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萍
目的 评价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口服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方法 将64例口服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给予每天三次诺和锐+睡前一次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和B组(给予诺和锐30每天三次皮下注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达标的时间、血脂的改善、水肿发生率、体重增加程度、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频率及医疗费用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均能有效改善高血糖状态,改善脂代谢紊乱.但甘精胰岛素组血糖达标所需时间更短[(5.28±0.62)d vs(6.02±0.78)d,P<0.05].结论 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改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均能获得较好的疗效,使用甘精胰岛素血糖达标更快,但医疗费用偏高.
作者:王晓书;张维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实习护生针刺伤的发生情况及护生对针刺伤的认知.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对某三级医院106名护生发生针伤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0%的护生发生过针刺伤,70%护生不知晓针刺伤后处理流程.结论 护生对针刺伤认知的防护意识有待加强,应引起各界相关部门关注.
作者:李长英;邓云模;林代琼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采用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分析采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23例的临床治疗效果.术后除1例失访外余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13个月(平均7.5个月).结果 23例均获得临床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0周,患肢功能和邻近关节活动接近正常,22例在术后1年内取出髓内钉.本组病例术后无感染、骨不连、骨骺损伤,无明显畸形愈合.结论 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有效,适用于4岁~15岁儿童的股骨干骨折,具有手术切口小、软组织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杨家福;石厚银;吴佳奇;汪国友;关钛元;黄家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外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故障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 对12例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故障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发生故障的主要原因有:穿刺口渗血、局部感染、导管阻塞、导管脱落.结论 根据外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发生故障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或避免其故障的发生.
作者:黄秀萍;杨淑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血管病变患者行下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的护理作用.方法 对33例2型糖尿病患者经腹股沟皮肤穿刺股动脉后,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法成像.实施护理中包括术前、术中以及术后实施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结果 33例患者手术均安全有效进行,对造影结果满意,术后均恢复良好,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 糖尿病足实行下肢动脉DSA检查时,进行有效的术前、术中、术后心理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者:林南;李莎;朱瑞荣;钟晓卫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慢性肾衰,在其演变过程中均存在残肾代偿与毁损的复杂病理生理过程,这两者相互矛盾又相互关联,代偿使残肾功能增强同时又加速残存肾单位的进一步毁损.弄清楚这两者的复杂关系,对于临床上尽量延缓慢性肾衰的发展进程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就慢性肾衰时残肾微血管适应性变化的有关问题进行评述.
作者:袁发焕;光丽霞;庞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人胰岛素(诺和灵30R)与人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30)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8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A组(诺和灵30R)41例,皮下注射诺和灵30R;B组(诺和锐30)41例,皮下注射诺和锐30,根据血糖水平调节胰岛素剂量,直至血糖满意达标.相关数据应用医学t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经人胰岛素治疗13周后,均能有效控制高血糖,两组间胰岛素平均剂量没有差异(P>0.05),但人胰岛素类似物组能更为理想达标,而且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更好,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使用人胰岛素类似物较人胰岛素能更为有效的控制血糖,尤其是餐后血糖,有助于血糖长期达标.
作者:张斌;赖小文;张辉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对阑尾炎患者实施小切口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需行阑尾切除术的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小切口阑尾切除51例与开腹阑尾切除49例,比较二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4d,平均手术时间3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5ml,肛门恢复排气时间16h,有1例出现并发症;对照组分别为8d、55min、60ml、27h,有5例发生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小切口阑尾切除术优于开腹手术,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程渝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胆囊结肠瘘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9例胆囊结肠瘘的病因与临床治疗结果.结果 19例均经手术证实确诊,其中15例为胆囊结石并胆囊萎缩,4例为胆总管下端结石并胆囊坏疽,19例均合并有胆囊结肠瘘.结论 胆囊结肠瘘多继发于胆囊结石、胆囊炎,常伴有胆囊萎缩、周围粘连致密等病理改变,术前检查难以确诊.治疗原则是切除胆囊,关闭痿口.
作者:刘涛;陈丽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抢救重症急性中毒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重症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HP+HD)治疗组和对照组.HP+HD治疗组3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法治疗;对照组26例是同期收治的因非医疗原因未能行血液净化治疗的重症中毒患者.结果 血液净化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31% vs 73.08%,P<0.05),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69% vs 26.92%,P<0.05).结论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是治疗重症急性中毒一种较好方法,操作容易,值得推广.
作者:薛痕;蒲超;杨有芹;杨有京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YL-1型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CT定位下运用YL-1型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9例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与适应证的选择.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按照ADL疗效评定标准:预后良好50例,预后不良16例,死亡3例.结论 YL-1型血肿粉碎穿刺针在CT定位下行微创脑内血肿清除术,是一种简便、准确、有效的方法,为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开辟了一新的途径.
作者:何文明;李建全;何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寻求延长双腔带Cuff中心静脉留置导管使用时间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经右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带Cuff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血液透析时血流量、感染、血栓形成、中心静脉狭窄的发生情况.结果 带cuff的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术后并发症以隧道出血多见,经过压迫均愈合良好;有11例患者至今仍在使用,血流量在200~340ml/min,透析充分性良好;而拔除或重新置管的原因主要为感染和血栓形成,分别达40%和28%.结论 双腔带cuff导管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血透通路,尤其是多次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失败或人造血管功能障碍等各种原因无法建立永久性血管通路时,如果通过严格的管理,其并发症的发生能进一步降低,将会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作者:崔天蕾;谢林伸;付平;岳荣铮;唐万欣;苏白海;米绪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病例男,62岁,因左腰胀痛不适3月余入院,无肉眼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发热,排尿通畅.查体:双肾区未扪及明显包块,肾区无叩击痛,输尿管走行区、膀胱区无明显压痛.肛检:前列腺增大,质中,中央沟变浅,未扪及结节.影像学检查:①B超显示:左肾集合系统中份见范围约2.6cm×3.4cm与肾实质回声一致的等回声区,并与肾实质相连续,致左肾集合系统分为上下两部分,右肾未见明显异常,疑左肾占位?
作者:陈华平;向敬池;陈世孝;游箭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肾动脉栓塞术在肾癌术前及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6例肾癌术前辅助治疗和22例晚期肾癌姑息性治疗的资料,总结血管介入栓塞术的疗效和操作中注意点.结果 16例肾癌术前辅助治疗者中11例应用无水乙醇栓塞后手术中出血少,5例未使用无水乙醇栓塞者术中出血仍较多;22例晚期肾癌姑息性治疗者临床症状改善,血尿停止,肿瘤体积不同程度缩小;术后出现高血压6例,其中2例需长期降压药治疗.结论 肾动脉栓塞术是一种可用于肾癌术前辅助治疗和晚期肾癌姑息性治疗的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魏欣;钟立明;胡鸿;游箭;张宗平;姜滔;范俊;蔡运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非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376例近期未发作的胆囊结石、急性胆囊炎或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不超过72小时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随机分为CO2气腹组(对照组)172例,非气腹组(实验A组)125例,低气压组(实验B组)79例,并对手术情况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7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成功率100%,无血管损伤、脏器穿孔、胆道损伤、胆漏或者中转开腹等并发症发生.实验A组、实验B组和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性,实验B组与实验A组比较平均体质指数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非气腹、低气压辅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效果和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当.
作者:赖俊谕;姚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胃肠道疾病,病因不明,以胃肠道组织中嗜酸性细胞浸润为特征,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误诊率高[1].现将我科2006年3月~2009年3月收治的入院前误诊为其它疾病、入院后确诊为EG的9例患者的误诊原因进行探讨.
作者:姚建国;吴秋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期增强扫描和使用水作对比剂在胃癌诊断和T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对56例经胃镜证实或怀疑为胃癌的病人均于术前1周内行多层螺旋CT检查.分析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和使用水作充盈剂可发现和正确定位所有进展期胃癌患者.MSCT对胃癌T分期的正确率为73.0%,判断浆膜侵犯的正确率、敏感性和特异度分别为89.0%、89.7%和82.0%.结论 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胃癌的显示率高.T分期对指导胃癌手术方式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达兵;余平;戴洪修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Elf-1和Survivin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Elf-1和Survivin与前列腺癌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8例前列腺癌组织和20例前列腺增生组织Elf-1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 前列腺癌组织中Elf-1和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92%(35/48)和79.17%(38/48),前列腺增生组织中Elf-1和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剐为5%(1/20)和0(0/20),Elf-1和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在前列腺癌组织和前列腺增生组织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Elf-1和Survivin蛋白表达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骨转移情况具有相关性,前列腺癌Elf-1和Survivin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Elf-1和Survivin表达异常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检测Elf-1和Survivin的表达对判断前列腺癌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健;张昶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寻找佳的深静脉置管血管通路的建立方法.方法 分析219例深静脉置管的患者,置管部位包括颈内静脉及股静脉.封管方法为纯肝素封管.结果 219例患者接受了深静脉置管,平均置管保留时间为72.5天,并发症发生率为20.5%.颈内静脉置管平均保留时间为93.2天,并发症发生率为18.2%,股静脉置管平均保留时间为34.7天,并发症发生率为30%,与颈内静脉置管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颈内静脉置管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为安全可靠,应为血液透析治疗首选的临时血管通路.股静脉置管方法操作方便,但影响患者活动,且并发症相对较多,应慎用.
作者:刘琦;张帆;欧三桃;温向琼;侯静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急性左心衰竭的急诊救治经验.方法 对132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9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症状得到控制.30 min内症状得到缓解63例,占53%.30min至1h症状得到缓解45例,占38%.1~24 h症状得到缓解11例,占9%.死亡13例,占10%.结论 急性左心衰竭急救成功的关键在于及时、准确、有效地救治.
作者:肖莉;谭光林;卓衍华;李代彪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