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超;魏君然;蔡体章
过敏性休克、急性喉头水肿、肺水肿及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MOF)是蜂蛰伤中毒主要的死亡原因,现报告笔者近来抢救6例患者的资料.
作者:周平;朱旭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提高急诊工作中引起常见医疗纠纷原因的认识,找寻降低医疗纠纷的办法.方法通过对1999年发生的纠纷原因的分析,2000年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结果2000年明显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达到了医患双方满意的结果.结论随着社会需求的改变,要求急诊工作应做到技术水平高、各项纪录及时完整、服务好、解释耐心,加强医患沟通,采取主动措施可以积极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李宁;刘纪宁;周永华;吴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急救事业的发展,急诊医学中的院前急救将越来越受到重视.院前急救是伤病员从现场到医院之前的就地抢救.
作者:陈清秀;张天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999年6月18日下午7pm,广元市中区南陵小学小学生进食不洁凉粉后,发生集体食物中毒;2001年3月14日晚上10pm,驻我地武警8743部队某连发生一起集体进食变质香菇后,发生集体急性食物中毒,全部送入我院抢救,全获成功.现将抢救中的经验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向超;魏君然;蔡体章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本文通过对79例脑损伤昏迷病人应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达到了保持均衡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作者:赵文芳;张光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总结探讨对单纯性颌面部损伤及复合性损伤救治的共性与特殊性,寻求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对485例损伤患者采用不同的抢救治疗措施,待伤情平稳后行清创缝合术,骨折固定术、皮瓣整复术.结果:经积极的抢救治疗、治愈477例、占98.4%.死亡8例、占1.6%.结论:早期伤性的准确判断是挽救生命的有力依据,循序合理的治疗计划是治愈颌面部软硬组织损伤的关键.
作者:尹明平;李铮;费伟;沈志浩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急诊医学的产生与发展是医学科学进步和社会需要两个重要因素促成的.作为一个学科,急诊医学存在时间并不很长,但急诊作为一种医疗现象却是和临床医学与生共存的.生存的本能使人们一开始就认识到,在患急性病或受意外创伤后,需要立刻找医师诊治,以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急诊医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型综合性医学学科,其重要性,正被人们进一步认识和关注,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急诊医学是目前发展为迅速的临床学科之一.
作者:何庆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对成都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1999年院前救治的30390次病例进行分析,其中空趟为4515例,占两年总呼救数的14.85%.在呼救原因(病因)中发生空趟前5位依次为交通伤2637例,占58.41%;脑血管意外401例,占8.88%;中毒358例,占7.93%;暴力伤253例,占5.60%;坠落伤211例,占4.67%.本文还探讨了两年来呼救总数与空趟车、月分布特点及相关联系、空趟与本市呼救应激反应时间、呼救半径的关系,找出产生空趟的多种因素,提出减少空趟的有效办法.
作者:李东曲;李远建;廖秋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对我科近五年来院前救护250例脑出血病人的措施进行讨论.通过院前救护、心肺复苏等处理后院前死亡5例,占2%;经CT检查后收入专科进一步救治245例,占98%.作者认为:脑出血病人院前救护的关键是迅速畅通呼吸道,改善缺氧,减轻和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使病人保持安静,安全转送.从而有效地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为进一步院内抢救治疗创造条件.
作者:何海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提高早期胸腹多发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我院1993年~2000年间收治的62例严重胸腹多发伤患者的诊治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治愈56例,入院时血压为零被抢救成功6例,死亡6例,总病死率9.68%.结论:胸腹多发伤时,耗时的诊断程序是不允许的,只有在病人血流动力学稳定时才可行必要的检查.反复多次、不同部位的胸、腹腔穿刺是简单可靠的重要手段.胸腹多发伤诊断成立,应积极手术治疗,术式选择应考虑优先行剖腹探查术,术前必须行有效的胸腔闭式引流术.
作者:周玉波;曾俊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在医院的急诊科里,每天有许多患者带着各种病损要求紧急处理,他们中有不少人的病损却是因某种暴力所致,因此在现代急救医学领域中的法医学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作者:刘元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与术式选择.方法:回顾分析了27例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确诊3例,术中确诊22例,漏诊2例,行十二指肠修补或吻合(包括空肠十二指肠Roux-en-y吻合)加胃造瘘或胃空肠双管造瘘26例(96.3%),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367%).治愈26例(96.3%),死亡1例(3.7%).结论:修补或吻合加双管造瘘法是治疗十二指损伤的一种易于掌握、操作简单、符合生理、并发症少的术式.
作者:王前清;胡俊川;潘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随着交通、建筑业的迅猛发展,严重多发伤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其临床特点是:病情重、伤势复杂多变、死亡率高.精心做严重多发伤病人的观察与护理,是降低病死率不可低估的一个重要.我科于1996年1月至1998年5月,接收严重多发伤72例.现将其观察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黄光玉;周淑清;何苗;曾秀华;黄春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在刚踏进21世纪之初,我们有幸又会聚在川北重镇南充,研讨我省的急诊医学事业.我省急诊医学专委会自1996年4月成立至今已超过5个头,五年间中华医学会急诊学会的前辈与领导邵孝、王一镗、凡寻梅、景炳文、代锷等均先后来我省急诊中心指导和讲话.五年来,上海、江苏、江西、湖北、河南、辽宁、云、贵、西藏、香港、澳门等省市地区及意大利、日本、美国、俄罗斯及罗马尼亚、匈牙利、欧洲急救救援中心、亚州急救支援中心等及国内外同道也先后来我院急救中心参观考察和学术交流,这对促进我省急救医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使我省年轻的急救医学事业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在37个临床医学专业中急诊内科与急诊外科已正视立为独立新专业,卫生厅命名的各级13个急救中心,已遍布全省各地市,省市各级医院也在不同程度上加强了各自急诊科的建设.虽全省各地发展还不平衡,但总的发展趋势较好,形势已突出了其在医院中的重要性.
作者:朱旭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血清β-内啡肽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β-内啡肽浓度并与25例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治疗前的β-内啡肽水平显著升高(P<0.001),治疗后24小时β-内啡肽水平明显下降(P<0.001).结论:急性酒精中毒导致大量释放β-内啡肽;同时高水平β-内啡肽可导致或参与酒精中毒时脑组织血性障碍和脑组织损伤,可能是酒精性脑病的病理机理之一.
作者:荆晓明;董芸;宋文忠;王晓梅;周平;朱旭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综合治疗的方法及观察血胆碱酯酶的变化.方法:对256例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分别给予洗胃,抗胆碱药和胆碱酯酶复能剂的应用,输血及换血疗法,血流灌注,光量予血疗等治疗,并观察血胆碱酯酶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达阿托品化心率平均41±15分钟,体温升高平均2.15±0.32小时,异常分泌物及肺部罗音消失平均1.2±0.3天,ChE平均9.6±2.3,结论:急性有机磷中毒,特别是重度中毒患者必须综合治疗,血胆碱酯酶活力测定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判断中毒轻重,肯定疗效,是否出现反跳,估计预后极为重要.
作者:谭光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本文探讨创伤性胰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全组先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应用抑制胰腺外分泌药物,充分引流,营养支持,防治感染等治疗.5例行了手术治疗(胰腺内口与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胰体尾部切除2例,假性胰腺囊肿内引流2例).结果:23例痊愈,治愈率92%,2例因合并肠瘘而死于感染性休克.结论:创伤性胰瘘的诊断并不困难,根据B超、CT、ERCP检查、瘘管造影或引流液淀粉酶测定多可确诊.处理的原则是充分引流,防治感染,营养支持,生长抑素的应用.瘘管经久不愈、假性胰腺囊肿保守治疗无效者需行手术治疗,根据瘘管及囊肿的部位决定不同的手术方式.
作者:曾俊;胡卫建;徐光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在急诊ICU内利用锁骨下静脉置管术抢救急危重症病人是近年来使用的一种方法,它具有快捷、有效、多种用途等优点.随着急诊事业的发展,在急诊ICU内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的危重病人逐年增加,该手术应用日渐增多,其并发症的防治也日趋重要,本文对我处近年来在急诊ICU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术时发生并发症的11例进行分析,旨在:总经经验、以利提高、更好应用.
作者:杨建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一、临床资料二、未建立人工气道病人的呼吸道管理.1.保持呼吸道通畅.2.保持呼吸道湿润.
作者:叶小英;杨晓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上消化道出血指空肠上段以上病变引起的出血,成人数小时内出血量达1000ml伴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者为大出血.上消化道大出血病情紧急、凶险,需要紧急救治.作者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与监护,旨在提高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与监护水平,挽救病员生命,提高生存率,提高病员生存质量.我院急救中心自1997年10月至2000年12月共救治上消化道出血36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翠霞;黄光玉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