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节段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1例报告

陈林;杨华;卢文;陈东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 双节段截骨, 后凸畸形
摘要: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严重时,将导致患者不能平视、平卧,腰背部疼痛,站立、行走困难,部分患者呼吸、吞咽等功能受到影响,造成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及严重的心理障碍,对于这部分病人应进行手术治疗。现将我院2013年5月7日收治1例双节段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病例汇报如下。
贵州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云岩区2006-2014年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接种情况分析

    我国曾是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B),以下称乙肝]高发区,其流行范围广、发病率高、危害性大,主要侵犯儿童和青少年,是我国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流行型[1]。据2006-2007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乙肝表面抗原(HBsAg )流行率为7.18%,有9300万人是 HBsAg携带者;乙肝感染流行率为34.28%,全国目前感染过乙肝病毒的有近5亿人。为了解近年来云岩区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接种情况,以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乙肝疫苗24 h 及时接种率,现将辖区所有医疗机构产科2006-2014年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接种情况及未接种原因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潘春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不同时机静脉分娩镇痛对产程和新生儿的影响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静脉分娩镇痛在产程潜伏期的应用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300例随机分为Ⅰ组:潜伏期分娩镇痛,Ⅱ组:活跃期分娩镇痛,Ⅲ组:对照组,不用任何镇痛药物,每组100例。观察产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产程、分娩方式、新生儿 Apgar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ⅠⅡ组VAS评分明显低于Ⅲ组,而头晕、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Ⅲ组,但产科其他观察指标三组无统计学差异。新生儿Apgar评分和呼吸频率三组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产妇自潜伏期开始使用瑞芬太尼静脉分娩镇痛可以明显缓解疼痛,而对产程和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作者:汪莉;何旋;柳璐;冯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正畸技术在固定青少年外伤牙23例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正畸技术治疗青少年牙外伤松动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牙外伤的青少年患者4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3例和治疗组23例,对照组采用牙弓夹板固定术的方法使牙齿再愈合,治疗组采用正畸托槽结扎固定术对外伤牙进行复位固定,治疗后进行随访观察3个月,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23例牙外伤患者骨折复位良好,牙槽骨、牙根无吸收,无松动、叩痛现象,未发生外伤性错颌畸形,正畸治疗后显效23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占95.65%,对照组治疗后显效10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占65.22%,两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技术固定青少年牙外伤松动、移位效果好,简便实用,是较易被广大青少年患者所接纳的治疗方法。

    作者:谢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贵州首例类孟买血型的发现及鉴定试验

    类孟买血型为罕见的 H抗原缺失的ABO分泌型,我省首例类孟买血型(OA h )因血型正反定型不符而被发现。现报告如下。

    作者:蔺承艳;杨继红;刘琴;龚燕;张连刚;墙新友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维生素 C 联合维生素 E 对 COPD 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

    目的:探讨维生素C联合维生素 E对COPD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从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2011年6月6日至2014年3月20日住院患者中选择符合条件的30例COPD患者将其作为实验组,在予以COPD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C及维生素E治疗10 d(维生素C注射液2.0 g+NS 250 mL ,1次/d静滴,疗程10 d;维生素E胶丸100 mg ,1次/d口服,疗程10 d)。另外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仅予以COPD常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体内SOD与MDA变化。结果无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在治疗前血清MDA及SOD水平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在使用维生素C、E治疗后体内SOD及MDA水平与未使用维C及维E的对照组治疗后体内SOD及MDA水平比较均有差异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C联合维生素E治疗能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维持体内氧化/抗氧化水平的平衡。

    作者:汤锋;胡系伟;孙立;魏琦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口腔修复治疗前患者290例口腔卫生状况调查

    目的:探讨口腔修复治疗患者在口腔治疗前口腔健康状况。方法选取志愿参与口腔疾病初诊治疗患者290例,采用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及口腔检查的方式获得患者的一般情况、牙冠龋齿、牙根龋齿、牙龈出血和牙结石等口腔卫生数据。结果三组牙龈出血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35,P=0.015),50~69岁组的牙龈出血检出率显著高于10~29岁组和30~49岁组( P<0.05);牙结石总检出率为95.51%,平均每人有14.07个牙位牙结石。三组的牙结石检出率和牙位牙结石无显著差异( P>0.05),牙龈出血总检出率为48.97%,三个年龄组牙龈出血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35,P=0.015),50~69岁组的牙龈出血检出率显著高于10~29岁组和30~49岁组( P<0.05)。三组的牙根龋齿患病率和牙位牙根龋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检出的459颗牙冠龋齿中,窝沟龋有256颗,占患牙冠龋总数的55.7%。结论口腔治疗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口腔疾病状况,治疗前了解患者的口腔状况有利于治疗方案的制定。

    作者:黄丽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痛风定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22例临床观察

    2型糖尿病(T2DM )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合并血尿酸升高,T 2D M患者的血尿酸水平的升高与肥胖、脂代谢紊乱、血压升高、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肾功能减退密切相关。其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升高已是共识,因此T2DM 患者积极防治 HUA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医药在防治高尿酸血症研究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果,显示出广阔的前景[1]。遵义医学院内分泌科采用中成药痛风定胶囊治疗 T2DM 合并HUA ,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利;李显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T2DM 合并肺结核患者维生素D与 T 细胞亚群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肺结核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T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4年10月我院肺结核患者102例为实验组,其中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A组)52例,单纯肺结核患者(B组)50例;以健康献血者50例为对照组(C组)。测定三组的血清25(O H )D、T 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分析25(O H )D与CD4+/CD8+的相关性。结果25(O H )D、CD3+、CD4+在三组间及三组内两两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CD4+/CD8+在三组间及C组与A、B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25(OH)D与CD4+/CD8+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25(OH)D缺乏的肺结核患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为此类患者补充维生素D可能使其获益。

    作者:魏兰;贾新转;冯军鹏;彭海军;段小亮;秦学博;李玉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食道异物取出术181例临床分析

    食道异物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急症,少数病例可能会出现食道穿孔并继发颈,胸感染、脓肿,大血管出血等并发症,严重者死亡[1]。故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关键,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共收治181例食道异物,经手术治疗后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亦飞;龚正鹏;张慧琴;饶立;张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术后服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34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术后服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6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服用达那唑胶囊,治疗组给予小剂量米非司酮,考察的临床治疗效果等。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58.8%较对照组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黄体生成素(LH)、睾酮(T)、孕酮(P)水平较对照组改善程度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服用小剂量米非司酮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显著改善患者生理指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的疗效。

    作者:郑疆;陆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重症胰腺炎营养支持方式的选择与韦尼克脑病发生关系的观察体会

    韦尼克脑病[1‐2]是因硫胺素(Vit‐B1)缺乏所致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综合征,在胰腺炎患者特别是重症患者,因其病程时间长,长期禁饮食,可导致韦尼克脑病的发生。本文通过回顾我科2014年1-7月期间45例住院时间超过30 d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在肠内或肠外营养治疗下与韦尼克脑病发生情况的临床对比观察,可见肠内营养支持下韦尼克脑病的发生率较肠外营养低,为本病治疗过程中营养支持方式的选择提供临床经验。

    作者:龚毅;柳扬;侯炬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125I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内放疗治疗涎腺恶性肿瘤的应用进展

    涎腺恶性肿瘤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生率约占上皮源性肿瘤的7%左右[1],其生物学特点为生长速度较为缓慢,早期自觉症状不明显,颈淋巴结转移较少见,但局部浸润性较强,且易发生远处转移。目前涎腺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辅以放疗等其他治疗。传统外放疗放射区域大,周围正常组织对放射线耐受量低,患者常有皮肤破溃感染、唾液腺及口腔反应、吞咽和张口困难及颌骨骨髓炎等副作用,且化疗对头颈部腺源性肿瘤相对不敏感;而125 I放射性粒子组织内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是一种新兴的微创疗法,属于放射治疗的一种,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有效、易防护、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工作中已应用。本文将125 I放射性粒子内放疗在涎腺恶性肿瘤的治疗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万丞丞(综述);罗洪(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武汉市第八医院超声科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筛查结果分为+ ASO+DM 组,+ASO -DM组及-ASO -DM组。结果+ ASO+DM 组足背动脉 R与Q和+ ASO -DM 组差异显著,P均<0.05;+ASO+DM组足背动脉R、VMB及Q和-ASO -DM组差异显著,P均<0.01。结论超声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有较高的准确性、安全无创为及时发现病变及早干预提供重要指导作用。

    作者:林丽晴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NSE及S-100蛋白检测在判断新生儿脑损伤预后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N S E及S‐100蛋白浓度对于判断新生儿脑损伤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61名脑损伤新生儿,并随机抽取我院出生的80名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新生儿出生第1天静脉血3 m L送检,检测N S E及S‐100蛋白浓度。结果在发生脑损伤的新生儿中,静脉血N S E及S‐100蛋白平均浓度的测量值分别为(3.210±1.415)μg/L、(17.889±4.657) ng/L ,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454±0.082)μg/L 及(5.168±2.392) ng/L ,同时NBNA评分低于健康对照组;在发生脑损伤的患儿中,预后良好组两种蛋白平均浓度分别为(2.976±1.236)μg/L、(14.363±4.419) ng/L。结论在脑损伤新生儿中,血清NSE及S‐100蛋白水平均升高,且升高程度有助于判断患儿的预后。

    作者:李俊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介入技术在17例血透通路中的应用体会

    血透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目前临床常用的有自体动静脉内瘘、移植物动静脉内瘘和中心静脉置管等。我省近几年来血液透析事业飞速发展,但血透专业医护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尤其在建立、使用和维护血透通路方面,因而导致终木期肾衰患者血透通路的过度损害及过快耗竭,其中又以中心静脉问题尤为突出,笔者于2011年10月至2014年12月共收治相关病患17例,给予相应的介入检查及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宗旸;姜燕;陈彦;谢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预防使用氟康唑对头孢哌酮引起的大鼠肠道真菌增殖和易位的影响

    目的:探讨预防性使用氟康唑不同的时间对肠道真菌增殖及易位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30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大鼠每天均按体质量比例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直至取实验动物标本,每组动物均在第7天始分别加用生理盐水或氟康唑行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使用3d(A组),氟康唑使用3d(B组),氟康唑使用5d (C组)后各组取血液、肠系膜、胰腺、肺组织及肠内容物行真菌培养,同时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结果与A组比较,B组和C组肠道真菌数量明显减少(P<0.05)、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相应明显下降(P<0.05);与B组比较,C组肠道真菌数量显著减少(P<0.05)、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也明显下降(P<0.05),与A组、B组比较, C组真菌易位至肠外组织器官总数均明显减少(P<0.05)。肠道真菌增殖分别与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和真菌易位至肠外组织器官总数呈正相关( r=0.943和0.923),真菌易位至肠外组织器官总数与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呈正相关( r=0.998)。结论预防性使用氟康唑可以明显减少肠道真菌增殖及易位,预防用药5天比较合适,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有助于深部真菌感染早期诊断。

    作者:张帅民;罗湘蓉;石承先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双节段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1例报告

    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严重时,将导致患者不能平视、平卧,腰背部疼痛,站立、行走困难,部分患者呼吸、吞咽等功能受到影响,造成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及严重的心理障碍,对于这部分病人应进行手术治疗。现将我院2013年5月7日收治1例双节段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病例汇报如下。

    作者:陈林;杨华;卢文;陈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儿童紫癜性肾炎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紫癜性肾炎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3月于我院就诊并被诊断为儿童紫癜肾炎的患儿37例作为研究组,另随机选取于门诊接受常规体检的患儿38例作为对照组,抽取所有研究对象的空腹外周血,测定其炎症因子水平,对比不同严重程度疾病患儿的炎症因子情况,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儿血清TNF‐a、TGF‐β1,IL‐6、IL‐10和CRP的水平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情严、程度增加,外周血中TNF‐α、TGF‐β1、IL‐6、IL‐10和CRP的水平逐渐增高,中型和重型明显高于轻型,重型明显高于轻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儿童紫癜性肾炎的严重程度,因此临床上可根据炎症因子的变化为儿童紫癜性肾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海冬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改良耳垂下切口穿腮腺行髁状突颈部骨折坚强内固定术9例临床分析

    髁状突骨折的手术方式常为经耳屏前拐行切口入路和下颁下切口入路,但二者对于髁状突颈部骨折断端暴露均不特别充分。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我科采用改良耳垂下方切口经腮腺,解剖面神经颊支、下颁缘支径路治疗髁状突颈部骨折患者9例,取得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尹鑫海;赵科;吴亚东;宋具昆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呼吸重症监护室气管插管与非气管插管患者气道分泌物标本细菌谱的比较

    呼吸重症监护室(RIC U )是危重症患者抢救治疗的场所,由于患者并发症多、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侵入性医疗操作等原因,导致其患者感染发生率是普通病房感染发生率的4~5倍[1]。为指导治疗,对我院RIC U 612例患者气道分泌物细菌谱分析,以提高临床临床药物应用水平。国内文献报道[2]医院细菌感染以大肠埃希菌及铜绿假单胞杆为主,而我院呼吸重症监护室是否也以这两种细菌为主?我们进行了此实验研究。

    作者:于祥;张湘燕;叶贤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贵州医药杂志

贵州医药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