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黄丹胶囊对寒冷刺激小鼠模型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

陈章;欧阳刚;耿延东;吴奎;邹锋

关键词:寒冷刺激, 上呼吸道黏膜, 黄丹胶囊,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溶菌酶
摘要:目的:观察黄丹胶囊对寒冷刺激小鼠模型的唾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SIgA)含量和溶菌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黄丹胶囊高剂量治疗组、中剂量治疗组、低剂量治疗组。除对照组外,所有动物置于-20℃寒冷环境中刺激15 min,1次/d,连续3 d;黄丹胶囊高剂量、中等剂量、低剂量组3组小鼠于寒冷刺激前1 h,各组分别按1、2、4 g/kg剂量灌胃给予黄丹胶囊。第3 d寒冷刺激后,每只小鼠腹腔注射0.1%毛果芸香碱注射液后取小鼠唾液,测定唾液中SIgA含量和溶菌酶活性。结果经寒冷刺激后,小鼠唾液中SIgA水平与溶菌酶活性均显著下降;黄丹胶囊高剂量组SIgA含量较模型组非常显著地升高(P﹤0.01),中、小剂量组均有所上升但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与高剂量组比较亦无显著差异(P﹥0.05);黄丹胶囊高、中剂量组溶菌酶活性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中、高剂量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小剂量组活性有所增加,但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0.05),与中、高剂量组相比亦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在寒冷刺激下,小鼠上呼吸道体液免疫受到抑制,而黄丹胶囊能够提高寒冷刺激小鼠模型上呼吸道黏膜体液免疫功能。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窒息新生儿血清CK-MB及cTnI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和肌钙蛋白I( cTnI)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10例窒息新生儿出生后24 h内和用1,6-二磷酸果糖、维生素C治疗7 d后的血清CK-MB和cTnI进行动态检测,并以60例非窒息新生儿血清CK-MB和cTnI作对照。结果窒息新生儿血清CK-MB、cTnI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窒息新生儿组血清CK-MB、cTnI浓度明显高于轻度窒息新生儿组。治疗7 d后,轻度窒息新生儿组血清CK-MB、cTn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度窒息组血清CK-MB、cTn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与对照组比较仍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CK-MB和cTnI是反映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的有效指标,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对窒息新生儿的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许亚红;郭特鎏;赵咏梅;熊伟;张金秀;杨珍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析M波潜伏期及波幅变化在Bell麻痹中的意义

    目的:研究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 M波)潜伏期及波幅对Bell麻痹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5例Bell麻痹患者在发病10 d内进行患侧和健侧面神经M波检测,比较两侧M波潜伏期及波幅的变化,并进行M波潜伏期与波幅的相关性分析。结果面神经颧支 M 波潜伏期健患侧分别是(1.71±0.06)ms 和(1.86±0.05)ms(P ﹥0.05),波幅健患侧分别是(4.55±0.10)μV和(3.40±0.20)μV(P﹤0.01);颊支M波潜伏期健患侧分别是(1.92±0.08)ms和(2.17±0.09)ms(P﹤0.05),波幅健患侧分别是(3.78±0.24)μV和(2.93±0.24)μV(P﹤0.05)。M波潜伏期与波幅相关性分析:颧支患侧r=

    作者:王蜀蓉;谢丹丹;俸曦;张蓓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环状软骨、舌骨、会厌固定术治疗声门癌的围手术期护理

    环状软骨、舌骨、会厌固定术( cricohyoidoepiglottopexy, CHEP)治疗声门癌,既可切除喉部较大范围肿瘤,又可利于喉功能重建,较好地解决切除肿瘤与喉功能重建之间的矛盾。本手术方式保留了喉的吞咽、呼吸功能,而不需戴气管套管,从而收到良好效果。我科采用本手术方式治疗24例声门癌患者,术后护理措施得当,无并发症发生,并大限度恢复患者喉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郝小丹;丽丽;何跃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某战区军队医院卫生经济管理现状分析

    2013年11月,某战区成立了医疗行业财经管理检查调研工作组,用45 d时间分两个小组对全区医疗行业的财经管理情况进行调研摸底。笔者参加了第2小组9个医院和1个疗养院的调研,具体负责卫生经济管理方面的调研,主要方法是查阅各单位相关经济政策,了解从业人员基本情况,从信息系统中调取相关数据,与经济管理方面主管领导及经管科主任现场交流经管工作在医院的现状与认识。本文对调研结果进行了初步总结分析。

    作者:张侃怀;程远;方丽;石俊婷;张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结肠黑变病1例5年随访结果

    病例男,70岁,慢性便秘10余年,长期服用“牛黄解毒片”及其他中成药通便,偶有腹胀,余无其他主诉。近10年每年体检,各项血生化指标及肿瘤标志物指标正常,多次CT、MRI及全身 PET/CT检查,均未发现体内占位性病变。2008年,首次行结肠镜检查,发现全结肠呈褐青色花纹,貌似蛇皮,血管纹理模糊,发现淡粉色息肉7粒,直径0.2~0.3 cm,当即钳除并送病理检查,病理诊断:结肠黏膜固有层大量色素沉着,结、直肠多发性绒毛状腺瘤性息肉。临床诊断:结肠黑变病( MC);多发性腺瘤性息肉。此后几乎每年行结肠镜检查,肠壁黏膜均呈黑褐色,似蛇皮样花纹,息肉情况如下:2009年发现息肉11粒,直径0.2~0.4 cm,予以电灼切除,未做病理检查;2010年无息肉,2011年未复查;2012年发现息肉9粒,直径0.2~0.4 cm,病理报告:直肠、横结肠、升结肠多发性炎性息肉;2013年发现淡粉色息肉3粒,直径0.2~0.3 cm,病理报告:升结肠黏膜管状腺瘤;间质陈旧性出血。

    作者:谢清明;窦德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医疗设备管理对临床护理质量的影响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大量高精端医疗设备广泛应用于临床,部分大型医疗设备已成为医疗行业极为重要的物资基础和现代化标志,这些设备在服务军事增强战斗力、服务患者增强身体健康、服务临床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在临床护理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建章立制的基础上,科学管好、合理用好每台(件)医疗设备,不仅能保障设备稳定高效运转,降低设备坏损几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节约设备维修成本,更能有效规避操作使用风险,提升临床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刘春丽;王倩;朱文娇;杜风娟;石俊婷;张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高原野外驻训卫生防病特点及措施

    分析了高原地区地理、气候等自然环境的特点规律,讨论了部队进驻这类地区卫生防病工作面临的困难,提出了部队在营准备、任务展开、机动回撤3个阶段卫生防病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方法。经实践运用,有效保障了官兵身心健康,圆满完成了部队在高原长时间野外驻训任务,其经验可供借鉴、运用。

    作者:黄永波;侯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对AECOPD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吸入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1月入院的62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1例给予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对照组31例仅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出院时分别检测两组的肺功能指标( FEV1、FVC、FEV1/FVC)、血气分析(PO2、SaO2、PCO2)、6 min步行实验(6MWT),并记录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经过治疗后均有明显疗效,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实验组在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6MWT及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AECOPD疗效确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高莹;林育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建设规划与工作流程设计

    静脉药物调配中心( 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是在符合GMP标准、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由受过培训的药学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包括全静脉营养液、细胞毒药物和抗生素等静脉用药物的配置,为临床提供药物治疗与合理用药咨询等服务的综合性技术型药学部门[1]。2002年1月21日原国家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颁布《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第28条规定:“医疗机构要根据临床需要逐步建立全肠道外营养和肿瘤化疗等静脉液体配置中心(室),实行集中配置和供应。”[2]2005年8月19日总后《军队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第22条规定:“军队医院用于静脉注射的治疗肿瘤的药物和全肠道外营养液应当实行集中配置。”我国住院患者中超过80%接受静脉药物治疗,因此,向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静脉药物,成为医院合理用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并实行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已经成为医院药学由单纯供应型向技术服务型转变的工作重点,也是衡量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准则。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结合国内外设计标准和众多国内PIVAS经验,我院反复勘测论证,多次修改设计图,终形成了优化的建设规划与工作流程设计方案。我院PIVAS现已成为全国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合理规范化建设教学点,建设规划和工作流程设计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代表性。现就我院PIVAS建立的规划与工作流程设计作一简要介绍。

    作者:朱建宁;陈瑛;杨平雄;张外权;孟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腔镜下功能性单通道袢式间置空肠吻合术的护理体会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位居前列。胃癌多位于胃窦部,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习惯的改变,近年的报道显示,贲门胃底部的恶性肿瘤在胃癌中的构成比明显增加[1-2]。手术治疗胃癌为主要手段之一。对贲门胃底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大多数外科医师常采用近端胃切除+残胃食管吻合或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的方法,但这两种术式术后会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功能及生活质量[3]。近年来,我科通过复习大量文献,结合腹腔镜技术,设计了腹腔镜下功能性单通道袢式间置空肠吻合,现已完成30例,所有患者无明显反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表现,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术后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赵丽君;苏琳;吴金玲;曹廷宝;刘宏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第二掌背动脉Kite皮瓣修复拇指掌侧组织缺损及长期疗效

    目的:探讨使用第二掌背动脉Kite皮瓣(皮下蒂推进皮瓣)修复拇指掌侧组织缺损及其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2年4月以来使用第二掌背动脉Kite皮瓣修复拇指掌侧组织缺损患者40例,术后随访1年,观察皮瓣成活率、外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患者拇指痛觉、触觉、两点分辨觉、实体感觉。结果术后皮瓣成活39例,1例因皮瓣未成活而采用其他皮瓣修复方式。39例中,痛觉定位良好39例,触觉定位良好36例,两点分辨觉平均(8.2±0.5)mm,实体感觉良好者33例,运动功能恢复良好37例。结论第二掌背动脉Kite皮瓣修复拇指掌侧组织缺损具有皮瓣易于成活、拇指指腹外形饱满、皮瓣色泽质地优良、感觉恢复良好等优点,特别是在第一掌背动脉损伤而无法利用时,使用第二掌背动脉Kite皮瓣也可取得良好效果,值得临床工作者借鉴推广。

    作者:李彦闯;张旭;董杰;朱宏伟;邵新中;蒋朝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自噬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机制和研究进展

    自噬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在进化上高度保守,其主要功能为通过溶酶体降解系统,对细胞内受损、变性或衰老的蛋白质及细胞器进行降解和再循环利用,自噬与人体的生理过程和多种疾病密切相关。自噬不仅可以促进细胞的存活,也可引起细胞死亡,包括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都与自噬密切相关。肿瘤细胞通过自噬以适应各种存活压力,如癌基因、缺氧、内质网应激、肿瘤微环境、药物作用等,另一方面自噬过度激活也会引起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

    作者:叶青;李文辉;赵玺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 CHF)的疗效。方法选取CHF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辛伐他汀(20 mg/d)和瑞舒伐他汀(20 mg/d)治疗,疗程为6个月。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B型尿钠肽( BNP)、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 LVEDD),并评估纽约心脏病学会( NYHA)心功能分级,记录6 min步行距离。结果瑞舒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74%、75.93%,有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两组LVEF、LVEDD、LDL-C、hs-CRP、BNP和6 min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瑞舒伐他汀组较辛伐他汀组改善程度更明显(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常规治疗对CHF疗效优于辛伐他汀联合常规治疗,值得推广。

    作者:刘洪沛;黄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静脉补充铁剂对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的影响

    目的:观察静脉补充铁剂对慢性心力衰竭( CHF)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44例CH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 A组,n=72)和铁剂治疗组( B组,n=72)。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合用静脉注射用铁剂。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6 min步行距离(6MWD)、心功能分级( NYHA)、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左室射血分数( LVEF)、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 MLHFQ)及血浆NT-proBNP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6MWD、NYHA、MLHFQ均明显改善( P﹤0.05),LVEF值明显提高( P﹤0.05),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下降(P﹤0.05),但LVEDD改变不明显(P﹥0.05);B组治疗后6MWD、MLHFQ、LVEF的改善,NYHA、NT-proBNP水平下降及总有效率均优于A组(P﹤0.05)。结论铁剂能提高 CHF患者临床疗效,更进一步改善 CHF 患者的6MWD、MLHFQ、LVEF、NYHA,降低NT-proBNP水平。

    作者:张学森;姜大春;秦钰萍;李德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脑室外引流患者发生脑室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发生脑室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2月于泸州市人民医院接受脑室外引流的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脑室感染情况分为脑室炎组和对照组。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脑室炎症的发生与手术时间(﹥4 h)、引流天数(≥7 d)、手术次数(≥2次)、切口脑脊液漏、尿激酶脑室灌注、原发疾病等因素有相关性(P﹤0.05或P﹤0.01),与性别、年龄等因素无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手术时间、引流天数、手术次数、切口脑脊液漏、尿激酶脑室灌注、原发疾病皆是脑室外引流患者脑室炎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室外引流发生脑室炎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手术时间、引流天数、手术次数、切口脑脊液漏、尿激酶脑室灌注、原发疾病是术后脑室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早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有助于降低脑室炎症的发生。

    作者:吴文友;贾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双子宫多发肌瘤合并一侧子宫扭转1例

    病例女性,43岁,孕1产1,22岁时在家自行分娩一足月活婴。因弯腰时突发下腹疼痛7 h,加重2 h,于2014年3月10日1:10到我院急诊就诊。既往身体健康,无特殊病史及家族史,月经正常,无痛经史。入院查体:体温36.6℃,脉搏7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0/74 mmHg,痛苦面容,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心肺听诊无异常。下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以耻骨联合上方偏右侧明显,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已产型;阴道:通畅、壁光滑,左侧阴道壁可见一大小约40 mm ×30 mm ×20 mm皱襞,表面光滑,粉红色,上端靠近宫颈,下端未达阴道口;宫颈:可见一个宫颈,表面光滑,形态规则,举痛及摆痛明显,宫颈表面11点位置可扪及一大小20 mm ×10 mm ×10 mm皱襞壁,表面光滑,粉红色,可与左侧阴道黏膜壁对合;宫体:后位,偏向左侧,质地中等,大小约50 mm ×40 mm ×40 mm,活动可,轻度触痛;附件:左侧附件区无压痛,未扪及异常,右侧附件区可扪及一直径大小约70 mm实性包块,质地中等,边界清晰,触痛明显。血常规提示:白细胞14.14×109/L,中性粒细胞79.9%,血红蛋白123 g/L, CRP 44.5 mg/L;尿妊娠试验:阴性。彩超检查:可见两个独立子宫,并列呈“蝴蝶形”,右侧子宫前壁宫底查见一约61 mm ×64 mm ×57 mm肌瘤,呈结节状融合,左侧子宫多发肌瘤,大直径约8 mm,盆腔积液约20 mm,回声均质。入院诊断:(1)急性盆腔炎;(2)子宫肌瘤(双侧);(3)双子宫;(4)不全性阴道纵隔。

    作者:吴丽英;杨静;姚芹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医院门、急诊安全形势分析及应对措施

    根据中国医院协会公布的《2003~2012年全国医院场所暴力伤医情况调查研究》[1]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医疗行业的从业人员对当前医疗执业环境的信心已下降到历史低,只有9%受访医务人员对职业环境的安全性认可,58%的认为当前医疗环境安全性极差。调查显示,近5年来,接受调查的医院发生医务人员遭到谩骂、威胁的事件逐年递增;发生比例从2008年的48%飙升至2012年的64%,且恶性暴力伤医事件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作者:侯凯文;王魁英;刘建华;张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右旋美托咪定对全麻苏醒后耐管时间的影响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咪定( Dex)对全麻苏醒后的围拔管期耐管时间的影响。方法43例择期行腹腔内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生理盐水组( Ns组,n=20)、美托咪啶干预组( Dex组,n=23)。Dex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30 min开始微量泵输注右旋美托咪定0.5μg/kg,手术结束时输注完毕;Ns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患者苏醒到示意要拔管的时间(T1),麻药停药至患者初醒时间(T2),肌松药停药至肌力恢复到4个成串刺激的T4/T1比值(TOF)=75%的时间(T3),拔管时心率(HR),拔管后15 min时的Ramsey镇静评分。结果 Dex组T1时间明显长于Ns组(P﹤0.01)。两组T2、T3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Dex组拔管时HR明显低于Ns组(P﹤0.01)。两组Ramsey镇静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全麻患者在手术结束前30 min持续泵注Dex 0.5μg/kg至术毕,可提供给苏醒后的患者一个较长时间的耐管状态,给消退残余肌松药提供更长的时间窗,同时对肌松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后的镇静评分无明显影响。

    作者:何焱;黄章翔;麻伟青;吴晓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野外驻训抽组非现役文职人员的实践

    军队精简整编以来,军队医院编制人员及队伍结构发生了极大变化,但军队医院的宗旨和使命没有改变。为了确保部队的医疗保障和平战救护任务的完成,有的军队医院已经将非现役文职护士纳入抽组野战医疗队[1]。为了更好地发挥这支队伍在平时灾难抢救及战时野战救治中的作用,我院连续多年组织非现役文职和聘用护士到山岳丛林地区,与部队联合举行模拟野战救护演练[2],并于2012、2013年连续两年在非现役文职人员中抽组参加医院野战医疗队野外驻训,现将做法与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周智;凌利利;凌云霞;黄纲立;周永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西南国防医药》稿约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