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某部新兵重点传染病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龙冬梅;方丽;贾媛媛;邱薇;杨川莉;牛文忠

关键词:传染病, 知识, 新兵, 知晓率, 调查
摘要:部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人员居住密度高、流动性强的特点,同时受到大规模军事调动、高强度军事训练、新兵入伍等因素的影响,特别容易引发传染病的暴发流行,严重干扰部队官兵的正常生活和训练,影响部队的战斗力.因此,传染病防控对于军人健康和部队的战斗力有着直接影响,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部队的发生和流行,是军队卫生工作的重点.新兵是部队的新生力量,了解新兵对重点传染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为部队健康教育及传染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对防控传染病在部队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食管癌术后消化道气管瘘1例

    病例 男,58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1个月入院,胃镜检查提示距门齿31 ~36 cm处可见肿块型新生物,侵及管腔半周,病理活检:鳞癌.6年前诊断糜烂性食管炎、胃溃疡,未予规范治疗.入院查体未见阳性体征.Hb 130 g/L,ALB44 g/L,血气分析及心电图正常,肺功能轻度受损.增强CT提示食管中下段癌.充分术前准备后,在全麻下经左胸行食管癌根治术,术中见肿瘤长约10 cm,上端平隆突水平,呈溃疡型,侵及食管全层,与气管膜部、隔纵胸膜、主动脉外膜致密粘连.经主动脉弓后胸顶部行食胃管机械吻合,检查食管,胃管切环完整,留置鼻饲十二指肠营养管及胃管,结扎胸导管,清扫淋巴结.术后ICU监护,呼吸机支持,常规抗感染、抑酸、营养支持治疗,术后第1d转回病房.

    作者:张帆;李远平;刘俊成;龙永贵;刘凌曦;胡同晨;赵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经内镜射频治疗消化道息肉86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经内镜射频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方法、疗效及适用范围.方法 我科2006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射频治疗胃肠道息肉患者869例,术后观察不良反应、内镜随访,评价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 869例患者共1465颗息肉(息肉直径<0.5 cm 368颗,0.5 ~2.0 cm 1062颗,>2.0 cm 35颗),其中1452颗均一次性治疗成功,13颗直径>3.0 cm广基息肉分2次处理.1个月后复查胃肠镜,所有息肉均脱落,黏膜恢复正常,少数留有白色瘢痕.术后不良反应有腹胀78例,轻度腹痛30例,烧心9例,对症治疗后均缓解.术后出血1例,予以镜下金属止血夹治疗,得到控制.无穿孔病例发生.结论 经内镜射频治疗消化道息肉,安全有效,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特别适合于直径0.5 ~2.0 cm的广基或亚蒂息肉.

    作者:刘志鹏;邹利全;游斌;张兰;邓舒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血清铁及总铁结合力在原发性肝癌病程发展中的变化

    目的 探讨血清铁(SI)和总铁结合力(TIBC)在原发性肝癌发病进程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176例原发性肝癌不同病程患者的SI、TIBC的变化.结果 将患者按照《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TNM分期,其中ⅣB期31例,ⅣA期22例,ⅢC期23例,ⅢB期25例,ⅢA期32例,Ⅱ期21例,Ⅰ期22例,随着肝癌病程的进展,SI和TIBC的含量均逐渐下降(F=7.93和369.67,P<0.01).将患者按照BCLC标准进行分期和评分:极早期39例,早期14例,中期48例,进展期53例,终末期22例,统计分析显示BCLC分期的performance status (PS)评分值与SI(r =0.306,P<0.01)和TIBC(r=0.854,P<0.01)的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在原发性肝癌患者,SI和TIBC与原发性肝癌发病进程呈正相关,提示SI和TIBC 对肝癌的病情发展可能存在临床监测意义.

    作者:谢静;孙梦瑗;张鸣;江中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三羟异黄酮对HER2/neu高表达人乳腺癌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三羟异黄酮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53(ER-,HER2-high)、MCF-7/HER2(ER+,HER2-high)和MCF-7(ER+,HER2-low)辐射敏感性的影响,并观察三羟异黄酮对HER2/neu高表达人乳腺癌细胞辐射敏感性的作用.方法 通过基因转染技术建立HER2/neu高表达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鉴定;经100 mol/L三羟异黄酮联合或单独10 Gyγ射线处理MDA-MB-453、MCF-7/HER2和MCF-7三种乳腺癌细胞24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三羟异黄酮对乳腺癌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MDA-MB-453、MCF-7/HER2细胞的射线组凋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三羟异黄酮联合射线组的凋亡率,与射线组和对照组相比,分别增加25.51%(P<0.05)、56.16% (P <0.05);MCF-7细胞射线组凋亡率比对照组增加4.62% (P <0.05),而三羟异黄酮联合射线组与射线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HER2/neu高表达的乳腺癌细胞对射线诱导的凋亡有抵抗作用,但三羟异黄酮可增强γ射线诱导HER2/neu 高表达乳腺癌细胞MDA-MB-453细胞、MCF-7/HER2细胞的凋亡作用.

    作者:李明;周永;谭宗才;徐敏;郑钧丰;常蕾;张林;屈琳;糜漫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门诊老年患者心理问题调查分析

    近10年来,我国老年人寿命显著延长,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主要社会问题之一.老年人很多都有心身疾病,他们的生理、心理和疾病特征有其特殊性,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更有益于疾病的恢复和康复[1].临床实践表明,门诊心理护理在整个护理工作中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患者及家属就诊的取舍,对终医疗结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但是,门诊老年患者主要存在哪些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在满足老年患者疾病护理的同时,怎样及时准确掌握其心理状态,为其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这些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本研究调查分析了1879例门诊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勇;宋晓峰;余开选;石俊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icroRNA-155及146a的表达水平

    目的 观察microRNA-155及146a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方法 148例心内科住院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冠心病组113例,冠心病组又分为3组,其中AMI组42例,UA组38例,SA组33例.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microRNA-155及146a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microRNA-155在冠心病组的表达水平降低,microRNA-146a升高(P<0.05);AMI组及UA组患者的microRNA-155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SA组(P<0.05),microRNA-146a的表达水平则高于对照组和SA组(P<0.05),而AMI组及UA组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随着冠心病病情的进展,患者microRNA-155及146a的表达水平随之改变,为冠心病患者的筛查及治疗提供了一个新方向.

    作者:李凝诗;杨丽霞;郭瑞威;朱国富;齐峰;叶金善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15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长期应用二联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心血管事件与出血风险.方法 自2011年9月1日~ 2012年9月1日连续募集在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研究所住院并明确诊断为ACS的患者168例,给予常规二联抗血小板(氯吡格雷+阿斯匹林)治疗,定期随访至1年,观察患者心血管事件与出血并发症.结果 随访153例,其中老年组87例,年轻组66例,均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老年组出现轻微出血5例,心血管事件14例;年轻组轻微出血9例,心血管事件12例.ACS患者二联抗血小板治疗1年,老年人与年轻人两组之间比较,心血管事件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相似(P>0.05).结论 老年ACS患者长期二联抗血小板治疗并未增加出血风险,用药相对安全.

    作者:靳英;颜伟;张蓝宁;马艳敏;杨洁;李明阳;尹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胸腔积液常见疾病谱分布特征

    胸腔积液病因有近100种,但常见病因却不到10种[1].胸腔积液常见病因疾病谱因年龄、地域、性别、职业、生活方式等不同存在一定差异,熟悉胸腔积液常见病因疾病谱分布特征,对胸腔积液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来胸腔积液病因疾病谱分布相关文献作简要综述.

    作者:沈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432例同时行冠状动脉和肾动脉造影患者的临床总结

    目的 分析同时行冠状动脉和肾动脉造影患者的临床特点、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临床入选432例同时行冠状动脉和肾动脉造影的患者,根据肾动脉狭窄情况分成肾动脉正常组(A组)、肾动脉轻度狭窄组(B组)和肾动脉显著狭窄组(C组),比较分析各组患者的多项临床指标.结果 本研究患者中,冠脉病变发生率为61.57%,其中单支病变22.45%,双支病变22.22%,三支病变16.90%,左主干病变5.32%;肾动脉狭窄发生率为25.93%,其中肾动脉轻度狭窄发生率为12.04%,显著狭窄13.89%.与A组相比较,C组的年龄、高血压比例、高脂血症比例、双支病变比例及三支病变比例均显著升高(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冠脉病变程度、高脂血症均是发生肾动脉狭窄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 在合并有冠心病、高脂血症的中老年患者中,临床需高度警惕肾动脉狭窄,尽早完善冠状动脉和肾动脉造影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干预;本研究证实,两项检查可同时安全进行.

    作者:赵庆波;韩娟;乔着意;刘万宝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推进型鼻空肠导管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为重症胰腺炎患者探索一种便捷、安全、成功率高的鼻空肠导管.方法 128例重症胰腺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后随机分为:推进型空肠管组64例(实验组)及普通鼻空肠管组64例(对照组).推进型空肠导管为医用硅胶材料,头端内嵌有一直径0.3 cm钢珠,头端1.5 cm处塑型设计盘状排列的须状结构;普通鼻空肠导管为聚氨酯材料.两组均涂硅油,经鼻孔插入胃45~50 cm;此后,根据胃肠功能情况,每5~30 min,送2~3 cm;达65~70 cm刻度后,间断抽吸空肠管引流液至pH值≥7,继续送管至80 ~ 100 cm刻度为止;从经鼻孔插入开始计时,6h后行X线透视,检查空肠管头端位置.结果 实验组64例,到空肠62例,失败2例,成功率96.88%;对照组64例,成功达空肠28例,失败36例,成功率43.75%;两组成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置鼻空肠管舒适度比较:实验组舒适51例(79.69%),痛苦13例(20.31%);对照组舒适55例(85.93%),痛苦13例(14.06%),两组舒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安管时除有恶心、呕吐、咽喉不适外,无一例出现并发症,安放成功后的患者,未见空肠管滑出现象.结论 推进型鼻空肠管价廉、简捷、安全、有效,有推广价值.

    作者:冯凯祥;杨培;罗玉君;黄晓丽;王秋蓉;赵红;董伟琼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不同甲状腺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对比腔镜下甲状腺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甲状腺良性疾病部分甲状腺切除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经腔镜下甲状腺手术68例为腔镜组,行开放式手术患者56例为传统组.对比分析两组术前、术后24、72 h免疫球蛋白(IgM、IgG、IgA)、血清IL-6、TNF-α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CD8阳性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结果 免疫球蛋白在两组术后24h及72 h与术前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时相两组相比亦无显著差异(P>0.05).IL-6、TNF-α在腔镜组和传统组术后24h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或P<0.01),术后72 h与术前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相比,IL-6及TNF-α在术前、术后24、72 h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4h,各组CD3、CD4、CD8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72 h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腔镜手术和传统开放式手术均可抑制患者的免疫功能,尤其以抑制细胞免疫为主,但两种手术方式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并无显著差异.

    作者:王国坚;赵正强;吴敏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乳糜胸15例诊疗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乳糜胸产生的原因、治疗和预防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2008年12月~2012年12月先心病术后15例乳糜胸患儿的病史特点、诊断、治疗及随访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后4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行调转术后2例,单心室行Glenn术后2例,Fontan术后2例,主动脉缩窄术后2例,主动脉弓离断术后2例,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心下型)术后1例;乳糜胸发生在左侧14例,双侧1例.诊断时间为术后1~10 d,平均3d.结果 治愈14例(93.3%),其中12例(80.0%)经饮食及支持治疗痊愈,治疗时间3~ 15 d,平均8d,无复发.1例经饮食及支持治疗,效果不理想,给予胸腔注入高糖、红霉素,3d后胸腔引流量明显减少,治愈无复发.1例经上述保守治疗无效,行胸导管结扎术,术后无复发.死亡l例,为新生儿大动脉调转术后,因禁食时间较长,并发严重感染,错失手术时机,终死亡.结论 治疗首选个体化的保守治疗,及时手术治疗可提高患儿生存率,节省住院时间及费用.

    作者:吴小红;侯豫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预防肺癌术后血栓栓塞事件的围手术期处置方案

    目的 探讨预防肺癌患者术后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的围手术期处置方案.方法 实施新围手术期处置方案的肺癌切除术患者402例作为研究组,新方案主要包括深静脉置管建立输液途径,术后不用止、凝血药物,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预防性使用弹力袜等.未实施新围手术期处置方案的356例肺癌切除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及出血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1.49%)显著低于对照组(9.27%,x2=34.286,P=0.000),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1.24%,0.25%)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5.90%,3.37%)(x2=19.386,P=0.000,x2=12.469,P=0.001).两组并发症情况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围手术期新方案对预防肺癌术后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是安全有效的措施.

    作者:郭华;王青松;张容;谢明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脾性腺融合症病理活检报告1例

    病例 男,24岁,自述18年前体检发现左侧睾丸包块,因无明显症状和不适,当时未作处理与治疗,包块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大.近期在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后,存在左阴囊不适伴下腹坠重感明显.门诊以左侧睾丸包块收入院.查体:左侧睾丸体积增大,呈卵圆形,质地坚实,无明显触压痛,大小约8.5 cm ×6 cm ×4 cm,左侧精索静脉曲张,阴囊无水肿.右侧皋丸无异常.辅助检查:实验室常规检查结果正常,B超提示左侧睾丸均质性占位,有包膜回声.临床以“左侧睾丸肿瘤”行左侧睾丸切除术,术中见睾丸上部肿块与睾丸上极相连,并有一索带上行至腹股沟.切除标本病理检查:睾丸样组织,大小约为8.1 cm×5.5 cm×4.4 cm,表面附着精索管状物;切面见2个暗红色区域,位于睾丸的上端和下端,大小分别约为3 cm×2 cm ×1.8 cm和3.9 cm×3.1 cm×3 cm,界限尚清楚,有纤维样包膜.镜下可见肿块由正常脾组织构成,有较完整的纤维组织被膜,脾组织结构清晰,局部脾血窦扩张.被膜外周曲细精管发育不良,其内生精细胞缺如,未见成熟精子.病理诊断:脾性腺融合症.

    作者:曹加兴;谢金民;毛方术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强化抗菌药物管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抗菌药物的管理策略,指导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法 抽查我院实施抗菌药物应用强化管理的出院病例1568份作为观察组,抽查我院实施抗菌药物应用强化管理前的出院病例1482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及医院感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率31.1%,显著低于对照组(57.8%)(x2=219.329,P=0.000);观察组有指征用药(94.0%)显著高于对照组(76.3%) (x2 =71.428,P=0.000);观察组不合理用药占6.0%,显著低于对照组(23.7%)(x2=67.402,P=0.000);观察组联合用药13.9%,对照组14.1%,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对照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5.6%,显著高于观察组(2.6%) (x2 =17.414,P=0.000).结论 强化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制度,不仅能提高并规范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同时还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王国威;贺旭;陈许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维吾尔族男性官兵膳食营养调查与改进对策研究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族男性官兵膳食结构、营养状况和存在问题,为进一步进行营养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子2012年春季采用称重法对世居新疆、从事军事作业、集体就餐的130名维吾尔族男性青年进行膳食调查,了解其膳食营养情况和体质情况.结果 他们的能量、蛋白质和部分营养素供给已经达标或超标,但存在脂肪摄入明显偏高,碳水化合物、锌、维生素B2供给不足的问题.结论 该调查人群膳食结构不合理,某些营养素供给量不足,建议增加鱼虾、食用菌、粮食、大豆和牛奶等食物的供给,适当限制脂肪供给.今后应加强营养教育及其干预措施,改善维吾尔族官兵的膳食营养状况.

    作者:杨林;任立松;陈常委;魏勇;祁向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某部新兵重点传染病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部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人员居住密度高、流动性强的特点,同时受到大规模军事调动、高强度军事训练、新兵入伍等因素的影响,特别容易引发传染病的暴发流行,严重干扰部队官兵的正常生活和训练,影响部队的战斗力.因此,传染病防控对于军人健康和部队的战斗力有着直接影响,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部队的发生和流行,是军队卫生工作的重点.新兵是部队的新生力量,了解新兵对重点传染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为部队健康教育及传染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对防控传染病在部队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龙冬梅;方丽;贾媛媛;邱薇;杨川莉;牛文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军队医院网络信息安全隐患及管理对策

    目前,军队医院因建设发展需要,普遍应用了4种网络,即军事综合信息网、全军远程医学信息网、医院内网(即医院独立的局域网)及互联网.军事综合信息网及全军远程医学信息网是部队专用信息网络,涉及部队内容较多,不对地方工作人员或安全级别低的科室开放;医院内网属于医院内部独立局域网络,用于在医院内部各科室间传输患者各项信息及应用于医院内部人员办公需要,涉及患者基本信息,尤其军队医院内网存储着到医院就诊的军队人员信息情况,安全级别更高,保密要求更严;互联网则是各科室根据业务建设需要,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后,由军队通信部门按照规定程序办理,可联通因特网等国际网络.

    作者:刘彬;谢孟;谢建福;王勤;李立宇;谢嵩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超高海拔地区高原脑水肿的临床护理体会

    高原脑水肿又称高原脑病、高原昏迷,是人体从低海拔地区快速进入海拔3000 m以上高原时,因脑缺氧而导致的一神严重脑功能障碍,发病率约为0.5%~2.0%,死亡率位居急性高原病各型之首[1].安多卫生所自2010年8月起,承担了青藏直流联网工程第7标段100 km的医疗保障任务,沿线平均海拔4700 m,高海拔5231 m,当地高寒、风大、缺氧,参建人员极易发生高原反应.我所收治唐古拉山区域高原脑水肿患者16例,全部就地进行治疗,经过积极有效救治和护理,无一例死亡和并发症发生.现将有关护理措施和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赵裕霞;马兰生;严亦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模拟高原缺氧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脑组织病理改变

    目的 观察不同海拔高度对大鼠低压缺氧脑损伤的空间记忆的影响及脑组织病理改变.方法 120只Wistar 大鼠,分为模拟海拔4000 m(n =30)、6000 m(n =30)、8000 m(n =30)及平原组(海拔500 m,n=30),利用低压低氧动物实验舱模拟相应海拔高度,各组大鼠分别在各自模拟海拔高度舱内连续饲养3d,观察大鼠生存状态;3d后从舱内取出大鼠,各组随机抽取8只大鼠,在舱外利用Morris水迷宫图像自动采集处理系统,对大鼠进行寻找隐藏平台的平均逃避潜伏期(MEL)测试;同时,各组从剩余大鼠中随机抽取8只,从舱内取出后立即处死,断头取脑,采用干/湿比重法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Morris水迷宫实验中,各模拟高原组MEL较平原组增加;不同高原组间比较,随海拔升高,MEL延长,差异显著(P<0.01).各模拟高原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均较平原组显著增加(P<0.05),各高原组间比较,随海拔升高,脑组织含水量逐步上升,差异明显(P<0.05);各高原缺氧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切片可见胶质细胞和周围血管水肿,且随海拔升高,水肿程度加重.结论 高原低压缺氧环境可导致大鼠脑水肿,进而造成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作者:张艳超;李运明;贾玉英;张新颜;顾建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