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强化胰岛素方案改变全球糖尿病治疗策略

翁建平

关键词:强化胰岛素, 型糖尿病, 糖尿病治疗, 糖尿病患者, 中山大学, 临床应用, 人民医院, 临床实践, 科技进步, 国家, 附属医院, 方案研究, 短期治疗, 北京大学, 新策略, 柳叶刀, 本土化, 中国, 欧洲, 美国
摘要:由中山大学三家附属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10家单位携手,历时20余年完成的“2型糖尿病新治疗方案研究与临床应用”日前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其中大的亮点在于,应用胰岛素短期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新策略被《柳叶刀》杂志刊载,直接影响了欧洲国家以及美国和中国糖尿病指南的更新,用本土化的成果改变了全球糖尿病治疗的临床实践.
糖尿病文摘杂志相关文献
  • 每天4杯水防糖尿病

    一项新研究称,每天喝水4杯(227克/杯)可防止高血糖症(前期高血糖).而每天喝水不足2杯则会增加该病风险.研究人员调查了3615名男女参试者,参试者每3年接受一次健康调查,内容包括:日常喝水、葡萄酒、啤酒、苹果酒和甜饮料情况.研究历时9年,研究者测试了参试者的血糖情况.研究开始时所有参试者血糖水平正常,但研究期内共发现565例高血糖症患者.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李登辉打胰岛素近30年

    据台湾媒体报道,李登辉接受电子媒体访问时透露,他担任台北市长时就已罹患糖尿病,打胰岛素近30年;专家指出,很多糖尿病患担心打胰岛素就会“回不去了”,能拖就拖,但研究显示,愈早用胰岛素,有助减少心血管并发症.李表示,他没有糖尿病家族史,任台北市长时发现罹患糖尿病,当时就决定接受胰岛素注射,一天打4次,但没有严格限制饮食.并证实,他心脏已植入11根血管支架.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糖尿病患者白天太劳累,睡前测血糖

    调整胰岛素用量是个精细的工作,需要医患共同努力避免发生低血糖.尤其要注意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血糖刚刚平稳时.此前血糖水平非常高,当血糖降至正常后的第2~3天,胰岛素敏感性恢复,此时若未能及时减少胰岛素剂量,往往会出现低血糖事件.

    作者:李延兵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行走越多糖尿病风险就越低

    近期,《英国医学杂志》网络版发布了一项澳大利亚一个团队的研究成果:走行越多,你的糖尿病风险就越低.2000至2005年间,澳大利亚的科学家们在全澳洲跟踪了592名中年人参与的一项糖尿病研究.参与者5年的复查显示,在调整饮食、控制吸烟和饮酒的因素之外,每天较高的步行数是与体重指数、腰围与臂围比例以及更好的胰岛素敏感度有关联.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降糖,绝非越快越好

    久坐少动、饮食不节等不良生活方式,让越来越多都市人加入糖尿病大军.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缺陷或作用障碍导致的代谢性疾病,降糖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一环.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终身要打胰岛索;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总数的95%以上,很多病人在不同的阶段也需要使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因此,其综合安全性不容忽视.

    作者:胡菁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小老板患糖尿病十余年引发背部破溃

    43岁的冯先生家住江宁区,自己开了家公司,30岁时便被查出患有糖尿病,但平时一直忙于工作,无暇顾及血糖的波动,总觉得自己现在还年轻,得了糖尿病没什么大不了的.今年3月,冯先生在一次搬运货物的过程中感觉腰部疼痛,触之有波动感.当时以为是工作累着了,也没放在心上.上个星期,冯先生腰部疼痛处忽然破溃,伤口处立刻流出了脓水,并伴有阵阵恶臭.

    作者:许静文;戚在兵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糖尿病越来越“年轻”六陋习是惹祸主因

    他,四十来岁,是一个酒店的经理,有段时间,他总是恶心、呕吐、没精神,小便中冒出大量的泡沫.赶到杭州市中医院一测血糖,竟然有18.9毫摩尔/升,并且肾功能已经明显受损,直接到了需要做血透的地步.仔细询问他的病史,该院内分泌科金剑虹副主任医师发现,他没有家族史,属于典型的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糖尿病.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国家食药局要求查处“富来森牌糖舒宁胶囊”等假冒保健食品

    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通知,要求各地依法查处“富来森牌糖舒宁胶囊”等假冒保健食品.近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过保健食品专项监督检查和抽验,在“富来森牌糖舒宁胶囊”等产品中检出化学药物成分,经核实上述产品为假冒保健食品.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研究发现常打鼾当心糖尿病

    为了探索打鼾与2型糖尿病危险之间的关联性,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威尔·K·阿尔德莱米博士及其同事分析了美国护士健康调查(NHS)的相关数据,涉及69853名40~65岁的美国护士.1986年研究开始时,参试者中无一人罹患糖尿病、心脏病或癌症.研究人员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参试者的打鼾情况.10年跟踪调查之后,1957名护士被确诊患有2型糖尿病.研究人员排除了年龄和体重指数等因素之后,发现打鼾与糖尿病之间的关联性依然存在.这项研究结果表明,打鼾是增加2型糖尿病危险的独立因素之一.

    作者:徐澄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类黄酮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病风险

    英国东英吉利大学研究人员新发表在《糖尿病护理》杂志上的一篇论文称,摄取大量类黄酮化合物会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心脏病发作的风险,而经常食用富含类黄酮的食物也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的健康.

    作者:刘海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女性初潮早 易患糖尿病

    德国亥姆霍兹慕尼黑中心22日发布研究成果称,月经初潮越早,患糖尿病风险越高.研究人员对1503名年龄介于32岁至81岁的女子展开调查,她们月经初潮的平均年龄为13岁.研究人员分析后发现,月经初潮越早的女性,她们一生中出现糖尿病前期症状或患糖尿病的风险越高.

    作者:郭洋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糖尿病患者别轻易拔牙

    糖尿病患者多存在凝血功能低下,抗感染力差,又常合并许多慢性并发症,如轻易拔牙可能导致出血不止,感染加重或扩散,甚至引起败血症,使并发症加重,导致病情恶化.但是,长期牙病难以痊愈也会加重病情,必要时应实施拔牙术.

    作者:蓝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糖尿病患者10分钟降糖技巧

    选双合适的鞋袜.鞋子不舒服会对脚关节产生压力,并导致无痛溃疡.由于糖友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所以容易因此感染.糖友应每天早上用10分钟来选择合适的鞋袜.身上贴个标签.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别人能提供及时的帮助.比如出现低血糖时,口服20克糖即可挽救生命.

    作者:王明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研究者找到减轻糖尿病患者疼痛并发症的途径

    糖尿病患者常会出现身体疼痛和对温度变化敏感等并发症.一项新研究称,找到了减轻这些并发症的途径.这将有助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新一期英国《自然一医学》杂志刊登报告说,英国、德国和美国等多国研究人员协作发现,糖尿病患者体内大量存在的葡萄糖会导致生成过多的甲基乙二醛,正是这种物质会影响神经末梢,导致神经系统容易感觉到疼痛,此外还会对温度等方面的变化异常敏感.

    作者:黄堃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降糖引发低血糖 不幸变成植物人

    一位刚刚被诊断患有糖尿病的阿姨,在一家医院开了降糖药物,不久后却突然在家中昏倒.家人心急如焚地将其送往另外一家医院急诊,然而,由于医生和家人都不知道她服用了降糖药而延误了救治,结果她因低血糖导致大脑缺氧时间过长成为植物人.

    作者:金恒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三高”患者服药时间有讲究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患者日益增多,每天都有很多患者前来咨询这类问题.其实,这类药物的服用时间有一个大致的规律.高血压血压波动规律在一天中出现两个高峰——上午9~11时和下午6~7时,之后开始缓慢下降,至次日凌晨2~3时低.一般降压药在服药后2~3小时达到高血药浓度.因此,长效降压药物,如氨氯地平、贝那普利、氯沙坦等,用法为一日一次,建议早上7时服用,这样就能更有效地保持血压的平稳.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正规治疗+科学的生活方式,让高血压患者远离中风

    中国13亿人口中,2亿是高血压患者,而且每年还以1千万的速度递增.“高血压对我们身体健康的危害很大,它还有很强的隐匿性,因为有2/3的高血压患者是没有症状的.”日前,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干部保健科主任何炳荣主任医师在做客名医大讲堂时说,另外1/3也只是有轻微的头晕、头痛等症状,而且还非常容易跟别的身体不适混淆.

    作者:张颖颖;何丽娜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糖尿病患者做饭不妨偷个懒

    我们都说糖尿病是“闲”出来的病,这是指大多数糖友缺乏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运动量不足的现象比较普遍.但在饮食方面,情况却恰恰相反.血糖升高与否,食物品种仅是一个方面,在诸多影响血糖生成指数的因素中,食物的加工烹饪方式也十分重要.只要科学搭配、合理烹调,有时候“懒”一点更容易降低食物的升糖指数.

    作者:王明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美国多位糖尿病专家总结:糖友看病要问8个问题

    得了糖尿病,就要经常看医生.美国“真实年龄网站”新载文,刊出多位专家总结的“糖友看病应问8个问题”及相关建议.1.我该接受专业糖尿病指导吗?应该.接受过专业培训的糖尿病科普人员( CDE)可以指导糖友正确阅读食物标签、控制糖尿病病情及积极锻炼等.纽约内分泌学家格雷蒂博士表示,CDE工作可以帮助糖友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与糖尿病和平共处.

    作者:徐澄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一家四胖子 全是糖尿病

    专家:糖尿病有家族聚集倾向目前我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急剧上升,催生了不少“糖尿病家庭”,即全家人几乎都是糖尿病.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就有这样一个“糖友家庭”前来就诊,全家四口人中父亲和三个女儿都患糖尿病(母亲早已去世),都是肥胖者.

    作者:卢文洁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糖尿病文摘杂志

糖尿病文摘杂志

主管:糖尿病天地·文摘(中旬)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