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体会

黄长阳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临床特点, 慢性肾功能衰竭, 患者治疗, 蛋白质代谢紊乱, 微血管并发症, 胰岛素分泌, 小球硬化症, 碳水化合物, 慢性进行性, 多系统损害, 代谢性疾病, 组织器官, 治疗情况, 血糖水平, 心血管病, 糖尿病性, 死亡, 护理体会, 功能减退
摘要: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 )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以及衰竭[1]。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 )即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DM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DN是DM 患者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因心血管病死亡的DN 病人数为无蛋白尿DM 病人的4倍,为一般健康人的37倍[2]。随着DN的进一步的恶化,会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加强DN患者治疗和护理是非常必要的。现结合我院收住的60例D N患者的治疗情况,对D N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贵州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兰索拉唑联合胃苏颗粒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联合胃苏颗粒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 )的疗效。方法将我院门诊120例经过症状及胃镜检查确诊为RE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及对照组(60例);观察组:兰索拉唑30mg,2次/d、胃苏颗粒5g,3次/d。对照组:兰索拉唑30mg,2次/d,莫沙必利5mg,3次/d,疗程均为8周,两组均观察临床症状、内镜下变化及其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经过8周治疗两组症状及内镜下黏膜修复状况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84.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 RE均有好疗效,但对照组出现莫沙必利导致的腹泻、腹痛及肝功能损害等副作用,而观察组未出现药物副作用,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尔博;聂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疗效观察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neona tal pulm onary hya-line membraned isease ,NHMD)又称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idiopathic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RDS ),是新生儿出生后早期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的呼吸系统疾病,多见早产儿,是影响早产儿死亡的重要疾病,男性、胎盘早剥、剖宫产及胎儿宫内窘迫是其主要易感因素;胃液泡沫振荡试验阴性对本病的诊断有指导意义。绝大多数NHMD发生在出生后6 h以内[1]。发病的病理基础是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 ,PS )缺乏,固尔苏为天然猪肺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能针对病因补充 PS ,联合使用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CPAP)是使呼气未维持正压通气,避免肺泡塌陷,使肺泡复张,从而改善肺泡通气换气功能,2009~2012年我院在行CPAP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固尔苏治疗 NRDS 患儿2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克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腹腔妊娠超声误诊1例报告

    近年来,异位妊娠越来越多。根据受精卵着床位置的不同,可分为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宫颈妊娠、手术切口妊娠、子宫残角妊娠及阔韧带妊娠等,其中输卵管妊娠常见。腹腔妊娠是指妊娠位于输卵管,卵巢及阔韧带以外的腹腔内,是一种罕见而危险的异位妊娠。腹腔早、中期妊娠报导相对较多,而晚期妊娠较少,发生率约为1:(15000~30000)次正常妊娠,病死率数倍于其他的异位妊娠,与内出血发病率高有关[1]。腹腔妊娠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是指受精卵直接种植于腹膜、肠系膜、大网膜等处,极少见[1];继发性是异位妊娠发生在输卵管,以后由于输卵管妊娠破裂或妊娠囊从输卵管伞端排出,再种植于腹腔。也可继发于卵巢妊娠或子宫内妊娠,继发性腹腔妊娠占大多数。许多腹腔妊娠病例的胎儿在妊娠早期即死亡,存活到中期妊娠甚至晚期妊娠很罕见。在早期妊娠的前、中期,超声难以区分腹腔妊娠和其他的异位妊娠。术中如发现盆腔器官有破口可确诊为继发性腹腔妊娠,若未发现有破口,但孕早期曾发生剧烈腹痛,或人工流产术和(或)药物流产失败均提示继发性腹腔妊娠可能[2]。

    作者:邱先发;范光明;刘昌铭;张永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遵义市县级居民慢性肾脏病知晓率调查分析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ose ,CKD)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突出公共卫生问题,因其较高的患病率、伴发心血管疾病率和病死率,以及较低的CKD知晓率、防治率和危害性认知率而倍受医学界关注[1]。自2006年确立“世界肾脏病日”历经7年的大力宣传教育,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人群对 CKD的认知已有较大的提高,为了解经济欠发达城镇人群对CKD的知晓率。为此,分别在遵义市三个县城随机调查280名常住居民对CKD的认知情况,旨在为本省CKD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倪宇;杨垒;杨亦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巨型左房黏液瘤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1例

    心脏黏液瘤是常见的心脏良性肿瘤,占50%左右。其组织起源尚不明确。多发生于心房间隔的卵圆窝左房侧,以单发者多见,约占总数的85%,大多有蒂与心房间隔卵圆窝相连,起源于右心房的占10%,起源于心室的占5%。其发病年龄从15~80岁不等,女性患者约占75%,大多数为散发病例[1]。

    作者:邓盈;刘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双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H s-c、F IB 水平的变化及疗效观察

    目前,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众多治疗方法中抗血小板治疗是目前被循证医学证实的有效的策略之一[1]。但有证据表明即使给予了现有的抗血小板治疗仍然有25%~30%的患者将在3~5年内复发,如何降低脑卒中复发率,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有临床研究发现缺血性卒中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2年复发率高达12.3%[2],且阿司匹林作为广泛使用的主流抗血小板药物被发现其抗血小板作用个体差异很大,因此是否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如何选择双抗药物成为了目前研究的热点[3-5]。奥扎格雷钠是血栓烷(TX)合酶抑制剂,能阻碍前列腺素 H2(PGH2)生成血栓烷 A2(TXA2),促使血小板所衍生的 PGH2转向内皮细胞。内皮细胞用以合成前列腺素I2(PGI2),从而改善T XA2与PGI2的平衡异常。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扩张血管的作用,改善脑缺血急性期的循环障碍及改善脑缺血时能量代谢异常。能否常规使用阿司匹林联合奥扎格雷钠双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及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国内很少报道。本文旨在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纤维蛋白原(FIB )的影响,探讨作用机制,改善临床预后,指导临床合理治疗,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江显萍;陈建华;吴大鸿;陆广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对照研究(附80例报告)

    目前饮酒已成为人们主要的社交方式,酒生产量及人均消耗量正在明显增加,酒精是一种麻醉剂,为亲神经物质,长期饮酒可产生酒精依赖、戒断综合征、精神病性症状,甚至出现不可逆性的神经系统损害。对我院收治的酒精所致精神障碍[1]分别用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比较两者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

    作者:张琳;凌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结直肠损伤28例诊治分析

    结直肠损伤是腹外伤中较常见的严重损伤之一,结肠内含有大量细菌,结肠壁薄,血运差。所以结肠损伤后极易感染,组织愈合能力差,临床处理比较困难,严重时危及伤者生命。本文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8例结直肠损伤作一临床总结,现分析如下。

    作者:梁正子;郑文静;颜登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肝细胞肝癌 CT 动态增强影像学表现形式与病理分化程度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通过CT动态增强影像学的表现形式评估肝细胞肝癌的病理分化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3年7月通过手术切除证实为肝细胞肝癌的54例患者的病理学和CT影像学资料。根据CT三期动态增强在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的不同表现形式,将肝细胞肝癌影像学表现形式被分成三类。将肿瘤病理分化程度与三类影像学特点分别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肝细胞肝癌影像学表现形式分为三类,Ⅰ类(26例):肝动脉期和门静脉期为高密度、延迟期为低密度;Ⅱ类(17例):肝动脉期和延迟期为低密度、门静脉期为高密度;Ⅲ类(11例)。三期均为低密度。54例患者中高分化组22例,中分化组17例,低分化15例。所有低分化的肝细胞肝癌影像表现形式为Ⅰ类;影像表现形式为Ⅲ类的病理分化程度均为高分化。CT 动态增强影像学表现形式与肝细胞肝癌分化程度之间有相关性(P<0.001)。结论 CT 动态增强影像学表现形式可以有效预测肝细胞肝癌的病理分化程度。

    作者:宋朝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近几年,国内相关研究报告指出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因此做好恶性肿瘤的早诊断与治疗就显得十分必要。组织细胞学检查确诊时,大部分恶性肿瘤患者已经为中晚期,而肿瘤标志物检测则成为肿瘤早期诊断为重要的一种方式[2],在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广泛。为了进一步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我院针对接诊的恶性肿瘤患者采用C A 125、C A 15-3、C A 242及联合检测进行了研究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常利;孙琰荣;雷慧珠;孙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超敏肌钙蛋白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CS)包括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 A )。其共同病理生理学基础是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严重狭窄、闭塞、心电不稳定而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ACS 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高,早期识别和早期治疗能明显降低病死率,改善远期预后[1]。近年我院应用超敏肌钙蛋白(hs-cTn)检测,提高了对ACS的诊断能力。

    作者:赵国兵;张霞;李贵超;马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某公司2013年度职业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职业健康体检关系到企业在职职工的切身利益,也是用人单位必须履行的义务[1],为了解在职职工健康状况,确定职业与危害健康因素,并为今后制定疾病的预防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2013年6月对某公司在职职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作者:蔡贵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快速康复外科在直肠癌患者的应用(附40例报告)

    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 ,FTS)是由丹麦的外科医生 H Kehlet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限期的结直肠癌手术领域中提出[1]。它通过多学科、多模式的综合性治疗,加速患者术后的康复。快速康复能促进围手术期患者更好的护理及减少患者术中的心理障碍,缩短住院天数及费用,而且越来越多的应用在结直肠患者手术中[2]。它是被循证医学证实有效的一种方法,可减少围手术期患者的不良反应。现将我院收治的4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詹玮;张汝一;姬清华;颜登国;甄运寰;史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急性胰腺炎腹膜后间隙扩散的弥散加权像研究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为腹部外科常见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胰酶消化胰腺及周围组织所致的急性炎症,由于胰腺位于腹膜后肾旁前间隙内,胰酶可破坏肾筋膜累及肾周间隙甚至肾旁后间隙,有研究[1]证明胰腺炎的严重程度与胰腺炎腹膜后间隙扩散范围成正相关,本文旨在通过研究胰腺炎胰腺的DWI表现及 ADC值与胰腺炎腹膜后间隙扩散范围的关系,了解胰腺炎的弥散加权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表现及表现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neffi-cient ,ADC )值与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之间有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张国平;李德炯;钟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胰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 SAP)是由于多种病因导致胰蛋白酶在胰腺大量活化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同时,胰蛋白酶进入血液循环引起心血管、肺、肝、肾、消化道、内分泌和血液系统等功能不全[1,2]。因此,SAP 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multiple organ dysfunetion syndrome ,MODS)治疗棘手,病死率很高,占20%~30%。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重点应用液体复苏,纠正患者内环境失调,维持正常脏器功能[3]。持续性血液净化可以有效清除胰腺炎的部分炎症介质和毒素,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改善预后,已经被有效应用于SAP的治疗[4]。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是血液净化治疗的直接操作者,良好的治疗效果与持续性血液净化过程中的科学、精心护理密切相关。本院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对41例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SAP合并 MODS 患者实行全方位的观察和护理,并取得良好疗效,现将患者行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观察和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李雪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分类保守治疗27例临床疗效观察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 mandibular disorders ,TMD)累及颞下颌关节和(或)咀嚼肌系统,临床上主要分为以下四类:咀嚼肌紊乱疾病、结构紊乱类、炎症疾病、骨关节病,但不同类型的颞下颌关节疾患都必须严格遵循统一的综合保守治疗原则[1],如何正确的使用保守手段治疗不同类型的TMD ,基于我们对该病早期的准确诊断与科学的疗效评估。我院自2011年以来针对不同分类的TMD 病患者采用微波理疗、手法复位、各类开口练习、关节腔封闭与冲洗等多种保守手段治疗,现随机抽取2011年6月以来就诊我院的27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对其临床分类治疗的疗效作一评估分析与讨论。

    作者:张倩;余小明;马丽霞;李艳;谭芳;焦炳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大肠癌发病危险因素研究(附98例报告)

    目的:调查大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为疾病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和体检的患者86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大肠癌患者98例,未患大肠癌患者766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大肠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在调整性别、年龄等混杂因素后,亲属患肿瘤(OR=1724,95% CI=1.104~3.618)、喜食熏腊腌渍食品(OR=1.121,95% CI=1.103~3.002)、慢性阑尾炎(史)(OR=1.107,95% CI=1.002~2.006)和糖尿病史(OR=1.678,95% C I=1.113~3.967)为大肠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亲属患肿瘤、喜食熏腊腌渍食品、慢性阑尾炎(史)和糖尿病史为大肠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对此类人群应加强体检,同时改变生活方式。

    作者:李映峰;徐建;周学录;屈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急诊腹部手术后切口延期感染7例治疗体会

    切口感染多发生于术后3~4 d,延期感染多见于有钢板等内置物的手术,腹部无内置物的手术切口延期感染十分少见。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收治了7例此类病人,均治疗痊愈,现报告如下。

    作者:牛玉林;黄专专;熊建斌;申梓玄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术中及术后应用替罗非班在复杂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观察冠状动脉复杂病变介入治疗术中及术后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50例冠状动脉复杂病变患者,随机分为 A组(冠脉造影明确后即静脉应用替罗非班并行PCI治疗)和B组(PCI术后即刻应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PCI术后 T IM I3级血流率、术后6~12h超敏肌钙蛋白(hs-T nT )、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术后1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及出血和血小板减少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A组 PCI术后即刻 TIMI3级血流率有高于B组倾向72/75 vs 66/75,χ2=3.26,P=0.05),A组术后6h、12hhs-TnT浓度显著低于B组(94±12.8vs104±6.2pg/mL,P<0.001;69±11.4 vs 78±13.2 pg/mL ,P<0.001),其余观察指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论复杂冠脉病变介入术中早期应用替罗非班较术后应用可能获得更好的心肌灌注水平,降低介入手术相关心肌损伤,不增加严重出血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

    作者:李安洁;蒋智;梁青龙;吕美霖;韦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宫颈环形电刀切除术联合中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86例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宫颈环形电刀切除术(LEEP)联合中药保妇康栓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CIN患者8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采用LEEP对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组术后一周应用保妇康栓,2粒/d,1次/d,连用3个疗程,每个疗程2周。对照组术后不用任何药物。于术后6个月复查1次,观察宫颈修复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病理诊断基本相符,符合率达86.7%。治疗后TCT细胞学检测显示,研究组有4例出现鳞状上皮内病变,对照组达11例。HPV检查显示,研究组 HPV 病毒转阴41例,对照组转阴34例。总有效率研究组达97.6%,显著高于对照组81.4%,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EP 手术联合中药保妇康栓外用可以有效抑制 HPV 病毒,提高CIN的治愈率,值得在临床借鉴。

    作者:李瑞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贵州医药杂志

贵州医药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