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川;燕纯伯;蔡琳;刘剑雄;刘汉雄;唐炯
目的 探讨合并糖尿病的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我院2000~2007年65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合并糖尿病的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在围手术期,运用胰岛素泵强化血糖的控制,避免手术前后高血糖,并注意手术中可能出现的低血糖,手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手术后加强抗感染治疗.结果 65例患者手术切除64例,切除率98.46%,术后并发胸内吻合瘘1例,颈部吻合瘘1例,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1例,心律失常9例,无酮症酸中毒发生,无高渗非酮性昏迷.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结论 合并糖尿病的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加强血糖的控制,手术仍然是安全的.
作者:王文才;火旭东;张亚军;丁福万;江冬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患者,男,103岁,因前列腺增生症伴急性尿潴留急症于2006年1月14日入院.急查生化及常规示:TP 58.1g/L,ALB32.3g/L,余均正常.心电图示窦性心率,血压138/75mmHg,X线示双肺均正常,屏气实验<20s,听诊双肺及心脏无杂音,心界不大.
作者:谢万惠;叶跃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疣状胃炎与幽门螺旋杆菌(Hp)的关系.方法 将92例Hp感染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根除Hp,对照组仅用制酸治疗.结果 Hp感染阳性的疣状胃炎,根除Hp后,治愈率和好转率明显高于Hp未根除者,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5).结论 Hp感染可能是疣状胃炎的重要病因之一.
作者:刘静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氯胺酮对术后留置胃管患者的影响.方法 60例ASAⅠ~Ⅱ级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前常规留置胃管.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患者.K组每个患者术后静脉注射氯胺酮0.25mg/kg.观察患者给药后0,1,2和6h对留置胃管的耐受情况,并进行OAA/S评分.结果 K组患者在2h和6h时对术后留置胃管的耐受性优于C组患者.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对术后留置胃管引起的不适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龚园;朱国红;朱耀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曲马多和小剂量氯胺酮预防全麻术后寒战的效能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ASA Ⅰ~Ⅱ级择期全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0.9%生理盐水组(N组)、曲马多1mg/kg组(T组)、氯胺酮0.5mg/kg组(K组).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入(3组均配制成5ml,注药时间为1min),并记录注药后5、10、30min寒战分级及MAP、HR、SpO2变化.结果 T组及K组注药后5、10、30min寒战患者数都明显低于N组(P<0.01);T组用药前后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组用药后5min,MAP、HR较用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30min后则无差异;T组、K组用药前后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马多、小剂量氯胺酮可有效预防全麻术后寒战发生,且对呼吸循环功能无明显抑制作用.
作者:陈学均;万永灵;兰志勋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肺癌误诊为肺结核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2~2004年肺癌误诊为肺结核的4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由于肺癌与肺结核临床症状有许多相似之处,X线或胸部CT特征有相同之处,易于将肺癌误诊为肺结核.结论 对痰结核菌阴性的肺结核无发热的胸腔积液,应注意肺癌的可能,尽早行肺癌相关检查,并注意肺结核与肺癌并存,以减少误诊误治.
作者:殷素素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3种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K-MB mass)]对病毒性心肌炎(VMC)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8例VMC和43例非病毒性心肌炎(NVMC)患儿及40例健康对照组,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cTnI、Mb和CK-MB.cTnI、Mb和CK-MB不同组合对VMC的诊断效率运用矩阵决策法.结果 VMC组cTnI、Mb和CK-MB均明显比NVMC组和对照组高(P<0.01).Mb对VMC早期的灵敏度较高,但特异性欠佳;cTnI与CK-MB对VMC诊断的特异性好,但初诊时的灵敏度却不够理想.VMC患者康复时以Mb恢复快,CK-MB次之,cTnI长.cTnI、Mb和CK-MB联合检测对VMC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报值、阴性预报值和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9.47%、86.05%、85.00%、90.24%和87.65%.结论 联合并动态检测cTnI、Mb和CK-MB可提高对VMC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为临床提供更好的诊断、治疗和转归判断依据.
作者:马艳;胡晓明;邓成莲;贺红;马晋;刘成桂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手术患者的麻醉效能及安全性,并与布比卡因作对比分析.方法 择期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均采用硬膜外麻醉,随机双盲分成两组,每组20例,A组用0.56%左旋布比卡因,B组用0.56%布比卡因,两组总量均为22ml;观察感觉、运动阻滞情况及有无毒性反应临床症状,注射局麻药前及术后24h取静脉血测定心肌酶谱.结果 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阻滞平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大阻滞平面时间A组快于B组,分别为(16.5±5.3)min与(19.8±4.5)min,两组比较P<0.05;两组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AST、LDH、BDH变化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K值术后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增加,B组升高较A组明显,两组对照P<0.05,两组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寒战等发生率均较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行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患者手术麻醉效果均较好,但以心肌酶的部分指标作比较左旋布比卡因更安全.
作者:欧珊;周乐顺;刘合年;白树荣;林露;冉茂荣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合并滴虫、加德纳菌、淋病奈瑟球菌(NG)、解脲脲原体(UU)感染情况.为临床治疗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提供依据.方法 用涂片和培养法对108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和120例妇教人员的阴道分泌物进行病原学检测及酵母菌的培养鉴定.结果 108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中合并解脲脲原体感染的35例,对照组12例(P<0.01),合并滴虫感染的5例,对照组0例(P>0.05),合并淋病奈瑟球菌的2例,对照组0例(P>0.05),合并加德纳菌感染的6例,对照组10例(P>0.05).结论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常合并UU感染,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的诊治中有必要进行UU的检测和相应的治疗.
作者:侯晓红;薛亚梅;吕杰强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选择有效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治疗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对比内科治疗组的预后,并结合国内外资料探讨其诊断、治疗方法.结果 Jennett&Bondy预后分级:Ⅰ~Ⅱ级4例,Ⅲ~Ⅳ级12例,Ⅴ级3例.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患者预后优于内科保守治疗患者,24h内接受手术的患者预后优于24h后的患者.发生脑疝前手术的患者预后优于发生脑疝后的.结论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外科减压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内科保守治疗,标准大骨瓣减压是较好的术式,MRI诊断优于CT,时机为尽早手术.
作者:黄玉杰;杨咏波;游潮;刘翼;孙剑涛;王斌;那世杰;施圣晖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891例.结果 一次性成功率83.2%,1~3个月结石排净.结论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较安全,疗效确切.可作为治疗输尿管结石的首选方法.
作者:杜义堂;成泽民;曾东升;黄超;任瞿军;袁宗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评估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0年1月~2005年12月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股骨干骨折88例,随访时间平均2.1年,获得随访者88例.结果 骨折平均骨性愈合时间5.3个月,远期疗效按马元璋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84%.结论 带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具有良好的力学特性和固定作用,能明显减少股骨干骨折的并发症,是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作者:邓跃年;申永刚;王勇;曾斌;熊华;胡豇;王跃 刊期: 2007年第12期
1 临床资料例1,女,67岁.因呼之不应4h入院.病前有可疑高血压病史,无头部外伤史,无可疑药物使用及煤气中毒史,余无特殊.查体:BP 170/100 mmHg,T36.8℃,房颤心律,心肺肝脾余无特殊.
作者:古美颖;周杰;张书琼;谭明贤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与评价微创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肾合并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与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肾合并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期穿刺成功并取石,一期取净结石率86%,8例肾脏残留结石,再次经窦道取石成功,1例术后5d拔肾造瘘管后出现胸腔积液,经安放闭式引流治愈.1例术后6d出现肾小血管出血,经超选择肾动脉栓塞治愈.结论 微创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肾合并输尿管上段结石,具有微创,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清除结石率高,可重复优点.
作者:何俊;孙先禹;张尧;曾定胜;康川疆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91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手术经验.方法 2002年4月~2007年4月,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治疗冠心病91例,男83例,女8例,年龄36~80岁,其中二支血管病变13例,三支血管病变78例,合并左主干病变15例,均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8例搭桥4支,67例搭桥3支,16例搭桥2支.89例应用左乳内动脉吻合前降支,15例应用桡动脉吻合后降支,其余均采用大隐静脉吻合.8例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结果 全组91例共行冠脉搭桥265支,平均2.91支/人,全组死亡1例,全组无出血和脑部并发症发生.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可避免体外循环的并发症,手术效果满意.
作者:江汝健;付立;李勇;陈有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小肝癌手术切除与微波热凝固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 自2002年3月~2006年6月,41例小肝癌患者,分别行手术切除(26/41)和微波热凝固治疗(15/41),分析了1,2,3年复发率、生存率及并发症,并采用X2检验进行对比.结果 本组平均随访时间为(30±14)个月.手术切除患者1,2,3年的累积复发率分别是19.2%,26.9%,34.6%,术后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6.2%,88.5%,80.8%.微波热凝固治疗患者术后1、2、3年的累积复发率分别是20%,33.3%,40%,术后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3.3%,86.7%,8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对所得数据采用x2检验.得出两组患者1,2,3年复发率、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小肝癌,微波热凝固治疗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远期疗效相似,并且创伤小,操作简单,肿瘤局部灭活彻底,并发症发生率低,准确性高和重复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建勋;孙昌勤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采用人工桡骨头置换治疗桡骨头严重粉碎性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 本组8例桡骨头严重粉碎性骨折,均采用人工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结果 8例桡骨头骨折中,按Mason分类Ⅱ型2例,Ⅲ型4例,Ⅳ型2例,由于车祸致桡骨头骨折3例,平地摔倒5例.行桡骨头置换4例中,患者全部得到了随访,随访8~36个月,平均随访21.5个月,按Broberg标准进行综合评定,3例结果恢复优,良4例,差1例.结论 人工桡骨头假体置换是桡骨头严重粉碎性骨折的可选治疗方法之一,其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探讨和随访;手术的适应证应严格掌握,手术治疗难度虽不大,但术前应做好周密的准备,没有手术经验的医师尽量不要尝试;术后科学的介入康复对功能恢复十分重要.
作者:陈辉;王爱民;曾礼学 刊期: 2007年第12期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ARVC)又称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dysplasia,ARVD),由Fontaine等1978年首次报道.
作者:陈斌;饶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共22例(26眼)行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分别观察术前及术后前房深度和眼压的改变.结果 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患者前房深度均有明显增加,眼压均有明显下降.术前平均前房深度(2.36±0.25)mm,术后平均前房深度(3.40±0.37)mm;术前平均眼压(35.4±3.7)mmHg,术后平均眼压为(14.8±2.8)mmHg(1kPa=7.5mmHg)(P<0.01).结论 对于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的患者,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能增加前房深度及降低眼压,是一种有效、方便而完全的手术方法.
作者:罗谦;吴峥峥;程依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患者,女,49岁.因反复右上腹隐痛不适2+年,加重伴皮肤黄染4d于2006年1月3日入院.查体:T 39.0℃,P 88次/min,R21次/min,BP 118/65mmHg.消瘦体型,急性病容.皮肤巩膜轻度黄染,皮温高,双肺(-),心率略快.
作者:张巍;刘博;王玉梅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