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个体化治疗方法探讨

程彦君;黄靖然;许兴桂

关键词:剖宫产术, 瘢痕妊娠, 早期诊断, 个体化治疗
摘要: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疗经过.结果 患者均有停经史,23例发生停经后阴道点滴出血到中度流血.4例误诊为正常早孕或难免流产而行人流或药流,15例伴有轻微下腹痛.28例经阴道彩超确诊,4例行核磁共振成像确诊.6例(18.8%)因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较低行药物保守治疗;18例(56.3%)由于阴道流血较多行子宫动脉栓塞化疗+清宫术;8例(25.0%)因包块较大植入较深,采用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切除子宫病灶并修复瘢痕治疗.患者均痊愈出院,门诊随诊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值至正常.药物保守治疗组、子宫动脉栓塞化疗+清宫术组、手术治疗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96,P<0.05).结论 阴道超声是诊断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有效方法,对患者应根据病情选择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恰当应用甲氨蝶呤配伍米非司酮、子宫动脉栓塞+清宫、子宫病灶切除及瘢痕修复均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10年围产儿出生缺陷调查研究

    目的 探讨出生缺陷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降低出生缺陷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监测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10年间分娩的围产儿出生缺陷状况.结果 10年监测17 365例围产儿,其中出生缺陷儿205例,平均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1.81‰,总体出生缺陷的年度发生率间无显著性差异(χ2=4.303,P=0.890>0.05),但2006年至2010年与2001年至2005年相比,神经管畸形的构成比明显下降(17.09%vs29.55%,χ2=4.474,P=0.034<0.05,OR=0.492).前5位出生缺陷依次为:神经管畸形,多并指(趾),唇、腭裂,泌尿道畸形,先天性心脏病,其发生率分别为:2.66‰,2.49‰,1.22‰,1.10‰和0.98‰.前3种出生缺陷发生率之和占总出生缺陷发生率的52.69%.出生缺陷发生率与产妇年龄(χ2=14.946,P=0.000<0.05,OR=1.712)、围产儿性别(χ2=6.488,P=0.011<0.05,OR=1.440)关系密切.52.20%的出生缺陷在产前确诊.B超为主要确诊方式(57.07%).结论本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率有待降低,特别是神经管畸形,多并指(趾),唇、腭裂畸形类型.小剂量叶酸干预对预防神经管畸形效果明显.

    作者:管淑彩;李敏;刘青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60例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 分析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内分泌代谢特征,寻求其早期诊断的依据.方法 选择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60例,记录一般情况,观察有无多毛、痤疮并评分.抽血测定性激素、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素释放试验.经直肠超声测量卵巢体积及卵泡数量.结果 100%的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有月经紊乱.83.3%有多囊性卵巢(PCO),53.3%有中心性肥胖,45.0%有肥胖,81.5%伴胰岛素抵抗(IR).与非肥胖者相比,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口服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及各时点胰岛素水平差异显著(t=2.38~7.36,均P<0.05).68.3%的患者有IR,与非IR相比,年龄、BMI、WHR、睾酮(T)及各时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差异显著(t=2.14~5.06,均P<0.05).85.0%伴有高雄激素血症,与非高雄者相比,T水平差异显著(t=5.45,P<0.05).结论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多伴有月经紊乱、PCO、中心性肥胖、IR、高雄激素血症等特征;月经改变以月经稀发为主,继发性闭经次之;肥胖型患者多伴有IR.

    作者:方洁;吕淑兰;李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AT1R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性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 Ⅱ type 1 receptor,AT1R)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以及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至2012年1月.按纳入、排除标准选择纳入有关中国人群AT1R A1166C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并采用RevMan 5.1和Stata 11.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病例组共计862例,对照组共计1 142例.AT1R基因1166位点携带变异基因型(AC型+CC型)的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增加,合并OR值为2.11,95%CI为1.29~3.46.AT1R基因1166位点携带C等位基因的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增加,合并OR值为2.02,95%CI为1.29~3.17.结论 AT1R A1166C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中国人群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C等位基因可能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致病基因.

    作者:王芳;平智广;秦玲;彭久君;袁佩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降钙素原和hs-CRP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败血症组146例在入院时及恢复期采血,用免疫色谱法和免疫浊法比分别测定降钙素原和hs-CRP,并在入院接受抗生素治疗前作血培养;非感染组113例一次性采血测定降钙素原和hs-CRP,并对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败血症组降钙素原水平(15.19±12.87ng/mL)显著高于非感染组(0.36±0.08ng/mL),H=13.338,P<0.01;败血症组hs-CRP水平(23.2±4.7mg/L)显著高于非感染组(3.3±1.2mg/L),H=10.271,P<0.01.恢复期降钙素原、hs-CRP均明显下降,以降钙素原≥0.5ng/mL,hs-CRP≥3mg/L为阳性标准,对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度分别为94.6%和71.5%,特异度分别为85.2%和63.9%.结论 降钙素原、hs-CRP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检测指标,与hs-CRP相比,降钙素原较其优越性更明显,特别对新生儿重症感染如败血症诊断更有价值.

    作者:李思袖;刘小乖;于淑群;赵玉娟;马海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HPV检测在宫颈疾病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目前公认宫颈癌的发病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有关,持续的高危型HPV感染是引起宫颈病变的主要病因,对高危型HPV的检测和治疗已成为筛查宫颈癌前病变、预防宫颈癌的重要手段.该文围绕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HPV病毒载量、分型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其在评估治疗效果、判断预后、指导细胞学阳性患者分流等方面的临床价值,HPV疫苗等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作者:景笑笑;杨雪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caspase-3,8,9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8,9(caspase-3,8,9)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0年8月至2011年2月在西京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孕妇40例,分为子痫前期组20例、正常妊娠对照组2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蛋白印迹法检测子痫前期患者和正常妊娠妇女胎盘中caspase-3,8,9的表达.结果 caspase-3,8,9在子痫前期胎盘和正常妊娠胎盘中均有表达;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caspase-3,8,9表达与正常胎盘相比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25.09、14.65、8.10,均P<0.01).结论 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caspase-3,8,9的异常表达与滋养细胞凋亡增加有关,可能是导致子痫前期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因素.

    作者:徐佳;马向东;陈必良;张建芳;王德堂;胡咏武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社区儿童保健服务现状探讨

    目的 了解社区儿童保健服务状况,探讨社区儿童保健工作重点,更好地为辖区儿童提供优质服务.方法 对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报儿童保健工作年报表及儿童保健工作相关台账等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社区新生儿访视率、3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大于95%;视力筛查率、听力保健率偏低;对社区户籍3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和系统管理率均高于流动儿童,流动儿童死亡率高于户籍儿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人员专职率为85.71%,资质合格率为92.86%,其年龄、职称结构趋于老化.结论 加强对流动儿童的保健管理,拓展社区儿童保健服务内容,完善儿童保健信息系统,提高工作效率;重视儿童保健人才队伍的培养,不断提高社区儿童保健服务水平是今后社区儿童保健的工作重点.

    作者:洪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城乡初产妇女产褥期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城乡妇女产褥期健康状况及行为的差异.方法 选择2009年10月至2010年1月在泰安市中心医院住院的886名初产妇产后6周以内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产妇每天下床活动时间、观察子宫复旧及恶露情况、产褥期患病情况、乳房及哺乳情况、全身检查及妇科检查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农村组产妇平均每天下床活动时间少于城市组(t=3.216,P=0.021<0.05);农村产妇和城镇产妇血性恶露持续时间有明显差异(t=8.756,P=0.032<0.05);农村产妇产褥期一些疾病的患病情况较城镇产妇高.农村产妇中产后子宫恢复欠佳占11.5%、而城镇产妇只占3.3%.农村产妇仅有20.6%在产后到医院进行检查,城镇产妇为71.7%.结论 妇女产褥期存在诸多健康问题,建议建立良好的孕产期保健服务体系,加强对产褥期妇女特别是农村产妇的健康教育,大限度地保障母婴健康.

    作者:周庆红;李钦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产科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产科各种危险因素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病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8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的胎儿窘迫、子痫前期、脐带因素、羊水过少、新生儿窒息、胎盘因素是主要围产期危险因素(χ2值分别为74.81、14.75、25.51、12.92、117.88、4.51,均P<0.05);其中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OR值和95%可信限分别为10.56(5.88~18.98)和20.73(11.08~38.77);阴道手术产者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率明显升高(OR=6.20,P<0.01),而顺产和剖宫产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非条件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羊水过少、阴道手术产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矫正OR分别为8.23、21.26、2.34、4.28,均P<0.05.结论 加强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高危妊娠,提高产科技术,对预防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亚锋;李冰琳;刘小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大蒜素对IgA肾病模型大鼠Th1/Th2免疫平衡的影响

    目的 探讨Th1/Th2免疫平衡在IgA肾病发病中的影响和大蒜素对IgA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大蒜素高剂量组、大蒜素低剂量组和泼尼松组.药物干预8周,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4、干扰素-γ含量,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大蒜素高、低剂量组血清白细胞介素-4水平均明显下降(均为P=0.0001<0.01),而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泼尼松组下降效果不明显(P=0.071>0.05).与模型组比较,大蒜素高、低剂量组血清干扰素-γ水平均明显升高(分别为P高剂量组=0.016,P低剂量组=0.022,均P<0.05),而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泼尼松组升高效果不明显(P=0.563>0.05).大蒜素高、低剂量组肾组织光镜病理学改变及免疫荧光与模型组相比均明显减轻.结论 大蒜素可以使IgA肾病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水平下降,干扰素-γ水平上升,从而调节IgA肾病大鼠的Th1/Th2细胞平衡紊乱,减少系膜区IgA免疫复合物沉积,减轻肾脏病理改变,达到治疗IgA肾病大鼠的目的.

    作者:赵文静;黄燕萍;孙艳;刘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分娩方式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的分娩方式,降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妇女的剖宫产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 2011年6月收治的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产妇18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86例瘢痕子宫中,选择性阴道试产98例(52.69%),不符合阴道试产择期行剖宫产者88例(47.31%).其中阴道分娩77例(78.83%),包括阴道助产4例(4.08%),21例(21.43%)试产失败采用剖宫产.剖宫产指征依次为胎儿窘迫3例,宫缩乏力3例,先兆子宫破裂2例,胎头下降受阻1例,产程延长2例,个人因素10例.结论 掌握瘢痕子宫足月妊娠试产的适应证,在严密监护下实行阴道分娩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作者:侯琴;何艳;陈燕;屈晓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宫角妊娠3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发生宫角妊娠的高危因素及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 收集38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发生宫角妊娠患者,与同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获得正常妊娠患者相比较,分析宫角妊娠主要发病因素及临床诊治效果.结果 38例宫角妊娠患者中,输卵管因素29例,占76.32%,其中输卵管切除14例,占36.84%.宫角妊娠组新鲜周期取卵数(22.1±7.5枚)明显多于正常妊娠者取卵数(13.2±6.2枚),差异具有显著性(t=0.285,P<0.05);宫角妊娠组移植日雌激素值(2829±951 pg/mL)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2 320±846 pg/mL),两组数据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t=1.633,P<0.05).结论 输卵管因素尤其是输卵管切除是体外受精术后宫角妊娠的高危因素,较高的取卵数及移植日高雌激素水平可能是导致宫角妊娠发生的原因之一.

    作者:李怡;刘芳;马媛;黄剑磊;黄琴莉;王晓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子痫前期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铁蛋白的表达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铁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80例子痫前期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清铁蛋白的水平.结果 正常妊娠孕妇的超敏C-反应蛋白与子痫前期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063,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轻度子痫前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93,P<0.05);超敏C-反应蛋白随病情的加重逐渐升高.各组间血清铁蛋白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 超敏C-反应蛋白参与了子痫前期的发生及发展,可作为其进展性的预测指标.

    作者:陈碧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深圳盐田社区女性HPV感染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深圳市盐田区妇女子宫颈上皮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状况、基因分型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于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深圳市东部的盐田区以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23~60岁、有性生活史的社区女性进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的问卷调查、子宫颈脱落细胞采集、人乳头瘤病毒DNA检测及细胞学和病理学诊断.结果 在2 040例受检者中,人乳头瘤病毒总感染率为9.0%(184/2 040),基因亚型前5位依次(由高到低)为人乳头瘤病毒45(21.7%)、16(19.6%)、18(15.2%)、52(13.0%)、58(11.4%).184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女性中宫颈上皮内瘤变Ⅰ、Ⅱ、Ⅲ分别为18、7、5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人工流产次数、分娩次数、避孕方式、子宫颈炎症等因素有关(χ2值分别为7.647、19.222、25.191、33.219,均P<0.05).结论 深圳市盐田区50~60岁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阳性率高,HPV-DNA以45基因亚型常见.影响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的危险因素有多次人工流产及分娩、不使用安全套的性行为、子宫颈炎等.

    作者:王明真;苗云;张灵;林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CYP7B1与ER在胆汁淤积孕鼠胎鼠肝脏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α、ERβ)与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B1)mRNA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ICP)孕鼠、胎鼠肝脏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对照组孕鼠30只注射精制植物油;研究组孕鼠30只注射17-α-乙炔雌二醇.两组孕鼠分别于妊娠第13天、17天、21天断尾采母鼠血检测,于妊娠第21天抽取母鼠、胎鼠血并提取肝脏组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孕鼠及胎鼠血清中胆酸水平;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两组胎鼠肝脏ERα、ERβ、CYP7B1 mRNA的表达.结果 ①在妊娠第17天、21天研究组母鼠胆汁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55.7±3.2μmol/L vs 23.4±1.2μmol/L,t=2.541,P<0.05;61.4±2.4μmol/L vs 25.5±2.1μmol/L,t=2.621,P<0.05);研究组胎鼠胆汁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7.4±2.3μmol/L vs 11.5±2.6μmol/L,t=2.631,P<0.05);②研究组胎鼠肝脏CYP7B1 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15±0.01vs 0.25±0.02,t=2.563,P<0.05);③研究组ERα 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0.81±0.02 vs 0.35±0.01,t=2.534,P<0.01).结论 ICP孕鼠胎鼠肝细胞ERα、CYP7B1的表达升高,胆汁酸的合成与代谢调节机制存在障碍,可能是导致ICP胎儿围生儿死亡发生的原因之一.

    作者:赵晋;时青云;林宇庚;闫时;周新;林颖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健康宣教对城市地区产妇院内母乳喂养的影响

    目的 了解我国城市地区产妇接受母乳喂养健康宣教情况,分析健康教育对院内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以全国17个省32所省、市级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288名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填式问卷了解产妇在孕产期接受母乳喂养知识的健康宣教情况.通过(χ2检验比较母乳喂养组和混合/人工喂养组产妇接受健康教育情况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控制社会人口学特征等影响,分析医院健康宣教与早期母乳喂养行为的相关性.结果 入院前接受过医院母乳喂养宣传者占78.9%,98.5%的产妇在入院后接受了本院母乳喂养宣教.排除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及接受宣教意愿的影响,入院前接受医院宣教者更容易采取母乳喂养行为,OR=1.55(95%CI:1.04~2.32).入院后随母乳喂养宣教次数增加,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的可能性增加(OR=1.36,95%CI:1.15~1.61).结论 积极开展从孕期到产后的母乳喂养健康宣教,增加产后宣教次数,将有利于产妇母乳喂养的成功.

    作者:张悦;王惠珊;姚礼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信息动态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广州市《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纵向分析

    目的 纵向分析广州市<出生医学证明>的管理使用情况,依法加强证件的管理.方法 对2005至2010年广州市<出生医学证明>管理使用情况年度统计表及出生证管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出生医学证明>签发逐年上升,年平均增幅大于出生婴儿数,6年共签发85万枚.2010年当年出生的签发率为85.92%,较2005年增加了3.88个百分点.废证率逐年下降,6年内每年平均降幅为17.98%.结论 广州市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规范开展<出生医学证明>管理,使出生证签发率逐年提高,废证率逐年降低.

    作者:于佳;王平;曾芳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919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为早期婴儿听力障碍者进行佳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年2至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出生的正常新生儿及同期在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病理新生儿共919例进行了听力筛查,并对筛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 正常新生儿初次听力筛查通过率为88.22%(442/501),单耳未通过率占8.18%,双耳未通过率占3.59%;病理新生儿通过率为64.35%(269/418),单耳未通过率占21.53%,双耳未通过率占14.11%.病理新生儿通过率较正常新生儿有显著性差异(χ2=74.15,P<0.01).病理新生儿中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单耳未通过率分别为22.11%、21.95%、12.33%、26.19%;双耳未通过率分别为14.74%、14.63%、8.22%、14.29%.各组病理新生儿均较正常新生儿有显著性差异.单耳未通过的131例中按时复筛者仅69人(占52.67%),仍未通过1例;双耳未通过的77例中进行复筛者41例(占53.25%),仍未通过3例,其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2例,早产儿1例.结论 应按期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不同疾病对听力筛查有不同的影响.

    作者:李改莲;王会玲;肖谧;康燕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不合格血片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探讨影响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采血合格率因素及对策.方法 根据<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血片采集技术规范>对不合格滤纸血片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2006至2010年全市330家医疗接生单位共采集递送血片513040例,其中不合格血片共6 257例,血卡填写错误2 375例,出生不满72小时1 273例,洗脱不全1 226例,采血技术操作不良1090,血斑污染293例.血片不合格率为1.22%,实际召回重采5 528例,不合格血片召回率为88.35%.结论 加强宣传和技术培训工作,做好筛查各个环节质量管理,提高筛查血片采集的合格率,重视对不合格血片的追踪召回,保证筛查质量的每个环节.

    作者:李晓丽;王梅;曹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