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芳;张月芳;白涛敏
宫颈癌是世界范围内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仅次于乳腺癌,居第2位.现已证实高危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是引起宫颈癌的必要条件,该文就人乳头瘤病毒导致宫颈癌的机制及其检测的临床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作者:段芬;王英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深圳市福田辖区10年来不同户籍类型孕产妇保健管理工作的相关指标和工作流程,找出有关影响因素或主要存在的问题,探索流动人口孕产妇的管理和资助模式,以提高全人口)的各项保健和效果指标.方法 对2000~2009年孕产妇系统管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年常住人口的早孕检查率平均为78.24%,呈逐年上升趋势(χ2=5 152.60,均P<0.001),流动人口平均为17.70%,呈逐年下降趋势(χ2=1 513.05,P<0.001).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常住人口平均为73.40%,呈逐年上升趋势(χ2=5 840.11,P<0.001);流动人口平均为11.89%,呈逐年下降趋势(χ2=5 011.59,P<0.001).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孕产妇死亡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常住人口的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低于流动人口(χ2=31.74,P<0.001).结论 流动人口孕产妇医疗保健已成为深圳市孕产妇系统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高流动人口早孕检查率和孕产妇系统管理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是深圳市孕产妇系统管理目前所面临的瓶颈问题,也是提高全人口孕产妇保健质量的关键.
作者:马健;朱丹玲;张雪;孙晓勉;魏春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盆底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与Kegel运动对产后盆腔器官脱垂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222例盆腔器官脱垂产妇分为盆底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研究组(92例)和Kegel运动治疗对照组(130例)进行康复训练,并对康复3个月后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产妇治疗后盆底浅层和深层、Ⅰ、Ⅱ类肌纤维肌力较治疗前均明显提升(对照组t值分别为-2.86、-3.50、-2.61、-3.23,均P<0.05;研究组t值分别为-16.54、-14.65、-15.99、-14.06,均P<0.01),其中研究组治疗前后Aa、Ap、C、tvl、D、gh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54、-2.99、-5.14、-2.09、-2.67、4.21,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Aa、gh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3、3.46,均P<0.01).治疗后两组结果比较Aa、C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1、5.42,均P<0.05),表明研究组较对照组阴道前壁脱垂改善及宫颈位置上移明显.结论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及Kegel运动锻炼对产后妇女的盆底康复均有一定的作用,但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较Kegel运动康复锻炼能更好地促进妇女盆底功能康复.
作者:刘保华;陈少青;张艳红;林丽思;刘晓芬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对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疾病与产科高危因素,以及产科并发症相关关系进行的研究.方法 对2006~2010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3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孕妇与105例正常孕妇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孕妇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为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68.9%)、妊娠高血压疾病(9.7%)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8%).血小板减少孕妇的胎盘早剥、引产、剖宫产、产钳、产后出血和输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χ2值分别为3.748、12.491、18.289、6.886、4.801、20.468,均P<0.05).结论 大多数轻度血小板减少孕妇预后良好,无需特殊处理.中重度血小板减少孕妇多与严重的原发病有关,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这些原发病应是关注和治疗的重点.
作者:张欣;李少闻;邬晋芳;张云萍;付丽丽;何莉莉;郑彩霞;杜鹃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分析妊娠期血红蛋白水平与子痫前期的关系,寻求子痫前期监测和防治的方法.方法 选择2010年1~12月在宁德市闽东医院妇产科住院的45例产前子痫前期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正常孕妇4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进行血红蛋白水平定量测定.结果 研究组平均血红蛋白含量为113.71±28.70g/L,与对照组123.30±10.24g/L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2.01,P>0.05);贫血发生率(24.44%)与对照组(11.11%)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2.74,P>0.05).经进一步分析发现,重度子痫前期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t2=2.96,P<0.05);贫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χ22=6.81,P<0.05).有腹水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无腹水者(t3=2.05,P<0.05);贫血发生率高于无腹水者(χ23=9.46,P<0.05).结论 提高血红蛋白水平有利于防治重度子痫前期.
作者:林姬;郑平月;韩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放松训练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放松训练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硫酸镁和常规内科治疗为对照组,硫酸镁加用放松训练为研究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入组人数均为82例.采用测量血压及症状改变、症状自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分别用于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自觉症状的改善水平,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量表评定时间为参加研究的第0周和第2周.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头痛头晕发生率、平均动脉压、尿蛋白含量、产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t=2.18,P<0.05).治疗后两组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类型的平均动脉压、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6、2.53,均P<0.05);子痫前期轻度、子痫前期重度类型的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7、2.41,均P<0.05).研究组的症状自评量表总分,抑郁、焦虑、敌对3个因子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减分率在治疗前后有明显改变,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6、2.32、2.68、2.16、3.97、4.38,均P<0.05).对照组的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和各因子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减分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以抑郁、焦虑、敌对为主.放松训练可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自觉症状和心理症状,操作简单可行,值得在妇产科推广.
作者:钟淑敏;党艳丽;张文颖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EB病毒系列抗体5项(EBNA-1-IgG、EBV-EA-D-IgG、EBV-CA-IgM、EBV-CA-IgG、EBV-CA-IgG亲合力)检测在小儿EBV感染相关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29例EB病毒感染患儿血清样本中的EB病毒系列抗体,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单纯检测EBV-CA-IgM阳性患儿48例,阴性81例,阳性率为37.2%.利用EB系列5项检测,在EBV-CA-IgM阳性组中,除提示为EB病毒感染外,还可分别提示为感染急性期、早期、晚期、复发期和慢性期各阶段;在EBV-CA-IgM阴性组中,也可提示为感染早期、晚期和曾经感染期,但发现阴性组中有12.4%的感染期患儿被漏诊.结论 EB病毒系列抗体检测能根据EB病毒感染不同时期的抗体水平,确定感染各期别,可减少漏诊,提早治疗,且检测方法简单,值得在小儿EBV感染相关疾病诊断中推广使用.
作者:王亚萍;王卫华;高晓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孕酮检测对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2005年2月~2010年2月期间经手术后病理或阴道彩超证实且停经<8周的120例异位妊娠患者间隔48小时血清β-hCG和孕酮水平,选择同期同孕龄130例早孕妇女作为对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早孕组血清β-hCG平均值及48小时上升幅度均明显高于异位妊娠组(t值分别为2.35、4.22,均P<0.01).早孕组血孕酮平均值明显高于异位妊娠组(t=2.41,P<0.01).将血孕酮值8.97ng/mL作为临界值诊断异位妊娠,其敏感性达84.93%,特异性达90.36%,阳性预测值达90.34%,阴性预测值达88.13%.结论 检测血清β-hCG和孕酮可以明显提高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率.
作者:刘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急性胰腺炎是由于胰管阻塞,胰液进入胰腺间质组织引起自身消化的急性胰腺炎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急腹症.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在1.47/万左右,虽是很少见的外科并发症,但一旦发生,对母体和胎儿均会构成严重地威胁[1].
作者:许飞利;张爱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损害情况.方法 对神木县医院儿科1999年8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54例川崎病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54例川崎病患者中,男38例,女16例,男女比例为2.37:1;年龄小为2个月,大8岁,平均发病年龄为3岁2个月,其中<1岁14例,1~岁14例,3~岁12例,>5岁14例.54例患者中典型38例,不典型16例,合并冠状动脉损害者24例,冠状动脉扩张20例,冠状动脉瘤4例,心包积液4例.随访患者6个月~2年,于治疗12个月内冠状动脉均恢复正常,其中2例于1年后再发.结论 本组患者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高为44.4%,与其就诊晚、不典型病例较多、基层医疗条件差、未及时应用丙球有关.单剂量(1.0~2.0g/kg)10天以内应用静脉丙球,在热退和冠状动脉损害方面优于400mg·kg-1·d-1疗法.对不典型病例应注意卡介苗接种疤痕红肿,肛周脱皮,血沉及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等表现.
作者:刘永林;张在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分娩启动是子宫由相对静止进入活跃状态的复杂过程,子宫平滑肌是其效应的靶器官,但其收缩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而限制了临床处理及相关药物的开发.该文从子宫平滑肌细胞内收缩相关装置、经典电生理机制、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钙敏感性理论、分娩启动相关膜蛋白的功能及变化等方面作以综述,以期了解调节子宫平滑肌收缩可能的分子机理,从而完善对妊娠子宫正常生理过程和常见病理状态的整体认识,也有助于对分娩、早产、产后出血等临床事件的预测和处理.
作者:李乐赛;周昌菊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进一步健全完善婴儿死亡三级预防的妇幼卫生政策.方法 回顾分析中国20年来妇幼卫生的相关政策.结果 我国妇幼卫生政策包括法律(2.72%)、行政法规(2.72%)、部门规章(8.16%)、其他规范性文件(75.51%)、技术规范(10.89%).其中与妇幼卫生直接相关的政策有66个(44.90%);与婴儿死亡相关的一级预防政策39个(26.53%)、二级预防政策10个(6.80%)、三级预防政策4个(2.72%).结论 我国初步形成了与婴儿死亡三级预防相关的妇幼卫生政策基本框架,对降低婴儿死亡率发挥了引领和导向作用.按照婴儿死亡三级预防构想,建议进一步健全妇幼卫生政策体系,切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作者:李鸿斌;顾建明;丁燕;沈莉;何启明;冯海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高危型HPV-DNA检测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分析价值.方法 对1 250例宫颈病变患者进行HPV-DNA的第2代杂交捕获和液基细胞学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①随着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级别升高,高危型HPV-DNA阳性率增加,HPV感染发生率增加(χ2=155.875,P<0.05);②高危HPV-DNA阳性组宫颈高度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Ⅱ及以上)发病率明显高于阴性组(χ2=126.680,P<0.05).结论 高危型HPV-DNA检测在宫颈病变诊断中有重大意义,高危HPV-DNA阳性组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Ⅱ及以上)发病率高,宫颈高度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Ⅱ及以上)程度也高,高危型HPV检测、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及阴道镜下病理活检可提高宫颈高度病变的检出率.
作者:黄晔;林仲秋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乙肝标志物阳性产妇是否适宜母乳喂养.方法 对87例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产妇的乳汁进行HBV-DNA检测,并对其中64例乳汁同时进行了HBV标志物的检测.结果 87例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产妇中,母乳中HBV-DNA阳性率23.0%,且呈不同病毒携带状态,其乳汁中HBV-DNA阳性率有差异.HBeAg阳性者,乳汁HBV-DNA阳性率为62.5%,明显高于HBeAg阴性者乳汁中HBV-DNA的阳性率7.9%,(χ2=29.226,P=0.000).87例HBsAg阳性产妇中,血清HBV-DNA阳性者52例,HBV-DNA阴性者35例,血清HBV-DNA阳性者其乳汁HBV-DNA阳性率为36.5%,高于HBV-DNA阴性者乳汁中HBV-DNA的阳性率2.9%,(χ2=13.405,P=0.000).乳汁HBsAg和HBeAg皆阳性者,其HBV-DNA阳性率为86.7%.乳汁HBsAg阳性组HBV-DNA阳性率55.6%,明显高于乳汁HBsAg阴性组的HBV-DNA阳性率5.4%,(χ2=20.125,P=0.000).乳汁HBeAg阳性组HBV-DNA阳性率72.2%,明显高于乳汁HBeAg阴性组的HBV-DNA阳性率8.7%,(χ2=23.608,P=0.000).结论 应将乳汁中HBV-DNA的检测结果作为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的产妇是否适宜母乳喂养的指标,在没有条件进行HBV-DNA检测时,应将乳汁中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检测结果作为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产妇是否适宜母乳喂养的指标.
作者:刘玉昆;黄晓霞;吴远萍;王蕴慧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监测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6~2010年住院引产及分娩的出生缺陷婴儿情况,分析引起出生缺陷的各类相关因素,为早期预防并进一步降低出生缺陷率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出生缺陷儿病例.结果 5年内共引产及分娩8 215例,其中出生缺陷64例,出生缺陷平均发生率为7.8‰.64例出生缺陷类型前5位依次为脊柱裂(15.6%)、脑积水(14.0%)、唇裂(10.9%)、指趾畸形(9.4%)、唇裂合并腭裂(7.8%).出生缺陷与怀孕月份有关:1月、6月、5月份怀孕的,出生缺陷的发生明显高于其他月份(χ2 =5.107,P<0.05),占到总缺陷儿的48.4%;发生出生缺陷的患儿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居住在农村且文化程度低的孕妇发生出生缺陷儿的比例较高.结论 加强产前优生优育知识的宣教,尤其对贫困地区的已婚女性;注意选择怀孕时间;怀孕前合理补充叶酸;建立完善的一级预防体系;加强B超医师及临床医师的培训,提高产前监测及诊断技术均有利于出生缺陷的预防.
作者:王香丽;贾旭艳;杨文方;豆静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妈富隆与补佳乐对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20例青春期功血患者分别采用妈富隆(治疗组,60例)和补佳乐加用安宫黄体酮(对照组,60例)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止血时间及效果.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止血有效率分别为93.3%、90.0%;两组止血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67,P<0.05).治疗组控制出血时间和完全止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149、-9.529,均P<0.01),治疗组的突破性出血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6.988、7.212,均P<0.01).结论 妈富隆治疗青春期功血方法简便,安全性好,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患者的适应性更好.
作者:张弘;张雄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评估宫颈环扎术预防多胎妊娠流产、早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自愿要求宫颈环扎术的既往有流产、早产病史的多胎妊娠患者54例,于16~26孕周行宫颈环扎术,对治疗结局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宫颈环扎术组自然流产0例,28~33+6周早产2例(3.7%),34~37周早产5例(9.3%),围产儿死亡3例(5.6%);对照组自然流产5例(9.3%),28~33+6周早产11例(20.4%),34~37周早产7例(13.0%),围产儿死亡率7例(13.0%).结论 观察资料结果显示,宫颈环扎术明显降低多胎妊娠流产、早产率,且早产孕周明显延后,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作者:吴美娟;唐新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胎儿炎症反应综合征可能与各种围产儿不良结局密切相关,其病因、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尚存在争议.除感染外,宫内慢性缺氧也是诱发其发生的重要因素,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的免疫反应在其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抗生素辅助免疫调节剂联合皮质类固醇激素是防治其发生的有效手段.
作者:孙艳;庞义存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干预措施对再次发生意外妊娠的妇女避孕节育知识水平和行为的作用,以寻求降低重复人工流产率的对策.方法 采用干预性研究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区969名发生再次意外妊娠的妇女进行随访1年的研究.结果 干预后,短效避孕知识知晓和掌握评分均增加了高分组;完全不掌握长效避孕方法构成比下降了11.35%,掌握1种长效避孕方法者增加了12.38%;紧急避孕知识评分5分组构成比增加了64.19%.干预前和干预后的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避孕节育率分别为45.20%、60.06%、94.07%、96.95%和96.96%,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避孕节育率显著增加(趋势χ2=1 116.92,P=0.000).结论 对流产后妇女进行避孕节育知识和行为的干预,可有效地提高避孕节育知识水平和避孕节育行为,且佳开展干预时间在术后3个月内.
作者:邹晓璇;周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甲氨喋呤给药方式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6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甲氨喋呤单次剂量组(A组)60例和甲氨喋呤多次剂量组(B组)56例,对两组分别联合米非司酮进行保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的成功率及毒副作用.结果 ①A组与B组的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06,P>0.05);②当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1 000mIU/mL、1 000~3 000mIU/mL时,A、B两组保守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其>3 000mIU/mL时,保守治疗的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确切概率法P=0.015<0.05);③在116例患者中,保守治疗成功98例,失败18例,治疗前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30,P<0.05);④A、B两组胃肠道副反应(χ2=8.560,P<0.05)和口腔溃疡(确切概率法P=0.048<0.05)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白细胞减少和肝肾功损害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①单次、多次甲氨喋呤剂量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具有相似的疗效;②治疗前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之一;③单次剂量实施简单、反应低,毒副作用少于多次剂量.
作者:韩翠香;张雄山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