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伤性十二指肠破裂9例诊治体会

毛能

关键词:外伤性, 十二指肠破裂, 现报告如下, 解剖位置, 损伤
摘要:十二指肠因其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其损伤后术前确诊较为困难,我院自1994年3月至2002年10月共收治外伤性十二指肠破裂9例,现报告如下.
贵州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青霉素稀释液的制备及临床应用观察

    青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抗菌作用强、疗效高、毒性低,广泛应用于临床.20世纪后期临床上通常使用苯甲醇作为注射溶媒,减轻其肌肉注射时引起的疼痛.2001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通报苯甲醇作为注射溶媒明显增加注射性臀肌挛缩症发生的危险,卫生部已禁止使用苯甲醇作为青霉素注射溶媒.我院药剂科灭菌制剂室于1991年3月开始研制青霉素稀释液供临床使用.经临床应用观察反映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先坤;王雪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脊柱术后脑脊液漏17例防治探讨

    脑脊液漏(cerebrospinal fluidleakage CSFL)是脊柱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处理不当,容易导致椎管内感染,甚至颅内感染,后果严重.充分认识脑脊液漏发生的原因,周详制定防治对策,非常重要.我院自1999~2003年脊柱手术464例,术后表现脑脊液漏17例,现将其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尚显文;王庚启;邢维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凯里市2001~2003年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型肝炎检测结果分析

    乙型肝炎流行范围广,发病率高,危害性大,是我州常见的传染病,近几年发病率为35/10万左右,居全州传染病发病率的第5~6位.为了解凯里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状况,特对2001~2003年到我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9 256名从业人员乙肝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卫芳;苏亚玲;杨斌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剖宫产术612例指征分析

    剖宫产术是处理高危妊娠的重要方法之一,合理选择剖宫产指征,同时在一定范围内降低剖宫产率,既可以降低高危孕妇和围产期新生儿的病死率,又可以避免和降低剖宫产的并发症.本文从我院近4年剖宫产指征的构成比例等因素分析,探讨各项指征的合理性,寻找降低剖宫产的可行办法.

    作者:朱莉君;邓婕;卢琼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低分子肝素与黄芪当归合剂联用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与黄芪当归合剂联用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患者尿蛋白、血浆白蛋白、血肌酐和胆固醇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及环磷酰胺(CTX)治疗,治疗组给予激素、CTX治疗的同时,另予低分子肝素联合黄芪当归剂治疗.在治疗第8,12周时分别检测各组尿蛋白、血浆白蛋白、血肌酐和胆固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尿蛋白,血肌酐(Scr)和胆固醇明显下降(P<0.05),血浆白蛋白显著回升(P<0.05).结论在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方面,低分子肝素与黄芪当归合剂联用比激素和CTX更能有效降低尿蛋白.血肌酐和胆固醇,增加血浆白蛋白水平.

    作者:张萍;梁劲松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应用于人工流产临床效果观察(附28例报告)

    人工流产是中止妊娠的有效措施之一,但在治疗过程中往往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恐惧.于人工流产手术中联合芬太尼应用,不仅可以消除孕妇紧张恐惧心理,还减少了人流综合症的反应.

    作者:周卫东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138例临床分析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产科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是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由于心脏外科的迅速发展,先天性心脏病的妊娠的患者明显增多.现分析我院138例妊娠合并先心病的临床资料,探讨先心病对母儿的影响和围生期处理原则.

    作者:徐烨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颅咽管瘤58例显微外科治疗体会

    颅咽管瘤大多数生长在鞍区或三脑室,与视交叉、颈内动脉、下丘脑、垂体柄以及垂体等重要结构有密切关系,随肿瘤不断生长可造成视力障碍、内分泌功能紊乱、梗阻性脑积水等严重后果.手术是治疗颅咽管瘤的主要手段.我们对1998年1月至2003年4月收治的颅咽管瘤58例,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向及部位,应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取得了较好的手术效果.

    作者:董明昊;隋建美;陈益民;杨华;李玉明;任儒学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健康教育在口腔门诊中的应用

    口腔门诊是大量牙病就诊的场所,由于病人所患牙病的不同,对疼痛耐受能力不同,以及对口腔门诊的了解程度不一,所以病人的心理反应也各不相同.因此,健康教育在口腔门诊中尤为重要.

    作者:董爱宁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显微外科技术建造前臂动静脉内瘘33例分析

    尿毒症患者需要长期进行血液透析,动静脉造瘘为血液透析建立了通畅的血液通路,并能达到一定的血流量,保证血液透析充分、有效.我院自2000年5月至2005年2月用显微外科技术建立动静脉内瘘33例,效果良好,总结如下.

    作者:王亚平;曾召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我科自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65例,我们进行了有计划的早期康复护理,获得了预期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海燕;唐建玲;袁萍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不同疾病血沉动态观察结果分析

    血细胞自由沉降率(下称血沉)的测定,在临床中的应用已有悠久的历史,是临床对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常用的非特异性的检测项日之一,以往对血沉检测的报告方式是以1小时血细胞自由沉降的毫米数(mm/h)报告[1,2,3],未曾见有对各种不同疾病的血沉测定结果的动态变化的报道,为此,笔者特对健康人、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病、胶原病、感染性疾病、肿瘤及贫血等多种常见病的血沉测定结果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实验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冯树星;曾宇娟;张亮明;邱洁英;卢丽萍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不同剂量咪唑安定作为术前用药的临床观察(附100例报告)

    咪唑安定以其良好的镇静催眠及顺行性遗忘等作用,受到越来越多麻醉科医师的青睐.但作为术前用药其用量各家报道不一.本实验按照随机双盲法,观察鲁米那钠、和不同剂量咪唑安定的术前用药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烨;方开云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平均脉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平均脉压(ABPP)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把246例高血压病患者根据动态血压检测的结果分为ABPP≥60 mHg和ABPP<60 mmHg两组,将两组的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血肌酐、颅脑CT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ABPP<60mmHg组比较,ABPP≥60 mmHg组心肌肥厚、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减退、心电图异常、肾功能损害、脑血管意外病例明显增多.结论高血压病患者中,随着脉压增大,增加了对心脏、大脑、肾脏等靶器官的损害,进而造成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增高,因此在高血压治疗中积极控制脉压将有效减轻靶器官损害.

    作者:曾力群;李芝峰;袁正强;陈隆芝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内镜下射频治疗8例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

    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是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之一.该病出血凶猛,为消化科急症.1998年1月至2005年1月我们采用内镜下射频治疗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军;许晴晴;吴伟民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重型颅脑损伤103例急诊救治时间分析

    颅脑损伤临床常见,有人统计占急诊外科病人的24.31%而位居第二[1].重型颅脑损伤的抢救要经历院前急救、急诊救治和专科治疗三个阶段,院前急救影响因素较多,但急诊救治和专科治疗则完全在医务人员的控制之下.作者分析本院2002年1月至2004年1月收治的103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在急诊科的急诊救治时间,提出本院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救治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设想.

    作者:程华刚;许小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15例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

    2003年11月至2004年11月我们开展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手术1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元林;杨秀书;孙兆林;刘军;石华;王延东;申奇弘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49例治疗体会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为临床常见的共同性内斜视,据统计约占共同性内斜视的46%.患者一般均为中高度远视,常伴有散光及屈光参差,并有较大读数的内斜视.配戴全矫正眼镜后,内斜度可以减轻但仍不能正位,残余内斜需手术矫正.我们通过配境和手术两种方法矫正治疗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49例,并进行长期的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学森;屠翔;张红琦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冠状动脉肌桥与缺血性心脏病关系探讨(附2例报告)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广泛开展,国内外有关冠状动脉心肌桥的报道陆续增多.心肌桥是一种常见的冠状动脉分支解剖学变异,绝大多数患者不出现临床症状.近年国内外均有报道冠状动脉肌桥重时可致猝死[1]、急性心肌梗塞、心绞痛及心律失常等,引起临床工作者广泛重视.而其发生心肌缺血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不清,治疗亦有不同意见.我院于2001年9月至2004年8月经冠脉造影证实,伴随临床症状的冠脉肌桥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晶晶;文美;毛华;李羚;刘廷筑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低分子肝素在22例肾病综合征中的应用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多存在高凝状态,易并发血栓形成,严重影响了该病的治疗和预后.近年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证实,使用肝素作为辅助治疗可使尿蛋白排泄率减少,肾功能改善.普通肝素的应用虽取得一定的疗效,但用药期间易引起出血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等副作用.且须监测凝血酶原时间,故使用不便.低分子肝素(LMWH)以其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出血少,逐渐被国外采用替代肝素抗凝治疗.本文对22例原发性NS患者在激素等药物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并与对照组20例进行比较,观察LMWH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利于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田梅;任明强 刊期: 2005年第08期

贵州医药杂志

贵州医药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