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效果

石茹

关键词: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护理, 蓝光照射
摘要:目的:分析对进行蓝光照射治疗的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行护理的效果如何.方法:选择1200名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在患儿进行蓝光照射治疗期间进行护理,然后观察护理效果如何.结果:有285例进行了1次光疗;有506例进行了2次光疗;484例进行了2次以上光疗;有3例出现了胆红素脑病.结论:在新生儿进行蓝光照射治疗的时候,护理效果如何是很重要的,如果护理工作做的好,可以明显的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静脉输注高渗盐、大剂量速尿及间断输注白蛋白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高渗盐、大剂量速尿联合间断静脉输入白蛋白输注对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难治疗性心力衰竭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高渗盐+速尿+白蛋白组)及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给予速尿200mg加1.4%~4.6%的氯化钠溶液300ml,每日1次,静脉输注,每次1小时,同时间断静脉输入白蛋白;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速尿200mg加生理盐水300ml,1日1次,静脉输注.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7天后的尿量、血钠、血白蛋白、血浆脑钠素水平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尿量由治疗前的573±142ml变为治疗后的2310±265ml(P<0.05),治疗后其血浆脑钠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输注高渗盐和大剂量速尿,及间断输注白蛋白,能在短期内明显增加患者尿量,有效减轻钠水潴留,有效纠正低钠血症,降低患者血浆脑钠素水平,提高患者的心功能.

    作者:胡鹏;张凯;曹学敏;李振龙;金道群;陈志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尿毒症皮肤瘙痒应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的疗效及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尿毒症皮肤瘙痒应用血液灌流、血液透析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8例尿毒症合并皮肤瘙痒的患者行血液灌流及血液透析联合治疗,并以同期单纯血液透析治疗的30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瘙痒缓解程度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12周后PTH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t =2.76,P<0.05);观察组瘙痒缓解率为92.9%(26/28),明显高于对照组70.0% (21/30) (X2 =4.92,P<0.05).结论:血液灌流、血液透析联合治疗对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有明显疗效,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张均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基于提高临床能力的推拿教学体系改革

    推拿手法,是推拿防治疾病过程中,以手或手的替代物刺激人体的有一定法度及各种规范化技法,从而达到治疗、康复、预防或保健的作用.为使学生达到这一目的,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基础上,结合教学体系改革及加强实训,让其掌握推拿理论、手法之要点: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渗透之理念.

    作者:张军;杨硕;向开维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启用多功能胸壁牵引固定器治疗连枷胸的研究

    胸部是呼吸循环重要器官所在的部位,胸内脏器主要的为肺和心脏大血管,创伤后容易发生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胸廓是由具有一定活动性和弹性的骨性笼架(肋骨、胸骨和胸椎)与肋间肌所构成,既对胸内脏器和部分腹内脏器起保护作用,更主要是通过呼吸肌活动配合膈肌的升降运动改变胸腔容量大小来完成呼吸功能.胸壁损伤,肋骨骨折和胸骨的骨折等出现连枷胸,也称浮动胸壁,除引起疼痛、造成神经刺激和限制呼吸动度以外,可使胸廓运动的对称性和协调性破坏,从而导致通气功能障碍.如不及时处理,将严重影响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后果十分严重.我院应用自主研发的多功能胸壁牵引固定器固定治疗连枷胸,方法简单,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孟宪春;侯静朴;周志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口服亿活(布拉氏酵母菌)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亿活(布拉氏酵母菌)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方法:1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1)对照组选用常规治疗方法:①肝酶诱导剂药物治疗;②蓝光照射治疗;③对症治疗;④及时补液;⑤换血疗法;(2)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亿活(布拉氏酵母菌).治疗1周后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平均为(7.6±1.7)天,治疗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平均为(4.3±1.5)天,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加用亿活(布拉氏酵母菌)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常规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4%,前者显著高于后者,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亿活(布拉氏酵母菌)能有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提高患儿的治愈率,改善预后.

    作者:李晓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和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护理方法.方法:在手术前配合医生做一些常规检查,术后作必要的护理工作并加强对患者的恢复训练,同时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结果:96例患者都获得17 ~50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的时间为23个月,均已痊愈.结论:加强对患者在手术后的护理,可减少损伤的产生,让患者提前康复,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贾淑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70例报告

    报告用高强度聚焦超声前列腺消融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70例,治疗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前列腺体积(VP)、剩余尿量(PVR)显著下降、大尿流率(Qmax)显著增加.7例(10%)患者出现尿道刺激症状,4例(5.7%)患者出现附睾炎.笔者认为:高强度聚焦超声前列腺消融治疗对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患者有确切的疗效,由于其对前列腺组织进行靶向破坏,所以比较安全,不会伤及周围组织,并发症较少.

    作者:程海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脑出血患者15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对照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结果:住院期间治疗组的再出血率高于对照组,但是死亡率少于对照组).两组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对比无明显差异.随访半年,治疗组GC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能显著降低脑出血患者死亡率与提高预后效果,但该方法可诱发再出血,需在临床上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法.

    作者:黄春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黄芪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效果.方法:2010年3月~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CHF患者87例分为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3例).观察组给予黄芪、丹参两种注射液联合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在临床症状、心功能分级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6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测定方面,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也比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配伍丹参注射液能够显著改善CHF痛患的心功能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武国霞;郭秀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创伤性休克的护理体会

    根据创伤的严重性及需要决定抢救的先后顺序,正确评估患者伤情及危重程度,结合轻重缓急的原则,制定并实施抢救方案和护理措施.

    作者:郝亚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发热52例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发热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行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痛介入封堵术患儿52例,其中房间隔缺损(ASD)22例、动脉导管未闭(PDA) 18例、室间隔缺损(VSD) 12例.对介入治疗中和治疗后发生的6例并发症作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经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发热的有效率为96%.结论:发热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常见并发症,其原因众多,临床不容忽视,而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其疗效肯定.

    作者:吕大沩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中医联合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带状疱疹病例102例分为2组,治疗组52例采用针药结合;对照组50例予以维生素B1、维生素B12、聚肌胞、外用炉甘石洗剂.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及疗效.结果:治疗组中治愈45例、好转5例、未愈2例、无后遗神经痛,对照组中治愈31例、好转12例、未愈7例、后遗神经痛3例.治疗组总显效率86.54%、总有效率96.14%.对照组总显效率62%,总有效率86.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联合治疗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作者:汲秀霞;汲庆雪;董玉梅;裴敏;冯艳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体会

    目的:观察应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不良反应,以及耐药情况.方法:应用GP方案治疗晚期肺腺癌39例:吉西他滨1000mg/m2,第1、8天静滴,顺铂25mg/m2,第1~3天静滴.每两周期判定疗效1次,至患者出现病情进展或出现无法耐受的副作用.若应用6周期后,仍判定有效患者,给予单药吉西他滨维持治疗.结果:CR1例,PR21例,SD10例,进展7例.其中5例初步判定有效患者在应用6周期后出现进展,8例在进入吉西他滨单药维持阶段出现耐药.常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其中以血小板下降为主.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肺腺癌疗效确切,副作用可耐受,不易发生耐药.

    作者:张怡梅;陈连刚;高冬梅;侯春立;苏同义;朱铁年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盐酸丁卡因胶浆在导尿及拔管同时应用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盐酸丁卡因胶浆在导尿时及拔尿管时同时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是采用常规无菌石蜡油做润滑剂的导尿方法及传统的拔尿管方法,实验组是采用盐酸丁卡因胶浆作润滑剂导尿和拔尿管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拔管后排尿的情况.结果:两组的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拔管后排尿情况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盐酸丁卡因胶浆在导尿和拔管时,可起到较好的局部麻醉和润滑作用,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了拔管后的并发症.

    作者:裴会;吴颖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醒脑静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脑出血后昏迷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对联合应用醒脑静与盐酸纳洛酮治疗处于昏迷状态的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86例处于昏迷状态的脑出血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在脑出血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纳洛酮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治疗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醒脑静与盐酸纳洛酮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脑出血症状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脑血肿程度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GCS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昏迷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联合应用醒脑静与盐酸纳洛酮治疗处于昏迷状态的脑出血患者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黄正主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小儿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口腔溃疡的护理

    目的:分析小儿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口腔溃疡的护理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口腔溃疡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后疼痛评分、负面情绪评分、护理满意度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各项负面情绪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减轻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后口腔溃疡的疼痛程度,缓解其负面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乔秀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垂体瘤术式选择与专业化护理技术的应用分析

    对垂体瘤切除术后的45例垂体瘤病人加强术后护理,包括病情观察、围术期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等.经鼻入路行垂体瘤切除术比经颅入路手术出现的并发症少,专业化的术后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张志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两种评分法对社区获得性肺炎危险度分层的评估意义

    目的:研究CURB-65评分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急诊救治中对肺炎严重度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急诊科收治130例患者,入院后分别进行CURB-65评分和肺炎严重度指数(PSI)评分,根据评分结果进行危险度分层,分为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进行比较.结果:采用Kappa法行一致性检验:两种评分结果相近,存在一致性.结论:CURB-65评分的评估作用与PSI一致,但更适合急诊临床应用.

    作者:孙莉;刘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肠菌生物转化对白头翁水提液体外抑菌作用的影响

    目的:探讨肠菌群生物转化对白头翁水提液体外抑菌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健康自愿者新鲜粪便制备肠菌液生物转化模型,常规管碟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检测白头翁水提液经肠菌群生物转化前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痢疾杆菌(ShigellaCastellani and Chalmers)、绿脓杆菌(Pscudomonas aeruginosa)和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等细菌的抗菌作用变化.结果:白头翁水提液经肠菌群转化前后对以上五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的抑制作用在转化后明显增强.结论:人肠菌群生物转化可提高白头翁水提液对痢疾杆菌等的体外抑菌作用,这可能是口服白头翁治疗肠道病原菌感染的重要机制.

    作者:岳文鹏;田维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

    目的:探讨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90例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15个月的社区护理干预,评价干预前后血压控制率变化.结果:干预后血压控制率比干预前上升提高46.6%.结论:社区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和家属的健康行为,提高了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对控制血压相对稳定,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龚晓 刊期: 2013年第02期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贵阳中医学院

主办:贵阳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