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艺;李丽娟
目的:探讨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和胱抑素C( Cys C)检测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肾损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测72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观察组)及30例非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对照组)的血清总胆红素( TBil)、β2-MG、Cys C、肌酐(Cr)和尿素氮(BUN)的含量,比较两组之间及观察组轻度、中重度患儿之间的检测结果,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TBil、β2-MG、Cys C水平和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β2-MG、Cys C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TBil、β2-MG、Cys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2.71、41.10和8.47,均P<0.05);观察组轻度患儿TBil、β2-MG、CysC水平均低于中重度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96、14.16和8.08,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Bil、β2-MG、Cys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5.46、54.21和14.18,均P<0.05);血清β2-MG、CysC水平与TBil水平成正相关(r值分别为0.81和0.53,均P<0.05),BUN、Cr水平与TBil水平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21和0.16,均P>0.05)。结论血清β2-MG、CysC水平检测能够准确反应肾脏功能损伤情况,可作为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肾损伤的敏感的准确指标,对病情的评估及临床疗效的判断也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秀云;古家常;李海燕;陈陪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子宫疤痕妊娠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间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例剖宫产切口疤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诊治经过。结果在5例患者中,1例误诊行药物流产,因大出血行清宫术,术时阴道仍大出血行宫颈注射垂体后叶素及宫腔水囊压迫,再急诊行介入治疗,术中出血量2000mL;1例行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多,急诊行清宫术,清宫术后患者阴道出血减少,1周后停止,但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下降后有上升,再次入院行药物保守治疗治愈,术中出血量300mL;1例在子宫动脉栓塞后行经阴道子宫疤痕妊娠物切除术及子宫修补术,术中出血量20mL;1例在手术室直接行刮宫术,术后阴道出血多,予加强宫缩后阴道出血减少,术中出血量500mL;1例在拟行经阴道子宫疤痕妊娠切除术,术中因膀胱子宫腹膜返折粘连失败而改开腹手术,术中出血量40 mL。结论应根据B超、血hCG值等综合考虑诊断子宫疤痕妊娠,明确诊断后应制定有效的个体治疗方案,垂体后叶素及宫腔水囊压迫在清宫术大出血时可减少阴道出血量。
作者:李玉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早期家长育儿行为干预对婴幼儿血铅水平的影响及降低小儿铅危害的有效措施。方法于2011年6月至2013年2月,对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一附院儿保门诊行健康检查的小于2月龄西安市健康儿童342例进行研究,按照奇、偶编号将被研究儿童分为早期育儿行为干预组(实验组)和常规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检查和喂养指导,实验组儿童家长分别在首次检查、6月龄、12月龄和18月龄时增加铅中毒相关知识及相关健康行为干预;按照知情自愿的原则,在20~24月龄时用原子吸收法检测两组婴幼儿静脉血铅含量,同时对主要喂养人进行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儿童无铅中毒检出,对照组2例儿童被检出铅中毒,实验组儿童血铅水平为37.30±16.73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的43.31±22.01μg/L( t=2.85, P<0.05),对两组儿童家长育儿行为进行比较,发现实验组在“避免孩子咬玩具、用湿式扫除、不用清晨水龙头第一壶水给孩子冲奶或做饭、重视孩子玩具的含铅情况”等方面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8.82、25.46、20.80和10.58,均P<0.05)。 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避免孩子咬玩具、不用清晨水龙头第一壶水给孩子冲奶或做饭,重视孩子玩具的含铅情况,均为影响血铅水平的保护因素,其OR值分别为2.378、2.136和1.699,均P<0.05。结论早期对婴幼儿家长的育儿行为进行干预,与降低婴幼儿血铅水平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王彩燕;闫向东;张璐;刘黎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伴有软骨基质分泌的乳腺化生性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标记特点及其组织起源。方法收集5例伴软骨基质分泌的乳腺化生性癌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观察组织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标记,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5例患者年龄37~48岁,组织标本切面灰黄或灰褐色,结节状,界限尚清。镜下见肿瘤细胞围绕软骨粘液样或透明软骨样基质呈巢状,条索状排列,密集的瘤细胞可聚集于周边,中央区细胞稀疏,周边肿瘤细胞向基质移行中无梭形细胞肉瘤样成份。免疫组化结果显示,5例均同时表达CK、Vim及S-100,但不表达ER、PR、Her-2。结论伴有软骨基质分化的乳腺化生性癌是一种罕见肿瘤,具有特征性的病理组织形态和免疫表型,临床过程与普通非特异性浸润性乳腺癌无异。
作者:田延龙;吴宏培;郝小康;张冠军;王一理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受国家卫生计生委派遣并应桑给巴尔卫生部邀请,江苏省血防所梁幼生副所长带领该所3名血防专家,于2014年3月24日至4月1日赴桑给巴尔,与世界卫生组织官员一道,商讨中国、桑给巴尔、世界卫生组织三方血吸虫病防治合作试点项目。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四维彩超输卵管造影检查术是将微气泡超声造影剂———声诺维注入到宫腔,使原本闭合的宫腔和输卵管扩张,然后进行四维成像,主要用于评价输卵管通畅性和诊断子宫宫腔病变,用以诊断女性不孕的原因,具有准确、安全、无创伤、快捷及治疗作用。该文详细叙述了四维彩超输卵管造影的规范流程。
作者:杨曦;张靖;孟洁;陈俊雅;张潇潇;汪京萍;李琛;郑潇潇;白文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三阶梯技术在诊断孕妇宫颈病变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08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在密云县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初次检查的孕10~32周、1年内未进行过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TCT)的6649例孕妇,先行TCT筛查,对TCT结果异常者在知情同意后进行阴道镜检查和阴道镜指引下宫颈多点活检。结果①TCT筛查6649例孕妇,其中TCT结果异常154例,发生率为2.32%;②114例孕妇的阴道镜图像满意度为93.86%(107/114),阴道镜拟诊慢性宫颈炎12例、鳞状上皮低度病变(LSIL)67例、鳞状上皮高度病变(HSIL)35例;③114例孕妇全部进行了宫颈活检,病理结果为宫颈炎及宫颈湿疣共4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Ⅰ36例、CINⅡ18例、CINⅢ10例、宫颈癌早浸2例;④与宫颈活检病理结果比较,阴道镜检查拟诊炎症和LSIL79例,其中71例与宫颈活检病理结果相同,符合率为89.87%(71/79),79例拟诊炎症和LSIL患者中,无鳞状细胞癌( SCC)病例。拟诊为HSIL的35例孕妇中,20例活检病理结果为CINⅡ或CINⅢ,2例为早浸,符合率为57.14%(20/35);⑤未发生与阴道镜检查和宫颈活检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对1年内未进行宫颈细胞学筛查的孕妇进行TCT检查是必要的,对TCT结果异常者应进行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检查拟诊宫颈炎或LSIL可以随诊;对阴道镜检查下拟诊高级别宫颈病变的孕妇,应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以明确病理学诊断。
作者:王海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妇产科》( Obstetrics&Gynecology)的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家用地诺前列酮促宫颈成熟是某些低危孕妇的可行选择。研究者分析了将近1000例妇女,每例接受一剂地诺前列酮凝胶治疗,结果发现,与在医院过夜相比,选择回家平均呆11.76小时,并未对母体和新生儿结局造成影响。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阿坝州妇女生殖道炎症患病情况与经济文化水平的关系。方法对1881例女性进行妇女病普查,分析阴道炎、慢性宫颈炎、盆腔炎性疾病患病率与经济文化水平的关系。结果牧区妇女阴道炎患病率高于农区(χ2=99.727,P<0.05),农区妇女文化程度越高、家庭年收入越高,阴道炎患病率越低(χ2值分别为7.797、73.815,均P<0.05),慢性宫颈炎患病率也越低(χ2值分别为8.172、17.784,均P<0.05),盆腔炎性疾病患病率在农区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家庭年收入妇女中无差异(χ2值分别为5.241、8.268,均P>0.05)。牧区妇女文化程度越高、家庭年收入越高,慢性宫颈炎患病率越低(χ2值分别为7.002、11.036,均P<0.05),而阴道炎、盆腔炎性疾病患病率在牧区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家庭年收入妇女中无差异(χ2值分别5.084、2.378、0.141、1.750,均P>0.05)。结论发展经济、提高妇女文化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阿坝州妇女生殖道炎症患病情况。
作者:徐洲;蒲小燕;严艳;牟全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炎性细胞及细胞因子在儿童哮喘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实验研究策略,选择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期组及其取得临床缓解期组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肺功能检测,采用诱导痰检查法对痰炎性细胞进行分类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痰IL-8、IL-17浓度。三组间均数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任意两组间比较用SNK法;并进行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经三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哮喘急性发作期组诱导痰中性粒细胞含量、IL-8和IL-17含量均高于临床缓解期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72.16、135.69和24.28,均P<0.05)。临床缓解期组诱导痰的中性粒细胞含量IL-8和IL-17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7.80、54.64和17.36,均P<0.05);急性发作期及临床缓解期IL-8、IL-17均与中性粒细胞成正相关(均r>0,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IL-8、IL-17均参与了哮喘的部分发病机制,对于哮喘病情变化、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进一步探索的基础。
作者:张春霞;任少敏;张晓蒙;王继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早产儿血清微量元素与皮肤溃疡之关系。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在郑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病区住院的60例早产儿静脉血清微量元素进行分析,按是否禁食及是否补充微量元素将60例早产儿分为A、B、C组,A组患儿于禁食第14天静脉补充小剂量微量元素;B组于禁食第14天未补充微量元素,其中有6例患儿于禁食3~4周出现皮肤溃疡;C组为未禁食或禁食小于1周的早产儿,于生后第14天口服补充钙、铁、维生素D。 A、B两组于禁食第21天、C组于生后第21天均采静脉血检测血清铁、锌、铜元素;合并皮肤溃疡的6例患儿补充微量元素后第7天复查血清微量元素。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B组血清铁、锌、铜元素值均低于A组和C组,但血清铁元素值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血清锌、铜元素值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11.52、81.96,均P<0.05)。在B组中的6例皮肤溃疡患儿均于补充微量元素1周后复查血清铁、锌、铜元素值,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升高,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6.07、25.17、10.95,均P<0.01)。结论微量元素尤其是锌参与皮肤溃疡的愈合,微量元素的缺乏能降低患儿的免疫力,纠正微量元素缺乏能增强免疫力,促进皮肤溃疡愈合。
作者:李雪琴;张璋;熊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68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分为两组,治疗组在禁食、减少喂养量及静脉营养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红霉素,5mg· kg-1· d-1分两次口服,疗效不佳者逐渐增加剂量,大量为15mg· kg-1· d-1;对照组在给予禁食、减少喂养量及静脉营养的基础上增加腹部抚触。观察两组患儿奶量、腹围、体重及大小便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儿症状消退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完全喂养量时间、住院天数,监测是否有肝功能损害及菌群失调。结果两组患儿治疗7天后奶量、腹围、体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5.75、6.78、4.00,均P<0.05)。两组的症状消退时间、恢复出生时体重时间、完全喂养量时间及住院天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t值分别为5.48、7.70、2.46、3.27,均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王汉玲;冯利;唐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ZNF217在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探讨ZNF217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宫颈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ZNF217在60例宫颈癌(宫颈癌组)、18例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Ⅰ组)、32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 Ⅱ~Ⅲ组)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正常组)中的表达。结果①ZNF217蛋白主要表达于宫颈上皮细胞浆。正常宫颈组织、CINⅠ、CINⅡ~Ⅲ及宫颈癌中的ZNF21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33.3%、50.0%、81.5%。宫颈癌组与正常宫颈组、CINⅠ组与宫颈癌组、CINⅡ~Ⅲ组与宫颈癌组间ZNF217阳性表达率有显著差异(χ2值分别为18.755、12.874、7.762,均P<0.01),而正常宫颈组与CINⅠ组、与CINⅡ~Ⅲ组ZNF217阳性表达率无明显差异(χ2值分别为0.320、1.299,均P>0.05)。 ZNF217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χ2值分别为12.851、6.222,均P<0.05),但与组织类型和临床分期无关(χ2值分别为0.009、6.675,均P >0.05)。结论ZNF217高表达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作者:郝汇平;纪新强;王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的子宫肌瘤患者300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采用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t 值分别为12.00、29.51、15.68,均P<0.01),而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t=23.21,P<0.01)。观察组术后3天、术后2个月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t 值分别为14.67、14.78,均P<0.01),观察组术后尿潴留、伤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8.25、4.23,均P<0.05),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13.40,P<0.01)。结论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效果优于经腹部手术,且并发症少,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贺英;李立楠;王霞;焦桂清;姬宏宇;梁登辉;刘晓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系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承办,编辑部设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内(地址:西安市雁塔西路76号,邮编:710061,电话:029-82655049)。本期刊未在其他任何地区设立代理投稿、征文机构。
作者:《中国妇幼健康研究》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高死亡率地区早产儿死亡的死亡路径及就医情况。方法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在新生儿高死亡率地区的4个县开展调查,对死亡早产儿的看护人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结果266例新生儿死亡中有110例(41.4%)为早产儿,这些早产儿平均死亡年龄为2.5天。89.1%的早产儿出生在医疗机构,但是大部分死于家中(45.4%),其次是县级医疗机构(27.3%)。结论加强孕期保健工作,预防早产发生,提高县级医疗机构对早产儿的护理和抢救水平是降低早产儿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作者:马艺;李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蒙脱石散与葡萄糖酸锌联合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安康市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的急性腹泻患儿180例,按照收治时间先后将患儿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单纯蒙脱石散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葡萄糖酸锌进行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3,P<0.05)。实验组的止泻、退热、止吐、纠正脱水时间、住院平均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3.923、10.283、11.023、14.831和18.532,均P<0.05)。结论在蒙脱石散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葡萄糖酸锌对小儿急性腹泻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治愈率高。
作者:刘红;张联合;段武琼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上海市医疗机构妊娠风险预警评估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为改进优化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在上海市17个区(县)各抽查1家助产医疗机构,获取其中预产期在4~6月并已随访管理结案的重点孕妇共3420名,分析妊娠风险评估管理模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妊娠风险预警评估率达97.5%,黄色、橙色、紫色预警标示的孕产妇规范随访比例分别为62.8%、79.7%和44.4%,在控制了孕妇年龄、户籍、妊娠风险预警分类、分娩方式等混杂因素后,助产医疗机构对重点孕妇的随访次数增加(OR=0.594,P<0.05)和进行规范随访(OR=0.268,P<0.05),可降低早产的发生风险。结论上海市妊娠风险预警评估管理工作对于提高母婴安全具有一定效果,但助产医疗机构对于重点孕妇的随访管理仍有不足。
作者:花静;朱丽萍;秦敏;许厚琴;张蕾;俞铮;李芬;施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围产期心肌病(PPCM)患者心室结构和功能变化、心率变异性(HRV)和炎症因子的相互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收集的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住院的PPCM患者30例作为PPCM组,选择同期住院分娩、年龄相匹配的3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检测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 SDNN、RMSSD、SDANN和PNN50),同时检测PPCM超声心动图指标(心室内径、室间隔厚度和幅度)变化。结果30例PPCM患者左心室内径、右心室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均大于对照组(t 值分别为4.256、3.636、2.012、2.003,均P<0.05),而室间隔幅度、左心室后壁幅度和LVEF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027、4.015、6.003,均P<0.05)。 PPCM组SDNN、SDANN、RMSSD、PNN5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4.012、3.158、3.140、2.235,均P<0.05)。 PPCM组hs-CRP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3,P<0.05)。相关分析发现,hsCRP 与SDNN、SDANN、RMSSD、PNN50呈负相关(r 值分别为-0.568、-0.385、-0.328、-0.273,均P<0.05),与左心室内径和室间隔厚度呈正相关(r 值分别为3.89、5.57,均P<0.05)。结论PPCM患者亚临床炎症、自主神经失衡和心室重构有关,随着hs-CRP水平升高,心室重构明显加重,时域指标明显下降。
作者:李晓吉;李晶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阴式和腹式全子宫切除手术对于机体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阴式组66例,腹式组54例,分别采集患者术前1天、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3天的外周静脉血标本,测定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补体C3、C4,以及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0.719、0.704、0.640,均P>0.05)。阴式组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短于腹式组(t值分别为2.733、14.698,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与术前1天相比,血液IgM、IgA、C3、C4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阴式组患者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血液IgG水平较术前1天降低(P<0.05),而腹式组血液IgG水平虽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阴式与腹式手术方式对机体体液免疫的影响均比较小,阴式手术虽较腹式手术存在切口隐蔽等优点,但其对体液免疫功能影响方面是否明显优于腹式手术则还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作者:胡燕;卢昆林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