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舒适护理应用于盆腔炎患者反复住院治疗中的作用评价

陈姝

关键词:舒适护理, 盆腔炎患者, 反复住院治疗, 作用
摘要:目的 探究舒适护理应用于盆腔炎患者反复住院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多次住院接受治疗的30例盆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其提供舒适护理服务,对舒适护理的作用进行评价.结果 患者生活质量有了显著的改善,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良好,表现出对护理工作的充分认可.结论 舒适护理应用于盆腔炎患者反复住院治疗中,可以起到非常显著的作用,值得推广.
皮肤病与性病杂志相关文献
  • 2017年荨麻疹临床进展回顾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以大小不等的风团伴瘙痒为特征性表现,病因繁多,发病机制复杂,治疗顽固.本文将对2017年我国学者在荨麻疹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方面新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作者:徐金华;唐慧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阴毛剃除对产妇会阴侧切口感染率的影响分析

    目的 研究阴毛剃除对产妇会阴侧切口感染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2例产妇,回顾性分析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分娩时是否剃除阴毛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1例患者,对照组分娩时保留阴毛,研究组分娩前进行阴毛剃除.观察两组患者会阴侧切口感染发生率,产后焦虑、抑郁程度,和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率.结果 研究组会阴侧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70%(3/81),与对照组的2.47%(2/81)在统计学上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产后研究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在统计学上分析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满意率在统计学上分析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阴毛剃除与否并不会影响产妇会阴侧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但会加剧产妇分娩后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降低满意率,因此临床保留待分娩产妇的阴毛更具人性化,和剃除阴毛相比也更具优越性.

    作者:黄梅;王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强脉冲光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价值探究

    目的 观察强脉冲光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40例烧伤后出现增生性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患者实施强脉冲光治疗,分析治疗情况.结果 40例患者行强脉冲光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整体治疗效果较好(P<0.05).结论 强脉冲光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高艺;卢凤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2017年研究进展

    1 流行病学通过MEDLINE和EMBASE搜索引擎对2013年8月至2016年9月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发病率的主题词和关键词进行搜索,对文献进行系统回顾后发现SLE发病率高的是北美,发病率为(23.2/10万/年),患病率为241/10万/年,发病率低的是非洲和乌克兰(0.3/10万/年),低的患病率为北澳大利亚(847人中0人患病),女性在任何年龄和种族中更易患病.不同种族发病率有所不同,黑人的发病率和患病率高,白人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低,亚裔和西班牙裔族群是中间群体[1].

    作者:游弋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67例手术室患者压疮临床特点研究

    目的 分析观察手术室患者压疮临床特点.方法 以2016年3月~2017年11月为时间界限,回顾性选择67例手术压癌患者,根据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归纳手术室患者压疮的临床特点.结果 本组67例压疮患者,41例为I期,26例Ⅱ期,手术室压疮多发生在骨科与神经外科,(18~45)岁年龄段居多,压疮多位于颜面部、胸部与髂前上棘,俯卧位、仰卧位发生压疮的几率高.结论 为控制手术室压疮,护士应准确分析手术室压疮的特点,实施具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

    作者:李凯歌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个案管理模式探索

    目的 探索个案管理模式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 通过收集整理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抗病毒治疗门诊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数据,分析比较在开展个案管理模式前后的队列保持率、病毒抑制率.结果 开展个案管理模式后,抗病毒治疗的队列保持率从原来的84.4%提高到88.5%,P=0.399,无统计学差异.病毒抑制率由原来的89.6%提高到96.7%,P=-0.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开展个案管理后,在新增两千多患者的情况下只增加了一名个案管理师.结论 个案管理师的应用节约了医疗资源,降低了医疗成本.使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后病毒抑制率提高,治疗效果得以改善.队列保持率增加不明显,个案管理师需要加强对患者的了解及沟通交流,减少脱失患者,以保证更多的HIV/AIDS患者接受长期有效的治疗.

    作者:田波;刘俊;武昆利;何蓉;李重熙;白劲松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综合疗法治疗鲍温样丘疹病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咪喹莫特(IMQ)外用联合微波、光动力(PDT)治疗鲍温样丘疹病(BP)的疗效.方法 将2010年1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115例BP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54例,治疗组61例.对照组仅使用IMQ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微波及PDT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BP患者的疗效情况.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3.44%,对照组有效率为79.63%,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联合微波、PDT与IMQ外用疗法能提高BP治愈率,可在治疗BP患者时推广使用.

    作者:朱金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2017年银屑病临床研究进展回顾

    银屑病是一种多因素参与的慢性免疫异常性炎症性皮肤病.尽管其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明确,但近的研究提高了我们对银屑病发病机制的认识,涉及多种促炎症因子TNF-α、IL-17、IL-22、IL-23及IL-1β等,并促进了针对各种分子靶标的新药物的开发.

    作者:段晓茹;陈宏翔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聚焦解决模式护理对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在特发性荨麻疹患者中实施聚焦解决模式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86例特发性荨麻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聚焦组和常规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聚焦解决模式、常规护理.对比2组心理状态变化、治疗依从性.结果 护理后2组敌对、消极评分均远低于本组护理前(P<0.05),且护理后聚焦组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聚焦组治疗依从性分布情况及完全依从率与常规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特发性荨麻疹患者采用聚焦解决模式护理能够改善心理状态,减轻敌对和消极情绪,改善治疗依从性.

    作者:吕月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人性化护理在妊娠合并卵巢囊肿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卵巢囊肿围手术期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 抽取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卵巢囊肿手术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以围手术期所用护理模式分为对照组(n=38例)、实验组(n=38例),分别行常规护理、人性化护理,观察两组妊娠结局,并评估两组负面情绪及满意程度.结果 实验组负面情绪评分、不良妊娠事件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妊娠合并卵巢囊肿围手术期,给予患者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消除患者负面心理,降低不良妊娠发生风险,值得借鉴.

    作者:江艳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肛周湿疹相关免疫指标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肛周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发生在肛门周围的常见炎症性疾病.其发生机制目前认为与Ⅰ型和Ⅳ型变态反应有关了解变态反应过程中相关细胞因子及抗体等物质在肛周湿疹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有助于为肛周湿疹的诊疗提供免疫学方面的依据.本文对这些细胞因子及抗体的相关作用机制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卿勇;褚宏飞;王维丽;李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HIV/AIDS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状况及药敏研究

    目的 分析HIV/AIDS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率、菌种分布及耐药状况,探索HIV/AIDS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为艾滋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收集200例住院HIV/AIDS患者的临床背景资料,对住院患者的体液、可疑皮损等进行取材,显微镜镜检阳性后进行真菌培养、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并用SPSS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率为29.0%,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54.4%),其次为光滑假丝酵母菌(17.6%)、热带假丝酵母菌(17.6%)及克柔假丝酵母菌(5.9%),其他还有马尔尼菲篮状(2.9%)及新型隐球菌(1.5%).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结果示氟康唑的耐药率高达20.6%,其次是伊曲康唑(14.7%)和伏立康唑(13.2%).所有菌株对两性霉素B敏感.深部真菌感染组合并肿瘤、结核及尖锐湿疣较无深部真菌感染组高,且深部真菌感染者中未接受HAART治疗、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cels/μ1、病毒载量>1.0×102拷贝/ml患者的感染率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深部真菌感染是本地区HIV/AIDS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以假丝酵母菌为主.所有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耐药率高,对两性霉素B敏感.病毒栽量>1.0×102拷贝/ml、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cells/μ1及未接受HAART治疗的HIV/AIDS患者更易发生深部真菌感染,且发生深部真菌感染时易合并结核、肿瘤及尖锐湿疣疾病.

    作者:李云会;黎奇;白劲松;李玉叶;黄云丽;曹应葵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六味地黄丸内服加局部外洗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 对六味地黄丸内服加局部外洗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于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之间收治的老年性阴道炎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给予实验组六味地黄丸内服加局部外洗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人数为58 (96.66%)例,多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人数44(73.33%)例,组间对比P<0.05,差异明显.结论 对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采用六味地黄丸内服加局部外洗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恢复,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赵星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健康教育联合同伴教育对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联合同伴教育对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艾滋病患者110例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55例,采用健康教育与同伴教育联合方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CD4+可淋巴细胞计数与病毒载量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健康教育联合同伴教育方式对艾滋病患者进行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有利于改善治疗效果,可推广应用.

    作者:唐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艾滋病患者颈部包块的超声表现研究

    目的 研究艾滋病患者颈部包块的超声表现.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我院接收的20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对象的临床资料,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颈部包块大小、数目、边界特征、包块内部回声情况以及彩色血流信号情况.结果 20例艾滋病患者超声可见颈部包块均呈卵圆形,表面光滑、形状规则,边界清晰、包膜不明显;患者肿大的淋巴结内部可见大片无回声区,无血流信号,但淋巴结周围可见环形血流信号.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艾滋病患者颈部包块的分析研究可准确的显示包块数目、边界、回声和彩色血流信号,在颈部包块形态、数目特征的显示上有着极大的优势,可为临床诊断艾滋病全身淋巴结肿大提供依据.

    作者:林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分析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7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及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各35例,对两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前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神经病理性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护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可取得理想的应用效果,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邱文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卤米松乳膏治疗皮炎湿疹140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卤米松乳膏治疗皮炎湿疹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来我院皮肤科治疗的140例皮炎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70例,利用糠酸莫米松乳膏对其实施治疗;实验组患者70例,利用卤米松乳膏对其实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7.14%,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86%,两组实验结果具有显著差异,即P<0.05.结论 卤米松乳膏对皮炎湿疹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广泛应用在皮肤病临床治疗中.

    作者:陈军秀;杜家杰;韩杰;李武成;刘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湿润烧伤膏促进环状混合痔术后创口愈合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湿润烧伤膏在环状混合痔术后患者创口愈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4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马应龙痔疮膏涂抹于患者创口处配合凡士林纱争引流处理,观察组于患者创口处涂抹湿润烧伤膏并结合凡士林纱条作引流处理,比较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创口愈合时间及术后患者疼痛程度. 结果 观察组出血、水肿、疼痛消失时间及创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环状混合痔术后于患者创口处涂抹湿润烧伤膏能够有效缩短其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有利于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并促进创口愈合,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郭锦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不同孕期治疗对妊娠梅毒分娩的预后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孕期治疗对妊娠梅毒分娩的预后影响.方法 从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妊娠梅毒患者中,随机选择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孕周进行分组,即早期组(≤12周)、中期组(13~27周)、晚期组(>27周),各组2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抗梅毒治疗.结果 治疗后发现三组早产率分别为5.00%、25.00%,55.00%,足月分娩率分别为90.00%、60.00%、45.00%,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未出现梅毒新生儿,中期组出现2例梅毒新生儿(10.00%),晚期组出现9例梅毒新生儿(45.00%),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妊娠梅毒患者,尽早予以治疗,效果更加突出,对其预后具有积极影响,尤其是在降低梅毒新生儿方面,意义重大.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李金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蕈样霉菌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总结

    目的 分析蕈样霉菌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6例蕈样霉菌病病人(2例斑片期、3例斑块期、1例肿瘤期)临床资料、病理形态以及特征.结果 在6例蕈样霉菌病人中,男女比例为2∶1,平均年龄53.0岁.临床表现符合临床蕈样霉菌病斑片、斑块到肿瘤期的病变过程.通过多种检测分析得知,蕈样霉菌病痛理表现为其真皮内具有脑回状细胞核的异型T淋巴细胞呈片状,并伴有灶性,还有轻微弥漫性浸润,而且渗入皮下脂肪组织,会出现亲表皮性和Pautrier微脓肿.在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中,CD3、CD4以及CD45RO均是表达内容.在蕈样霉菌病早期可进行生物学治疗或者使用皮肤靶向治疗,均可以使病情得到适当缓解,对蕈样霉菌病晚期病人进行联合化疗,也能延缓病情.结论 蕈样霉菌病属于T细胞淋巴瘤,病人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通过病理学检测进行诊断.

    作者:司成;占承志;曾智;郑香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皮肤病与性病杂志

皮肤病与性病杂志

主管:昆明报业传媒集团

主办:昆明报业传媒集团 中华医学会昆明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