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下功能性单通道袢式间置空肠吻合术的护理体会

赵丽君;苏琳;吴金玲;曹廷宝;刘宏斌

关键词:胃癌, 腹腔镜, 间置空肠, 护理
摘要: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位居前列。胃癌多位于胃窦部,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习惯的改变,近年的报道显示,贲门胃底部的恶性肿瘤在胃癌中的构成比明显增加[1-2]。手术治疗胃癌为主要手段之一。对贲门胃底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大多数外科医师常采用近端胃切除+残胃食管吻合或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的方法,但这两种术式术后会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功能及生活质量[3]。近年来,我科通过复习大量文献,结合腹腔镜技术,设计了腹腔镜下功能性单通道袢式间置空肠吻合,现已完成30例,所有患者无明显反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表现,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术后护理报告如下。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脑室外引流患者发生脑室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发生脑室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2月于泸州市人民医院接受脑室外引流的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脑室感染情况分为脑室炎组和对照组。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脑室炎症的发生与手术时间(﹥4 h)、引流天数(≥7 d)、手术次数(≥2次)、切口脑脊液漏、尿激酶脑室灌注、原发疾病等因素有相关性(P﹤0.05或P﹤0.01),与性别、年龄等因素无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手术时间、引流天数、手术次数、切口脑脊液漏、尿激酶脑室灌注、原发疾病皆是脑室外引流患者脑室炎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室外引流发生脑室炎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手术时间、引流天数、手术次数、切口脑脊液漏、尿激酶脑室灌注、原发疾病是术后脑室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早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有助于降低脑室炎症的发生。

    作者:吴文友;贾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自噬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机制和研究进展

    自噬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在进化上高度保守,其主要功能为通过溶酶体降解系统,对细胞内受损、变性或衰老的蛋白质及细胞器进行降解和再循环利用,自噬与人体的生理过程和多种疾病密切相关。自噬不仅可以促进细胞的存活,也可引起细胞死亡,包括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都与自噬密切相关。肿瘤细胞通过自噬以适应各种存活压力,如癌基因、缺氧、内质网应激、肿瘤微环境、药物作用等,另一方面自噬过度激活也会引起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

    作者:叶青;李文辉;赵玺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析M波潜伏期及波幅变化在Bell麻痹中的意义

    目的:研究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 M波)潜伏期及波幅对Bell麻痹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5例Bell麻痹患者在发病10 d内进行患侧和健侧面神经M波检测,比较两侧M波潜伏期及波幅的变化,并进行M波潜伏期与波幅的相关性分析。结果面神经颧支 M 波潜伏期健患侧分别是(1.71±0.06)ms 和(1.86±0.05)ms(P ﹥0.05),波幅健患侧分别是(4.55±0.10)μV和(3.40±0.20)μV(P﹤0.01);颊支M波潜伏期健患侧分别是(1.92±0.08)ms和(2.17±0.09)ms(P﹤0.05),波幅健患侧分别是(3.78±0.24)μV和(2.93±0.24)μV(P﹤0.05)。M波潜伏期与波幅相关性分析:颧支患侧r=

    作者:王蜀蓉;谢丹丹;俸曦;张蓓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双眼合像尺治疗假性近视短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双眼合像尺治疗假性近视短期疗效。方法选取青少年假性近视58眼(29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双眼合像尺进行治疗,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方式治疗。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w、1个月和3个月时的裸眼视力恢复情况、散瞳前屈光度以及散瞳后屈光度。结果实验组在治疗后各时间点裸眼视力较治疗前显著提高,散瞳前近视度数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裸眼视力和散瞳前近视度数较治疗前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时,实验组和对照组散瞳后屈光度较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 P﹥0.05),其中实验组有3眼(10.00%)散瞳后验光为近视,对照组有5眼(17.86%)散瞳后验光为近视,但两组间真性近视发生率无显著差异(χ2=0.24,P﹥0.05)。结论双眼合像尺简单易学,携带方便,治疗假性近视疗效确切,可作为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的方法大力推广。

    作者:吴燕;蒋炜;林立;袁俭;尹烈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野外驻训官兵的艾森克人格特征调查分析

    野外驻训不仅可以提高部队的野战能力和野外适应能力,还可以提高部队协同作战的能力。野外驻训时,青年官兵不仅要长时间居住在自然条件不佳的环境里,而且还要开展强度大、针对性强的各种军事训练,而青年阶段正是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有研究表明,约有10%~30%的青年官兵在这个阶段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1]。笔者参加过多次野外驻训,经过长期观察发现,由于驻训环境封闭、活动范围有限、文化娱乐生活单调、不能及时了解外界信息等,随着驻训时间的延长,容易导致驻训官兵内心缺失感,造成较重的心理压力,诱发各类心理问题。因此,关注驻训官兵的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适应未来战争的良好心理应激能力,是当前野外驻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为此,本文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抽取某部野外驻训的官兵进行调查,以了解驻训官兵的人格特征,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贾媛媛;张超雄;孟小龙;常蕾;魏文婧;龙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他汀类调脂药致严重皮疹1例

    病例男,55岁,因“反复胸闷半年,加重0.5 h”于2013-04-20入院。入科后根据症状、心电图及心肌标志物的动态检查结果,诊断为“急性广泛前壁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给予尿激酶溶栓,阿司匹林300 mg,波立维300 mg,倍他乐克23.75 mg,立普妥40 mg,洛汀新2.5 mg,依诺肝素4100 IU。患者症状缓解,随后以阿司匹林100 mg/d,波立维75 mg/d,倍他乐克47.5 mg/d,洛汀新2.5 mg/d,立普妥20 mg/晚口服,于2013-05-01患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全身皮疹,伴瘙痒,请皮肤科会诊后考虑为药物疹,给予口服氯雷他啶,外涂卤米松乳膏,随后依次停用洛汀新、倍他乐克,皮疹不见消退且有加重趋势。于2013-05-05停用立普妥(阿托伐他汀),并继续口服氯雷他啶。于2013-05-07见皮疹未加重有控制趋势,随后患者皮疹渐消,于2013-05-12全部消退。因考虑到他汀类调脂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必要性,于2013-05-14换立普妥为可定(瑞舒伐他汀),但在服药后2 h,患者再次出现全身渐进加重的皮疹伴剧烈瘙痒,遂立即给予地塞米松10 mg静脉滴注,瘙痒于用药3 h后缓解,皮疹于10 h后全部消退,以后不再使用一切他汀类调脂药。

    作者:杨亚男;周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HPLC法同时测定大鼠肝微粒中原儿茶酸和香草酸的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大鼠离体肝微粒中儿茶酚氧甲基转移酶( COMT)底物(原儿茶酸)和代谢产物(香草酸)含量的HPLC法。方法离体肝微粒体样品经酸化后,乙酸乙酯提取。以绿原酸作为内标,色谱柱为 Welchrom C18,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25:75,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60 nm、326 nm,柱温30℃,进样量20μl。结果原儿茶酸和香草酸分别在0.5~20μg/ml和0.375~15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原儿茶酸的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RSD≤13.2%,方法回收率为90.3%~115.4%,提取率≥94.9%;香草酸的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RSD≤8.5%,方法回收率为93.4%~103.1%,提取回收率≥88.5%。结论该方法灵敏、简便、准确,可用于大鼠肝微体中COMT活性的测定。

    作者:代晶;石明芯;王佳慧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纳米碳混悬液在甲状腺肿瘤手术中对甲状旁腺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纳米碳混悬液在甲状腺肿瘤手术中对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方法7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20例乳头状癌和50例甲状腺腺瘤)行外科手术时,分为纳米碳组和常规手术组。纳米碳组术中注射纳米碳淋巴结示踪剂,比较两组病人原位观察甲状旁腺数量、术后甲状旁腺误切率及低钙血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术中诊断乳头状癌的患者,行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淋巴结检出数量。结果纳米碳组患者中未发生甲状旁腺误切,常规手术组甲状腺误切率为8.57%(P﹤0.05);纳米碳组术后低钙血症及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低于常规手术组(P﹤0.05)。乳头状癌患者中,纳米碳组平均淋巴结检出数量多于常规手术组( P﹤0.01)。结论甲状腺肿瘤手术中应用纳米碳混悬液,可以对淋巴结染色示踪,显露并原位保护甲状旁腺,降低甲状旁腺的损伤率,增加手术操作的安全性。

    作者:王军武;冉崇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两种药物局部治疗萎缩性阴道炎108例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自配药Ⅱ号与欧维婷乳膏通过阴道局部给药治疗萎缩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08例萎缩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Ⅱ号药组54例,欧维婷组54例。分别在阴道局部给予自配药Ⅱ号和欧维婷乳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Ⅱ号药组总有效率为88.88%,欧维婷组为64.8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Ⅱ号药组治疗显效时间(6.04±1.55)d,欧维婷组(7.35±1.91)d,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配药Ⅱ号治疗萎缩性阴道炎的效果优于欧维婷乳膏,且配方简单、价廉,症状缓解快,效果好,患者乐于接受,值得推广。

    作者:王疏影;张颖;周军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腔镜术后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后应用来曲唑或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EMs)的临床疗效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来曲唑组40例,术后口服来曲唑;米非司酮组40例,术后口服米非司酮;对照组40例,术后不用药。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TGF-β1的变化,随访2年。结果来曲唑组与米非司酮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血清TGF-β1表达下调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腹腔镜术后应用来曲唑或米非司酮治疗EMs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复发,且能明显降低血清TGF-β1表达水平。

    作者:霍晓蕾;张洪英;刘书芳;齐丽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西南国防医药》稿约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窒息新生儿血清CK-MB及cTnI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和肌钙蛋白I( cTnI)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10例窒息新生儿出生后24 h内和用1,6-二磷酸果糖、维生素C治疗7 d后的血清CK-MB和cTnI进行动态检测,并以60例非窒息新生儿血清CK-MB和cTnI作对照。结果窒息新生儿血清CK-MB、cTnI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窒息新生儿组血清CK-MB、cTnI浓度明显高于轻度窒息新生儿组。治疗7 d后,轻度窒息新生儿组血清CK-MB、cTn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度窒息组血清CK-MB、cTn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与对照组比较仍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CK-MB和cTnI是反映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的有效指标,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对窒息新生儿的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许亚红;郭特鎏;赵咏梅;熊伟;张金秀;杨珍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熊果酸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熊果酸( ursolic acid,UA)又名乌索酸(乌苏酸),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常以游离形式或与糖结合成苷存在。本品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如抗肿瘤、抗炎、镇痛、降血糖等。熊果酸属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熊果酸;抗肿瘤分子式为C30 H48 O3,相对分子质量456。化学结构见图1。

    作者:刘忠庆;廖洪利;甘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等级医院评审对军队中心医院医学工程科发展的促进作用

    医院等级评审是以新的科学管理理论为指导,对医院的功能定位、医疗质量、服务能力和总体管理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确定等级的专业技术活动[1]。通过周期评审,引导医院进行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对规范医学工程科(简称:医工科)管理,明确工作职能定位与发展方向,促进医工科深入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院于2013年11月8日通过总后勤部卫生部联合成都军区卫生部组织开展的三级甲等医院评审,也是战区中心医院三级甲等医院评审并获通过的第一家。笔者就此次等级医院评审中,涉及医工科评审标准与相关内容进行了归纳,对评审前后核心工作进行了对比,对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好的做法与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通过等级医院评审,医工科职能得到了定位,质量得到了提高,流程得到了规范,能力得到了加强,为促进医工科建设与发展找到了差距、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评审意义重大,促进效果显著,借鉴作用明显。

    作者:向劲松;王俊才;李泉;张林林;阚宝康;张永媛;雷凤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医疗设备管理对临床护理质量的影响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大量高精端医疗设备广泛应用于临床,部分大型医疗设备已成为医疗行业极为重要的物资基础和现代化标志,这些设备在服务军事增强战斗力、服务患者增强身体健康、服务临床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在临床护理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建章立制的基础上,科学管好、合理用好每台(件)医疗设备,不仅能保障设备稳定高效运转,降低设备坏损几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节约设备维修成本,更能有效规避操作使用风险,提升临床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刘春丽;王倩;朱文娇;杜风娟;石俊婷;张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疑为动脉瘤性脑血肿脑疝患者急诊探查术的麻醉处理

    目的:探讨疑为动脉瘤性脑血肿脑疝患者急诊探查术的麻醉处理原则。方法我科与神经外科合作,采用静脉快速诱导气管插管、静吸复合维持麻醉的方法,对16例疑为动脉瘤性脑血肿脑疝行急诊探查术的患者进行了麻醉处理。术中监测ECG、IBP、HR、SpO2、CVP、PETCO2及尿量。结果16例患者术后均证实为动脉瘤性脑血肿脑疝患者。全组患者均未行DSA或CTA检查,急诊手术清除血肿,探查并夹闭动脉瘤,麻醉过程顺利,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对疑为动脉瘤性脑血肿脑疝患者行急诊探查术时,需多学科的协作配合,快速平稳的麻醉诱导与维持、保障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的平稳、解除患者的颅内高压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作者:牟虹;陈登奎;刘英海;胡宇;程宏玮;殷雁斌;胡俊梅;骆沙舟;张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耳胆脂瘤开放式改良乳突根治术后不干耳的治疗

    目的:总结中耳胆脂瘤开放式改良乳突根治术后不干耳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66例中耳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6耳,女30耳,年龄9~54岁,均行开放式改良乳突根治术,以术耳干耳时间为标志,对术腔的转归预后进行随访。结果54耳术后1个月内干耳,术腔上皮化。余12耳术腔反复长肉芽、流脓,经刮除肉芽、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反复灌洗术腔、氯霉素地塞米松纱条换药,2个月内干耳,术腔上皮化。此12例患者年龄在16~33岁,而其余54例极少数位于该年龄段。结论开放式改良乳突根治术后不干耳主要发生于青年中耳胆脂瘤患者,其实质为肉芽生长型,肉芽刮除及预防对干耳很重要。

    作者:王进;何跃;丽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在老年哮喘诊治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 FeNO)测定在老年哮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在2013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38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FeNO检测,并与同期收治的38例非呼吸系统疾病老年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哮喘组FeNO[(59.2±16.8)ppb]显著高于对照组[(18.6±6.1)ppb](P﹤0.01);哮喘组FeNO在治疗3 d后[(51.5±13.7)ppb]和出院时[(36.1±9.4)ppb],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5或P﹤0.01),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对16例哮喘患者在出院3个月后进行随访,其FeNO为(27.3±8.2)ppb,较出院时明显下降( P﹤0.01),但也仍高于对照组( P﹤0.01)。结论 FeNO在老年哮喘患者中明显增高,FeNO检测对老年哮喘的诊治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作者:张树荣;胡剑超;袁丽;崔盼盼;郭守福;李小梅;杨清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系统治疗中护理干预的作用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开始出现退行性变化,出现骨质流失、骨密度降低、骨小梁变细变脆等,终导致骨质松疏症,甚至出现病理性骨折,对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当前社会逐步进入老龄化阶段,因此,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已逐渐成为世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也越来越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对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已把如何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减轻患者痛苦、保持健康心理、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康复作为临床整体护理工作的重点[1]。本研究针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使用唑来膦酸等药物治疗后出现的心理问题和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给予护理干预等综合措施,达到缓解患者焦虑、疼痛等症状的目的,以探讨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运用护理干预治疗的有效性。

    作者:方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注射用硫辛酸致血小板减少1例

    病例男,41岁,因“烦渴、多饮、多尿,消瘦半年,加重伴乏力4d”入院。诊断:2型糖尿病。入院检查血常规显示正常,于2013年8月6日给予注射用硫辛酸(丹沅)(烟台只楚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 H20080522,批号:130602)0.6 g+0.9%NaCl 250 ml抗氧化,静脉滴注,1次/d。

    作者:邱洪;王慧;王福兰;宋毓红;王和群;肖丽娜;马慧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