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才;孔瑜瑜;詹子立
运用奶酪原理对“误输过期药”事件进行分析,提出疏于管理、未认真查对和侥幸心理是医疗安全的大忌;恪守规章制度是减少失误和差错、促进医疗安全的保障.
作者:王全虹;杜淑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对医院后勤报修服务进行绩效分析.方法通过后勤报修信息系统,采集2010年8月医院外科大楼医疗病区的报修业务数据,运用统计描述和作业成本法对任务完成的质量、效率和成本3个关键绩效指标(KPI)进行绩效分析.结果该调查对象在调查时段内每日报修数量中位数和75%百分位数为14(8,19)例.重复报修率为8%,报修当日完成率为96.2%,水电维修组、空调维修组、病床车辆维修组平均响应时间分别为23分钟、39分钟、40分钟,平均工单成本分别为52.7元、80.0元、38.4元,水电组和床修组人力成本与材料成本分别占75%和25%,空调组以人力成本为主,占95%.结论通过后勤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后勤报修服务进行绩效评价,可以加强后勤报修服务管理,提高后勤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水平.
作者:施鹏;钱国涌;俞之学;陶力;金磊;张群仁;汪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支付制度改革在当前卫生系统改革中具有重要的杠杆作用.卫生改革是多目标的,其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仅靠支付方式转变很难实现多目标改革的预期结果.应因势利导、多管齐下,将一些基础条件逐步调整到某种支付方式适宜的条件下,支付方式才能通过激励机制发挥影响供方行为的作用.质量是卫生系统的核心目标之一,在第四代支付方式按绩效付费之前的其他支付方式对于质量改善并没有正向的直接激励作用,因此,在进行支付制度改革时必须考虑质量因素,根据不同支付方式的激励机制,辅以相应质量控制、监洲与评估等多种配套措施,合理引导供方行为.
作者:江芹;张振忠;JohnLangenbrunner;赵颖旭;于丽华;郎婧婧;张智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通过对杀伤医务人员恶性事件的分析,从医院、社会、患者3个层面探讨有效对策,提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法制建设及患者风险共担意识等防范对策.
作者:顾跃静;杜淑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从市场主体、进入管制、市场分割及信息不对称等多个角度,归纳了我国药品生产流通市场不完全竞争的诸多表现.指出我国的药品生产流通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存在诸多不完全竞争因素.
作者:张德书;戈文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探讨医院不良事件主动报告流程及策略,提出制定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设计电子报告流程,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调查不良事件,同时引入激励机制和保护机制促进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对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小庄;刘元铃;罗先琼;张国强;闵玲;李金柳;黄水清;罗坚;叶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临床路径工作开展情况,为进一步推广提供借鉴.方法选择计划性剖宫产,将实施临床路径组作为观察组,与2009年、2010年未实施临床路径的对照组作比较,评价临床路径在提高工作效率、控制医疗成本、规范医疗行为方面的作用.结果 实施临床路径后,平均住院日下降,住院费用得到控制,抗生素使用更加规范.结论临床路径可带来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但临床路径的推广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持.
作者:林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人才是医院的立院之本.指出目前公立医院人力资源改革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缺乏改革的勇气及信心;制度不健全、不合理;优秀人才流失严重;考核机制流于形式;分配制度缺乏激励.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以下建议:(1)分类改革,循序渐进;(2)规范制度,合理发展;(3)栽好梧桐,留引凤凰;(4)科学考评,促进发展;(5)用好激励,增添活力.
作者:汤宾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鉴于电子病历的患者隐私权保障问题,文章对《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的相关规定进行了探讨,以促进患者隐私权得到更充分的保障.
作者:赵晓佩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探讨公立医院党风廉政“三化”建设工作的新办法,将ISO9001 - 2008质量管理标准应用于公立医院党风廉政“三化”建设中,通过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分清责任,各负其职;突出重点,查找风险等做法,提高了党风廉政工作水平.
作者:姚健;何启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三种模式下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生对双向转诊的认知情况,为制定科学的双向转诊机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典型性抽样方法,对5所城市医院、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进行调查.结果院办院管模式下医生对双向转诊认知情况好,协议合作模式次之,再次是托管模式.三种模式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前,院办院管模式在开展双向转诊中有优势;可通过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水平、加强宣传等促进双向转诊.
作者:罗桢妮;刘侃;姚瑶;方鹏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促进医疗资源公平分布是卫生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也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本途径.在明确优质医疗资源概念的基础上,对我国医疗资源分布特点进行了宏观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作者:安艳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提高烤瓷修复体合格率.方法QC小组活动.结果烤瓷修复体合格率由活动前的89.5%提高到活动后的99%.结论QC小组活动有利于提高烤瓷修复体合格率,提高医疗质量;有利于培养小组成员团队意识,提高科室凝聚力;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医院形象.
作者:史作慧;樊洪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在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引入博弈理论,研究质控措施强度与质量缺陷数量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以给定的病历质控标准为依据,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构建博弈模型,观察不同质控策略下病历缺陷数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在质控工作中使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符合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表现,动态调整的质控策略能够有效控制质量缺陷发生数.结论 将博弈理论应用于医疗质量管理,不仅有助于策略设计的科学、严谨、合理,而且还可以利用经济管理手段引导被管理者行为,使其更加接近管理者设定的目标.
作者:单清;聂良华;刘歆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介绍了如何以PDCA循环为基本理论指导临床路径的实施,及如何通过该理论保障临床路径的持续改进.提出应发挥科主任的督促作用,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制定改进措施.持续改进是临床路径有效实施的保证.
作者:赵红梅;赵越;张海澄;黎晓新;王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我国医疗机构评审的制度变迁过程,并结合国外评审经验提出了我国新一轮医疗评审的政策建议:实现医疗机构评审制度创新,引入医疗机构评审国际模式,引进追踪方法学等评审工具.
作者:刘庭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从供方视角评价到需方(病人)视角评价的转变,已成为国际卫生服务质量评价的重要发展趋势.分析了国外此领域的发展趋势,以及国内现状,提出病人视角评价已成为卫生服务质量评价的重要发展方向.
作者:龚言红;梁渊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居民满意度是评价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唯-标准,是考核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结合国内外有关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研究文献,在对浙江省583名城乡社区居民进行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调查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影响居民满意度的因素,并针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其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作者:魏晋才;孔瑜瑜;詹子立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探讨在甘肃省卫XI项目县如何推行卫生服务质量评价工作,以改善和提高卫生服务能力,为卫XI项目活动的更好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研究了皋兰县卫生服务质量评价工作的实际情况,总结了在项目县推行卫生服务质量评价的具体步骤,并提出了对评价指标实行编码化管理,对于后评价结果的规范化输出和进行不同评价主体间的结果比对有重要意义.
作者:闫宣辰;杨敬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脑梗死临床路径变异因素,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收集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寻找变异因素.结果 120例脑梗死病例实施了临床路径,其中34例发生负变异,变异率28.33%.其中,11.76%( 4/34)的变异与医院系统有关;20.58% (7/34)的变异与医务人员相关;64.70% (22/34)的变异与病人相关;2.84%(1/34)是病人退出.结论 变异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
作者:曹艳佩;方堃;杨晓莉;马昕;汪志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