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洪静;徐贵丽;练生利
2001~2003年在门诊治疗12例无疹性带状疱疹,均为65岁以上老年人,因胸痛就诊而误诊为其他疾病,用聚肌胞治疗均痊愈.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医药综合治疗面部黄褐斑疗效.方法:以中医辩证,采用中药内服和面部薰洗法治疗.结果:42例经1个疗程治疗后,治愈23例(54.76%),好转16例(38.09%),无效3例(7.14%).总有效率95.23%.结论:本病是高原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采用内外兼治原则,内服药重点调理人体气血阳阴平衡,外用药重在疏风润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治疗时间短,疗效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郑秀娟;付学元;迟和生;胡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为探索防病工作的重点,切实加强卫生防病工作的针对性,掌握卫生防病的第一资料,我们对非传染病住院伤病员(全部为现役军人)进行了逐一的调查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思荣;周安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艾滋病(AIDS)即人类免疫缺陷综合证,HIV是其病原体.HIV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中的灵长类免疫缺陷病毒亚属[1,2].HIV病毒有2种,即HIV-1和HIV-2,其中HIV-1致病常见,感染率高,传播迅速.
作者:张宏艳;钟武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总结推介改进法胸腔穿刺的经验.方法:采用一次性静脉输液针代替传统穿刺针进行胸腔穿刺,观察1000例患者.结果:治愈832例,转胸腔闭式引流或开胸术168例.并发症有胸膜反应5例,血胸2例,气胸1例.结论:该法具有取材方便、快捷,操作简单,节省人力,不受体位影响等优点,尤适于危重病人或截瘫病人的诊断性胸穿,可为急危重症病人的诊断抢救争取时间.但对积液浓稠者仍宜使用粗针穿刺.
作者:张利;石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护士长是医疗护理系统中基层的管理者,科室护理工作的具体负责人,一个科室的护理工作质量如何,护理水平的高低,护理工作是否有序,科室护理的人、财、物等管理均直接反映和体现该科室护士长的水平和工作情况.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国家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以及人民群众对健康要求的提高,特别是在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作为管理者肩上的责任更大了.所以,新世纪怎样当好护士长,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课题.
作者:胡梦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院第351号令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于2002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之后解放军四总部颁发了<军队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此办法规范了军队医疗事故处理工作,保护了伤病员和军队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军队医疗秩序,保障了军队医疗安全,是军队医疗机构医疗事故处理的基本依据.
作者:王晓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总结平片式补片修补无张力疝的经验.方法:借鉴McVay法利用耻骨梳韧带缝合固定补片,治疗56例无张力疝.结果:56例全部治愈.随访2~28个月,无切口并发症及复发病例.结论:本法较传统的腹股沟韧带固定法能使补片更紧贴腹横筋膜,其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的效果更明显.但需注意缝合时勿误伤股静脉.
作者:李义兵;陈俊;周雄;冯怡墨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高原肺水肿患者眼底的改变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的关系.方法:采用光镜专人检查眼底改变,同时检测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浓度.结果:45例中眼底改变37例,其中视乳头改变10例(22.0%),生理凹陷变浅7例(15.6%),视网膜颜色变浅20例(44.5%),软性渗出6例(13.3%);视网膜动脉变窄,动静脉比例增大35例(77.8%).结论:高原肺水肿患者眼底视网膜动脉改变与高原肺水肿病情轻重成正比,从而支持在高原缺氧状况下致肺血管收缩、肺动脉高压以致液体外渗而导致高原肺水肿.
作者:郭灵常;张晓雷;郭冀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为了进一步搞好部队的卫生防疫工作,减少卡介苗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提高部队的健康水平,我们对2000年某部新兵卡介苗接种后出现较多异常反应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勇;张莉;胡振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检查应用的效果.方法:术前准备同常规胃镜检查,不同的是受检者先静推阿托品0.5mg,咪唑安定1.0~2.0mg,再用异丙酚1.0~1.5mg/kg,静脉注射,待病人睫毛反射迟钝或消失,自主呼吸正常后,再行胃镜检查.结果:观察组316例,检查完成时间为3~11min,平均7.8min;对照组215例,检查完成时间为3~17min,平均9.2min.结论:镇静状态下胃镜检查术可减少病人的紧张、焦虑和恐惧以及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并发症.尤其适合儿童和精神分裂症等不能配合的受检者,无痛胃镜检查法是一种安全、舒适、有效的好方法.
作者:陈虹彬;李军;陈险峰;徐辉;蒋明德;刘合年;李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应力骨折(stress fracture,SF)是骨骼的一种慢性损伤,是由于长期的、超负荷的、有节律的反复阈下创伤所引起的骨连续性的破坏,以骨的破坏与修复同时进行为特征,又称之为骨的疲劳性骨折(fatiguedfracture)或行军骨折(march fracture).高原环境的特殊性对SF的发生有着很大影响.笔者结合文献回顾分析我院近20年来收治的78例SF病例资料,旨在探讨SF在高原部队训练中的发生、预后及防治措施.
作者:陈云光;刘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人类在感知自然现象和探寻自然本质的实践过程中,曲折和失误有相对的不可避免性,这种规律同样体现和贯穿于整个医疗过程.医疗失误是医疗纠纷的源头,如何避免医疗活动中的失误是始终贯穿医院管理工作的主线.尽管在医疗行业中制定和实施了大量法规及制度,医疗失误及纠纷仍然时有发生,事故苗头若隐若现,针对这些失误有必要进行更深层次思考.
作者:肖茂明;陈雪松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新生儿休克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重危临床综合征,是新生儿常见的急症.与其它年龄相比,不论是病因、病理生理或是临床表现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它具有病情重、变化迅速、病死率高、早期临床表现常不典型,等到血压下降,症状明显,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时,使病情加剧,甚至不可逆而招致死亡.因此,新生儿休克和DIC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它是休克和DIC早治疗、阻止病情进展,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和前提.现就其早期临床表现和诊断综述如下:
作者:王明圣;李立;娄新黔;王素艳;徐庆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清火排毒化肿胶囊单次或多次给药后,动物出现的毒性反应及其性质和程度,寻找药物的安全范围,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急性毒性试验为测定小鼠大给药量方法.长期毒性试验为大鼠连续以清火排毒化肿胶囊2.7g/kg、1.35g/kg或0.45g/kg·体重,灌胃给药12周,观察大鼠各项生理、病理指标变化,停药后继续观察2周.结果:清火排毒化肿胶囊对小鼠一日内灌胃的大药量为10.8g/kg·体重.长期毒性试验结果显示,1.35g/kg组和2.7g/kg组与对照组比较,WBC分类和CR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肺脏器权重系数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病理组织学检查,高剂量组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恢复期末,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观察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火排毒化肿胶囊按拟定临床剂量及疗程服用是安全的.
作者:何洪静;徐贵丽;练生利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大肠癌症(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消化系统较为常见的肿瘤.我们为了解不同年龄人群肠癌患病率的差别,选择了在自然环境、居住条件、生活水平及生活习惯都基本相同的两个地区的部队干部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酉;梁艺华;李清福;张莉;袁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考察药材市场的生、制首乌的药材质量.方法:采用Zorbax SB-C18柱,用乙腈-水(25:75)为流动相,在320nm处检测二苯乙烯甙的含量.结果:二苯乙烯甙平均含量生首乌为1.4016%,制首乌为2.3368%.结论:清平药材市场的生、制首乌药材质量基本合格.
作者:唐斌;尚北城;张青;高玮;谭晓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总结血液净化法救治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经验.方法:对112例ARF患者采用血液透析(HD)、腹膜透析(PD)、HD+PD、HD+血液灌流(HP)和HD+泌尿道手术等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治愈80例(71.4%),好转12例,抢救成功率82.1%,死亡11例(9.8%),自动出院9例(8.0%).结论:血液净化法是救治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根据医院、患者的条件,选择合适的血液净化法,并在救治过程中增加一些辅助治疗措施,可提高ARF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王云生;张咏梅;胡祥仁;吴孟华;路方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尿胰蛋白酶原-Ⅱ测定在急腹症中筛选急性胰腺炎的价值.方法:对157例连续就诊的急腹症病人同时测定尿胰蛋白酶原-Ⅱ及血、尿淀粉酶.结果:39例急性胰腺炎中有36例尿胰蛋白酶原-Ⅱ阳性,敏感性为92.3%,118例非胰腺炎的急腹症病人有5例假阳性,特异性为95.7%,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中尿胰蛋白酶原-Ⅱ全部阳性.结论:尿胰蛋白酶原-Ⅱ是急腹症病人筛选急性胰腺炎快速而简便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作者:徐万清;钱江龙;古宇;郭志兵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高压氧合并牛磺酸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流皮层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30min再灌流模型.应用病理及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高压氧合并牛磺酸对缺血性神经细胞坏死及凋亡的影响.结果:脑缺血30min再灌流第3d,沙土鼠脑皮层组织间隙水肿,神经细胞坏死并凋亡同时存在.高压氧(0.2MPa)暴露第3d,组织间隙水肿消退,神经胶质细胞增生.高压氧(0.2MPa)合并牛磺酸(0.1g/kg)治疗第3d,神经元坏死与凋亡数目明显减少.结论:高压氧合并牛磺酸治疗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双重保护作用.
作者:刘磊;赵士福;崔建新;李中元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