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宁;孙丽霞;杨亚娟
目的 观察盐酸氯环利嗪乳膏在过敏性皮肤病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住院及门诊收治的过敏性皮肤病患者10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50例)和观察组(n=50例).对照组采用哈西奈德乳膏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氯环利嗪乳膏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评估治疗效果.比较两组用药后皮疹消退时间、瘙瘁消失时间及痊愈时间;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复发率;记录并统计两组用药后烧灼感、刺痛、毛囊炎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用药后皮疹消退时间、瘙痒消失时间及痊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后烧灼感、刺痛、毛囊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过3个月随访,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盐酸氯环利嗪乳膏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且治疗后复发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钟金宝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汕头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性传播疾病感染的近况.方法 自2015年~2017年,以每年的(4~6)月份为监测期,对监测期内性病门诊初次男性就诊者(共450例)采取连续采样方式登记调查表和取样行HIV抗体、TRUST、TPPA试验及淋球菌、沙眼衣原体检查,统计分析人群特征和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和检验结果.结果 450例调查者平均年龄(38.6±12.99),主要为本市户籍已婚人员.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为68.22%,在近3个月有与性工作者发生性行为者143例(31.8%),与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者84例(18.7%).经检验检出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以下简称CT感染)45例(10.23%),淋病33例(7.5%),现症梅毒13例(2.89%),HIV抗体检测ELISA初筛、复检阳性4例(0.89%).比较各年度四种疾病检出率变化除CT感染具有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均无明显差异,不同年龄组四种疾病检出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汕头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偏低,针对这一人群有必要做好艾滋病、性传播疾病知识宣教,应注意增加CT感染等疾病的监测,对于青少年或老年男性就诊者需要引起同等重视.
作者:马贵涛;蔡晓丹;林涛;许良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依曲替酸在治疗银屑病时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的7月~2017年的7月所收治的银屑病患者46例,均选择维甲酸类药物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性.结果 本组患者经过治疗,治疗总有效率达100%,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6.52%.结论 维甲酸类药物是治疗银屑病有效的药物,用药前应对患者是否符合用药适应征进行严格把握,同时在用药过程,科学调整用药剂量,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并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作者:陈玥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助产士分层授权管理对会阴侧切率和产房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4月~2016年6月间我院接诊的124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62例,分别给予常规助产护理、助产士分层授权管理,观察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实验组会阴侧切率、会阴Ⅱ度撕裂伤率、新生儿窒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产房质量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助产士分层授权管理对提高产房质量、促进母婴健康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史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住院部及门诊就诊的68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复方敏维糖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湿疹外洗剂治疗,比较治疗2周后患者的皮损改善情况及研究过程中的相关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等.结果 所有患者连续治疗2周后病情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患儿的皮损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有8例患者(23.53%)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有3例患者(8.82%)出现不良反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结果初步显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小儿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贾冲冲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提高银屑病患者临床疗效和改善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8例银屑病患者,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69例)和优质组(69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服务,优质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不同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心理状态.结果 与常规组患者相比,优质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护理前,两组组患者SDS和SAS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DS和SAS评分较前降低(P<0.05),其中优质组患者SDS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不仅有助于提高银屑病患者临床疗效,同时还能显著改善其不良心理情绪.
作者:阴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神经阻滞对恶性肿瘤放化疗并发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将2013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放疗科住院治疗的54例恶性肿瘤放化疗并发带状疱疹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病毒、营养神经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神经阻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缓解情况、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2周、4周、8周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睡眠、饮食、情绪、交际、日常生活、生活兴趣等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恶性肿瘤放化疗并发带状疱疹病情严重,神经痛发生率高,临床需早发现、早治疗,重视对神经痛的治疗,以促进病情的早期缓解,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孙旭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CT和MR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3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CT和MR检查,回顾性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30例病灶中5例位于头皮,12例位于四肢,13例躯干;病灶长径< 5cm的17例(56.67%),(5~10) cm的有10例(33.33%),>10cm的有3例(10.0%).肿瘤呈膨胀性生长,23例形态为圆形或类圆形,7例为分叶状.病灶边界清晰的有27例,不清晰的3例.CT检查病灶与肌肉呈等或稍低的均匀、稍不均匀密度,80%病灶均匀强化,20%病灶渐进性强化.MRI检查显示93.33%的病灶明显强化,83.33%病灶的T1WI为等或稍低信号,100%病灶的T2WI为高或稍高信号.结论 CT和MR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诊断中各有其征象特征,联合应用有助于早期检出DFSP,值得推广.
作者:郭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对比小切口大汗腺清除术与高频微针电灼治疗腋臭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分别采用小切口大汗腺清除术和高频微针电灼治疗的腋臭患者各24例作为观察对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不良症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观察组患者的不良症状发生率16.67%与对照组的20.83%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从整体的治疗情况来看,高频微针电灼更值得用于治疗腋臭,但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选择治疗方法.
作者:戴大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与免疫吸附联合治疗儿童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儿童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单一血浆置换治疗,研究组予以血浆置换与免疫吸附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的IgG、C3、γ球蛋白、尿蛋白定量以及SLEDA评分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浆置换与免疫吸附联合治疗儿童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且患儿的各项临床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李迪;厉洪江;田明;刘翠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抗病毒药物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护理.方法 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部就诊的60例儿童手足口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单纯给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两组同样给予全面的护理,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入院经过治疗及护理干预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研究组患者疗效更加显著,治疗48小时后两组的整体有效率分别为86.7%与96.7%(P=0.026);研究组患者在体温恢复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及口腔溃疡愈合时间上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免疫球蛋白能够显著提高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缩短康复时间,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作者:闫晓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家庭相关因素,为阻断艾滋病在夫妻间传播,开展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对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家庭进行问卷调查及相关信息的收集.结果 艾滋病病毒感染家庭相关因素调查分析中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安全套使用率、配偶告知率、文化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 0.01;对艾滋病病毒感染家庭影响显著的相关因素在单阳家庭和双阳家庭的区别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 0.01;性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滋病病毒感染家庭这种高危人群,阻断夫妻间性传播艾滋病是疫情控制的重中之重,针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安全套使用率、配偶告知率、文化程度相关因素进行宣教教育、行为干预、随访、检测对减少配偶间艾滋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邓川芬;周平;杨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改良T形切口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牟3月1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保护颞浅动脉以及引流静脉,在骨膜的下方进行逆行分离颞肌,从而能够保障颞肌的张力.手术结束后经过3个月的调查研究,根据Mrs进行评分并判断预后:良好评分≤2,中残为3分,重残为(4~5)分,死亡为6分.结果 手术结束后的24小时后对患者的头颅出现的血肿彻底的清除.手术结束的(48~72)小时后对患者进行复查头颅是否出现血肿以及肿胀的现象.手术结束后其切口愈合,无皮下积液,所有的患者在1周后进行拆线.10例患者中出现良好的有6例,出现中残的有3例,重残为1例.结论 经过改良T形切口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够有效的保护患者的血管以及神经,避免了颞肌血肿以及极度肿胀的现象,能够预防患者的切口出现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改善患者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
作者:殷建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家属健康教育在婴幼儿湿疹护理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选取104例婴幼儿湿疹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52例,常规护理十家属健康教育).对比护理前后不同组别患儿皮损改善情况、家属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护理前不同组别患儿皮损面积及严重指数(EASI)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均降低(P<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属健康教育在婴幼儿湿疹护理中的应用可改善患儿皮损情况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作者:梁晓萍 刊期: 2018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4岁,四级军士长,因“龟头起红斑伴瘙痒1天”就诊.患者1天前在当地诊所拔牙后,为预防感染,自行口服甲硝唑片,1小时后自觉龟头部瘙痒,局部可见鲜红色斑片.自行在药房购买氯雷他定片,10mg口服1次/d,症状略缓解,今去休假地部队医院皮肤科就诊.两年前拔牙后服用“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3小时后,相同部位也出现红斑及小水疱伴糜烂,瘙痒明显,后经口服抗组胺药,三味清热止痒洗剂浸洗及自制黄连膏纱布外用,皮疹消退.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及腹部查体未见异常.专科情况:龟头尿道口周围部见约一元硬币大淡红色斑片,局部无水疱及糜烂,自觉瘙痒(图1).辅助检查:血细胞分析及尿、便常规正常范围.胸部平片未见异常.结合医院就诊结果、用药史、既往病史及临床表现,考虑“固定性药疹”,治疗上予以停用含有甲硝唑的药物;予以氯雷他定分散片(商品名:雷宁)10mg口服1次/早、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液(商品名:迪皿)5mg口服1次/晚;三味清热止痒洗剂(商品名:白云山)浸洗1次/d.3天后因搔抓,表面破溃渗出,加用银锌霜皮肤黏膜抗菌剂(商品名:凯新),2周后临床治愈.随访3月无复发,后患者转业失访.
作者:尚进;徐晗;程琦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分析对于儿童金黄色葡菌球菌烫伤样综合征(SSSS)患者临床治疗与护理的相关要点.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2月时间段内住院部36例SSSS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抗生素、激素及血浆等治疗,联合系统全面的护理路径.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治疗(3~5)天后皮损明显消退好转,体温恢复正常,对原发疾患或诱发因素进行巩固治疗后,平均(7.5±2.0)天均康复出院,无严重感染及不良临床事件发生,临床疗效较为满意.结论 对于SSSS儿童患者,个体化选择抗生素早期治疗,适当联合激素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其病情,并且诊疗过程中系统、全面的护理对患者的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延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超声诊断在毛母质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住院部及门诊收治的55例毛母质瘤患者的诊断、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患者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结果 超声诊断明确诊断的46例,误诊9例,漏诊0例,诊断准确率为83.6%,病理诊断为明确诊断的55例,诊断率100.0%,无误诊、漏诊病例,具有统计学意义(卡方值为8.71,P< 0.01).55例患者中9例误诊病例,其中误诊为炎性结节者3例、皮脂腺囊肿者2例、慢性淋巴结炎3例、纤维瘤1例.结论 超声诊断可以应用在毛母质瘤的诊断中,但需要明确鉴别诊断.
作者:李金利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儿童头面部皮肤创伤患者采用粘合剂治疗的临床疗效和护理要点.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7年8月时间段内40例头面部皮肤创伤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氰基丙烯酸辛酯粘合剂(蓝灵组织胶水)治疗与护理,离院后1周对治疗的效果、不良反应事件及满意度进行随访记录.结果 绝大多数患者伤口愈合良好,局部无红肿热痛炎症表现,平均粘合剂薄膜脱落时间为(5.5±1.2)天;1例患者因第2天纱布脱落随访时仍存在少许红肿,1例外敷纱布存在少许渗出物,2例患者主诉疼痛明显,整体满意度为95%.结论 研究结果初步证实对于儿童头面部皮肤创伤病例与传统局部麻醉缝针相比,使用皮肤粘合剂患者的依从性和耐受性较好,并发症发生几率较低,愈合康复时间短,疗效可靠,同时诊疗过程中耐心仔细的护理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实践中应用和参考.
作者:徐淼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单磷酸阿糖腺苷加腺苷钴胺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11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6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0.3g/次,2次/d,外擦雷佛奴尔洗剂2次/d(限皮损糜烂、破溃、水疱者),或喷昔洛韦乳膏4次/d(限皮损无糜烂、破溃).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单磷酸阿糖腺苷0.1g/次肌肉注射,1次/d,腺苷钴胺0.5mg/次肌肉注射,1次/d,疗程10天.对照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泛昔洛韦分散片口服0.25g/次,3次/d;甲钴胺片口服0.5mg/次,3次/d,疗程10天.结果 治疗10后治疗组疼痛缓解率为96.72%,总有效率为93.44%.对照组疼痛缓解率为82.46%总有效率为80.70%,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单磷酸阿糖腺苷及腺苷钴胺治疗带状疱疹能提高疗效,缓解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玉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脑外伤患者并发失禁性皮炎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部2013年6月~2017年12月就诊的23例脑外伤并发失禁性皮炎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出现脑外伤患者出现失禁症状而未发生失禁性皮炎的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对可能存在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明确具体危险因素,从而找出降低危险因素的护理对策..结果 患者意识障碍程度与失禁性皮炎发病率无相关性,排便次数增多、水样便、血清清蛋白低、未应用皮肤黏膜保护剂是其危险因素;护理干预后,失禁性皮炎的治疗有效率达到100%,未发生失禁性皮炎患者无继发情况发生.结论 为脑外伤患者出现意识障碍者,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告知其家属保持会阴部干燥的重要性,及时更换卫生用品,加强营养供给,并给予预防性涂抹黏膜保护剂能够降低并发失禁性皮炎的风险.
作者:李千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