治疗获得了满意疗效,有效促进骨折的愈合,临床作用价值较高。
作者:邵进宝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CON组)和丹参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组(DSN 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白介素10(IL‐10)差异。结果:CON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后行PCI率为92.0%,死亡率为20.0%;DSN组PCI率为64.0%,死亡率为4.0%。DSN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率和死亡率显著低于CON组(P<0.05)。两组研究对象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的hs‐CRP、TNF‐α、IL‐6、IL‐8和IL‐10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s‐CRP、TNF‐α、IL‐6和IL‐8均显著降低(P<0.05),而IL‐10显著升高(P<0.05);DSN 组患者治疗后的hs‐CRP、TNF‐α、IL‐6和IL‐8显著低于CON组患者(P<0.05),而IL‐10显著高于CON组患者(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可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紊乱状态,提高疗效并降低死亡率。
作者:杨亚莉;李艳红;刘艳琼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08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黄芪、川芎、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赤芍、当归、山药、陈皮、桃仁等)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盐酸贝那普利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85.1%,对照组为64.8%,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24hUAE、24hUpro、FPG、2hPG、Ccr值及血脂指标均发生明显变化,变化幅度两组差异明显(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毕菲菲;姚岚;王敏;陶雅辉;李艳彬;张英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舒肝解郁胶囊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患者意愿,将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本院门诊和住院的136例伴躯体化症状抑郁症患者随机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分别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及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4%,两组在疗效上对比无显著差异,但两组的HAMD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以及两组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舒肝解郁胶囊对伴躯体化症状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满意,可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树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散瘀化痰方联合他莫昔芬应用于乳腺增生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乳腺增生患者84例,将其平均分为治疗组(n=42)和对照组(n=42) ,均采用他莫昔芬治疗,治疗组加用散瘀化痰方(牡蛎、当归、柴胡、香附、郁金、青皮、浙贝母、海藻、昆布、橘核、荔枝核等)进行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和焦虑、抑郁状态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和焦虑、抑郁状态的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散瘀化痰方联合他莫昔芬应用于乳腺增生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值得应用。
作者:黄遵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测定穿心莲内酯的油水分布系数(P )和溶解度,为体内吸收及新剂型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穿心莲内酯的浓度,以饱和法测定穿心莲内酯的溶解度,采用摇瓶法测定穿心莲内酯的油水分布数。结果:穿心莲内酯溶解度较大的乳化剂为Labra‐sol、吐温80、RH40,助乳化剂为Transcutol HP、1,2‐丙二醇、乙醇,油相为Maisine 35‐1;穿心莲内酯油水分布系数为(35.6399±0.2953),lg P为(1.5520±0.0036)。结论:穿心莲内酯为亲脂性化合物,该实验结果可为穿心莲内酯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龙凯花;王春柳;臧巧真;唐涛;焦文文;李晔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塞的临床治疗。方法:将76例进展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营养脑神经等内科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观察和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神功功能缺损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指标;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论:本法治疗进展性脑梗塞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陈文刚;刘春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研究盐酸非索非那定片(Fexofenadine Hydrochloride Tablets ,FHT )联合玉屏风散治疗慢性湿疹60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湿疹病患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含60例。对照组单独口服FHT 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治疗。对两组病患疗前及治疗4周后症状评分、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复发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4周后症状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4周后,治疗组病患临床治疗痊愈率(65.00%)及总有效率(95.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5.00%)及(83.33%) ,无效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 ,治疗组病患复发率(25.00%)显著低于对照组(60.00%) ,各不良反应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5.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FHT 联合玉屏风散合当归四逆汤治疗慢性湿疹,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且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及复发等情况发生,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韩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芪丹荔核汤治疗慢性肝病的疗效。方法:采用芪丹荔核汤治疗58例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治疗前后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 P<0.01;治疗组治疗后各项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A/G )、肝纤维化指标、Fibroscan (FS )指标、症候积分情况均明显优于治疗前 P<0.01,显效26例,有效24例,无效8例,显效率44.8%,总有效率86.2%,无效13.8%。结论:芪丹荔核汤具有补气活血、软坚散结、化瘀解毒、柔肝保肝作用,对慢性肝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可于临床治疗中应用。
作者:杨跃青;薛敬东;张燕;何瑾瑜;寇少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卵巢反应性的预测指标及中医辨证分型,为临床准确预测卵巢反应性并制定理想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查阅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总结。结论:临床上需联合多个指标以准确的预测卵巢的反应性,中医药对改善卵巢反应性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为辅助生殖技术获得更好的成功率打下优裕的基础。
作者:唐培培(审校);谈勇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