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股骨干骨折88例疗效分析

邓跃年;申永刚;王勇;曾斌;熊华;胡豇;王跃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 带锁髓内钉, 治疗
摘要:目的 评估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0年1月~2005年12月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股骨干骨折88例,随访时间平均2.1年,获得随访者88例.结果 骨折平均骨性愈合时间5.3个月,远期疗效按马元璋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84%.结论 带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具有良好的力学特性和固定作用,能明显减少股骨干骨折的并发症,是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平眩胶囊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偏头痛是内科门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治疗药物较多,但缺乏特异性药物,临床症状易反复.我们自2002年2月~2007年1月应用平眩胶囊治疗偏头痛,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联耀;段霄燕;余建中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合并糖尿病的食管癌患者的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合并糖尿病的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我院2000~2007年65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合并糖尿病的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在围手术期,运用胰岛素泵强化血糖的控制,避免手术前后高血糖,并注意手术中可能出现的低血糖,手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手术后加强抗感染治疗.结果 65例患者手术切除64例,切除率98.46%,术后并发胸内吻合瘘1例,颈部吻合瘘1例,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1例,心律失常9例,无酮症酸中毒发生,无高渗非酮性昏迷.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结论 合并糖尿病的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加强血糖的控制,手术仍然是安全的.

    作者:王文才;火旭东;张亚军;丁福万;江冬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91例

    目的 总结91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手术经验.方法 2002年4月~2007年4月,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治疗冠心病91例,男83例,女8例,年龄36~80岁,其中二支血管病变13例,三支血管病变78例,合并左主干病变15例,均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8例搭桥4支,67例搭桥3支,16例搭桥2支.89例应用左乳内动脉吻合前降支,15例应用桡动脉吻合后降支,其余均采用大隐静脉吻合.8例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结果 全组91例共行冠脉搭桥265支,平均2.91支/人,全组死亡1例,全组无出血和脑部并发症发生.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可避免体外循环的并发症,手术效果满意.

    作者:江汝健;付立;李勇;陈有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曲美他嗪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的影响.方法 对112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降糖、硝酸盐类、阿司匹林、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强心甙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并给予曲美他嗪20mg,3次/d,治疗6个月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血糖水平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缩短率(LVFS)、舒张功能(E/A)显著增加,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间LVEF、LVFS、E/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万爽力能明显改善左心功能,而且是安全的.

    作者:黄久荣;侯晓林;宋毅;朱涛;曾明曦;熊朝磊;杨秀川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未成年人丘疹性荨麻疹66例IVT检测吸入性过敏原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未成年人丘疹性荨麻疹发病原因.方法 采用过敏原体外筛查系统(in vitro test,IVT)检测66例未成年人丘疹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9项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结果 1项吸入性过敏原阳性者39例(59.09%);2项阳性者17例(25.76%);3项阳性者2例(3.03%);9项阴性者8例(12.12%).结论 大多数未成年人丘疹性荨麻疹患者发病与吸入性过敏原有关.

    作者:路永红;周谦;任界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磺胺嘧啶银加胰岛素及50%葡萄糖治疗褥疮的研究

    褥疮是长期卧床患者的一个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对患者有造成病情恶化、增加痛苦和死亡的危险,一旦发生常常并发感染而经久不愈.患者轻则遭受痛苦的折磨,重则出现全身感染,危及生命.

    作者:王琼莲;王媛;王德明;邹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难治性支气管哮喘40例

    目的 探讨难治性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新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40例难治性支气管哮喘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N-乙酰半胱氨酸辅助治疗的疗效.结果 本组40例全部临床治愈.结论 加用N-乙酰半胱氨酸辅助治疗难治性支气管哮喘,疗效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林建华;廖静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目的 研究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共22例(26眼)行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分别观察术前及术后前房深度和眼压的改变.结果 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患者前房深度均有明显增加,眼压均有明显下降.术前平均前房深度(2.36±0.25)mm,术后平均前房深度(3.40±0.37)mm;术前平均眼压(35.4±3.7)mmHg,术后平均眼压为(14.8±2.8)mmHg(1kPa=7.5mmHg)(P<0.01).结论 对于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的患者,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能增加前房深度及降低眼压,是一种有效、方便而完全的手术方法.

    作者:罗谦;吴峥峥;程依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及其他性传播疾病的检测

    目的 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合并滴虫、加德纳菌、淋病奈瑟球菌(NG)、解脲脲原体(UU)感染情况.为临床治疗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提供依据.方法 用涂片和培养法对108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和120例妇教人员的阴道分泌物进行病原学检测及酵母菌的培养鉴定.结果 108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中合并解脲脲原体感染的35例,对照组12例(P<0.01),合并滴虫感染的5例,对照组0例(P>0.05),合并淋病奈瑟球菌的2例,对照组0例(P>0.05),合并加德纳菌感染的6例,对照组10例(P>0.05).结论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常合并UU感染,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的诊治中有必要进行UU的检测和相应的治疗.

    作者:侯晓红;薛亚梅;吕杰强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标准大骨瓣减压治疗大面积脑梗死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选择有效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治疗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对比内科治疗组的预后,并结合国内外资料探讨其诊断、治疗方法.结果 Jennett&Bondy预后分级:Ⅰ~Ⅱ级4例,Ⅲ~Ⅳ级12例,Ⅴ级3例.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患者预后优于内科保守治疗患者,24h内接受手术的患者预后优于24h后的患者.发生脑疝前手术的患者预后优于发生脑疝后的.结论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外科减压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内科保守治疗,标准大骨瓣减压是较好的术式,MRI诊断优于CT,时机为尽早手术.

    作者:黄玉杰;杨咏波;游潮;刘翼;孙剑涛;王斌;那世杰;施圣晖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小肝癌行手术切除与微波热凝固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小肝癌手术切除与微波热凝固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 自2002年3月~2006年6月,41例小肝癌患者,分别行手术切除(26/41)和微波热凝固治疗(15/41),分析了1,2,3年复发率、生存率及并发症,并采用X2检验进行对比.结果 本组平均随访时间为(30±14)个月.手术切除患者1,2,3年的累积复发率分别是19.2%,26.9%,34.6%,术后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6.2%,88.5%,80.8%.微波热凝固治疗患者术后1、2、3年的累积复发率分别是20%,33.3%,40%,术后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3.3%,86.7%,8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对所得数据采用x2检验.得出两组患者1,2,3年复发率、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小肝癌,微波热凝固治疗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远期疗效相似,并且创伤小,操作简单,肿瘤局部灭活彻底,并发症发生率低,准确性高和重复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建勋;孙昌勤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失败原因分析

    目的 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功率相对股动脉途径较低,本文回顾我院完成造影的患者进行分析.方法 对接受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的1047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寻求导致该术式失败的原因.结果 统计对象中,造影成功者938例,成功率为89.59%,失败109例.结论 失败原因主要是桡动脉解剖异常(51%)、血管痉挛(35%)、锁骨下动脉解剖异常(11%)、穿刺失败(2.7%)等.

    作者:何川;燕纯伯;蔡琳;刘剑雄;刘汉雄;唐炯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苯妥英钠致假性肠梗阻2例诊治分析

    假性肠梗阻是以肠道不能推进其内容物通过非梗阻性肠腔为特征的胃肠动力紊乱.是一组具有肠梗阻症状和体征,但无机械性肠道阻塞证据的临床综合征.

    作者:罗强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SF-36量表在骨质疏松症患者生命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36条目简明量表(SF-36)是普适性生命质量量表,主要用于一般人群调查、不同状况下的健康比较、卫生政策制定、临床试验、卫生服务研究和监测个体患者.本研究运用SF-36量表,从躯体活动功能及其对角色功能的影响、疼痛、健康总体自评、活动、社会功能、情绪对角色功能的影响、心理功能等8个领域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命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命质量低于一般人群.

    作者:魏常友;冯曦兮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保守性手术后辅以中药散结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的观察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保守性手术后服用中药散结镇痛胶囊巩固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4年1月~2005年1月行保守性手术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散结镇痛胶囊组及孕三烯酮组.比较应用散结镇痛胶囊和孕三烯酮治疗内异症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 2组患者痛经症状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散结镇痛胶囊组、孕三烯酮组痛经症状的缓解率分别为91.7%和9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散结镇痛胶囊组和孕三烯酮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6.24%和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散结镇痛胶囊组月经异常恢复情况及术后妊娠率明显高于孕三烯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散结镇痛胶囊用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保守性手术后的巩固治疗有效,可预防和减少复发,调节内分泌,提高妊娠率,而且不良反应小,尤适于有生育要求患者.

    作者:朱崇云;尹超英;孙秀丽;王志启;王建六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乌司他丁在不停跳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期间对心肌酶谱的影响

    目的 初步探讨乌司他丁在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60例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与乌司他丁组(U组),每组各30例.手术均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U组按乌司他丁1万U/kg使用,于麻醉后体外循环前加入1/2干预充液中,余1/2在开放上下腔静脉后加入氧和器中,C组不接受乌司他丁.检测术前、及术后24h心肌酶谱AST、LDH、CK、HDBH的变化以及术后24h心包引流量.结果 乌司他丁组术后24h AST、LDH、CK、HDBH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使用乌司他丁组的活性要低于对照组的心肌酶谱活性,同时乌司他丁组的患者术后心包引流量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乌司他丁在不停跳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期间可抑制AST、LDH、CK的活性,从而减轻CPB期间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杨宗英;马瑞彦;肖颖彬;刘梅;彭莉;王惠春;胡卫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急性缺血性肠炎36例临床分析

    现将我院2000~2007年收治的36例急性缺血性肠炎(acute ischemic colitis,AIC)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齐建康;杨正兵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全胃切除术中应用侧侧吻合器防止返流性食管炎

    目的 探讨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术(Lahey氏法)中,用强生TLC侧侧吻合器代替手工丝线的Bfaun缝合,防止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方法 43例随机分为A组、B组.A组20例,用手工丝线行空肠空肠侧侧Braun缝合;B组23倒,用侧侧吻合器行Braun缝合.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A组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为45%(9/20),B组为8.7%(2/23).结论 用侧侧吻合器代替手工丝线行Braun缝合可有效防止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

    作者:杨大明;徐幼龙;张世统;吴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额肌瓣的应用解剖

    目的 为额肌瓣转移矫治上睑下垂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通过对观测53例(男44例,女9例)成人整尸额肌的长度、宽度、厚度及额肌的血管、神经,进行统计学的分析;并对额肌瓣转移矫治上睑下垂手术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以之为该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结果 额肌的长度6.5~7.0cm,宽度5.5~6.5cm,中份厚约1.5mm,其供血动脉主要来自颞浅动脉之额支、接受面神经颞支支配.结论 以额肌作为肌瓣完全能满足肌瓣转移矫治上睑下垂手术的需要,能充分矫正重度上睑下垂.

    作者:涂江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CT导向下经皮穿刺活检纵隔肿块

    目的 探讨CT导向下经皮穿刺活检对纵隔肿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CT导向下应用Magnum活检枪经皮穿刺活检纵隔肿块21例,其中经胸骨旁穿刺进针10例,经过含气肺组织穿刺进针7例,经椎旁径路穿刺进针4例.结果 21例纵隔肿块穿刺活检病灶成功率100%,诊断准确率95%.其中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100%,良性病变诊断准确率83%.并发气胸2例,肺出血3例.结论 CT导向下经皮穿刺活检纵隔肿块,操作简便安全、诊断的准确率高.

    作者:林杰;杨汉丰;黄小华;安学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