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PCI治疗后ST段变化的临床意义

李坚;钟晓明;林进爵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 冠状动脉, ST段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ST段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1 h内ST段回落≥50%的为观察组,ST段回落≤50%的为对照组.分析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史及临床身体指标等基础信息、ST段回落情况和发病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后1 h ST段抬高发生率、单支、两支、三支、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PCI手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等造影心脏参数、出院前心脏舒张末期容积等超声心脏参数、手术后1年内心血管病发生率等数据.结果 观察组回落患者30例,对照组非回落患者2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Kilip分级(≥2级)、心率、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其他病史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1年内心率失常事件、心力衰竭事件和MACE事件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后心绞痛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早期ST段回落后1年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较低,预后效果更好.
心电图(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活血祛风通络汤辅助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活血祛风通络汤辅助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9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8例.常规组采取西医治疗方案,实验组采取中医治疗方案,对比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头痛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83%、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采取活血祛风通络汤+针灸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便于降低疾病复发率,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叶雄峰;夏春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质子泵抑制剂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分析

    质子泵抑制剂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其对于消化道出血、胃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主要针对质子泵抑制剂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其存在的问题,探讨临床处理对策,并做出相关综述.

    作者:郭志豪;曾文尧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早产儿出生时维生素D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分析早产儿出生时血清25(OH)D水平,并且找出具体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新生儿病房的325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展开调查研究.经过收集早产儿血清25(OH)D水平、出生胎龄、性别、产次、分娩方式、出生季节、出生体质量等方面的资料,确定早产儿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325例早产儿当中存在维生素D缺乏现象的比例为37.8%,存在维生素D不足现象的比例为41.8%,维生素D水平充足的早产儿只有20.3%.与冬春季节出生的早产儿的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夏秋两季出生的早产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出现维生素D水平较低问题的几率比较高,而且出现季节对早产儿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度大.

    作者:邓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超声低、高频率联合应用诊断上消化道穿孔的价值

    目的 分析超声低、高频率联合应用诊断上消化道穿孔的价值.方法 对本院2016年3月-2017年5月接收的66例急腹症病患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研究组(33例).对照组行超声高频率诊断,研究组行超声低、高频率联合诊断,分析两组腹腔检出及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在腹腔气体、膈下气体及腹腔积液中对照组检出率比研究组检出率低(P<0.05);诊断的符合率对照组是66.67%(22/33)比研究组93.94%(31/33)低(P<0.05).结论 超声低、高频率联合在上消化道穿孔中诊断的应用价值比单纯性的超声高频率更高.

    作者:钟日花;谭智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流程化管理在代谢综合症患者高危药物静脉输注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流程化管理在代谢综合症患者高危药物静脉输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代谢综合症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2月-2018年2月,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流程化管理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4%,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25.7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流程化管理在代谢综合症患者高危药物静脉输注中应用可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瑞蓉;曾庆寿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18F-FDG PET/CT显像鉴别腹腔积液性质的价值

    目的总结18F-FDG PET/CT显像鉴别诊断腹腔积液性质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腹腔积液患者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接受18F-FDG PET/CT显像检查,回顾性分析有无腹膜转移SUVmax值差异及PET/CT、CT扫描、腹腔积液细胞学检查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经病理学确诊35例为腹膜转移癌所致,其中15例为良性.PET/CT诊断腹膜转移灵敏度90.0%,特异性91.0%,准确率90.0%;CT在诊断腹膜转移灵敏度为48.0%,特异性82.0%,准确性为59.0%;腹腔积液细胞学检查灵敏度44.0%,特异性100.0%,准确率61.0%;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终诊断吻合度分析显示,PET/CT检查吻合度(Kappa=0.769,P<0.05),CT(Kappa=0.231),腹腔积液细胞学(Kappa=0.325).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应用于鉴别诊断腹腔积液性质中确有较好效果,可用于不明原因腹腔积液的诊断.

    作者:毕伟;李霞霞;王志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老年保健病房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探究

    目的 了解老年保健病房患者的心理特点,探讨适宜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 对本科2016年1月-12月住院的40例老年患者通过交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通过对老年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进行心理护理,患者各种心理问题得到改善.结论 在进行护理实践中,根据不同老年人的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有利于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使老年人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度过晚年生活.

    作者:朱玉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高血压的预防和饮食运动调理方法浅析

    高血压是当前临床中十分常见的一种慢性病,是引发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因素,容易对人体的脏器等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还可能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因此其治疗和预防十分重要.本文先介绍了高血压产生的原因以及危害,然后就高血压的预防从饮食调理法和运动调理法两个方面展开进行了讲解,希望有助于读者对饮食运动调理高血压方面有更多的了解.

    作者:张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目的 观察冠心病老年患者应用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本院2012年1月-2017年7月诊治冠心病60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加以分析,依据手术是否采取体外循环分为两组,将应用体外循环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应用非体外循环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3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研究组机械通气、ICU和住院时间分别为(7.25±0.14)d、(2.60±0.10)d和(15.20±1.04)d,均比对照组短(P<0.05),且新发心房颤动、呼吸衰竭和急性肾衰所占比分别为3.33%、6.67%和3.33%均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总并发症率(6.67%)比对照组(26.67%)低(P<0.05).结论 冠心病老年患者应用非体外循环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可加速其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林家旺;封加涛;苏艳玲;简劲峰;赵铎;叶华安;杨宗达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院前急诊临床治疗方法研究

    目的 探讨分析院前急诊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内科确诊患有高血压性脑出血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未采取院前急诊的措施;观察组在入院治疗前进行院前急诊.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中,经过院前急诊及院内治疗后的治疗成功例数为46例,治愈率为93.88%(46/49),致残及死亡例数3例,占比6.12%(3/49);而对照组患者中,仅经院内治疗后的治疗成功例数为35例,治愈率为71.43%(35/49),致残及死亡例数11例,占比28.57%(11/4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收治院内治疗前先进行院前急诊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应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郭泳彤;黄景祥;郑梓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个性化健康教育在产科VIP病房床旁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在VIP病房床旁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入住产科VIP的产妇1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床旁护理,实验组接受常规+个性化健康教育床旁护理.分析比较两组产妇健康知识掌握水平、自我护理能力、母乳喂养成功率以及产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试验组产妇的健康知识掌握水平、自我护理能力、母乳喂养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产后并发症发生几率为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高产妇健康知识掌握水平及自我护理能力,有助于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减少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郭敏慧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伴血脂异常对疗效及血脂指标的影响

    目的 观察冠心病心绞痛伴血脂异常应用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疗效及对血脂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冠心病心绞痛伴血脂异常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施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辅以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心功能、血脂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比对照组(80.95%)高(P<0.05);观察组LVEF(62.47±11.02)%比对照组高;观察组TC、TG、LDL-C、HDL-C比对照组改善幅度大(P<0.05).结论 冠心病心绞痛伴血脂异常应用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能显著缓解心绞痛,改善心功能,降低血脂水平,提高临床疗效,效果显著.

    作者:谭毅武;梁杏韶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家庭医生管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家庭医生管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中心收治的8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其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均为43例.参照组给予常规健康管理,而实验组则在其基础上给予家庭医生健康管理模式.采用问卷调查健康管理12个月后患者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和遵医依从性,并监测两组患者在管理前后的血糖、体质量指数以及血脂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糖尿病知识知晓合格率和遵医行为依从性合格率分别为93.02%、88.37%,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1.40%、72.0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前,两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血糖、体质量指数以及血脂等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医生管理模式能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效果,更有效改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盛广;顾铭;刘春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HLA-B27、血沉、CRP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血沉、C反应蛋白(CRP)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3月在广东省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60例作为AS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浊度分析法及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两组患者的病情活动、HLA-B27、血沉及CRP,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法以及ROC曲线分析强直性脊柱炎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AS组活动、可疑发生率高于对照组,AS组血沉、CRP水平、HLA-B27的阳性率、心电图异常率及X线改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CPR水平和血沉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HLA-B27虽然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度,但是并不能作为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标准(曲线下面积:3.24).结论 血沉、CPR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强直性脊柱炎病情的反应指标,与强直性脊柱炎的病情活动密切相关;HLA-B27的阳性率变化不能作为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指标.有效降低强直性脊柱炎的炎性反应,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病情.

    作者:秦曼妮;梁逸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临床血糖检验中快速血糖仪与常规生化仪检验价值分析

    目的 探究临床血糖检验中快速血糖仪与常规生化仪检验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00例体检血糖增高的人员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100例靠饮食控制血糖,60例靠药物控制血糖,40例靠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将行快速血糖仪检验者作为研究组,行常规生化仪检验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糖水平.结果 研究组检出血糖值(7.48±3.01)mmol/L与对照组(7.65±3.18)mmol/L相比未显示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误诊率分别为3.00%、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生化仪检验相比,快速血糖仪检测操作简单、省时,且该方式准确性较高,二者均可作为临床血糖检验方法,具有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作者:朱晓颖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高流量氧疗与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索高流量氧疗与无创辅助通气对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55)与对照组(n=55),分别采用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正压通气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比两组患儿的血气分析及氧合指标、临床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PaO2、PaO2/FiO2、a/APO2及SaO2均有明显改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同时间点SaO2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CO2的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氧疗时间及开始母乳喂养时间比对照组短,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应用HHFNC值得推广.

    作者:陈丽明;林妃红;林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胸腺肽肠溶片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及复发分析

    目的 分析胸腺肽肠溶片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患者的疗效及复发情况.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7月收治的76例CIU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38例)、观察组(38例),前者予以地氯雷他定治疗,后者在此基础结合胸腺肽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瘙痒程度、风团数目及U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大(P<0.05);对照组复发率18.42%、不良反应率21.05%均明显高于观察组的2.63%、5.26%(P<0.05).结论 采用胸腺肽与地氯雷他定联合治疗CIU患者效果显著,能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具应用价值.

    作者:王燚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效果效果.方法 共纳入2015年12月-2017年12月从我院药剂科领取胺碘酮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共86例作为观察组,同期纳入从我院药剂科领取利多卡因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63例(72.94%)明显低于观察组总有效79例(91.86%),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共23例(27.06%)明显高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5例(5.8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静脉给药联合口服给药,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蔡小彪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双向查对制度对门诊输液护理安全及护理满意度的改善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门诊输液采用双向查对制度对其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门诊输液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查对制度,观察组患者实施双向查对制度,将两组患者的护理安全程度与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为3.1%,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为1.6%,满意度为98.4%,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门诊输液护理中实施双向查对制度可有效提高护理安全度及满意度,有确切应用价值.

    作者:尹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PCI治疗后ST段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ST段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1 h内ST段回落≥50%的为观察组,ST段回落≤50%的为对照组.分析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史及临床身体指标等基础信息、ST段回落情况和发病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后1 h ST段抬高发生率、单支、两支、三支、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PCI手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等造影心脏参数、出院前心脏舒张末期容积等超声心脏参数、手术后1年内心血管病发生率等数据.结果 观察组回落患者30例,对照组非回落患者2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Kilip分级(≥2级)、心率、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其他病史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1年内心率失常事件、心力衰竭事件和MACE事件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后心绞痛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早期ST段回落后1年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较低,预后效果更好.

    作者:李坚;钟晓明;林进爵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心电图(电子版)杂志

心电图(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