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股沟斜疝术后致膀胱结石1例报告

何世国;刘齐贵;周庆余

关键词:腹股沟斜疝, 术后效果, 膀胱结石, 斜疝修补术, 止血治疗, 肉眼血尿, 高位结扎, 复发, 下腹部, 症状, 医院, 消炎, 排尿, 男性, 贵州, 病例
摘要:病例男性,32岁,贵州籍.因排尿时下腹部坠胀不适10个月,于2001年7月3日入院.缘于2000年4月在当地医院行右侧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修补术,术后当日出现肉眼血尿,持续2d,经消炎、止血治疗后,症状好转.术后1个月,右侧斜疝复发,于同年8月第2次行右侧斜疝修补术,术后效果良好,无复发.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卵巢癌细胞株COC1/DDP多药耐药逆转前后HLA、B7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卵巢癌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方法:利用三苯氧胺(TAM)和维拉帕米(VRP)为逆转剂,运用MTT法分析了TAM、ARP的逆转效应.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耐药亚株COC1/DDP MDR逆转前后及亲本株COC1细胞的HLA-Ⅰ、HLA-Ⅱ、B7-1、B7-2的表达.结果:COC1/DDP和COC1均表达较强的HLA-Ⅰ类抗原,而HLA-Ⅱ、B7-1、B7-2的表达较较低.但COC1/DDP的B7-1、B7-2抗原的表达却高于COC1.经TAM、VRP作用后,COC1/DDP的耐药性发生逆转,但HLA、B7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TAM、VRP可以逆转卵巢癌的MDR细胞,敏感株细胞和多药耐药细胞有着不同的免疫逃逸机制,与耐药株相比,敏感株细胞更易逃避机体的免疫反应,过继免疫疗法可用于耐药肿瘤.

    作者:李胜平;王丽莉;张积仁;张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骨盆骨折耻骨联合分离多功能外固定架固定1例报告

    病例女,68岁,因车祸致骨盆碾挫伤,右髋骨向外移位,耻骨联合分离明显,会阴部出血较多,失血性休克形成,给予补液、输血、止血等对症支持处理,改善全身情况后转入我院.入院查骨盆平片示:双侧耻骨下支及耻骨梳骨折,耻骨联合分离9cm.

    作者:廖冬发;权毅;胡修德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劈冠增隙法在阻生牙拔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阻生牙拔除术的新方法.方法:对不能用牙挺挺出,又无法直接上牙钳的倾斜阻生牙,采用先劈冠,再用半月形骨凿安放在被拔牙根和牙槽骨之间,逐渐扩大牙周间隙,消除牙周骨阻力,再拔出阻生牙,即改良的劈冠增隙法.结果:1286颗阻生牙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该法具有省时、不易断根、创伤小、术后反应小等优点,是拔出阻生牙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

    作者:魏修荣;陈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老年多器官内科疾病的护理进展

    人体进入老年后,都会因生理老化进而出现病理变化,一处功能异常往往会引起其它器官发生障碍;同时由于衰老导致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因老化而引起的退行性病变又可促使衰老,从而诱发多器官病变,其中以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与呼吸系统疾病占首位,如高血压、冠心病、支气管哮喘等.因老年多系统疾病在症状和体征方面互相影响,加之患者年龄大,体质弱,一般均采用保守治疗,稳定病情,尽大的努力延长生命.

    作者:张华;李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瘤的分型与治疗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瘤的分型及治疗方案.方法:根据47例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瘤的分型,采用手术切除、微波组织热凝、平阳霉素局部注射等综合治疗.结果: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瘤分为毛细管型、脉管型、海绵型、囊状型四型,经综合治疗后肿瘤消失为93.0%.结论: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瘤的分型在临床上简便易行,采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及微波组织热凝技术,使各型淋巴管瘤的治疗方案有了更多的选择和简化治疗,疗效亦明显提高.

    作者:朱宏卫;杨永沛;郑维银;何勇;李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安定-氯胺酮麻醉及烧伤的应激和炎症反应的比较

    目的:观察烧伤、安定-氯胺酮麻醉对正常小鼠肝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和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比较麻醉与创伤对应激和炎症反应的不同影响.方法: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烧伤组、麻醉组.烧伤组背部15%~20%Ⅲ°烧伤,麻醉组采用安定-氯胺酮麻醉,安定0.4mg/kg,氯胺酮10mg/kg.烧伤或麻醉后4h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皮质酮浓度,ELISA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lβ(IL-lβ)、白介素10(IL-10)水平,用Western blot在蛋白质水平测定肝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结果:烧伤组、麻醉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清皮质酮浓度明显升高,肝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明显降低,而麻醉组血清皮质酮浓度明显低于烧伤组,肝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水平明显高于烧伤组;烧伤组血清F-a、IL-lβ、IL-10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而麻醉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烧伤与安定-氯胺酮麻醉均可引起小鼠血清皮质酮明显升高,其受体在蛋白质水平明显降低,但麻醉的影响明显小于创伤,并且烧伤可引起炎性细胞因子明显升高,而麻醉并无影响,揭示麻醉可引起机体一定的应激反应,但比创伤引起的应激和炎症反应程度轻.

    作者:李军;刘合年;孙充洲;徐贵森;代雪梅;刘英海;吴勤;安虹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CO2气腹下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功能、肾组织自由基及其变化

    目的:了解不同压力CO2气腹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大鼠肾功能衰竭的影响,并探讨CO2气腹造成肾功能损害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分别施加0.67kPa(5mmHg)、1.33kPa(10mmHg)CO2气腹压,检测解除气腹即时、1d、4d血肌苷(Scr)、尿素氮(BUN)水平及肾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结果:解除气腹即时Scr开始升高,1d时升高显著,第4d时下降接近对照组水平;BUN变化不明显.肾组织SOD和MDA水平也分别在解除气腹即时开始下降和上升,气腹后第1d变化较明显,至第4d时渐趋回复;与对照组相比,1.33kPa气腹压各组造成的变化具有显著意义.结论:CO2气腹可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致肾脏功能改变,可能与气腹压力的直接压迫使肾皮质缺血及解除气腹后血流再灌注产生的自由基损害有关.高气腹压对肾脏的影响更明显.

    作者:吴辉;陈训如;罗丁;余少明;王力;刘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小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3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于月经周期第1d开始服米非司酮10mg,1次/d,连续服用6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生殖激素的改变.结果:服药期间所有患者均闭经,痛经及盆腔痛消失,腺肌症患者子宫明显缩小、卵巢异位、囊肿缩小或消失.雌二醇(E2)及孕酮(P)处于早~中卵泡期水平.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长期服用可破坏子宫内膜的完整性,干扰其功能,影响在位及异位内膜的生物学效应,从而起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尤其适用于围绝经期及术后复发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

    作者:刘英;王宇;李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p53基因治疗恶性肿瘤的现状与趋势

    恶性肿瘤的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生物治疗,基因治疗是生物治疗的主要内容,该领域的研究正方兴未艾,p53基因治疗恶性肿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对p53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该基因治疗恶性肿瘤的现状和趋势作一综述.

    作者:史爱学;杨举伦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网状记忆合金支架治疗气管缺损及狭窄2例报告

    对于气管缺损及狭窄的治疗,因需维持足够的通气面积和抗力而具有特殊性,国内外均进行了较多探索[1].近年使用镍钛记忆合金网状内支架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2~5],作者临床应用于气管再造及气管压迫性狭窄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薛希均;全永安;任黎;吴红;张光平;钟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腹股沟斜疝术后致膀胱结石1例报告

    病例男性,32岁,贵州籍.因排尿时下腹部坠胀不适10个月,于2001年7月3日入院.缘于2000年4月在当地医院行右侧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修补术,术后当日出现肉眼血尿,持续2d,经消炎、止血治疗后,症状好转.术后1个月,右侧斜疝复发,于同年8月第2次行右侧斜疝修补术,术后效果良好,无复发.

    作者:何世国;刘齐贵;周庆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股动脉穿刺并发证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股动脉穿刺点并发证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于1994年3月~2002年-8月期间的67例股动脉穿刺点并发证资料.由两名有经验的介入医师对其原因进行共同分析,并达成一致意见.结果:股动脉穿刺并发证的发生率为0.71%,其中大血肿30例,股动脉血栓12例,股动脉夹层血肿11例,假性动脉瘤10例,股动脉严重痉挛2例,股动脉穿破2例.结论:虽然股动脉穿刺点并发证发生率较低,但一旦发生则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术中轻柔的操作、利用透视指导、术后仔细观察等对降低并发证尤为必要.

    作者:戚跃勇;邹利光;陈卫军;李爱民;卓忠雄;周政;刘卫金;席道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口咽径路枢椎齿状突切除术的护理

    斜坡齿状突型颅底陷入症是一种少见的颅颈区畸形,正确手术是获得正常工作和生活能力的唯一方法.经口咽径路枢椎齿状突手术开创于20世纪50年代,但长期未被推广.

    作者:李敏;杨梅林;许云霞;魏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创伤性组织缺损的一期修复(附20例报告)

    目的:回顾分析20例创伤性组织缺损的一期修复体会.方法:以1999年4月~2001年4月收治的20例创伤性组织缺损采用不同游离皮瓣行一期修复,皮瓣小面积1.5×1.5cm,大面积16×28cm.结果:20例经游离皮瓣一期修复,除1例感染外,均完全成活,19例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创伤性组织缺损的一期修复,必须充分考虑病人手术的耐受性和适应证,对于一期修复的创面,清创必须彻底,特别是感染创面,根据不同部位选择相应的游离皮瓣修复,方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作者:朱恩崇;向志敏;陈彦章;张雷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高原地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后心衰23例报告

    本文对高原地区23例妊高征患者产后心衰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妊娠期处置及产后心衰处理措施进行了回顾性总结,并对高原地区妊高征的发病率、产后心衰的基本病理、处置原则等进行了讨论,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供借鉴和参考.

    作者:樊学惠;安源;吴迎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p16基因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细胞周期受控于周期蛋白与抑制蛋白的相互作用,细胞周期失调导致细胞增殖失控是肿瘤形成的主要原因.p16为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 dependent kinase,CDK)的主要抑制因子,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人类第一个直接抑制肿瘤发生的细胞固有成分.其编码基因是CDKN2A/p16INK4A基因,又名多肿瘤抑制基因,简称p16基因.p16基因在诸多肿瘤中的改变及其抑癌特性,使它成为近年来抑癌基因研究的热点.

    作者:蔡福;张益;梁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k-ras基因突变检测可望成为胰腺癌早期诊断的指标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大多数国家该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美国占胃肠道恶性肿瘤死因的第2位,占全身癌症死因的第4位.我国发病缺乏一个全国性资料,但在上海市胰腺癌占全身癌症死因的第8位[1].

    作者:何发群;何依群;戴睿武;田伏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眼结膜吸吮线虫1例报告

    结膜吸吮线虫寄生于人的结膜囊内,引起结膜吸吮线虫病,近我科收治了1例病儿,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颖洁;郑宣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模拟演练在卫勤改革中的作用及发展探索

    卫生勤务学是由军事学、管理科学、医学科学三门学科知识交叉发展形成的边缘学科,是建立在丰富的卫勤保障实践基础上,具有很强的实战性.随着军事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现代战争的高科技属性越来越突出,战争形态已经由机械化进入了高智能化和信息化的阶段,作战方式、作战手段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作者:赵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小剂量多巴胺对严重烫伤大鼠血清乳酸、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小剂量多巴胺对严重烫伤大鼠血清乳酸和一氧化氮的影响.方法:大鼠预置心导管,30%Ⅲ度烫伤后静脉复苏,观察小剂量多巴胺(3μg/kg.min)持续给药后大鼠的血清乳酸、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小剂量多巴胺治疗能显著降低严重烫伤大鼠血清中的乳酸、一氧化氮水平,以伤后3~12h明显.结论:小剂量多巴胺可降低严重烫伤大鼠休克期血清乳酸、一氧化氮水平.

    作者:潘文东;周明;杨正文;李木惠;张道全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