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娜;刘丹;李为民;陈勃江
目的 改进煎药机的煎药方法和构造.方法 通过与传统手工煎药方法的比较,针对东华原牌煎药机在结构上和煎药过程中所存在的缺陷进行改进.结果 煎药机的结构和煎药方法改进后,符合中药煎煮的传统原理,煎液的质量得到了保证.结论 东华原牌煎药机应进行改进,方能保证和提高煎药的质量.
作者:肖洪;吴玉霞;刘存良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四腔心和左右流出道切面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congenital heart defect,CHD)广泛性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在显示四腔心切面的基础上,据胎儿体位不同,选择矢状、冠状或横切显示左、右室流出道.根据CHD病理特征,把胎儿CHD分为单纯型CHD和复杂型CHD.结果 四腔心切面在产前诊断复杂型CHD和单纯型CHD中的敏感度分别为52.4%和28.6%;四腔心和流出道切面联合应用在产前诊断复杂型CHD和单纯型CHD中的敏感度分别为90.5%和42.9%.结论 四腔心和流出道切面联合应用是提高产前胎儿CHD诊断率的重要方法.
作者:吴琼;陈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华西医院住院糖尿病足的流行率及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病案查询系统检索华西医院1996~2009年糖尿病足病患者的总出院人数,记录各年度糖尿病足的患病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在1996.01~2009.12期间,我院共收治糖尿痛患者16340人,其中糖尿病足(DF)患者662人(男370倒,女292例),DF的流行率4.05%(1996~2006年为3.37%,2006~2009年为6.5%),DF的流行率随糖尿病患者的增加而逐渐增加;DF的发生无性别差异;14年间我院DF患者的总治愈率为61.9%,好转率23.7%,无效率为14.4%;糖尿病足诊治中心成立后其总治愈率为70.2%,远高于成立前的42.3%,尤其是在既往治愈率较低的Wagner 3、4级患者;随着Wagner分级的增高,DF治愈率逐渐降低.在662例患者住院期间共死亡27例,病死率4.07%.死亡组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PVD)、胃肠植物神经病变、冠心病(coronaryheart disease,CHD)、高血压(hypertension,HTN)、尿路感染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高于未死亡组,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所导致的心源性猝死和呼吸衰竭.结论 糖尿病足患者多为高龄且糖尿病痛程长者,常合并糖尿病神经及外周动脉病变;DF的流行率随糖尿病患者的增加而逐渐升高;DF的发病无性别差异;DF患者随着Wagner分级的增高,其治愈率逐渐降低;通过多学科合作综合治疗,可提高DF的治愈率;DF患者的死亡率较高,死亡原因多为心脑血管疾病和肺部感染所导致的心源性猝死和呼吸衰竭.
作者:李永恒;何利平;冉兴无;王椿;刘关键;陈大伟;陈利鸿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Ⅱ型糖尿病(DM)患者身体成分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BMD)检测仪对125例Ⅱ型DM患者进行腰椎(L1~L4)正住、左髋和全身BMD检测及身体成分检测,按体重指数(BMI)将DM患者分为非肥胖(BMI<25 kg/m2)组(DMNO组)和肥胖(BMI≥25 kg/m2)组(DM()组),分析各组身体成分与BMD的相关性.结果 ①DMO组所测部位BMD和身体成分质量及脂肪量百分比均显著高于DMNO组,但其所测部位肌肉量百分比显著低于DMNO组.②在DMNO组,左大腿肌肉质量分别与左髋各部(Wards三角除外)BMD,L1、L2、L3BMD等呈显著正相关.全身肌肉质量分别与股骨颈、股骨干、股骨全部、L2 BMD等呈显著正相关.躯干肌肉质量分别与大粗隆和L2 BMD等呈显著正相关.仅全身和躯干脂肪质量均分别与L1 BMD呈显著正相关.③在DM(O组,左大腿肌肉质量分别与股骨颈、股骨干和股骨全部BMD等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腰椎BMD无显著正相关.全身脂肪质量分别与L3BMD和L4BMD呈显著正相关,躯干脂肪质量仅与L4BMD呈显著正相关.余无显著相关关系.结论 在男性2型DM患者,无论肥胖与否,肌肉质量主要与髋部BMD有明显相关性,脂肪质量只与腰椎BMD明显相关.
作者:游志清;万勇;金小岚;程莹;郎红梅;艾智华;郭蔚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的护理管理现状及应对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两年对二十家基层医疗机构三十次的现场检查、督导和考核中存在的典型护理管理问题.结果 基层医院的护理核心管理问题严重、典型,其急救物品、无菌物品合格率均不达标,重点部门如手术室、供应室的管理质量、安全令人堪忧.结论 政府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基层医院的护理管理质量,基层医院自身更应积极努力,采取综合、有效的措施,尽快提升护理管理水平.
作者:刘永红;朱建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hereral neuropathy,DPN)患者截肢原因及特点,为防控DPN患者截肢提供初步资料.方法 回顾性分析2所重庆综合性医院136例DPN病例截肢原因和特点.结果 DPN患者并发周围血管病变(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时,其截肢的主要原因是足部骨髓炎(36.2%),其次为混合性坏疽(25%)和干性坏疽(18.1%),以上三者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单纯DPN组;截肢以踝关节以下的居多(72.4%).而单纯DPN患者截肢例数仅占全部例数的14.7%,其截肢的主要原因是湿性坏疽(65%),其比例显著高于与DPN合并PAD组,其次为夏科关节病(20%)和创伤(10%);截肢以踝关节以上的居多(85%),与DPN合并PAD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DPN合并PAD时截肢风险增加,足部骨髓炎、混合性、干性坏疽是DPN合并PAD患者的主要截肢原因;湿性坏疽是DPN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DPN合并PAD时截肢多见于踝关节以下,而单纯性DPN截肢多在踝关节以上.
作者:张艳;张敏;陆德宾;陈兵;代灿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病例男,37岁.因在建筑工地外伤致骨盆骨折、尿道狭窄、膀胱造瘘术后6月,于2009年9月收入我科.入院检查:病员神志清楚,步入病房,常规各项检查结果值均在正常范围,营养中等,不伴有其他影响伤口愈合的慢性疾病.尿道造影显示:后尿道狭窄,长度为3cm.
作者:何其英;杨玉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肝活检诊断肝实质损害程度,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方法 彩超引导定位经皮肝组织穿刺活检60例,穿刺前临床诊断病毒性乙、丙、戊慢性肝炎轻度46例,中度13例,重度1例,穿刺与取材成功率100%,全部送检病理组织学,结果病理组织学诊断轻度28例、中度24例、重度8例,与穿刺前临床诊断肝实质损害程度轻-中-重度有差异(P<0.05).结论 彩超引导肝实质穿刺活检安全、便捷,无明显不良反应,对肝实质损害程度的诊断及指导治疗有意义.
作者:罗宣文;杨丽;袁术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耳保护措施对耳周围局麻手术患者的耳部保护效果,寻求佳的耳部保护方法,并形成相关护理规范.方法 将耳周围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现察组在外耳门处置一棉球.对照组在外耳门处置一棉球,然后予以保护贴膜保护.术后对两组手术患者进行回访.结果 两组患者中观察组反应较好,对照组反应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耳用围局麻手术患者,应采取必要的耳保护措施,在外耳门处置一棉球,不失为一种简便、有效的耳保护方法,可有效地避免术中各种因素对耳道及耳内器官的伤害.
作者:秦川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分析基层医院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住院的44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础心脏病情况、主要临床表现、血培养、超声心动图检查、26262治疗结果及预后等资料.结果 44例IE患者中,风湿性心脏病17例(42.2%),先天性心脏病14例(31.8%),无心脏病基础8例(18.2%).临床表现为发热44例(100%)和进行性贫血29例(65.9%).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赘生物44例.39例患者做血培养,阳性率为59.1%(26例),其中常见为草绿色链球菌(12例,27.3%),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13.6%).使用多的抗生素为头孢菌素(47.7%),联合用药多者为头孢菌素+喹诺酮类(47.0%).5例IE经单纯内科治疗死亡,病死率为11.4%(5/44).结论 IE的基础病因比例在基层医院发生明显变化,草绿色链球菌仍是主要致病菌,血培养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IE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早期诊断,内、外科联合是成功治疗IE的关键.
作者:管一平;解德琼;王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组合瑞芬太尼-利多卡因-丙泊酚在无肌松药情况下行气管插管时对插管状态和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80例拟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四组:瑞芬太尼3 μg/kg、丙泊酚2 mg/kg(组Ⅰ),瑞芬太尼3μg/kg、利多卡因1.5 mg/kg、丙泊酚2 mg/kg(组Ⅱ),瑞芬太尼4 μg/kg、丙泊酚2 mg/kg(组Ⅲ),瑞芬太尼3 μg/kg、丙泊酚3 mg/kg(组Ⅳ).分别记录气管导管气囊充气前后的插管状态.记录麻醉诱导前、诱导后、气管插管后即刻、3、5分钟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值.结果 气管导管气囊克气前后,组Ⅱ、Ⅲ和Ⅳ比组Ⅰ获得满意插管率更高(P<0.05),Ⅱ、Ⅲ和Ⅳ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所有患者MAP和HR在麻醉诱导后与麻醉诱导前相比均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 联合使用瑞芬太尼3μg/kg-利多卡因1.5 mg/kg-丙泊酚2mg/kg可能是用于无肌松药气管插管的较优组合.
作者:王润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糖尿病足是指与局部神经异常和下肢远端外周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随着对糖尿病足溃疡研究的深入,诊断和治疗方法的不断发展对于糖尿病足溃疡的早期预防、诊断和合理治疗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作者:潘艳丽;王晶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肢端黑色素瘤作为黑色素瘤的一个亚型,有很高的误诊率和死亡率,本文总结了现有文献报道的被误诊为糖尿病足溃疡的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希望能给临床医师一些启示.在足溃疡的诊治过程中,如果怀疑有黑色素瘤的可能性,即使可能性很小也要做病理组织检查来明确诊断,以减少黑色素瘤的误诊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高伟;冉兴无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开腹胆道手术后再次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探查取石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对20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探查取石术与20例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探查取石术组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等优于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组.结论 开腹胆道手术后病例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探查取石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程彩涛;张林菲;陈先祥;蔡庆和;刘小波;何志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现察托吡酯联合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托吡酯联合针灸治疗组(A组,30例)和托吡酯治疗组(B组,30例),两组均治疗8用,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用药剂量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托吡酯联合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总有效率为88.45%,单用托吡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总有效率为78.4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γ2=7.593,P<0.05).结论 托吡酯联合针灸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肯定,无严重不良反应,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曦;刘江;潘畅;王志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素-2(Ang-2)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表达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取经临床病理诊断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60例,正常膀胱组织20例.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Ang-2和HIF-1α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Ang-2和HIF-1α在正常膀胱组织中均无表达;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中均呈过表达.膀胱移行细胞癌中Ang-2和HIF-1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7%、41.7%.膀胱移行细胞癌中,Ang-2和HIF-1α阳性表达率随其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增加而升高.经统计检验,Ang-2与HIF-1α的等级相关系数rs为0.49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膀胱组织在癌变过程中获得了Ang-2、HIF-1α受体.Ang-2、HIF-1α的阳性表达率均随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增加而升高,表明Ang-2、HIF-1α阳性率越高,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度越高,浸润越深.膀胱移行细胞癌中Ang-2和HIF-1α的表达具有两两正相关关系;两者相互作用,通过影响肿瘤血管形成,共同参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王学华;陈善勤;甘道举;常从旺;赖建平;万旭辉;付光华;李建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益母草注射液和缩官素注射液在临床宫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33例剖官产术后3天的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注射益母草注射液)76例,对照组(注射缩宫素注射液)57例,两组从术后第一天起分别在早、晚8:30进行肌肉注射益母草注射液1 ml或缩宫素注射液10u,连续3天,且于每天上午8:30注射结束后,由管床护士采用数字评分与视觉模拟评分法观察评价产妇宫缩疼痛情况.结果 两种宫缩剂注射后引起宫缩痛的疼痛强度,第一天时间段内两组间无差异(P>0.05);第二天、第三天其宫缩痛疼痛强度益母草显著轻于缩官素,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保证产后不发生或少发生产后大出血的前提下,同时兼顾产妇感受,减少其痛苦,使产妇能够在相对舒适、愉快、少痛苦的情绪下接受医生的治疗,推荐剖宫产术后尽可能选用益母草注射液.
作者:杨春颖;陈颖;李春荣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检测雌激素和维生素K对IL-6、BGP、IGF-1表达的影响情况,以反映骨转换,探讨雌激素和维生素K防治骨质疏松(OP)的机理.方法 以去卵巢雌性SD大鼠作为绝经早期OP模型.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卵巢去势组(OVX组)、卵巢去势+雌激素组(OVX+E组)、卵巢去势+维生素K组(OVX+Vitk组)和卵巢去势+雌激素+维生素K组(OVX+E+Vitk组).卵巢去势1月后分组给药,8周后集中统一处死.取左侧股骨检测骨密度,取右心室血清检测白介素-6(IL-6)含量.结果 OVX组与Sham组比较,雌激素(BMD)显著下降,血清IL-6测量值明显升高,表明造模成功.OVX+E组与OVX组比较,血清IL-6差别有显著性;OVX+Vitk组与OVX组比较,血清IL-6测量值低,差别有显著性;OVX+E+Vitk组血清IL-6含量与Shm组为接近.结论 去卵巢大鼠BMD下降,骨吸收指标IL-6升高,表明绝经早期骨代谢处于骨吸收大于骨形成的高转换状态,导致骨质疏松.雌激素水平下降是OP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骨密度及血清IL-6含量检测表明,维生素K和雌激素防治OP均有效,二者联合用药的作用明显高于单一用药.
作者:杨第芳;谢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现察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72例糖尿病住院患者使用胰岛素泵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并探索解决相关问题的护理对策.结果 在使用胰岛素泵的病人中出现异常情况15例占20.8%;其中,导管脱落6例占8.2%,输注导管堵塞6例占8.2%,红、肿、痛3例占4.1%.结论 应加强护理人员对胰岛素泵的操作培训,了解胰岛素泵常见问题发生的原因,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对保证胰岛素泵治疗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英;张永琼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成都地区40~79岁不同年龄段糖代谢异常(GA)的发生与文化程度、收入、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R的关系.方法 利用2008年成都地区40~79岁常住人群GA流调数据进行亚组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文化程度:40~49岁(A组),50~59岁(B组)的正常对照(NC)组高于糖调节异常(IGR)组和糖尿病(DM)组(P<0.05);收入:A组的NC高于IGR,B组的NC高于IGR和DM(P<0.05),60~69岁(C组)DM的高于NC和IGR(P<0.05);BMI:四组NC均小于IGR和DM(P<0.05);WHR:A组和C组的NC小于IGR及DM,70~79岁(D组)的NC小于DM(P<0.05).Logistic回归分析:GA的发生机会在A组和C组中随着WHR增加而升高,在B组和D组中随着BMI增加而升高.结论 不同年龄段具有相应高危文化程度、收入、BMI和WHR因素的人群是GA筛查的重点.
作者:李芳;刘雅;欧阳凌云;黄晓波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