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得松
概述胖大海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含量测定方法及多糖的组成,并简要介绍胖大海在保健方面的应用.
作者:王翠霞;郑永飞;李丽丽;卫欢;王伟璇;刘伟 刊期: 2009年第18期
胰岛素泵作为糖尿病强化治疗的一种先进手段,正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使用.我国糖尿病患者近年来也逐渐接受这种治疗方法.
作者:李喜青;丁丽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考察25℃下8h内,美洛西林钠与转化糖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液中美洛西林含量,并观察外观及pH值的变化.结果:美洛西林与转化糖注射液配伍后8h内,其外观、pH值均无明显变化,含量在1h内较稳定.结论:美洛西林可以与转化糖注射液配伍使用.
作者:张东红;朱瑾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肺癌以肺外首发症状为临床表现的诊断.方法:综合分析40例以肺外首发症状的肺癌临床特点及组织学类型,大体分型等关系.结果:以转移症状为首发表现的肺癌,①以组织学分型:腺癌、小细胞未分化癌多于鳞癌.②以大体标本分型:周围型肺癌多于中央型肺癌.结论:充分认识以肺外首发症状为表现的肺癌,可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率.
作者:杜华文;李刘江 刊期: 2009年第18期
加强健康宣教,提高人们对糖尿病的认识,使未发生糖尿病者防止发生糖尿病,使已患糖尿病者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作者:陈丽云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应用于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作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择62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0例、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给予舒适护理管理,观察两组外伤并发症及病人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病人外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病人满意度有明显提高.结论:舒适护理同样适用于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它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癫痫发作时的并发症,促进疾病康复.
作者:秦健秀;蒲晓波;杨钰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观察艾司唑仑在神经性耳鸣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治疗方法是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及镇静治疗,即: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长春西汀注射液20mg,静滴,1次/日;维生素B1 注射液100mg,肌注,1次/日;维生素B12注射液0.5mg,肌注,1次/日;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mg,口服,2次/日;艾司唑仑片1mg~2mg(睡眠尚可或稍差给1mg,睡眠较差或很差者给2mg),口服,每晚睡前服.对照组50例,治疗除不用镇静药艾司唑仑外,其余治疗与对照组完全相同.两组治疗均以7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20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0%;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5例,有效10例,无效25例,总有效率50%.2组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比较,经x2检验,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艾司唑仑(舒乐安定)等镇静类药物(由于艾司唑仑有其突出的优点,建议在选用镇静类药时选用艾司唑仑)在神经性耳鸣治疗中起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蒙慧菊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不同提取方法加味桃核承气汤含药血清对胰岛素(Regular insulin,RI)诱导兔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的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寻找本方抗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佳提取方法.方法:采用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株,以RI诱导VSMC增殖,以不同提取方法制备桃核承气汤含药血清,采用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单染色法,以流式细胞仪检测VSMC的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结果:各组在各细周期的DNA含量比较,总体差异显著(P<0.01);模型组、美迪康组细胞凋亡少;罗格列酮组、乙酸乙酯组细胞凋亡较多.罗格列酮组、乙酸乙酯组促进凋亡作用(Sub-G0期)较加味桃核承气汤全方组显著(P<0.01).结论:促进糖尿病VSMC凋亡的药物有效成分,更大的可能存在于罗格列酮组、乙酸乙酯组当中.在促进糖尿病VSCM凋亡的机制方面,罗格列酮组、乙酸乙酯组均可能与G0/G1、G2M期阻滞有关.
作者:王志高;李赛美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总结急性会厌炎临床观察与护理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8年5月25例急性会厌炎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合理的护理与内科治疗后,所有患者全部治愈.结论:重视急性会厌炎,恰当处置患者,密切观察呼吸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心理护理,才能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降低死亡率.
作者:何志红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酒后脑外伤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酒后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0例酒后脑外伤患者,经手术治疗,存活76例,存活率为95.0%,死亡4例,死亡率为5.0%;患者住院时间4~75d,平均36d.出院时按GOS 评分标准评定疗效,恢复良好56例,中残17例,重残2例,植物状态1例,死亡4例.死亡原因:晚期脑疝2例,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出院后继续随访时间3~29个月,平均18个月,1例植物生存状态患者于出院后4个月死于肺部感染,17例中残患者出院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对酒后脑外伤患者应全面诊断,及时救治,防止酒精作用导致的误诊、漏诊情况发生,提高手术的临床疗效.
作者:谢长春;邹勤;杨海峰 刊期: 2009年第18期
临床药师在药物的合理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药师的充分参与能够降低不良反应,提高合理用药.因此,在临床上应充分发挥药师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
作者:王新美;雷雅琳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企业健康管理对工作人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方法:对2006年~2009年在我院体检的42569名企业员工的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20年来我国各相关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2569名企业体检人员中,血压偏高10640例(25%),高血脂8514例(20%),高血糖2554例(6%),高尿酸血症4257例(10%),体重超重12770例(30%);各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结论:随着社会的进步,企业工作人员心血管以及代谢性等疾病发病呈上升趋势,加强企业健康管理,对预防企业工作人员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金红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子宫全切术后及时进行补钾对肠蠕动恢复的影响.方法:对80例子宫全切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后3d,每日根据血钾值、体重、尿量等决定手术后钾的用量.对照组不予补钾.结果:观察组术后肠蠕动出现的时间早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子宫全切术后病人及时补钾,可促进肠蠕动功能的早日恢复,避免肠麻痹所致的腹胀,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
作者:王才琼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针对南溪县2005年至2008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调研,了解其现状、目前取得的成绩,寻找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对2005年至2008年新农合各项情况纵览及比较分析,进行农村医疗保险调查问卷后总体分析.结果及结论:根据上述方法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现状、目前取得的成绩,寻找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作者:王琼 刊期: 2009年第18期
临床教学,通过实习,医学生学会运用医学知识解决临床实践问题,并掌握基本的临床技能.心血管内科专业因病种多、病情危重、体格检查比较复杂抽象,而此时学生对诊断学的知识有所生疏,加上实习时间较短,使很多医学生在临床见习中没有达到理想效果.如何带好临床实习学生值得带教老师的深入探讨.我们在心内科的临床见习教学中,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作者:张望强;柴睿;杨云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微粒子酶免疫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疫法检测100份2009年1~5月本院收治患者血清标本的HBVM,同时与ELISA法检测结果比较.结果:100例血清标本中,除HBsAg和抗-HBe检测结果MEIA法和ELISA法差异有显著性(P <0.05)外,其它单个HBV-M项目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具有很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梅品玉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观察中药蒲公英提取液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前者用蒲公英提取液灌肠,后者用柳氮磺胺毗绽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75.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药蒲公英灌提取液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好,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洪涛 刊期: 2009年第18期
采用生化检查肾功,治疗前后对比,以达显著改善,恢复正常.
作者:刘石英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柳氮磺吡啶、氢化可的松联合刺五加注射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消化内科2005年5月~2008年5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8%明显高于对照组80%,P<0.05.结论:柳氮磺吡啶氢化可的松联合刺五加注射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正明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引起人们对中药不良反应的重视.方法:通过对240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按三间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不良反应中男性患者中药不良反应的机率>女性,高发年龄为21~40年龄段的青壮年人,中药不良反应多发生于静滴给药途径.结论:应全面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将合理用药贯彻于医药服务的全过程.
作者:项海燕 刊期: 2009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