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晓卫;刘西平;李莎;付徐泉;李华琦;周政;刘宜东;周鸿
目的 探讨彩超诊断附睾结核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0例诊断为附睾结核彩超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例行手术切除病理确诊,15例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组织活检病理确诊,12例经临床综合检查及抗结核治疗痊愈.结果 附睾结核超声表现为附睾体积不同程度增大,形态失常,呈高回声或低回声结节样改变,多数伴有阴囊积液;少数形成冷脓肿;血流信号丰富,动脉阻力指数偏高.病理表现为不同程度坏死组织、嗜酸性内芽肿、局灶性钙化、灶性液化区.结论 彩超对附睾结核的诊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岳治琴;龚金玲;卓忠雄;王晓燕;刘晓莹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泌尿道感染细菌种类和耐药性特点,为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近5年来分离的476株泌尿道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细菌分离鉴定用常规手工方法,药敏试验采用微量稀释法(MIC)测定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 共分离出476株病原微生物,革兰氏阳性菌占10.29%,革兰氏阴性菌占81.93%,白色念珠菌占7.14%,厌氧菌占0.63%.常见的G+菌为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的G-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50.00%,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占38.89%,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杆菌占54.65%.结论 临床医生了解病原微生物种类和耐药性特点,有助于临床医生合理、安全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陈开全;常洪美;陈玲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环孢菌素A联合康力龙、益血生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方法 6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环孢菌素A联合康力龙、益血生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力龙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0%、62.50%,组间有显著性差异(X2=5.3333,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88%、28.13%,组间元显著性差异(x2=0.3333,P>0.05).结论 环孢菌素A联合康力龙、益血生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获得较佳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汪宏云;胡强;王文辉;高泽丽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建立一套政府、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居民四方满意、渠道畅通、切实可行、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新模式.方法 以东城区2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区域内4家综合或专科医院作为参与单位,通过寻求医保等相关政策支持、强化社区卫生机构内涵建设、明确医院权利义务、规避转诊双方利益竞争、搭建信息平台支撑等一系列综合措施,建立一套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新模式.结果 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了双向转诊管理和考评机制,制定了双向转诊流程和标准,畅通了信息共享和转诊通道.上转有效率为97.2%,下转有效率为100.0%,双向转诊率为72.8%.结论 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充分调动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居民的积极性才能建立渠道畅通、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模式.
作者:王建辉;张明;沈蔷;王培花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COPD住院患者38例,入院后达稳定期时分别抽取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诱导痰和血清的MCP-1水平,行BODE评分,选取性别、年龄相配的35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评价两组间的MCP-1水平的差别.结果 COPD组诱导痰及血清MCP-1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COPD患者诱导痰及血清MCP-1水平与BODE评分呈正相关,与FEVl呈负相关.结论 MCP-1可能参与了COPD气道炎症和重构的发生发展,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王慧;吴希;熊曙光;罗立;王晓红;周会敏;聂晓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支气管扩张患者肺功能的影响,以为护理模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90例支气管扩张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45例和观察组(循证护理组)45例,对两组患者的VC%、MVV%及FVC、FEV1及FEV1/FVC及SpO2检测结果加以研究比较.结果 经研究比较发现,治疗护理后观察组的VC%高于对照组,MVV%高于对照组,FVC大于对照组,FEV1高于对照组,FEV1/FVC也优于对照组,同时SpO2也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患者的满意率也大大提高.结论 在支气管扩张患者中采用循证护理的模式对于改善患者的各项肺部功能及SpO2水平效果较好,且患者的满意度也得到大大的提高,因此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探讨.
作者:曾孝琼;宋彦;夏冬梅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脑血管介入术围手术期前后的心理干预价值.方法 将进行脑血管介入诊疗的120例患者按照手术的先后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以两组患者的焦虑、睡眠、排尿状况作为观察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焦虑值、睡眠紊乱及术后排尿困难的发生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脑血管介入治疗术前后的心理干预能减少患者在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晶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数字化碘水子宫输卵管造影在不孕症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16例不孕症数字化碘水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资料.结果 116例中有224(96.6%)条输卵管有不同程度阻塞,加压再通治疗后恢复通畅182条,有效率81.0%.随访中有38例妊娠,妊娠率32.8%;再粘连46条,占19.8%.结论 碘水子宫输卵管造影诊治不孕症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作者:兰勇军;杨林;何发清;王小林;郭兵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脑电图(EEG)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74例患儿的脑电图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74例患儿中EEG异常62例(83.8%),其中轻度异常38例(61.3%),中度异常16例(25.8%),重度异常8例(12.9%).结论 脑电图检查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锐;肖林;郭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彩超诊断甲状腺高功能性腺瘤的价值.方法 对经核医学及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甲状腺高功能性腺瘤进行了彩超检查,测量并计算了高功能性腺瘤内动脉分支的峰速与心率乘积(PBVH),并与甲状腺腺瘤组进行对照.结果 甲状腺高功能性腺瘤组的PBVH测值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组(P<0.01).结论 PBVH诊断甲状腺高功能性腺瘤有较高的准确性,可在临床推广应用;因本文样本量尚少,还需扩大样本量,不断总结、完善与提高.
作者:张清连;张灌生;钟跃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带涤纶套长期静脉留置导管(TCC)在血透中的护理价值.方法 分析48名TCC患者近期、远期并发症发生时的护理干预作用.结果 近期并发症及时进行护理干预可以完全好转.远期并发症中以导管感染和导管内血栓形成为主,其中导管感染用头孢三代抗生素或林可霉素与肝素混合进行封管至下次使用可使症状得到好转.导管内血栓形成使用尿激酶2~10万单位进行双侧导管封管30~60分钟后抽吸有近80%可达到300ml/min的血流量.结论 近年来带涤纶套长期静脉留置导管在临床上的使用率增多,留置时间长,增加了导管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导管的护理技术,对延长其使用年限,减少导管并发症的发生,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何晓凤;曹正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头后仰侧卧位对为预防新生儿窒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同期择期剖宫产手术220例,新生儿娩出经手术医师初步呼吸道清洁后,安放在保暖台时立即取头后仰侧卧位,根据啼哭声酌情行口咽腔吸引,记录吸出液量、测量头围、胸围;分别于娩出后1分钟、5分钟和出手术室时进行Apgar评分.结果 所有新生儿均未作气管插管,Apgar评分>8分,出手术室时>9分,头围显著大于胸围(P<0.05).新生儿娩出有86%需口咽腔吸引,21例在处理脐带过程中可见分泌物/羊水积集于口侧腔,或经口角流出,但均未发生误吸、缺氧.9例Apgar评分6-7分经口咽腔吸引、面罩加压吸氧人工辅助通气后>9分.结论 头后仰侧卧位能有效预防新生儿窒息,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屈晓玲;张立君;张仕彬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防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方法 将6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7例.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及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通心络胶囊,对照组加用复方丹参片,两组随访观察30天.观察两组临床表现及颅内梗死灶变化情况;随后现察服用通心络和复方丹参片30天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30天后复发率为32.4%,对照组为60%(P<0.05).治疗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进展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通心络胶囊可有效治疗和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作者:李浩;张磊;杨晓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现察拜复乐(莫西沙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以舒普深为对照,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172例,随机分为试药组与对照组各86例.试药组给予拜复乐0.4g静脉滴注1次/天;对照组给予舒普深2g静脉滴注1次/8小时,疗程均为7~14天.结果 试药组临床有效率为91%,细菌清除率为9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92%,细菌清除率为9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各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外抗菌作用结果显示拜复乐抑菌效果显著.结论 拜复乐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性疾病,特别是耐药菌株引起的感染临床疗效确凿且不良反应轻微,其每日单次给药、依从性好,是一种安全、高效、方便的抗菌药物.
作者:郭利明;曾小飞;金家贵;杨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5-Aza-CdR)在小细胞肺癌中发挥抗瘤效应的可能性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5-Aza-CdR体外作用于人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应用光镜、MTT法、流式细胞术、自发光荧光仪等方法观察H446细胞的形态学、增殖能力、细胞周期分布、药物敏感性、caspase-3/7活性及Rh123外排效率等的变化,同时应用甲基化敏感性随机引物PCR(MS-AP-PCR)法检测H446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结果 5-Aza-CdR可明显降低H446细胞的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并抑制其细胞增殖.随着5-Aza-CdR处理时间延长,H446细胞中G1期细胞显著增多[由(56.3±2.5)升至(73.75±2.47),P<0.05],G2期细胞显著减少[由(19.1±6.8)降至(9.0±1.5)].同时,H446细胞增殖能力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呈浓度依赖性,但对顺铂等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无显著生差异(P>0.05).此外,H446细胞的Rh123外排效率显著增加[由(11.5±2.3)升至(23.8±3.0),P<0.05],而caspase-3/7活性显著增强[由(257510.5±12861.5)升至(538585.5±10897.2),P<0.05].结论 5-Aza-CdR在体外对人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低甲基化细胞毒作用(包括抑制细胞增殖、G1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以及恢复抑癌基因表达可能是其主要作用机制.
作者:郭芮伶;吴国明;李海东;潘峰;李文碧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氧驱雾化吸入博利康尼和异丙托溴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172例Ⅱ级和Ⅲ级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博利康尼溶液5 mg加生理盐水2 ml氧驱雾化吸入10 min;B组:博利康尼5 mg加异丙托溴胺0.5 mg加生理盐水2 ml氧驱雾化吸入10 min.每组分别于早、晚2次雾化吸入,用RSFJ-1000肺功能仪测定用药后30 min及3h的大呼气流速(PEF),并与治疗前相比较.结果 A组吸入治疗后30 min PEF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3小时PEF较治疗前增高不明显(P>0.05);B组吸入治疗后30 min明显增高,180 min增高更明显(P<0.05);A、B组治疗后30 min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h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氧驱雾化吸入博利康尼、异丙托溴胺可明显改善COPD急性期PEF,比单用博利康尼效果更好、持续时间更长.
作者:吴炬;王开云;阳凤华;刘建红;王海霞;彭亚岚;庞波;董明霞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X线摄片技术因素对肋骨外伤性骨折检出率的相关影响,提高对肋骨骨折的X线诊断准确率.方法 分析850例胸部外伤致肋骨骨折行常规X线摄片检查,DR-PACS系统及CT三维重建检查的影像学表现.比较不同体位X线撮片方法,对肋骨骨折检出率的敏感性.结果 肋骨骨折发生于右胸者521例,左侧329例,膈上肋骨骨折724例,膈下肋骨骨折126例,共检出肋骨骨折987处.常规X线摄片初诊检出肋骨骨折734例,漏诊116例,漏检率13.7%,多角度倾斜位改良法X线摄片检出肋骨骨折842例,检出率99.1%.结论 常规X线摄片方法对检出肋骨骨折存在一定局限性,改进摄片体位和角度结合DR-PACS及多相位技术,CT三维重建检查可明显提高肋骨骨折的检出率.
作者:郭维知;陈世孝;罗贤斌;李良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髋部骨折的围手术期治疗经验.方法 对手术治疗的89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人工髋关节置换10例,空心加压螺纹钉固定5例,动力髋螺钉系统固定33例,动力髁螺钉系统固定28例,解剖钢板固定13例.结果 89例均手术成功,术后住院期间死亡1例,术后随访,86例能下地活动,2例能坐起.结论 手术是老年人髋部骨折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围手术期治疗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作者:王云华;付乐良;袁黎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在Ⅱ型捆绑式胰肠吻合术中应用自制双导管对降低胰漏风险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25例wipple手术患者,其中8例胰头癌,17例胆总管下段癌,均采用Ⅱ型捆绑式胰肠吻合,使用自制双导管引流空肠袢,随访2~8个月,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25例中,除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外,余获访24例,无1例发生胰漏.结论 自制双导管在Ⅱ型捆绑式胰肠吻合术中时预防胰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学伟;李忠发;邹正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消旋卡多曲颗粒、蒙脱石散联合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诊断为轮状病毒感染性急性腹泻患儿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在常规补液的基础上按年龄、体重服用蒙脱石散,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消旋卡多曲颗粒,观察治疗后排便次数、性状和临床症状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患儿较对照组的止泻时间为55.23h±9.16h,74.24h±10.0h,总病程79.78h±11.35h和106.54h±13.71h缩短,治疗组显效率40%,有效率50%,总有效率90%;对照组显效率30%,有效率38%,总有效率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未发现副作用.结论 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能较快减少腹泻次数,改善大便性状,有效缩短腹泻病程,用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王玲平;肖亚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