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死亡率地区早产儿死亡的路径分析

马艺;李丽娟

关键词:早产, 死亡路径, 就医行为, 新生儿死亡
摘要:目的:了解高死亡率地区早产儿死亡的死亡路径及就医情况。方法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在新生儿高死亡率地区的4个县开展调查,对死亡早产儿的看护人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结果266例新生儿死亡中有110例(41.4%)为早产儿,这些早产儿平均死亡年龄为2.5天。89.1%的早产儿出生在医疗机构,但是大部分死于家中(45.4%),其次是县级医疗机构(27.3%)。结论加强孕期保健工作,预防早产发生,提高县级医疗机构对早产儿的护理和抢救水平是降低早产儿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本刊声明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系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承办,编辑部设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内(地址:西安市雁塔西路76号,邮编:710061,电话:029-82655049)。本期刊未在其他任何地区设立代理投稿、征文机构。

    作者:《中国妇幼健康研究》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不同临床表型支气管哮喘儿童 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表型支气管哮喘儿童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情况,以期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3例婴儿短暂的喘息患儿、23例非特应性喘息患儿、41例特应性喘息/哮喘患儿外周血的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特应性喘息/哮喘患儿CD4+﹑CD4+/CD8+值高于婴儿短暂的喘息和非特应性喘息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43、2.873,均 P <0.05);与FEV1/FVC 和FEV1%呈明显的负相关( r 值分别为-0.654、-0.676;-0.067、-0.675,均P<0.01),且与嗜酸性细胞计数和IgE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56、0.632;0.453、0.676,均P<0.01)。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可能是导致儿童发生特应性喘息/哮喘发病的因素,并且与特应性喘息/哮喘发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楼文倩;柳锡永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胎盘早剥相关因素及其诊断和结局分析

    目的:分析胎盘早剥的发病原因,以及不同分级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结局。方法收集房山区中医医院2001年1月至2014年3月92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2082例产妇中共有92例胎盘早剥患者,胎盘早剥发生率为0.8%。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外伤因素是主要的发病诱因,分别占38.0%、20.7%、12.0%。临床表现主要为阴道出血、不规则腹痛、血性羊水。3级患者的板状腹、胎心异常、胎心率消失及休克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9.20、9.77、6.83、8.42,均P<0.05)。产前诊断为胎盘早剥者59例,产前诊断率为64.1%,Ⅰ度、Ⅱ度、Ⅲ度胎盘早剥患者的产前诊断率分别为36.7%、64.0%、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8,P<0.05)。剖宫产75例(81.5%),阴道分娩17例(18.5%),子宫次全切除1例;并发子宫胎盘卒中4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例,均为Ⅲ度胎盘早剥患者。围产儿死亡13例,死亡率为13.8%,死胎10例,新生儿窒息21例,转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23例,新生儿死亡3例。Ⅲ度胎盘早剥出现死胎、新生儿窒息及转NICU的比例显著高于Ⅰ度和Ⅱ度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17、6.10、18.67,均 P<0.05)。结论积极预防胎盘早剥诱因,及时诊断胎盘早剥并积极治疗,有助于减少胎盘早剥的发生,改善母婴预后。

    作者:王会英;史秀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家中促宫颈成熟疗法切实可行

    《妇产科》( Obstetrics&Gynecology)的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家用地诺前列酮促宫颈成熟是某些低危孕妇的可行选择。研究者分析了将近1000例妇女,每例接受一剂地诺前列酮凝胶治疗,结果发现,与在医院过夜相比,选择回家平均呆11.76小时,并未对母体和新生儿结局造成影响。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南通市区中期妊娠引产状况调查与分析

    目的:通过对近两年来中期妊娠引产的原因进行调查,了解其人群分布特点,对重点人群进行教育干预,以期达到降低中期妊娠引产的发生。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进行中期妊娠引产的5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年龄、婚姻状况、生育史、避孕史、居住地、职业等进行调查,运用描述统计、χ2检验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在568例中期妊娠引产妇女中有流动人口400人,占引产总人数的70.42%,其中未婚215例,占引产总人数的37.85%;已婚的流动人口231人,占引产总人数的40.67%,未婚的流动人口169人,占引产总人数的29.75%。胎儿畸形引产52例,占引产总人数的9.15%。本地人口、流动人口引产者中未婚、无职业的比例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11.12、25.94,均P<0.01)。结论已婚、无业的流动人口是中期妊娠引产的主要人群;其次是未婚的流动人口;随着产前筛查水平的提高,胎儿畸形引产的比例已近10%。因此,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是减少中期妊娠引产的重要环节。

    作者:陈亚红;卞晓云;丛美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依达拉奉对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系 A2780 CP耐药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卵巢癌耐药细胞株A2780 CP增殖、凋亡及其对顺铂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选取顺铂和依达拉奉的血药峰值浓度作为联合用药的基础,将实验分为顺铂处理A2780细胞组、顺铂处理A2780CP细胞组、依达拉奉处理A2780CP细胞组、顺铂及依达拉奉联合处理A2780CP细胞组,对照组。培养一定时间后用MTT法检测细胞相对活性,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的凋亡状况。结果顺铂及依达拉奉联合处理的A2780CP细胞生长明显慢于单独2780CP细胞,顺铂及依达拉奉联合处理的A2780CP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增加( P=0.016<0.05);Annexin V-FITC/PI分析显示,药物作用24小时后,顺铂及依达拉奉联合处理A2780CP细胞能提高细胞凋亡率( P=0.037<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显著提高A2780CP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对顺铂耐药性有一定逆转作用。

    作者:韩黎;汪宏波;李艳辉;朱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全国血防形势研讨会在沪召开

    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控制专家委员会血寄分委会于2014年3月12-14日在上海召开了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形势研讨会,部分血防专家和有关领导共20多人参会。会议分析了当前疫情形势和防治进展,研讨下一步工作计划和重点工作建议。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探讨早产儿血清微量元素与皮肤溃疡的关系

    目的:探讨早产儿血清微量元素与皮肤溃疡之关系。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在郑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病区住院的60例早产儿静脉血清微量元素进行分析,按是否禁食及是否补充微量元素将60例早产儿分为A、B、C组,A组患儿于禁食第14天静脉补充小剂量微量元素;B组于禁食第14天未补充微量元素,其中有6例患儿于禁食3~4周出现皮肤溃疡;C组为未禁食或禁食小于1周的早产儿,于生后第14天口服补充钙、铁、维生素D。 A、B两组于禁食第21天、C组于生后第21天均采静脉血检测血清铁、锌、铜元素;合并皮肤溃疡的6例患儿补充微量元素后第7天复查血清微量元素。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B组血清铁、锌、铜元素值均低于A组和C组,但血清铁元素值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血清锌、铜元素值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11.52、81.96,均P<0.05)。在B组中的6例皮肤溃疡患儿均于补充微量元素1周后复查血清铁、锌、铜元素值,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升高,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6.07、25.17、10.95,均P<0.01)。结论微量元素尤其是锌参与皮肤溃疡的愈合,微量元素的缺乏能降低患儿的免疫力,纠正微量元素缺乏能增强免疫力,促进皮肤溃疡愈合。

    作者:李雪琴;张璋;熊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尿检或可预知早产风险

    英国《BMC医学》杂志11日刊登新报告说,孕妇尿液中的一类代谢分子水平与早产及新生儿体重过轻有关。未来有望据此开发出非侵入式检测手段预测此类风险,并尽早采取干预措施。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母亲患梅毒所产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通过对母亲患梅毒所生产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母亲患梅毒时新生儿患先天性梅毒的发病及转归情况。方法对住院诊断为梅毒的40例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监测新生儿出生后患先天性梅毒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及转归。结果新生儿早期先天性梅毒发病9例,发生率为22.5%;临床特征及表现依次为:皮肤损害、长骨骨骼损坏、肝功能损害。余31例新生儿出生后立即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梅毒快速血浆反应(RPR),两项试验结果均为阳性,其中TPPA抗体滴度小于其母亲4倍,随诊12个月转阴;行X线及肝功等检查提示无多器官功能损害。结论母亲患梅毒所生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发生率较高,早期治疗效果好;应对母亲患梅毒所生产未患先天性梅毒的新生儿严格随诊,实验室指标监测至少1年。

    作者:李展莉;黄燕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羊膜移植治疗儿童眼外伤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治疗儿童眼外伤引起的眼角膜损伤的疗效,为儿童眼外伤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07年9月至2013年8月五河县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58例67眼外伤性角膜损伤或穿孔的患者采用多层羊膜覆盖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角膜愈合情况、羊膜开始溶解时间及术后视力变化等情况。结果术后1天58例患者前房均形成良好。术后1个月全部角膜完成修复,其中36只眼角膜透明,16只眼遗留云翳,13只眼遗留斑翳,2只眼遗留白斑。术后1周羊膜开始溶解。术后随访6个月65只眼的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多层羊膜覆盖是治疗角膜穿通伤安全有效的方法,其能维持眼球结构的完整,减轻了炎症反应,为后续的穿透性角膜移植创造了良好条件。

    作者:陈学军;梦灵;范秀平;王家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剖宫产切口疤痕妊娠5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子宫疤痕妊娠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间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例剖宫产切口疤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诊治经过。结果在5例患者中,1例误诊行药物流产,因大出血行清宫术,术时阴道仍大出血行宫颈注射垂体后叶素及宫腔水囊压迫,再急诊行介入治疗,术中出血量2000mL;1例行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多,急诊行清宫术,清宫术后患者阴道出血减少,1周后停止,但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下降后有上升,再次入院行药物保守治疗治愈,术中出血量300mL;1例在子宫动脉栓塞后行经阴道子宫疤痕妊娠物切除术及子宫修补术,术中出血量20mL;1例在手术室直接行刮宫术,术后阴道出血多,予加强宫缩后阴道出血减少,术中出血量500mL;1例在拟行经阴道子宫疤痕妊娠切除术,术中因膀胱子宫腹膜返折粘连失败而改开腹手术,术中出血量40 mL。结论应根据B超、血hCG值等综合考虑诊断子宫疤痕妊娠,明确诊断后应制定有效的个体治疗方案,垂体后叶素及宫腔水囊压迫在清宫术大出血时可减少阴道出血量。

    作者:李玉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早产和死胎与怀孕期间的细菌感染有关

    据3月19日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则研究披露,对一项从2009-2012年间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对感染了流感嗜血杆菌的育龄妇女的监测》研究中发现,怀孕与发生这种感染有较大的相关风险,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则与诸如早产和死胎等不良妊娠后果有关。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降钙素原对小儿重症肺炎细菌病原体的鉴别

    目的:探讨小儿肺部不同细菌病原体感染时,人体降钙素原( PCT)、C-反应蛋白( CRP)的血清水平及白细胞(WBC)计数的变化。方法选取西安市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肺部感染患者83例,分为革兰阴性菌组(49例)、革兰阳性菌组(34例)。入院后对患儿取晨起空腹静脉血5mL,行PCT、CRP测定,白细胞计数等检查。结果革兰阴性菌组PCT水平高于革兰阳性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4,P<0.05);两组患儿的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1,P>0.05);两组患儿白细胞计数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t=0.36,P>0.05)。结论降钙素原可用来区分肺部革兰阴性菌及革兰阳性菌感染,而CRP及白细胞计数特异性较低。

    作者:邓阳彬;刘小权;安媛;王义;黄菁;楚建平;刘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ZNF21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ZNF217在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探讨ZNF217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宫颈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ZNF217在60例宫颈癌(宫颈癌组)、18例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Ⅰ组)、32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 Ⅱ~Ⅲ组)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正常组)中的表达。结果①ZNF217蛋白主要表达于宫颈上皮细胞浆。正常宫颈组织、CINⅠ、CINⅡ~Ⅲ及宫颈癌中的ZNF21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33.3%、50.0%、81.5%。宫颈癌组与正常宫颈组、CINⅠ组与宫颈癌组、CINⅡ~Ⅲ组与宫颈癌组间ZNF217阳性表达率有显著差异(χ2值分别为18.755、12.874、7.762,均P<0.01),而正常宫颈组与CINⅠ组、与CINⅡ~Ⅲ组ZNF217阳性表达率无明显差异(χ2值分别为0.320、1.299,均P>0.05)。 ZNF217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χ2值分别为12.851、6.222,均P<0.05),但与组织类型和临床分期无关(χ2值分别为0.009、6.675,均P >0.05)。结论ZNF217高表达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作者:郝汇平;纪新强;王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动态增强MRI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效果及在病理分级中的作用

    目的:考察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 MRI)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效果以及在病理分级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嘉兴市武警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乳腺肿瘤女性患者78例,年龄17~86岁,平均56.1±13.2岁,其中47例为手术病理诊断,31例为穿刺病理证实。并进行动态增强MRI,观察病灶形态学征象、计冷点Slope、热点Slope、冷点流出斜率和热点流出斜率。结果动态增强MRI对乳腺肿瘤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均能100%显示。良恶性肿瘤在肿瘤形态、肿瘤边缘和均匀性方面有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2.357、3.838、2.532,均P<0.01),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缘不规则、回声不均匀。而良恶性肿瘤在肿瘤的边界和环形强化方面无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0.973、0.991,均P>0.05),。热点Slope和热点流出斜率在不同级别浸润性导管癌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冷点Slope中病理Ⅱ级、Ⅲ级低于病理Ⅰ级(t=2.14,P<0.05;t=11.0, P<0.01),病理分级Ⅲ低于病理分级Ⅱ(t=12.4,P<0.01)。冷点流出斜率,病理Ⅱ级、Ⅲ级低于病理Ⅰ级(t=3.9,P<0.05;t=6.6,P<0.01),病理Ⅲ级低于病理分级Ⅱ(t=3.7,P<0.01)。结论动态增强MRI可有效辨别乳腺良性和恶性病变,并能在一定程度判断乳腺病变的病理分级。

    作者:汪黎明;宋迪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宫颈环形电切术并发症及对分娩期宫颈机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 LEEP)术对分娩期宫颈机能的影响。方法将204例女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LEEP术中宫颈切除深度为10~20mm,对照组LEEP术中宫颈切除深度为21~25mm,比较两组术后的随访结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出血情况、术后感染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0.05)。术后1月、2月时,观察组宫颈修复情况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0.542、10.264,均P<0.05)。观察组术后宫颈狭窄情况轻于对照组(χ2=15.711,P<0.01)。术后1年分娩时,观察组宫颈裂伤、宫颈机能不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6.423、6.655,均P<0.05)。结论 LEEP术中宫颈切除深度对女性术后宫颈修复、宫颈狭窄的发病率、分娩时宫颈裂伤、宫颈机能不全的发生率影响较大,而20 mm以下的切除深度对女性术后宫颈生理及机能的影响较小。

    作者:林韶华;王燕娇;江雪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新生儿牛奶蛋白过敏症40例的诊治分析

    目的:总结新生儿牛奶蛋白过敏症( CMPA)的临床表现及佳诊治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科自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40例CMPA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结果40例CMPA中(排除了消化道畸形及其他原因所致病变),表现为消化道症状者18例,皮肤湿疹者8例,呼吸系统症状者3例,哭闹、拒乳者11例。确诊时平均日龄为(9.6±3.7)d。牛奶蛋白回避试验和双盲食物激发试验均为阳性。确诊过敏患儿在基础治疗上,持续使用游离氨基酸配方粉( AAF)或深度水解配方奶粉( eHF)喂养7~14天后,病情均得到显著缓解。出院后每2周电话随访或门诊复查进一步指导喂养及治疗。经随访后发现22.5%患儿症状反复出现,原因主要为家长依从性不佳。结论新生儿牛奶蛋白过敏症发生在日龄10天左右,临床表现多样化,且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或漏诊。在保证患儿安全,并有紧急抢救过敏性休克等措施下行牛奶蛋白激发试验是确诊的金标准。治疗上轻至中度过敏可以从使用深度水解配方开始,而重度过敏症使用游离氨基酸配方才是佳方案,并可以达到诊断、治疗二合一的效果。家长的依从性同样对治疗起着重大作用。

    作者:何薇;郑玲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阿坝州妇女生殖道炎症患病情况与经济文化水平的关系

    目的:探讨阿坝州妇女生殖道炎症患病情况与经济文化水平的关系。方法对1881例女性进行妇女病普查,分析阴道炎、慢性宫颈炎、盆腔炎性疾病患病率与经济文化水平的关系。结果牧区妇女阴道炎患病率高于农区(χ2=99.727,P<0.05),农区妇女文化程度越高、家庭年收入越高,阴道炎患病率越低(χ2值分别为7.797、73.815,均P<0.05),慢性宫颈炎患病率也越低(χ2值分别为8.172、17.784,均P<0.05),盆腔炎性疾病患病率在农区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家庭年收入妇女中无差异(χ2值分别为5.241、8.268,均P>0.05)。牧区妇女文化程度越高、家庭年收入越高,慢性宫颈炎患病率越低(χ2值分别为7.002、11.036,均P<0.05),而阴道炎、盆腔炎性疾病患病率在牧区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家庭年收入妇女中无差异(χ2值分别5.084、2.378、0.141、1.750,均P>0.05)。结论发展经济、提高妇女文化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阿坝州妇女生殖道炎症患病情况。

    作者:徐洲;蒲小燕;严艳;牟全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胎盘滋养细胞凋亡在 HBV 宫内感染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体外感染人绒膜滋养细胞株JEG-3后对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明确HBV感染胎盘的可能机制。方法用人HBVDNA+血清体外感染JEG-3,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HBVX抗原(HBxAg)的表达;用Annexin-V荧光素探针标记细胞表面的PS磷脂酰丝氨酸,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早期细胞凋亡,碘化丙啶( PI)检测中晚期细胞凋亡。结果 HBV体外感染人绒癌细胞株JEG-3后,细胞内检测到HBxAg的表达;细胞的早期凋亡率和晚期凋亡率明显降低。流式细胞仪AnnexinⅤ+PI双染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状态,HBV血清感染组细胞的早期凋亡水平和晚期凋亡水平均低于正常人血清对照组( t 值分别为3.27、2.01,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BV 体外感染人绒癌细胞株 JEG-3可表达HBxAg,从而抑制了细胞的早期凋亡及晚期凋亡;其是HBV感染胎盘的可能机制。

    作者:王慰敏;魏小华;白桂芹;付逢萍;袁永兴;李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