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谢亚新

关键词:糖尿病, 高血压, 护理干预, 空腹血糖
摘要:目的: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在治疗当中所采取的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且对其取得的疗效情况展开分析。方法将该院与2014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60例患者确定为分析对象,其中30例患者采取的是护理干预,另30例患者采取的是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效果进行对比,并对两组患者在经过护理之后的血糖、血压控制状况、及平时习惯的改变情况进行密切的关注。结果通过采取护理干预,观察组舒张压(75.9±3.7) mm Hg与收缩压(124.3±11.4) mm Hg均值都处于正常区间,且比对照组的值要低;观察组空腹血糖(5.2±0.4) mmol/L与餐后2 h血糖(5.4±0.3) mmol/L均值都明显小于对照组,该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以及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采取有效、适合的护理干预,如心理、以及饮食与运动护理等,是一种可明显改善治疗效果的、至关重要的干预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甘精胰岛素与那格列奈联合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疗效探讨

    目的:研究并探讨甘精胰岛素与那格列奈在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中联合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1月选取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选取的100例患者均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数字抽签法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患者各有50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观察组给予甘精胰岛素和那格列奈。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胰岛功能。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在空血糖值和糖化血红蛋白方面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方面较之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HOMA-β指数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在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给予患者甘精胰岛素和那格列奈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胰岛功能。

    作者:刘丽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00例(微血管病变患者50例,无微血管病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值的检测,与50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其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其观察组分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与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值明显高于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诊断中,对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能及早判断患者微血管病变情况,为其后期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这种方法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王明元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胰岛素不同给药方法在儿童1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探究

    目的:对胰岛素不同给药方法在儿童1型糖尿病(T1DM)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1型糖尿病(T1DM)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分别为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CSⅡA组)法与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ⅡA组)法;并选择同期于该院接受治疗的74例T1DM非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应用CSⅡ法(CSⅡB组)与MSⅡ法(MSⅡB组)。结果CSⅡA组血糖达标时间、血糖值、胰岛素用量、低血糖次数、24 h尿糖达标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MSⅡ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SⅡB组DKA纠正时间、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血糖值、低血糖次数、酮体转阴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改善均优于MSⅡ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童T1DM与DKA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可明显改善患儿机体代谢紊乱,并增强治疗安全性。

    作者:赵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从而为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在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选取该院接收的4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同期选择前来该院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非糖尿病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相关资料及其临床特征。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在死亡率方面,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相对于单纯的高血压性脑出血,其治疗效果较差同时死亡率高,在临床治疗中对于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应重视其糖尿病这一基础疾病的检查,从而采取措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苏细双;王砚强;陈维多;彭文武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不同口腔修复材料在糖尿病患者口腔修复中抗摩擦效果对比

    目的:分析不同口腔修复材料在糖尿病患者口腔修复中抗摩擦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35例糖尿病需行口腔修复的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选择不同的修复材料修复,将其分为树脂组(45例)、金属组(45例)和陶瓷组(45例)[1],比较3组患者口腔修复成功率。结果3组患者经过6个月树脂,口腔修复成功率对比:树脂组96.5%、金属组96.5%、陶瓷组95.2%。3组患者经过1年跟踪调查,口腔修复成功率对比:树脂组93.6%、金属组92.4%、陶瓷组91.5%。3组患者的口腔修复成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失败原因,主要是因为畸形、松动和破裂原因。结论对于糖尿病口腔修复患者,使用金属、树脂、陶瓷材料,糖尿病口腔修复的抗摩擦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效果基本相同。在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实际,科学选择材料。

    作者:张瑞;宋红权;肖云鹤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2型糖尿病凝血四项指标改变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凝血四项指标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来该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34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实验组根据是否存在微血管病变分为A组19例(微血管病变),B组15例(未出现微血管病变),另选取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C组。比较3组人群的凝血4项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以及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结果 A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为(10.13±2.14)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11.32±2.31)%,B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为(7.35±1.45)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9.31±1.47)%,C组的空腹血糖为(4.27±0.87)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5.42±0.72)%,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其中实验A组的这3项指标低于实验B组;实验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凝血4项指标可了解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凝血状态,为糖尿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客观的评价指标。

    作者:滕明锦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产前干预性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疗效初步观察与评估

    目的:关于产前干预性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疗效的初步观察与评估。方法该研究选取该院2013年7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98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分配的方式,将98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产前干预性治疗。结果观察组在运用产前干预治疗后其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与婴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干预对于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效果非常显著。

    作者:刘洪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老年呼吸系统疾病与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研究

    目的:对老年呼吸系统疾病与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进行研究和分析,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该院的100例呼吸系统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3年3月—2014年4月期间,这100例患者按照年龄划分成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年龄大于等于60岁为老年组,年龄小于60岁为非老年组,比较分析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异常化比率、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结果老年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异常化比率、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均高于非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呼吸系统疾病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难度较大,与非老年呼吸系统疾病与2型糖尿病患者相较,其发生呼吸系统病变的概率更大,因此,应该引起相关的临床重视,加强血糖的监测和控制力度。

    作者:方俊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心肌酶谱与心电图变化探讨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心肌酶谱与心电图变化。方法选取该院在2014年3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心肌酶谱与心电图检查和心肌酶谱检查。结果DKA患者急性期心肌酶谱均升同,与缓解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DKA患者心肌酶较轻症DKA患者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KA急性期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电图异常,其中,窦性心动过速76例,ST-T改变60例。结论心肌酶谱与心电图变化能够作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病情变化以及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作者:龙建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及母婴结局分析

    目的:探讨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及分析母婴结局。方法选取并研究该院妇产科于2012年11月—2015年11月共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60例并以此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正常孕产妇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取注射胰岛素及综合护理的方法进行有效治疗,对比对照组和观察组孕产妇的并发症、分娩方式及围生儿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孕产妇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羊水过多、胎儿生长受限和新生儿呼吸窘迫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发生率为43.33%,观察组发生率为95.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结局有着极其不良的影响,会增加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要加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规范化治疗,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产妇及婴儿的身体质量。

    作者:吕艳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优质护理对骨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

    目的:探索优质护理对骨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在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50例骨科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2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术后切口愈合天数、术后血糖控制天数、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切口愈合天数、术后血糖控制天数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骨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效果确切。

    作者:尚凤雨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局部应用消炎痛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消炎痛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5年6月该院口腔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牙周炎患者6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非用药)和观察组(局部应用消炎痛)各3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GI、SBI、PD和AL。结果观察组治疗后GI(0.42±0.26)%、SBI(1.31±0.33)%、PD(3.14±0.31)mm、AL (3.22±0.52)mm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应用消炎痛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孙建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探讨老年呼吸系统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的临床特点

    目的:通过实验分析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高龄病人与2型糖尿病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2月—2015年7月到该院进行治疗患有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50例高龄病人作为研究目标,在选择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50例中青年病人作为对照。整理病人分析两组病人的发病情况,发病原因和疾病分布情况。结果发现高龄病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的人数和发病率均高于对照组病人。结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高龄病人常常合并患有2型糖尿病疾病,在治疗高龄病人的呼吸系统疾病时应该注意控制病人的血糖。

    作者:才旭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糖尿病患者腹部围手术期护理对策探讨

    目的:探索糖尿病患者行腹部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该院在2011年2月—2015年2月期间的100例糖尿病腹部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腹部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行使优质护理,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恢复率,其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上被广泛推广。

    作者:魏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甘草锌在糖尿病性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甘草锌在糖尿病性牙周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该科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糖尿病性牙周病患者252例,随机分为2组各126例,观察组采用甘草锌治疗,对照组采用甲硝唑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甘草锌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减少细菌侵入,促进牙周组织恢复,值得在临床应用。

    作者:郑秀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波动对神经功能缺损及短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总结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波动对神经功能缺损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中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3年3月—2015年3月,研究对象为50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同时选择50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血糖波动对神经功能缺损以及短期预后的影响。结果在血糖波动幅度以及大血糖波动幅度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NIHSS评分与患者的血糖波动幅度以及大血糖波动幅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NIHSS评分越高的患者其血糖波动幅度越大。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其合并的急性脑梗死增加了血糖的波动,血糖的波动则会影响到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失,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临床上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林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川芎嗪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探析

    目的:分析川芎嗪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DCC)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该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48例纳入该次的实验研究,按照抛硬币的方法分为24例常规组与24例实验组,其中常规组患者采用控制血糖、饮食指导、健康教育等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适量的川芎嗪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糖、红细胞AR活性、血HbAlc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UAER、血β2-MG、尿β2-M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采取川芎嗪进行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药物安全可靠,值得应用并推广。

    作者:蔡德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行根管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接受根管治疗所取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0月在该院行根管治疗的糖尿病患者48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院接受根管治疗的非糖尿病患者48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牙周炎的治疗成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根尖周炎患者的治疗成功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合并根尖周炎患者接受根管治疗的预后较差,手术过程中需注意对患者血糖的有效控制。

    作者:丁玉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二甲双胍结合胰岛素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新生儿神经发育中的研究应用

    目的:探究二甲双胍结合胰岛素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新生儿神经发育中的研究应用。方法该研究选择2014年5月1日—2015年11月1日在该院住院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分成联合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甲双胍结合胰岛素和胰岛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分娩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及其血糖的控制情况比较。结果联合组患者分娩的新生儿在主动肌张力和NBNA总分上,都要高于对照组患者分娩的新生儿,两组新生儿神经系统评价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98,P=0.021<0.05)、(t=4.429,P=0.014<0.05);联合组共有40例患者控制在血糖正常水平,对照组共有24例患者控制在血糖正常水平,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84,P=0.000<0.05);联合组患者分娩的新生儿神经系统正常的有43例,对照组有32例,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80,P=0.003<0.05)。结论针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结合胰岛素治疗,能够高效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情况,保证了孕妇和新生儿的安全,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于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妊娠期糖尿病的血糖控制与母婴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的血糖控制与母婴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该院产检并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共170例,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将102例血糖控制理想者作为观察组,将68例血糖控制不理想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观察两组病人妊娠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102例孕妇中发生妊高征8例(7.8%)、剖宫产12例(11.8%)、羊水过多6例(5.9%);对照组68例孕妇中发生妊高征13例(19.1%)、剖宫产14例(20.6%)、羊水过多8例(11.8%)。观察组102例新生儿中发生早产4例(3.9%)、巨大儿11例(10.8%)、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5例(4.9%)、新生儿低糖血症3例(2.9%);对照组68例中发生早产9例(13.2%)、巨大儿12例(17.6%)、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11例(16.2%)、新生儿低糖血症8例(11.8%)。观察组妊高征、剖宫产、羊水过多、新生儿早产、巨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及新生儿低糖血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助于降低产科并发症,维护母婴健康,要指导患者动态监测血糖,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胰岛素降糖。

    作者:李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