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镜超声介入应用现状及进展

史维;赵聪

关键词:内镜超声, 介入应用
摘要:内镜超声(endoscopic cultrasound,EUS)是当前世界消化医学热点之一,其中线阵超声能够实时观察存在于超声影象平面从活检孔伸出的穿刺针,使内镜医师能够从事围绕消化管道的病变细针抽吸(fine needle aspiration,FNA)到腹腔神经丛阻滞和胰腺囊肿引流的介入操作,EUS适应证大大拓宽.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显微输卵管成形术治疗继发不孕症3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显微输卵管成形术治疗继发不孕症的效果.方法 对65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5例)采用显微输卵管成形术并加防粘液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一般输卵管成形术治疗,不用防粘液.结果 两组在术中出血(50~150ml,100~300ml)、1个月后输卵管复通率(96%,72%),受孕率方面(34.28%,1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显微输卵管成形术治疗继发不孕症能提高受孕率;适应证的选择是影响术后输卵管复通率高低的重要因素,而精细的显微手术操作技巧是影响术后输卵管复通率高低的关键.

    作者:刘平;陈星尧;贾蜀云;徐永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结核性脑膜炎并发尿崩症和耳聋1例

    患者,男,63岁.因突发头痛,头晕5d,伴失聪4d,于2006年7月23日入院.患者5d前劳动时,突发头部胀痛,以枕部为甚,头晕,视周围物体旋转,眼花,右耳听力减退,乏力,发热(未测体温)、烦渴、多饮.

    作者:韦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内固定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肱骨近端骨折几种内固定方法的疗效.方法 采用手术切开根据情况行肱骨近端接骨板、拉力螺钉、多枚克氏针交叉固定等,并结合相应的颈腕三角巾悬吊、外展支架固定、功能康复锻炼.结果 本组30例患者,术后随访,按优良可差综合评估,优24例,良4例,可1例,差1例.结论 肱骨近端接骨板疗效相对优于其它固定方法.

    作者:崔太安;唐林俊;卢波;吴林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TAT皮试阳性行脱敏注射时发生过敏反应1例

    患者,女,38岁.因头皮裂伤入院,行清创术后需要注射TAT.注射前按要求配制标准浓度皮试液,并严格按操作规程于前臂内侧注射0.1ml(含15IU)皮试液,20min观察皮试结果显示:局部皮丘发红超过4cm,皮丘明显增大,无自觉不适.

    作者:顾琼;任燕;肖红英;王素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倍他乐克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23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倍他乐克在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应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治疗,治疗组在应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12.5mg,2次/d,1周后改为25mg,2次/d治疗,两组对照比较治疗前后静息心率、心功能分级等临床指标变化,评估倍他乐克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倍他乐克组在改善静息心率、改善心功能上较对照组明显.结论 倍他乐克可明显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曾洪燕;刘天虎;晏明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2007年四川省内第一次血型鉴定室间质量评价

    目的 通过血型鉴定的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发现血型鉴定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改进意见,提高血型鉴定的准确性.方法 由省临床检验中心通过发放标本和问卷调查的方式组织1年2次的血型室间鉴定活动.结果 共有310家单位参加室间质评,PT得分>80分有298家,PT得分<80分有12家,主要扣分原因在于ABO血型反定未开展及鉴定错误.结论 部分医院实验室应开展和加强ABO血型反定工作,提高输血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水平,完善输血科(血库)的检查核对制度.

    作者:何屹;林嘉;饶绍琴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定住院学龄儿童身心健康的研究

    目的 运用肖永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定住院学龄儿童对社会给予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情况,探讨影响他们身心健康的因素.方法 选择2005年6月1日~2006年5月31日在我院儿科住院的学龄儿童,年龄6~14岁,疾病诊断与该项研究无诊断学意义,运用SSRS量表问卷调查.结果 住院学龄儿童总分均高于中国儿童正常值,住院学龄儿童较正常人获得较高的社会支持(P<0.01).结论 住院学龄儿童得到社会支持比一般人群高,社会支持与住院学龄儿童身心健康密切相关.

    作者:唐勤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生化汤加减方用于早孕药物流产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生化汤加减方用于早孕药物流产后的临床情况.方法 选择早孕药物流产后B超证实宫内无残留物或少许残留物(中、强回声团≤1.5cm)患者1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8例,给予口服抗生素、益母膏;治疗组98例,加服生化汤加减方,两组相比较,观察药物流产后的阴道出血量、出血时间及清宫率.结果 治疗组阴道出血量明显减少(P<0.005),出血时间缩短6d左右(P<0.001),清宫率明显降低.结论 生化汤加减方用于早孕药物流产后能明显降低阴道出血量、时间及清宫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马春琼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胰岛素联合罗格列酮或二甲双胍随机对照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的影响

    目的 了解胰岛素联合罗格列酮或二甲双胍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体脂分布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给予胰岛素联合罗格列酮(4mg/d,n=30)治疗,B组给予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n=30),共8周,治疗前后分别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体重指数和腰臀比,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清脂联素等.结果 胰岛素联合罗格列酮或二甲双胍治疗,均能降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减少胰岛素用量(P<0.05),罗格列酮治疗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升高明显(P<0.05),同时臀围、体重、体重指数增加(P<0.05),但腰围及腰臀比无明显变化(P>0.05).二甲双胍治疗组血清脂联素水平、腰围、臀围、腰臀比、体重及体重指数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罗格列酮治疗能升高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改善体脂分布;二甲双胍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体脂分布无明显影响.

    作者:胡茂清;田浩明;张俭;吴文莉;周贤会;赵万燕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带蒂鼻底粘骨膜瓣加中鼻甲粘骨膜片修复鼻中隔较大穿孔(附13例报告)

    目的 探讨采用带蒂鼻底粘骨膜瓣加自体中鼻甲粘骨膜片修补鼻中隔较大穿孔的疗效.方法 分离鼻中隔一侧穿孔周围的粘软骨膜及骨膜,切取自体中鼻甲粘骨膜片,用自体中鼻甲粘骨膜片覆盖一侧鼻中隔穿孔.再分离鼻中隔对侧穿孔周围的粘软骨膜及骨膜,制备带基蒂的鼻底粘骨膜瓣,将带蒂鼻底粘骨膜瓣向后、上旋转,覆盖鼻中隔穿孔.结果 13例鼻中隔穿孔均一期愈合,双侧鼻腔通气良好,鼻部症状完全消失.随访6~36个月,鼻中隔未见再穿孔.结论 采用自体带蒂鼻腔底粘骨膜瓣加自体中鼻甲粘骨膜片修补鼻中隔较大穿孔,取材方便,无需再作切口,成功率高.值得推广.

    作者:唐嗣泉;黄燕莉;冯俊;文劲松;吕萍;田翠玲;张建辉;蒲红英;赵冰玲;曾英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不同补片方式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对照性研究

    目的 探讨单纯使用平底短型网塞式补片(T2)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120例患者共行129例次无张力修补术,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单纯使用平底网塞式补片(T2)修补术(T2组)、平片式无张力修补术(平片组)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疝环充填组)3种方式进行手术,术后随访2~23个月,比较3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以后的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T2组的平均手术时间(50.11±10.20)min,与平片组的平均手术时间(47.78±9.86)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5),两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疝环充填组(60.88±9.99)min(P均<0.001).T2组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6.34±1.48)d,与平片组(6.03±1.57)d,P=0.328)和疝环充填组(6.70±1.36)d,P=0.252)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只有疝环充填组有1例双侧疝患者术后使用镇痛治疗.平片组有1例患者术后产生严重排斥反应而行取出术,但无统计学意义.全部患者均得到随访,3组患者均无1例复发.结论 单纯使用平底短型网塞式补片行腹股沟疝修补与平片式无张力修补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的短期疗效相当,此外与平片式修补相比,具有更多的适应证,与疝环充填式修补相比操作更简单,费用更低廉,值得推广应用,但是还需要长期随访观察.

    作者:赵少勇;潘俊江;朱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胰岛素强化治疗在腹部大手术后危重患者肠外营养期间的应用

    目的 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在腹部大手术后危重患者完全胃肠外营养期间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78例腹部大手术后行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1周(或以上)的非糖尿病危重患者(血糖≥11.1mmol/L)随机分为两组;胰岛素强化治疗组(TT组,血糖目标值4.4~6.1mmol/L)和传统治疗组(CT组,血糖目标值<11.1mmol/L),分别监测血糖水平,低血糖发生以及切口感染和愈合情况.结果 治疗后TT组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CT组(P<0.01);TT组的切口感染率、切口愈合障碍率均低于CT组;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无统计学薏义.结论 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腹部大手术后TPN支持期间危重患者的血糖,与传统治疗相比,低血糖情况的发生并不增多,而且可以减少术后切口感染,切口愈合障碍等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刚;朱勇;杨建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垂体瘤转化基因与肺癌

    在肿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自1997年LinPei等[1]用RNA差异显示法从大鼠GH4垂体瘤中分离出新的原癌基因垂体瘤转化基因(pituitary tumor transforming gene,PTTG)以来,该基因一直受到人们关注,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之前许多研究报道了其在垂体瘤、结直肠癌、食管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的作用,但在肺癌中的作用报道较少.本文就PTTG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及其与肺癌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钟甜;梅同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Crush技术对于前三叉病变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体会

    目的 评估Crush技术对于前三叉病变在基层医院应用的可行性及技术难点.方法 选择冠脉造影显示真性分叉痛变患者,应用Crush技术在主支和分支分别置入药物涂层(Endeavor)支架,并行对吻球囊扩张术.观察体会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注意事项.结果 2例即刻手术成功100%,均成功行对吻球囊扩张术.结果 2例均未发生急性及亚急性血栓形成,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结论 Crush技术对于前三叉病变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是可行的,并且能够获得成功.

    作者:曾晓斌;许勇;文亚红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成体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和体外培养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索成体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分离、体外培养,为其将来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无菌条件下抽取狗肋骨骨髓,Ficoll分离液(密度1.077g/ml)梯度离心分离单个核细胞,在含10%新生牛血清的DMEM中,37℃、5%CO2、饱和湿度下常规培养,取贴壁细胞并进行传代,观察细胞的生长形态.结果 取得较高纯度的成体狗骨髓MSCs,并保持细胞的活性;成体狗骨髓MSCs在体外培养中,为贴壁生长的单个核球形细胞,培养3~4d后开始大量增殖,为纺锤形和星形多突起的细胞贴壁生长,6~8d细胞达到70%~90%融合.传代细胞3~4d即可再次传代.结论 采用Ficoll分离液进行梯度离心分离,可获较高纯度的MSCs,是实用、便捷和可行的方法 ;而且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能大量增殖,形成形态均一的细胞集落,可以成为进一步进行细胞扩增或其它实际应用的基础.

    作者:雷开键;杜一平;姜雄;熊永祥;贾钰铭;宋玉光;林萍;罗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杜拉宝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杜拉宝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0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5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杜拉宝口服.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9%.对照组总有效率79.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杜拉宝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显著.

    作者:邓孝智;唐利民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小切口外侧入路交叉克氏针治疗儿童移位肱骨髁上骨折

    目的 探讨小切口外侧入路交叉克氏针治疗儿童移位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应用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从2001年3月起应用该方法治疗儿童移位肱骨髁上骨折48例,通过肘外侧小切口入路,术者食指伸入骨折前方帮助复位维持固定骨折,引导克氏针钻入的方向.运用电钻克氏针能有效的掌握克氏针进入的方向和深度.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骨折均4~6周达到临床愈合.根据Flynn评分标准,获得了89.6%的优良率.结论 该方法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创伤小,患儿肘关节功能恢复好无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方法.

    作者:钟泽莅;谭伦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水飞蓟宾葡甲胺片治疗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水飞蓟宾葡甲胺片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 对照组30例,以肌苷、门冬氨酸钾镬、维生素C加至10%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水飞蓟宾葡甲胺片150mg口服,3次/d共4周.结果 治疗组在ALT、TB恢复正常率及主要症状的改善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水飞蓟宾葡甲胺片对病毒性肝炎有明显治疗作用.

    作者:路钧;路钢;段炬萍;陶朝荣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以出血坏死性急性胰腺炎重,其致死率高达30%.近年来虽然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未完全阐明.为了弄清楚这方面问题,国内外许多学者大量应用动物模型对急性胰腺炎进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而动物模型设计的首要原则是要求所涉及的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尽可能相似[1].因此,有必要对人类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有所了解.常见的病因有梗阻、过量饮酒、暴饮暴食、高钙血症、创伤、胰腺缺血等,以上病因可能导致胰腺分泌过度旺盛,胰液排泄障碍,胰腺血液系统循环紊乱和生理性胰蛋白酶抑制物减少,它们可通过共同机制使胰酶激活并消化胰腺自 ,身,而引发急性胰腺炎[2].国内外许多学者依据这些学说制备出了许多简单可行的动物模型.这些制备方法 概括起来分为两大类,即在体和离体.本文主要讨论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概况.

    作者:赵文堂;唐文富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的室性心动过速(VT)和(或)心室颤动(VF)、心房纤维颤动或阵发性室上速,首剂给予胺碘酮150mg,10min内缓慢注入,15~30min若无效,再重复突击量150mg,必要时电复律,随后以1.0~1.5mg/min静脉滴注维持,依病情逐渐减量,静脉应用同时加用口服胺碘酮 600mg/d.静脉用药期间持续心电、血压监测.每日描记十二导联心电图,测量心率、PR、QTc间期及QRS波时限.结果 第1个24h胺碘酮静脉平均用量为(920±167.4)mg,维持静脉点滴平均(4.3±1.7)d,总有效率93.5%,静脉应用早期对PR、QRS、QTc间期均无明显影响.用药期间无因胺碘酮导致或加重的心功能不全.结论 静脉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发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用药过程要注意监测心率、节律及血压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特别要定期检查肺及甲状腺功能,以便早期发现及处理相关的不良反应.

    作者:施凯奕;苟丽琼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