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国苓;王丹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取我院2014年1~6月治疗的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72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36例。试验组进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对照组进行动力髋螺钉治疗,对治疗后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髋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1);试验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疗效显著,手术操作简便可行,对于预后工作的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彬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呼吸功能训练护理改善老年原发性肺癌患者术后疗效指标。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肺癌患者77例,入选对象随机被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手术前接受了呼吸功能训练指导(包括缩唇呼气法和吹气球法),对照组只接受肺癌围术期常规护理方法。对照比较两组术后各类疗效指标。结果观察组的RI、每天排痰量、肺部合并症、拔管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开始步行时间及停留ICU时间等术后疗效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P<0.01)。结论呼吸功能训练护理可明确改善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各类疗效指标。
作者:孙玉宏;于绍芬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脑血管重建术治疗出血性烟雾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37例出血性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行脑血管重建术的患者中5例出现再出血,8例保守治疗的患者中4例发生再出血。脑血管造影显示直接搭桥及直接和间接联合搭桥手术的血运重建效果优于单纯间接搭桥手术。手术治疗患者发生再出血的时间间隔长于保守治疗患者。结论血管重建术治疗出血性烟雾病的疗效及预后可能均优于保守治疗。
作者:张广宁;李芳芳;范巧菊;隋小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服务质量。方法以本科室5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入院当天的健康教育需求是高的,其中分数高的是用药,其次是介绍管床医生和护士长以及检查和化验。结论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应尽可能多的为其提供与其疾病相关的服务以及相关人员的介绍,不仅能满足患者对疾病的需求,也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作者:赵燕;石改绍;刘静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预防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老年重症监护室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53例作为常规管理组,选择2013年1~9月在老年重症监护室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47例作为集束化管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VAP发生率、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等。结果与常规管理组对比,集束化管理组的VAP的发生率由52.83%降至2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死亡率由30.19%降至1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机械通气时间由21.63±11.53天降至16.21±7.3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ICU住院时间由25.76±14.86天降至19.25±10.3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VAP的发生,减少病死率,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作者:靳国苓;王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82例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高红兵;白忠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坦索罗辛单药治疗高龄前列腺增生症( BPH)患者各项疗效指标。方法连续选择2014年1~12月前往沈阳市于洪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的高龄(≥70岁) BPH患者45例,他们均接受了坦索罗辛单药治疗(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安斯泰来制药(中国)有限公司生产,0.2 mg/次,1次/每晚,12周为1个疗程),治疗开始前及疗程结束后评估各类疗效指标,后者包括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生活质量( QOL)评分、大尿流率( MFR)和剩余尿量( RU)。结果高龄BPH患者治疗后各类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 P<0.01,P<0.05)。结论坦索罗辛单药对高龄BPH患者有较好疗效。
作者:冯肃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蜂毒注射液( FD)对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实验设立空白对照组和蜂毒注射液不同浓度组,用MTT方法检测前列腺癌细胞活性,Annexin V/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同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Ca2+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作用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后,FD8μg/ml,12μg/ml,16μg/ml,20μg/ml,24μg/ml组活性降低,8μg/ml作用24小时后细胞凋亡增多(P<0.05),4μg/ml,8μg/ml作用24小时,细胞内Ca2+浓度增高。结论蜂毒注射液可以诱导前列腺细胞凋亡,其作用可能与细胞内Ca2+超载相关。
作者:吕立国;张娴;吴巧玲;陈志强;白遵光;王昭辉;代睿欣;王树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包括血脂异常、高血压、年龄、吸烟、糖耐量受损、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肥胖、代谢综合征等。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腹型肥胖。近年来,随着肥胖人群的增多,对肥胖相关性疾病的研究重点已从单纯脂肪量的改变和肥胖程度转移到脂肪组织分布上。脂质分布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脂质分布于人体血浆、内脏、皮下、血管外周及心外膜等全身各部位,各部位脂肪组织与心血管疾病均有一定程度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脂质分布情况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系,更好地认识心血管疾病风险、防治心血管疾病,本文对各部位脂质含量、分布特征及其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金泽宇(综述);李华(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通过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护理有效降低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制定治疗方案,并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98例患者中治愈51例,好转42例,死亡5例,总有效率94.89%。结论通过采取有效全面的临床护理措施能达到协助临床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效果。
作者:张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对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6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对其分组,分为对照组(32例)和试验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实施全面、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8.2±2.4天,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32.5±5.8天,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术后感染率以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术后感染率和并发症率,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作者:贾玉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老年肿瘤患者的放疗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56例老年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老年患者均接受放射治疗,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应用个体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接受放射治疗的老年肿瘤患者个体化护理模式,可显著缓解其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丁艳慧;周大明;石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是否能够降低老年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以本院2009年5月~2014年1月在本院接受放射治疗的老年鼻咽癌患者122例,简单随机抽样后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放疗后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放射性皮炎、放射性张口困难、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35.778,P<0.001;χ2=5.002,P=0.025,P<0.05;χ2=14.817,P<0.001)。结论通过系统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老年患者放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保证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吕东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对集束化护理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肺部感染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82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1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1例患者行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时间、气管置管时间、病死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时间、置管时间、住ICU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肺部感染采用集束化护理有利于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向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12月至2014年3月本院血液科收治的30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其中10例采用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方案(地西他滨20mg/(m2· d)静脉点滴d1~5,阿糖胞苷25mg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d4~17);其余20例仅给予阿糖胞苷25mg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d1~21,观察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0例应用地西他滨患者中7例完成5个周期治疗,1例完成4个周期治疗,2例完成3个周期;5例患者获完全缓解,3例获部分缓解,2例无效,终死于严重感染。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及恶心等胃肠道反应;20例仅用阿糖胞苷患者,只有1例达到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其余无效。结论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效果良好,明显优于单纯小剂量阿糖胞苷方案,而且不良反应少可耐受。
作者:马树沛;林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随着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患者不但希望能享受到高质量、高水平的医疗技术,同时还要有优良的医疗环境和优质的服务。随着医疗和护理体制的深化改革,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服务已成为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门诊护士是第一接诊人,是协调医患关系的桥梁,在门诊服务文化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作为医院的重要窗口之一,专家门诊的特点是专业性强,疑难杂症多,家属陪同多,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期望值高。我院专家门诊护理部以“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为目标,对专家门诊就诊的患者实施了优质、便捷、具有专家门诊特色的护理服务,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
作者:曹君衍;周丽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延伸服务对提高COPD患者家庭氧疗依从性,改善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2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6例,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出院后持续开展护理延伸服务,半年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家庭氧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半年后,观察组患者的家庭氧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 P<0.5)。结论护理延伸服务能有效提高COPD患者的家庭氧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降低重复住院率。
作者:白艳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版DVT危险因素预判及预警评分对老年肿瘤科患者进行即时风险评估,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中的形成。方法将108例老年肿瘤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即时风险预警评估理念为导向的针对性DVT预判与预防,对照组予常规DVT预防与健康宣教,评定患者入院后7天及10天DVT发生情况。结果术后7天及10天观察组DVT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即时风险预警评分,对患者DVT危险因素进行预判及危险等级划分,根据危险等级制定相应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DVT的发生。
作者:何华英;王容;邹密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老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PACG)患者“状态-特质焦虑问卷”( STAI)测试数据。方法连续选择2014年1~12月前往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老年PACG患者59例,他们接受了STAI问卷评估,并与61例同期参加体检健康老年人(对照组)比较。结果老年PACG组STAI问卷状态焦虑、非状态焦虑、特质焦虑、非特质焦虑等维度评分及STAI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老年PACG患者均存在着明确的焦虑情绪状态及人格特质性焦虑倾向。
作者:孙艳;赵波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治疗药物性肝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自2013年1月开始入住我院的药物性肝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的保肝药物(如甘草酸二铵等),治疗组服用茵栀黄颗粒6g/次,每天3次,两组疗程均为8周。监测治疗前、4周、8周肝功能变化和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肝功能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治疗药物性肝病确有较好疗效。
作者:邹士辉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