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PLC法测定戊己胃漂浮缓释片中芍药苷的含量

司娜;刘文;陈龙富;宋信莉

关键词:戊己胃漂浮缓释片, 芍药苷, 高效液相色谱
摘要:目的:建立戊己胃漂浮缓释片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Thermo ODS-2(5um,250mm×4.6mm,)色谱柱,以乙腈∶水=15∶85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230nm,柱温30℃.结果:芍药苷在0.225852~0.790482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99%.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可测定戊己胃漂浮缓释片中芍药苷的含量.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口服亿活(布拉氏酵母菌)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亿活(布拉氏酵母菌)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方法:1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1)对照组选用常规治疗方法:①肝酶诱导剂药物治疗;②蓝光照射治疗;③对症治疗;④及时补液;⑤换血疗法;(2)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亿活(布拉氏酵母菌).治疗1周后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平均为(7.6±1.7)天,治疗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平均为(4.3±1.5)天,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加用亿活(布拉氏酵母菌)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常规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4%,前者显著高于后者,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亿活(布拉氏酵母菌)能有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提高患儿的治愈率,改善预后.

    作者:李晓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应用聚维酮碘预防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

    目的:应用0.5%聚维酮碘预防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方法:将4500例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成A、B、C三组,剖宫产手术时,A组孕妇不保护腹壁切口,也不冲洗缝合切口;B组孕妇常规给予腹壁切口保护,关腹后更换手套、血管钳、缝合针、线及纱布,用生理盐水冲洗腹壁各层再缝合腹壁各层;C组与B组相似,先用0.5%聚维酮碘液冲洗,聚维酮碘液浸泡2分钟,再用生理盐水冲洗.术后随访5年,了解剖宫产术后切口有无周期性疼痛,疼痛是否与月经有关,局部有无结节和包块,以及彩超检查腹壁切口的情况.有包块术后病检的结果.结果:B组的产妇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几率明显低于A组,C组的产妇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几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聚维酮碘预防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切实有效的.

    作者:王国秀;任全珍;江晓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推拿治疗小儿实秘22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实秘的临床疗效.方法:用推拿手法治疗实秘患儿.结果:总有效率为81.81%,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结论: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实秘疗效显著,临床应用安全且简便易行,无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贺启令;汪惠尧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30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动力髓螺钉(DHS)内固定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探讨临床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佳方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58例,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行动力髓钉内固定术.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负重行走时间、住院时间的情况皆较对照组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有效,术后并发症相对少,负重行走时间长,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曹和平;卢纯青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雷公藤害虫双斑锦天牛的发生及生物防治的探讨

    目的:调查雷公藤双斑锦天牛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探索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雷公藤双斑锦天牛的可行性,为该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田间定期调查受天牛危害的雷公藤植株,观察天牛的形态特征及其发生规律;通过管内接蜂、带虫枝条接蜂和田间放蜂实验研究天敌管氏肿腿蜂对双斑锦天牛的寄生性和防治效果.结果:管内接蜂和带虫枝条接蜂实验表明管氏肿腿蜂对双斑锦天牛具有较高的寄生率和致死率;田间放蜂防治效果尚不理想.结论:管氏肿腿蜂具有寄生雷公藤双斑锦天牛的能力,但春季田间放蜂防治效果不明显.根据双斑锦天牛的发生特点,9~10月应该是田间释放管氏肿腿蜂防治天牛的理想时期.

    作者:郭昆;俞旭平;于晶;陈君;鲍立曾;王志安;程惠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动机归因理论在大学英语分级中应用的研究

    本研究围绕美国心理学家韦纳的动机归因理论探讨了归因与学习动机之间的关系;调查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分级下各级学生英语学习成败归因倾向.结果发现,各级学生的归因有所不同,而且不同的归因会产生不同的学习动机,进而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

    作者:李慧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17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气管异物的临床特点、好发年龄、部位及操作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比较完整174例气管异物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气管支气管异物以1~3岁小儿常见(71.84%),男性常见(69.54%),植物类异物常见(82.5%).160例经硬质气管镜成功取出,术中死亡1例.结论:对家长及看护者的健康教育、首诊医生详实的病史询问、必要的相关检查及合适的治疗手段是使气管异物患儿获得救治的关键.

    作者:易烛光;龚正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中药热奄包治疗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的循证护理

    目的:探讨中药热奄包治疗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的循证护理.方法:中药热奄包外敷结合玻璃酸钠关节注射治疗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62例.结果:显效46例,有效10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讨论:中药热奄包结合循证护理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疗效显著.

    作者:刘蕾;李海波;杨丽莎;刘青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数字化碘水子宫输卵管造影对不孕症诊断价值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分析数字化碘水子宫输卵管造影特点及对不孕症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2例接受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的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造影技术不同分为:对照组,共122例,应用传统的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术;研究组,共110例,应用数字化碘水子宫输卵管造影术.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诊断价值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图像噪声较小(P<0.05),但辐射剂量无差异(P>0.05);而研究组的输卵管梗阻以及重度积水、周围包裹等伴随改变检出率较高(P<0.05);研究组的输卵管破裂、空气栓塞、腹痛及低血压发生率较少(P<0.05).结论:数字化碘水子宫输卵管造影对不孕症诊断的临床价值高,且安全性好.

    作者:陈仲平;胡宴宾;和建冰;康占龙;丁云贵;李学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急性肝损伤的分析

    目的:探讨Clip评分系统在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对确诊的144原发性肝癌病人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发生急性肝损伤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Clip评分系统由于兼顾了肿瘤及肝功能两方面的因素,在预测TACE术后发生急性肝损伤中有独特优势.结论:Clip评分系统也可用于TACE病人,Clip评分2分以下的患者行TACE治疗较安全.

    作者:刘志伟;刘艳芬;黄彩云;韩素桂;张成侠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七氟醚术前应用对患者呼吸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我院外科手术患者临床治疗情况,探讨分析七氟醚术前应用对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接受全麻外科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的麻醉药采用异氟醚,实验组麻醉药采用七氟醚,分析麻醉后患者呼吸功能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皆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ET-Sevf、MV和VT呼吸参数诱导后的波动小对照组,而两组ET-C02、RR和V1.0的诱导前后的波动无差异.结论:七氟醚应用于麻醉患者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苏醒时间以及拔管所需时间,具有良好的耐受性特点,而且相对其他麻醉药七氟醚对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更轻微,安全性能更可靠,值得临床上推广与研究.

    作者:陈艳青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盐酸丁卡因胶浆在导尿及拔管同时应用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盐酸丁卡因胶浆在导尿时及拔尿管时同时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是采用常规无菌石蜡油做润滑剂的导尿方法及传统的拔尿管方法,实验组是采用盐酸丁卡因胶浆作润滑剂导尿和拔尿管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拔管后排尿的情况.结果:两组的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拔管后排尿情况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盐酸丁卡因胶浆在导尿和拔管时,可起到较好的局部麻醉和润滑作用,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了拔管后的并发症.

    作者:裴会;吴颖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调脂效果的观察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剂量对冠心病强化降脂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6例45~75岁的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在常规冠心病治疗基础上(包括肠溶阿司匹林、硝酸脂类、8-受体阻滞剂),A组46例使用阿托伐他汀20rg,B组50例使用阿托伐他汀40mg.治疗4周、8周后分别作血液检查,观察调脂疗效、肝肾功能损害、肌溶解等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时,20mg/d和40mg/d组间及治疗前TC-C下降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达标率比较,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治疗6周及12周后TC、LDL-C达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阿托伐他汀40mg可显著提高血脂达标率,疗效与剂量相关.结论:对于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患者,强化降脂治疗(阿托伐他汀40mg)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较少,能提高达标率,减少心血管事件.

    作者:刘咏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观察

    目的:观察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就诊的136例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设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为实验组,单独应用硝苯地平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血压及血糖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下降,治疗后两组结果显示空腹血糖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压有显著性差异(P<0.05);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2%,硝苯地平控释片组为64.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说明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张广璐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体会

    目的:观察应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不良反应,以及耐药情况.方法:应用GP方案治疗晚期肺腺癌39例:吉西他滨1000mg/m2,第1、8天静滴,顺铂25mg/m2,第1~3天静滴.每两周期判定疗效1次,至患者出现病情进展或出现无法耐受的副作用.若应用6周期后,仍判定有效患者,给予单药吉西他滨维持治疗.结果:CR1例,PR21例,SD10例,进展7例.其中5例初步判定有效患者在应用6周期后出现进展,8例在进入吉西他滨单药维持阶段出现耐药.常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其中以血小板下降为主.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肺腺癌疗效确切,副作用可耐受,不易发生耐药.

    作者:张怡梅;陈连刚;高冬梅;侯春立;苏同义;朱铁年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泻肺利水逐瘀法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LVEF及血浆BNP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泻肺利水逐瘀法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CHF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所有病例均给予常规治疗(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硝酸酯制剂、ACEI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泻肺利水逐瘀中药,疗程为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浆BNP变化情况,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浆BNP水平明显下降,LVEF水平显著增加(P<0.01),且治疗组变化更为明显(P<0.01).结论:泻肺利水逐瘀法能显著降低血浆BNP水平,提高LVEF,改善心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吕波;陈立;黄瑞峰;李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吗啡用于小儿术后自控镇痛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硬膜外术后自控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32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术毕前为患儿安装一次性使用自控镇痛泵,采用硬膜外术后自控镇痛.PCEA配方:吗啡3~4μg/kg ·h加生理盐水100ml,持续注入量2ml/h,单次剂量0.5ml,锁定时间15min.结果:所有患儿均完成48h的术后镇痛,镇痛优良率为100%,所有患儿生命体征均平稳,有部分病例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在小儿PCEA中应用吗啡3~4ug/kg·h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作者:张茂京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程懿钦对“脾”本质的研究

    程懿钦退休前是贵州省中医研究所附院主任医师,业务院长,1992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医学专家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7年3月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遴选为“九五”期间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而带徒.程氏在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中,对消化系统疾病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是贵州省有名的消化系统专家.

    作者:唐宇沙;唐仕勇;李必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紫癜性肾炎患儿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紫癜性肾炎患儿的影响.方法:将本院84例紫癜性肾炎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紫癜性肾炎患儿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树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分析

    目的:探讨彩超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颈动脉内中膜(IMT)增厚的价值.方法:通过彩超对3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颈动脉内中膜的测量及25例肾功能正常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应用ALOKE SSA-4000彩色超声诊断仪观察各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有无斑块并计算斑块积分(Crouse)积分.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斑块形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05).结论:彩超检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斑块形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童陶然 刊期: 2013年第02期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贵阳中医学院

主办:贵阳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