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钱天友;敖俊;朱劲松

关键词:骨筋膜室综合征, 病因, 诊断, 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分析26例骨筋膜综合征发生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结果胫腓骨骨折并软组织挫伤4例;骨折合并胫后动脉断裂出血血肿6例;骨折出血血肿8例;腘动静脉挫伤栓塞4例;尺桡骨近端骨折并软组织挫伤2例;头压伤前臂1例;刀砍伤前臂清创缝合后包扎过紧并感染1例.经手术探查,清除血栓,吻合血管,清除血肿,止血,引流,减压,术后抗凝、扩容、脱水、抗炎等治疗后功能无缺失20例,发生缺血性肌挛缩4例,截肢2例.结论早期正确判断伤肢缺血的病因,进行相应的手术及术后抗凝、扩容、脱水、抗炎等治疗是防治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根本措施,切不可单纯行切开减压术.
贵州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治疗复杂性眼外伤的临床研究

    复杂性眼外伤除了常见的眼前段损伤外,往往同时伴有玻璃体混浊、出血、眼内炎、视网膜损伤及脱离等眼前后段的病变,我院采用在显微手术清创缝合及处理眼前段损伤的基础上,对复杂性眼外伤52例患者进行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

    作者:陈晓钟;杨卫国;陈曦;扬帆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抗生素根管糊剂治疗牙根尖周炎临床观察

    根尖周病治疗是保存牙齿的关键性环节,是体现口腔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志[1],根尖周炎是口腔的多发病,主要由牙髓病继发或牙髓感染发展而来,根管治疗术是治疗根尖周炎的主要方法,本组使用自制的抗生素糊剂进行根管治疗,不需扩锉,操作迅速简便,并用常规根管糊剂进行对照.

    作者:邓红梅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异丙酚诱导全麻插管期间对老年人应激反应的影响

    局麻或部位麻醉虽较全麻简便,对高龄病人危险性也较全麻小,但镇痛不全及手术时应激反应过剧同样可给高龄病人带来意外.全身麻醉只要掌握得当,手术期间的麻醉管理可更安全、有效和平稳.

    作者:王钊;谢冕;刘兴奎;陈慧;靳琼瑶;余志豪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心瓣膜替换术的心肌保护

    目的研究风湿性心脏病心瓣膜替换术患者围术期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32例风湿性心脏病体外循环下心瓣膜替换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治疗组患者手术前、后3天每天静脉滴注参芪扶正注射液500ml,手术时预充液中一次性加入500ml;对照组除不用参芪扶正注射液外,其它条件与治疗组相同.结果治疗组患者术毕和术后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门冬氨基酸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从转流毕到术后1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患者术毕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于手术前1天心脏彩超显示二者的心脏指数(CI)、左心射血分数(EF)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7天,治疗组CI、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心肌超微结构显示:治疗组患者心内操作完毕后心肌细胞水肿轻,肌纤维完整,而对照组则相反.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对风湿性心脏病心瓣膜替换术患者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作者:杨世虞;李正伦;向道康;阎兴治;张大国;张文斌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其纤溶活性改变的关系

    近年来,对于胰岛素抵抗(IR)、纤溶活性异常及其二者内在联系与高血压病(EH)的关系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作者:孙碧云;汪晓云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1991~2000年佛山市集居学龄前儿童意外损伤纵向分析

    随着疾病谱的逐渐变化,意外损伤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威胁愈趋突出,在儿童死亡原因中,第一位就是意外伤害[1].

    作者:余新;杨钻英;梁东英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及内镜表现

    缺血性结肠炎是因肠壁血流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非阻塞性肠梗塞)或因支配肠壁的血管发生阻塞(栓塞或血栓形成),使肠壁缺血而引起的疾病,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年龄常在50岁以上,近期上海市华东医院统计一组缺血性结肠炎的病例,平均年龄60.5岁.

    作者:文学铨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腕部切割伤的显微外科修复

    腕部切割伤,大都由玻璃、刀等锐器致伤,可同时累及血管、神经、肌腱等重要组织,其治疗关键在于要一期修复损伤组织的解剖连续性,否则,将严重影响手功能的恢复.

    作者:韩子冀;熊兵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瑞血欣在治疗和预防化疗后白细胞下降的疗效观察

    我科自1999年5月至2002年5月,对30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用瑞血欣治疗、预防白细胞下降,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航;柏玉举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外伤性脾破裂20例非手术治疗体会

    脾外伤外科治疗的现代观要求大限度的保留脾脏功能,以期避免或减少因无脾导致的一系列不良后果[1].

    作者:顾涤恒;吴伟兵;蒋有军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甲型副伤寒全血象及药敏检测的临床观察

    近几年来,甲型副伤寒杆菌感染已成为我市主要的肠道传染病,特别是在夏秋季发病呈小范围流行趋势.

    作者:苏毅;陈应华;周安婵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哌唑嗪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哌唑嗪预防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复发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对35例治疗组患者和3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在用药前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其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动态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肝肾功能及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复发情况.结果用药10天后治疗组门静脉血流量、脾静脉血流量显著下降,于4周后门静脉血流量、脾静脉血流量、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分别下降为1051.3±378.5ml/min,548.3±331.1ml/min,1.3±0.4cm,0.9±0.2cm,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临床上未见明显副反应;随访2年,对照组再出血率和病死率均显著高于治疗组,两组中Child-pughC级患者的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哌唑嗪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复发是安全有效的,值得在临床进一步研究和试用.

    作者:刘琦;周力;邱秉胜;路元汉;刘文红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以外消旋聚乳酸为支架体外培养软骨细胞

    目的观察国产外消旋聚乳酸(PDLLA)材料为细胞载体对软骨细胞吸附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将生长状态良好的兔软骨细胞接种于PDLLA海绵后行体外培养,通过细胞计数检测材料细胞吸附能力,相差显微镜观察附着情况及细胞形态,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增殖活性.结果软骨细胞接种后吸附好,继续生长增殖,并具良好活性.结论国产PDLLA材料可以作为软骨细胞生长的支架载体.

    作者:彭智;宋跃明;王定国;张美心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罕见产后顽固性尿潴留一例报告

    患者女,25岁,孕1产1滞产,总产程49小时.因产后不能自行小便3天入院.

    作者:刘世慧;卢思荣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髂腹股沟岛状皮瓣修复会阴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护理

    会阴部局部易被尿、粪便污染,对修复后的外形和功能要求较高.1990年以来我科采用髂腹股沟皮瓣修复会阴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2例,皮瓣均一期成活,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万玲;帅霞;王霞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腓肠(内侧)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目的报道腓肠(内侧)神经(即腓肠内侧神经及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用腓肠(内侧)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结果临床应用6例,皮瓣面积17cm~12cm×8cm~6cm,蒂长5cm~10cm;全部一期成活.随访6~12月,皮瓣质地良好,外形有功能满意.结论腓肠(内侧)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具有血供可靠、手术简单易行、不损伤主干血管,由于较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切取的位置更高,因而蒂部更长、修复范围更广.

    作者:祁建平;罗志军;程代薇;聂开瑜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细支气管肺泡癌X线与CT征象比较分析

    肺癌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诊断主要依靠X线及CT扫描,配合使用时提高肺癌的诊断和病情估计、疗效追踪有很大帮助.

    作者:张宏;袁锋;高谦;许准伟;曹琰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极低出生体重儿48例临床资料分析及随访

    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由于各器官功能发育不成熟,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其死亡率较高,国内20所医院报道平均死亡率为28.8%,存活者部分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1,2],降低VLBWI病死率是新生儿科加强监护病房(NICU)的重要工作[2];本文就我科收治48例的VLBWI常见并发症及预后随访情况进行报道如下.

    作者:曹云涛;张贵萍;张沁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胰岛素泵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或CSⅡ)是一个连续注射胰岛素的装置.它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单,老人、妇女、儿童皆可佩带,是一种对许多糖尿病人安全有效的选择.

    作者:黎傲霜;晏永慧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分析26例骨筋膜综合征发生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结果胫腓骨骨折并软组织挫伤4例;骨折合并胫后动脉断裂出血血肿6例;骨折出血血肿8例;腘动静脉挫伤栓塞4例;尺桡骨近端骨折并软组织挫伤2例;头压伤前臂1例;刀砍伤前臂清创缝合后包扎过紧并感染1例.经手术探查,清除血栓,吻合血管,清除血肿,止血,引流,减压,术后抗凝、扩容、脱水、抗炎等治疗后功能无缺失20例,发生缺血性肌挛缩4例,截肢2例.结论早期正确判断伤肢缺血的病因,进行相应的手术及术后抗凝、扩容、脱水、抗炎等治疗是防治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根本措施,切不可单纯行切开减压术.

    作者:钱天友;敖俊;朱劲松 刊期: 2002年第11期

贵州医药杂志

贵州医药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