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荣
本文应用腋路臂丛神经扇形阻滞法协助手术26例,其中:无痛、肌松良好者22例;有痛感需静脉辅助用药能顺利完成手术2例;桡侧或尺侧阻滞不完善各1例.穿刺过程中刺破血管2例,无局麻药毒性反应和周围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扇形阻滞法提高了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
作者:娄菊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通过临床路径的管理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方法:将实施临床路径前后病人的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功能恢复、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临床路径同样适用于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工作主动性,加强医患沟通,患者住院天数、医疗费用下降,满意度均提高.结论:临床路径应用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优于传统诊疗模式,但其佳临床路径,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齐雨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本文针对衰老和疾病产生的机理,研究如何保养身体,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缓衰老,以达到防病延衰之目的.
作者:龚钰清;盛国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高等护校护生护理学基础阶段性学习模式教学方法在临床实习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护理本科院校本科护生9名为实验组(已接受护理学基础阶段性教学方法培训),与2011年大专护校护生27名为对照组(未接受护理学基础阶段性教学方法培训).将两组护生等比例分配到骨科、普外科、内科;同时将两组又分配到每个科室的两个责任组;有带教老师(主管护理师职称)根据实验项目:技能操作、资料收集及病历书写、沟通交流能力、评判性思维、职业情感、知识提问、进行考察、考核.结果:实验组在技能操作、资料收集及护理病历书写、沟通交流能力、评判性思维、职业情感、知识提问分值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等护校护理学基础阶段性学习方法模式的应用在临床实习中的效果显著,为临床实习奠定了基础,是高等护校启动教育部教改计划派生出的有效、成功模式.
作者:郑学勤;王淑文;蔡清华;崔健蓉;于丽琴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脂患者随机分为10mg、20mg和40mg剂量组各50例,每日睡前口服给予对应剂量辛伐他汀药物,疗程8周.结果:40mg组降脂疗效为显著,与其他两组治疗后TC、LDL-C水平之间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20mg组、40mg组血清胆固醇达标率均明显高于10m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各组患者不良反应均可耐受.结论:临床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应首选辛伐他汀20mg治疗,疗效不佳者可将剂量提高至40mg,以有效控制心血管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发展.
作者:王国茗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通过描述痉挛性肛门直肠痛的各种临床治疗方法,比较并提高痉挛性肛门直肠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查阅大量有关痉挛性肛门直肠痛的文献,从中检索出治疗这种疾病的方法.结果:各种治疗方法都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缺乏临床试验对照研究,所以疗效还有待商榷.结论:目前对于痉挛性肛门直肠痛的治疗方法很多,但很多文章只是简单的病例报道,缺乏临床试验对照研究,所以疗效还有待商榷.目前对PF的治疗方法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观点.
作者:徐大超;李梅;张倩;徐辰一;张苏闽;丁曙晴;王岚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住院病人160例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微创组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碎吸针进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进行内科保守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进行比较.结果:微创组总有效率(87.5%)优于对照组(40.0%),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周和4周,微创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秀荣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硬膜外术后自控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32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术毕前为患儿安装一次性使用自控镇痛泵,采用硬膜外术后自控镇痛.PCEA配方:吗啡3~4μg/kg ·h加生理盐水100ml,持续注入量2ml/h,单次剂量0.5ml,锁定时间15min.结果:所有患儿均完成48h的术后镇痛,镇痛优良率为100%,所有患儿生命体征均平稳,有部分病例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在小儿PCEA中应用吗啡3~4ug/kg·h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作者:张茂京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与血压变异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查体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9例,监测所有入选者动态血压以及采用超声检查颈动脉,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与血压变异的相关性.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非勺型组其颈动脉硬化发生率为71.9%显著高于血压勺型组4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非勺型组患者IMT值为1.09±0.31 mm大于血压勺型组患者0.89±0.27 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硬化组患者血压变异率参数24hSBP-CV、24hDBP-CV、dSBP-CV、dDBP-CV、nSBP-CV、nDBP-CV均显著大于非颈动脉硬化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与血压变异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干预此类患者能显著减少对靶器官的损害.
作者:闫建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彩超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颈动脉内中膜(IMT)增厚的价值.方法:通过彩超对3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颈动脉内中膜的测量及25例肾功能正常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应用ALOKE SSA-4000彩色超声诊断仪观察各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有无斑块并计算斑块积分(Crouse)积分.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斑块形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05).结论:彩超检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斑块形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童陶然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药方剂配合手法推拿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64例,分为观察组(n=32)与对照组(n=32),对照组服用中药方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手法推拿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5天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21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5.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药方剂配合手法推拿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具有显著疗效,患儿痛苦少,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鸿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对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治疗疗效进行探讨.方法:我院170例经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及182例经阴式全子宫切徐术(VH)患者进行研究.结果:(1)二组在手术时间与术后排气时间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2) LAVH患者生存质量得分(135±8)高于VH患者得分(100±5),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VH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以及费用低廉,而LAVH适合于盆腔粘连严重的患者.
作者:白凤姬;贾素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临床儿科用药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对策.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我院牧治的98例患儿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管理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各项不良反应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患儿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用药方面,应根据儿童生长发育情况进行施药,且合理用药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任紫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临床上使用小剂量氨磺必利合并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的实际应用和治疗效果,为今后临床上治疗抑郁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方法:将在我院进行抗抑郁治疗的78例患者,其中男性48例,女性30例,年龄从35~6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岁,将78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抗抑郁药治疗,实验组患者在使用常规抗抑郁药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的氨磺必利.结果:6周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共有32例患者有效,有效率为82.05%;对照组患者有效人数是22例,有效率是56.41%.结论:使用常规抗抑郁药加上小剂量的氨磺必利后的临床疗效要明显优于单纯应用抗抑郁药的患者,小剂量氨磺必利合并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在临床值得使用和推广.
作者:李淑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本文回顾性分析88例胰腺癌的发病机制、高危人群现状、诊断技术和有效治疗手段,得出“早期发现,手术治疗:晚期病症,化疗优先,三维放疗,效果明显”的结论.同时强调,目前的治疗措施存在一定的缺陷,还需加强研究,进-步提高胰腺癌的诊疗水平及治疗效果.
作者:贾琪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社区门诊治疗的9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则给予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周,观察组坐位收缩压和坐位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7.92%)明显高于观察组的(87.50%),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确切,临床疗效优于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两种方案在药物不良反应上有各自特点,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药物治疗方案.
作者:易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抑郁值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Zung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延缓帕金森病患者的病程,明显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伊书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肠菌群生物转化对白头翁水提液体外抑菌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健康自愿者新鲜粪便制备肠菌液生物转化模型,常规管碟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检测白头翁水提液经肠菌群生物转化前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痢疾杆菌(ShigellaCastellani and Chalmers)、绿脓杆菌(Pscudomonas aeruginosa)和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等细菌的抗菌作用变化.结果:白头翁水提液经肠菌群转化前后对以上五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的抑制作用在转化后明显增强.结论:人肠菌群生物转化可提高白头翁水提液对痢疾杆菌等的体外抑菌作用,这可能是口服白头翁治疗肠道病原菌感染的重要机制.
作者:岳文鹏;田维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的中医辨证分型与MRI检查病灶分布规律的相关性.方法:对2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入院后24 ~ 72h内进行头颅MRI扫描,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观察患者的中医辩证分型与MRI检查病灶分布规律的相关性.结果:1.MRI发现病灶197个;2.所有分型中病灶部位在基底节区的分布较多,顶叶次之,在豆状核部位分布较少;3.阴虚阳亢、风痰阻络、气虚血瘀型均以表现为小片状病灶为主,而痰热腑实证则以大片状病灶表现为主.结论: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MRI影像的梗死面积、数量及部位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常泰;杨迎;张斌斌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伴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2型糖尿病与恶性肿瘤之间的联系.方法:对我院确诊的5219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研究,其中并发恶性肿瘤患者516例,肿瘤发病率为9.89%.对患者进行不同年龄分组,观察各组间患者的一般情况、以及肿瘤类别等.结果:2型糖尿病临床并发肿瘤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总体患癌率,而且,肿瘤的发病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与病史存在密切的联系,随着年龄与糖尿病病史的增长,患癌率呈现显著的上升.结论:2型糖尿病与恶性肿瘤发病关系密切,临床治疗应根据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降低患癌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作者:杨篷;盛春君;韩玉麒;程晓芸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