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茹娟;王凡;刘俐
《妇产科》( Obstetrics&Gynecology)的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家用地诺前列酮促宫颈成熟是某些低危孕妇的可行选择。研究者分析了将近1000例妇女,每例接受一剂地诺前列酮凝胶治疗,结果发现,与在医院过夜相比,选择回家平均呆11.76小时,并未对母体和新生儿结局造成影响。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产褥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探讨治疗策略及预防措施。方法对荆门市康复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间收治的2849例产妇中的30例产褥感染患者进行随诊,观察产褥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并制定相应预防措施。结果不同分娩方式、妊娠并发症、第二产程延长、产前贫血、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孕期患有阴道炎、羊水污染、剖宫产≥2次均可增加产褥感染几率,χ2值依次为15.53、4.54、8.39、38.95、8.96、15.07、13.59、8.64、5.88,均P<0.05。在30例产褥感染患者中,治愈27例,3例患者经过再次手术后痊愈。未见死亡病例。结论产褥感染诱发因素众多,需孕期至产后综合预防。对胎膜早破、第二产程延长及羊水污染等高危因素要积极应对,合理应用抗生素,降低产后不良事件发生。
作者:李运芳;张昌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足月临产期胎儿窘迫的原因,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足月临产期胎儿窘迫558例的临床资料,比较其发生时间、原因、分娩方式及其新生儿结局。结果558例足月临产期胎儿窘迫中脐带因素230例,占41.22%,在各种原因中居首位;自然分娩、阴道助产及剖宫产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3.28,P>0.05);3种分娩方式其新生儿结局比较,重度窒息儿及死亡率均无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4.73和5.58,均P>0.05)。结论临产期胎儿窘迫的观察尤为重要,胎儿窘迫在产前、产时早期正确判断,针对其发生原因及时处理,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对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玮;郭靖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早产儿血清微量元素与皮肤溃疡之关系。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在郑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病区住院的60例早产儿静脉血清微量元素进行分析,按是否禁食及是否补充微量元素将60例早产儿分为A、B、C组,A组患儿于禁食第14天静脉补充小剂量微量元素;B组于禁食第14天未补充微量元素,其中有6例患儿于禁食3~4周出现皮肤溃疡;C组为未禁食或禁食小于1周的早产儿,于生后第14天口服补充钙、铁、维生素D。 A、B两组于禁食第21天、C组于生后第21天均采静脉血检测血清铁、锌、铜元素;合并皮肤溃疡的6例患儿补充微量元素后第7天复查血清微量元素。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B组血清铁、锌、铜元素值均低于A组和C组,但血清铁元素值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血清锌、铜元素值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11.52、81.96,均P<0.05)。在B组中的6例皮肤溃疡患儿均于补充微量元素1周后复查血清铁、锌、铜元素值,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升高,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6.07、25.17、10.95,均P<0.01)。结论微量元素尤其是锌参与皮肤溃疡的愈合,微量元素的缺乏能降低患儿的免疫力,纠正微量元素缺乏能增强免疫力,促进皮肤溃疡愈合。
作者:李雪琴;张璋;熊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四维彩超输卵管造影检查术是将微气泡超声造影剂———声诺维注入到宫腔,使原本闭合的宫腔和输卵管扩张,然后进行四维成像,主要用于评价输卵管通畅性和诊断子宫宫腔病变,用以诊断女性不孕的原因,具有准确、安全、无创伤、快捷及治疗作用。该文详细叙述了四维彩超输卵管造影的规范流程。
作者:杨曦;张靖;孟洁;陈俊雅;张潇潇;汪京萍;李琛;郑潇潇;白文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腺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医疗费用,探讨其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42例子宫腺肌瘤患者,分别经射频消融术、经腹腺肌瘤切除术及腹腔镜下腺肌瘤切除术治疗,记录术前腺肌瘤体积、痛经程度、月经血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术后半年复诊同时复查阴道超声,记录术后腺肌瘤体积、痛经程度、月经血量。结果总有效率射频消融组与经腹手术组及腹腔镜组相比较,其差别均无显著性(χ2值分别为0.368和0.342,均P>0.05);但射频消融组的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减少,与经腹手术组相比:t值分别为75.801、35.922、43.737、283.496和218.955,均P<0.05;与腹腔镜组相比:t值分别为115.162、16.236、30.210、167.036和238.845,均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在治疗子宫腺肌瘤过程中疗效好、创伤小,花费低,是一种临床实用性很高的新型微创技术。
作者:冯莉;麻莉;陈玲;董湘萍;徐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儿肺部不同细菌病原体感染时,人体降钙素原( PCT)、C-反应蛋白( CRP)的血清水平及白细胞(WBC)计数的变化。方法选取西安市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肺部感染患者83例,分为革兰阴性菌组(49例)、革兰阳性菌组(34例)。入院后对患儿取晨起空腹静脉血5mL,行PCT、CRP测定,白细胞计数等检查。结果革兰阴性菌组PCT水平高于革兰阳性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4,P<0.05);两组患儿的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1,P>0.05);两组患儿白细胞计数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t=0.36,P>0.05)。结论降钙素原可用来区分肺部革兰阴性菌及革兰阳性菌感染,而CRP及白细胞计数特异性较低。
作者:邓阳彬;刘小权;安媛;王义;黄菁;楚建平;刘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 LEEP)术对分娩期宫颈机能的影响。方法将204例女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LEEP术中宫颈切除深度为10~20mm,对照组LEEP术中宫颈切除深度为21~25mm,比较两组术后的随访结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出血情况、术后感染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0.05)。术后1月、2月时,观察组宫颈修复情况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0.542、10.264,均P<0.05)。观察组术后宫颈狭窄情况轻于对照组(χ2=15.711,P<0.01)。术后1年分娩时,观察组宫颈裂伤、宫颈机能不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6.423、6.655,均P<0.05)。结论 LEEP术中宫颈切除深度对女性术后宫颈修复、宫颈狭窄的发病率、分娩时宫颈裂伤、宫颈机能不全的发生率影响较大,而20 mm以下的切除深度对女性术后宫颈生理及机能的影响较小。
作者:林韶华;王燕娇;江雪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体外感染人绒膜滋养细胞株JEG-3后对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明确HBV感染胎盘的可能机制。方法用人HBVDNA+血清体外感染JEG-3,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HBVX抗原(HBxAg)的表达;用Annexin-V荧光素探针标记细胞表面的PS磷脂酰丝氨酸,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早期细胞凋亡,碘化丙啶( PI)检测中晚期细胞凋亡。结果 HBV体外感染人绒癌细胞株JEG-3后,细胞内检测到HBxAg的表达;细胞的早期凋亡率和晚期凋亡率明显降低。流式细胞仪AnnexinⅤ+PI双染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状态,HBV血清感染组细胞的早期凋亡水平和晚期凋亡水平均低于正常人血清对照组( t 值分别为3.27、2.01,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BV 体外感染人绒癌细胞株 JEG-3可表达HBxAg,从而抑制了细胞的早期凋亡及晚期凋亡;其是HBV感染胎盘的可能机制。
作者:王慰敏;魏小华;白桂芹;付逢萍;袁永兴;李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调查分析2003至2012年咸阳地区登记的宫颈癌患者的发病率、年龄分布以及发病趋势,为制定咸阳地区宫颈癌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3~2012年间咸阳市二级及以上医院共65家确诊登记的宫颈癌患者1241例的发病资料与妇女病普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3~2012年咸阳地区肿瘤登记系统共报告宫颈癌新发病例1241例。年均粗发病率36.81/10万,年均标化发病率28.05/10万。粗发病率由2003年29.39%上升到2012年的47.39%,10年上升161.27%,年均增长速度8.26%。标化发病率10年上升171.36%,年均增长速度8.74%。纵观各年龄组发病率数据,均呈显著上升态势,其中上升幅度高依次为50~64岁年龄组和<35岁年龄组,上升幅度依次为274.76%和235.47%。宫颈癌发病情况也因职业而不同,1241例宫颈癌患者中干部238例(19.17%),工人与无固定职业人员538例(43.35%),农民(农村户籍)465例(37.46%)。结论2003至2012年咸阳地区宫颈癌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发病低龄化,50~64岁年龄组发病率上升快,并且妇女因职业不同而引起的宫颈癌患病率不同。
作者:权艳茹;高玮;王丽鸽;荣爱琴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基层妇幼保健人员的工作现状及满意度情况。方法该调查为横断面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对北京市海淀区88家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共315名妇幼保健工作人员进行调研。结果在妇幼保健人员中女性308人,占97.8%;平均年龄40.60岁;专职从事基层妇幼保健工作者只有96人,占30.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妇幼保健工作人员在第一学历、高学历、职称、专职从事妇幼保健工作、参加工作年限、妇幼保健工作年限、每周工作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妇幼保健工作人员的收入低于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人员(χ2=10.879,P=0.00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妇幼保健工作人员比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年龄稍小(t=-2.532,P=0.012),两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化基层妇幼保健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保障医护人员的切身利益和提高其对工作的满意度才能使医护人员发挥更大的潜能,更好地服务群众和社会。
作者:赵银珠;邹晓璇;毛康娜;周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建立高危儿管理网络对高危儿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方法与残疾人联合会合作成立早期干预中心,利用高危儿管理网络的模式(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和妇幼卫生信息系统),对纳入的2140例高危儿进行专案管理;并及时在康复基地进行早期干预和评估。结果在2140例高危新生儿中通过脑损伤五项筛查发现无高危因素的异常婴儿45人;经不同阶段的随访评估诊断为可疑或异常儿童248人,均在张家港市儿童康复基地进行了综合干预,其中196例儿童通过评估已达正常发育水平。结论利用高危儿童管理网络对高危儿进行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可优化医疗资源,值得在基层推广应用。
作者:邓红岩;张忠良;周丽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英国《BMC医学》杂志11日刊登新报告说,孕妇尿液中的一类代谢分子水平与早产及新生儿体重过轻有关。未来有望据此开发出非侵入式检测手段预测此类风险,并尽早采取干预措施。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以104例拟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术式的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观察组采取改良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下床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3d内高体温、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1.760、9.207,均P<0.01),且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7.467、17.109,均P<0.01),观察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t=2.294,P<0.05)。两组患者中转开腹率(χ2=0.343,P>0.05)、术后3d内高体温(t=0.683,P>0.05)、住院时间(t=1.492,P>0.05)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χ2=0.070,P>0.05)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下床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好,有效节约住院费用,整体效果优于传统术式。
作者:陈刚;高燕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广州市初中女生的月经及保健知识状况,为更好地开展社区青春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华附新世纪学校784名在校女生进行了青春期月经状况及保健知识的调查分析。结果在784名女生中,已有月经来潮746人(95.15%),初潮年龄9~14岁,主要为11~12岁。经期不适中痛经发生率高(61.53%),其次为烦躁易怒、腰酸、乏力等。高年级月经来潮的心理状态表现为正性情绪比率、月经期的保健知识了解率均高于低年级(χ2值分别为100.257、183.628,均P<0.001)。女生获得保健知识的主要途径来自母亲(43.91%)、同学/朋友(27.26%)和学校(20.56%)。在经期不适及应对方法中,女生采取的方法主要为自我调节(29.15%)和找家人倾诉(24.57%)。结论应采用学校、家庭及社会相结合方式加强青春期保健知识宣教,加强低年级女生青春期保健,这对提高女性生殖健康至关重要。
作者:唐志娟;邓文靖;江雪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三阶梯技术在诊断孕妇宫颈病变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08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在密云县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初次检查的孕10~32周、1年内未进行过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TCT)的6649例孕妇,先行TCT筛查,对TCT结果异常者在知情同意后进行阴道镜检查和阴道镜指引下宫颈多点活检。结果①TCT筛查6649例孕妇,其中TCT结果异常154例,发生率为2.32%;②114例孕妇的阴道镜图像满意度为93.86%(107/114),阴道镜拟诊慢性宫颈炎12例、鳞状上皮低度病变(LSIL)67例、鳞状上皮高度病变(HSIL)35例;③114例孕妇全部进行了宫颈活检,病理结果为宫颈炎及宫颈湿疣共4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Ⅰ36例、CINⅡ18例、CINⅢ10例、宫颈癌早浸2例;④与宫颈活检病理结果比较,阴道镜检查拟诊炎症和LSIL79例,其中71例与宫颈活检病理结果相同,符合率为89.87%(71/79),79例拟诊炎症和LSIL患者中,无鳞状细胞癌( SCC)病例。拟诊为HSIL的35例孕妇中,20例活检病理结果为CINⅡ或CINⅢ,2例为早浸,符合率为57.14%(20/35);⑤未发生与阴道镜检查和宫颈活检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对1年内未进行宫颈细胞学筛查的孕妇进行TCT检查是必要的,对TCT结果异常者应进行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检查拟诊宫颈炎或LSIL可以随诊;对阴道镜检查下拟诊高级别宫颈病变的孕妇,应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以明确病理学诊断。
作者:王海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从不孕症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不孕症的相关性研究,其中重点从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遗传因素、心理因素等5个方面对不孕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
作者:孟超;吴久玲;宋波;郑睿敏;狄江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治疗儿童眼外伤引起的眼角膜损伤的疗效,为儿童眼外伤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07年9月至2013年8月五河县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58例67眼外伤性角膜损伤或穿孔的患者采用多层羊膜覆盖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角膜愈合情况、羊膜开始溶解时间及术后视力变化等情况。结果术后1天58例患者前房均形成良好。术后1个月全部角膜完成修复,其中36只眼角膜透明,16只眼遗留云翳,13只眼遗留斑翳,2只眼遗留白斑。术后1周羊膜开始溶解。术后随访6个月65只眼的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多层羊膜覆盖是治疗角膜穿通伤安全有效的方法,其能维持眼球结构的完整,减轻了炎症反应,为后续的穿透性角膜移植创造了良好条件。
作者:陈学军;梦灵;范秀平;王家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表型支气管哮喘儿童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情况,以期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3例婴儿短暂的喘息患儿、23例非特应性喘息患儿、41例特应性喘息/哮喘患儿外周血的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特应性喘息/哮喘患儿CD4+﹑CD4+/CD8+值高于婴儿短暂的喘息和非特应性喘息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43、2.873,均 P <0.05);与FEV1/FVC 和FEV1%呈明显的负相关( r 值分别为-0.654、-0.676;-0.067、-0.675,均P<0.01),且与嗜酸性细胞计数和IgE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56、0.632;0.453、0.676,均P<0.01)。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可能是导致儿童发生特应性喘息/哮喘发病的因素,并且与特应性喘息/哮喘发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楼文倩;柳锡永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阴式和腹式全子宫切除手术对于机体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阴式组66例,腹式组54例,分别采集患者术前1天、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3天的外周静脉血标本,测定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补体C3、C4,以及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0.719、0.704、0.640,均P>0.05)。阴式组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短于腹式组(t值分别为2.733、14.698,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与术前1天相比,血液IgM、IgA、C3、C4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阴式组患者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血液IgG水平较术前1天降低(P<0.05),而腹式组血液IgG水平虽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阴式与腹式手术方式对机体体液免疫的影响均比较小,阴式手术虽较腹式手术存在切口隐蔽等优点,但其对体液免疫功能影响方面是否明显优于腹式手术则还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作者:胡燕;卢昆林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