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沙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沙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BG (空腹血糖)、2 hPG (餐后2小时血糖)、HbA1c(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FBG、2hPG、HbA1c、BMI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沙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降低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许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抗痨药物与胸腺肽联合治疗老年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例老年肺结核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痨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胸腺肽注射液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6%,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且观察组治疗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痰菌阴转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抗痨药物联合胸腺肽治疗老年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痰菌阴转率,治疗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王红岩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拜糖平(阿卡波糖)治疗新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新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39例随机分成对照组19例,观察组20例,对照组应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应用拜糖平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肝肾功能情况,同时观察低血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餐后2小时血糖观察组下降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期间两组均无严重低血糖发生。两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拜糖平治疗老年新诊断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安全性好。
作者:武娜杰;孟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联合安体舒通应用于老年心衰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给予强心、扩血管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应用替米沙坦40mg,每天1次以及安体舒通40mg,每天1次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安体舒通40mg,每天1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NYHA、BNP、LVEDD、LVESD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安体舒通与替米沙坦合用于治疗老年心衰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栗明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香砂六君子汤配合克拉霉素、奥美拉唑等治疗老年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老年慢性胃炎患者19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98例,用克拉霉素、奥美拉唑等西药治疗。治疗组98例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香砂六君子汤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基本一致,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76%,对照组总有效率70.41%。两组比较中西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复发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香砂六君子汤配合克拉霉素、奥美拉唑等可有效治疗老年慢性胃炎。
作者:赵明慧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治疗药物性肝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自2013年1月开始入住我院的药物性肝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的保肝药物(如甘草酸二铵等),治疗组服用茵栀黄颗粒6g/次,每天3次,两组疗程均为8周。监测治疗前、4周、8周肝功能变化和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肝功能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治疗药物性肝病确有较好疗效。
作者:邹士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诺和锐30治疗2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9月到2013年9月门诊就诊的65例患者,给予诺和锐30治疗2周后,观察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65例初诊糖尿病患者经过诺和锐30治疗2周后,FPG,2hPG,HbAl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1)。结论诺和锐30在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能够快速降低血糖,有应用方便、作用平和、毒副作用少等优点,对远期血糖控制并发症的减少有帮助。
作者:柯美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酯(GM1)是否对奥沙利铂引起的神经损伤有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使用含奥沙利铂方案进行辅助化疗以及标准治疗的胃癌及结肠癌患者140例,研究组( T)与对照组( C)化疗方案均选择FOLFOX方案,研究组给予GM1加入250mL生理盐水静滴,持续10天;对照组仅给予生理盐水250mL对照。结果急性神经损伤均为Ⅰ~Ⅲ级, T组与C组急性神经损伤总发病率83.2%(65/78)与93.5%(58/62)(χ2=3.379,P=0.066),并且Ⅰ~Ⅲ级神经损伤比率无统计学差异(χ2=1.219,P=0.543)。 T组与C组慢性神经损伤总发病率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为34.6%(27/78)与50.7%(37/62)(χ2=8.743,P=0.003),慢性Ⅰ~Ⅳ级神经损伤两组分别为(T)33.3%,51.9%,11.1%,3.7%与(C)10.8%,45.9%,29.7%,13.5%(χ2=8.086,P=0.044)。结论 GM1可能对奥沙利铂慢性神经毒性有一定预防作用,但对急性损伤似乎并没有作用,佳给药剂量及进一步药理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明春;刘祎;崔赛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坦索罗辛单药治疗高龄前列腺增生症( BPH)患者各项疗效指标。方法连续选择2014年1~12月前往沈阳市于洪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的高龄(≥70岁) BPH患者45例,他们均接受了坦索罗辛单药治疗(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安斯泰来制药(中国)有限公司生产,0.2 mg/次,1次/每晚,12周为1个疗程),治疗开始前及疗程结束后评估各类疗效指标,后者包括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生活质量( QOL)评分、大尿流率( MFR)和剩余尿量( RU)。结果高龄BPH患者治疗后各类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 P<0.01,P<0.05)。结论坦索罗辛单药对高龄BPH患者有较好疗效。
作者:冯肃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氯沙坦钾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降压效果及血尿酸影响。方法将7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钾组与依那普利组各35例,治疗4周后,进行治疗前后血压、血尿酸的对比研究。结果氯沙坦钾与依那普利均能够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两组的降压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氯沙坦钾组治疗后血尿酸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依那普利组下降不明显。结论氯沙坦钾既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又能降低血尿酸,老年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左楠楠;王翀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对重组人利钠肽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展开对比分析。方法将62例心力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LVEF、NT-proBNP、心率、呼吸频率和肺动脉压均同对照组患者之间具有一定差异性,且同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住院时间、6分钟步行距离和再住院率分别为96.77%,12.21±3.21天,306.25±33.26米,3.23%和74.19%,17.98±4.62天,162.24±40.15米,25.8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心力衰竭应用重组人利钠肽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王丽萍;步鹤飞;张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肾炎康复片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成人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6例病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ARB类药物降压减少尿蛋白治疗(缬沙坦80mg口服,每天1次),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肾炎康复片和红花注射液,观察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总胆固醇、肌酐、尿素氮等。结果两组治疗后24小时尿蛋白总量、血浆白蛋白、总胆固醇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好转,治疗组同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血肌酐和尿素氮治疗前后比较及两组间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肾炎康复片联合红花注射液联合治疗慢性肾炎可有效减少尿蛋白,防止肾功能衰竭。
作者:孙毅;高常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在老年性痴呆的治疗过程中,以美金刚代替卡巴拉汀治疗的远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方法选了本院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住院1年的老年性痴呆患者,以随机对照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 A组患者继续给予卡巴拉汀治疗;B组患者给予美金刚替代治疗,以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 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AD评估量表认知分量表( ADAS-cog)、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 ADL)、总体衰退量表( GDS)等评分作为主要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2个月、4个月、6个月、8个月、10个月和12个月后的认知能力、精神状况、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观察记录B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适现象以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①B组患者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AD评估量表认知分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 ADL)、总体衰退量表( GDS)在替代治疗后第2个月、4个月、6个月、8个月、10个月和12个月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B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适现象少且轻微,安全性高。结论美金刚治疗老年性痴呆的远期疗效良好,安全性有保证,是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佳方案。
作者:高振波;王百灵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增加超细胃镜经鼻腔插镜成功率的方法,进一步增加患者耐受性及操作成功率。方法选择2014年2~12月我院接受超细胃镜经鼻腔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操作技巧,寻腔进镜,并分析成功率及患者耐受性。结果第一次即经鼻腔成功进镜率为94.3%。结论严格筛选病例及掌握操作技巧可以提高经鼻胃镜检查成功率及增加患者耐受性。
作者:王玉琼;张文臣;王蔚莎;刘立侠;张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利用铸造分裂桩核冠修复磨牙大面积牙体缺损的临床修复,探讨其适应症及临床疗效。方法利用铸造分裂桩核冠修复87颗经过完善根管治疗后大面积牙体缺损的磨牙,随访观察1~2年。结果观察1~2年后,本组病例有2例失败,修复成功率为97.7%。结论铸造分裂桩核冠使磨牙桩核冠抗力性,固位性均有提高。
作者:庞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究口腔3D打印模型与传统石膏模型的精确性。方法选择常规正畸治疗后的石膏模型40副,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个,两组模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采用3Shape D810激光扫描仪扫描生成数字化模型,再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三维数字模型测量;原石膏模型经过适当地修整制作成标准石膏模型,用于传统石膏模型测量。结果 A,B两组的精确性测量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3D打印模型的精确性高于传统石膏模型。
作者:冯全胜;马笮;徐文秀;杨璐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天麻素注射液、B族维生素加能量合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9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天麻素注射液、B族维生素加能量合剂治疗,并观察效果。结果经治疗15天后29例患者中治疗后显效患者11例;治疗后有效患者11例;治疗后无效患者7例;治疗后无恶化病例;29例患者中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5.66%。结论天麻注射液、B族维生素加能量合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很好临床效果。
作者:史衍杰;盖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82例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高红兵;白忠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检测血小板及糖化血红蛋白参数对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微血管病变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临床纳入100例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根据血管病变情况分为微血管病变组(42例)和微血管正常组(58例),另纳入同期来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纳入对象均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小板参数分析。结果三组患者PCT水平无差异,P>0.05;微血管病变组HBA1C、PDW、MPV水平与微血管正常组相比有差异,P<0.05;微血管病变组HBA1C、PLT、PDW、MPV与对照组对比有差异,P<0.05;微血管正常组仅HbA1C、PLT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P<0.05。结论多参数联合检测有利于2型糖尿病患者对微血管病变的判断,对临床检测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赵大雨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时期,老年人口总量急剧增加,高龄化程度日益加深,慢性老年病患者不断增多。然而我国针对老年人的医疗条件不足,医疗服务水平普遍不高,而且我国现有的养老模式如家庭养老、社区养老、社会养老等均存在医养分离、有养无医等问题,无法满足老年人及其家属对于健康养老的要求与期望,因此,“医养结合”这种新型养老模式应运而生。本文对“医养结合”模式产生的背景、“医养结合”的理念及分类进行了阐述,并对“医养结合”模式在机构养老中的健全方式进行了研究及探讨。
作者:陈宏;张金柱;王磊;杨博;刘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取我院2014年1~6月治疗的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72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36例。试验组进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对照组进行动力髋螺钉治疗,对治疗后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髋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1);试验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疗效显著,手术操作简便可行,对于预后工作的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彬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老年患者基础疾病较多,诊治范围涉及内科的各个领域;运用整合医学的多元性整体论思维,形成多学科、多理论、多思路的整合医学模式,对疾病形成全面整体性的认识,与老年疾病多环节、多脏器的病因病理相吻合,是一种佳老年病诊疗模式。
作者:常国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调查老年代谢综合征( MS)患者银屑病( PR)患病情况。方法选择经我门诊2014年春体检检出的老年MS患者163例,对照组为参加同期体检健康老年人190例,比较两组对象PR患病现况。结果老年MS组PR患病例数及患病率分别为37例及22.70%,明显高于对照组(6例,3.16%;χ2=8.44,P<0.01)。老年MS组女性PR患病例数及患病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两组间男性PR患病例数及患病率无明显区别( P>0.05)。结论老年MS患者PR患病率增多,特别是老年女性MS患者。
作者:王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老年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选取48例原发乳腺癌老年患者,采集乳腺癌组织标本,选用MaxVision快捷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法对其乳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临床病理分期的相关性。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阳性表达率为64.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率和乳腺癌组织中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 P>0.05),淋巴转移阳性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率高于阴性者,Ⅲ期、Ⅴ期患者阳性表达率高于0期、Ⅰ期、Ⅱ期患者。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临床判断乳腺癌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是乳腺癌的治疗靶点。
作者:刘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干预的措施与问题。方法使用SCL-90心理评定量表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较为复杂,其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评分均高于常模组。结论老年住院患者明显出现多种心理问题交叉,应予以重视并积极干预,并对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应对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
作者:王贺彦;蔡立皓;牛秀茹;孙海燕;王润霞;刘晶京;王碧琴;史建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就诊时心理情绪量表评估数据特点。方法连续选择2014年1~12月前来我部就诊的老年高血压病(年龄≥60岁)患者61例,心理情绪量表使用“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照组为同期参加门诊体检结论健康的同龄老人65例,对照比较两组对象心理情绪量表评估数据特点。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就诊时的心理量表评估数据中量表总分、总均分、阳性项数、阴性项数和阳性项均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就诊时大多存在着明确的心理情绪异常,在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时,有针对性的干预不容忽视。
作者:张霄蓉;张宁宁;许宝军;刘艳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老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PACG)患者“状态-特质焦虑问卷”( STAI)测试数据。方法连续选择2014年1~12月前往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老年PACG患者59例,他们接受了STAI问卷评估,并与61例同期参加体检健康老年人(对照组)比较。结果老年PACG组STAI问卷状态焦虑、非状态焦虑、特质焦虑、非特质焦虑等维度评分及STAI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老年PACG患者均存在着明确的焦虑情绪状态及人格特质性焦虑倾向。
作者:孙艳;赵波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完善消毒供应中心独立核算报表管理,促进消毒供应专业的发展。方法利用消毒供应中心物品追溯系统数据统计模块,在具体规范物品耗材价值基础上完成每个单项成本统计表,通过追溯系统查询表导出Excel表格,完成财务上报,同时完善科内业务数据的绘制图表展示。结果规范的报表管理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核算管理的效率,符合财务管理需要;科内业务数据图表展示全面反映业务动态情况,有利于针对性分析,促进消毒供应专业的发展。
作者:王小华;张秀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呼吸功能训练护理改善老年原发性肺癌患者术后疗效指标。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肺癌患者77例,入选对象随机被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手术前接受了呼吸功能训练指导(包括缩唇呼气法和吹气球法),对照组只接受肺癌围术期常规护理方法。对照比较两组术后各类疗效指标。结果观察组的RI、每天排痰量、肺部合并症、拔管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开始步行时间及停留ICU时间等术后疗效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P<0.01)。结论呼吸功能训练护理可明确改善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各类疗效指标。
作者:孙玉宏;于绍芬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帕金森抑郁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帕金森抑郁患者46例做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示分为2组,一组为治疗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法治疗老年帕金森抑郁症,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法的基础上再加上护理干预,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统一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老年帕金森抑郁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医学临床中推广。
作者:史丽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通过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护理有效降低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制定治疗方案,并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98例患者中治愈51例,好转42例,死亡5例,总有效率94.89%。结论通过采取有效全面的临床护理措施能达到协助临床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效果。
作者:张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随着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患者不但希望能享受到高质量、高水平的医疗技术,同时还要有优良的医疗环境和优质的服务。随着医疗和护理体制的深化改革,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服务已成为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门诊护士是第一接诊人,是协调医患关系的桥梁,在门诊服务文化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作为医院的重要窗口之一,专家门诊的特点是专业性强,疑难杂症多,家属陪同多,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期望值高。我院专家门诊护理部以“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为目标,对专家门诊就诊的患者实施了优质、便捷、具有专家门诊特色的护理服务,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
作者:曹君衍;周丽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心肌梗死后坏死心肌细胞纤维化瘢痕形成,使心脏局部向外瘤样突出并反向运动形成室壁瘤[1]。室壁瘤术前常见致死因素有心绞痛、进行性心力衰竭、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破裂。因此,在室壁瘤诊断明确后,预防心绞痛的发生,改善心功能,纠正心律失常,减低心脏破裂概率,尽早为患者实行手术是主要的治疗目标[2]。我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于2014年4月14日收治1例巨大室壁瘤患者并成功为其进行左室室壁瘤切除及左室重建术,患者术后心功能得到改善,预后良好。该室壁瘤患者术前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赵心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到2014年12月间的126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循证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而循证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观察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循证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和呼吸衰竭发生率分别为6.3%,1.6%;对照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和呼吸衰竭发生率分别为17.5%,11.1%;循证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和呼吸衰竭发生率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循证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2%,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9.4%,循证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能够预防肺部感染,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作者:龚晓丽;周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预防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老年重症监护室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53例作为常规管理组,选择2013年1~9月在老年重症监护室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47例作为集束化管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VAP发生率、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等。结果与常规管理组对比,集束化管理组的VAP的发生率由52.83%降至2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死亡率由30.19%降至1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机械通气时间由21.63±11.53天降至16.21±7.3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ICU住院时间由25.76±14.86天降至19.25±10.3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VAP的发生,减少病死率,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作者:靳国苓;王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使用透明敷料和无菌纱布对减少留置导尿与引流袋衔接处内外侧壁菌落数的效果。方法将60例脑外科的住院留置导尿患者以方便抽样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于第一次导尿时及每次更换引流袋后以无菌操作的方法先用无菌纱布在导尿管与引流袋衔接处进行包裹,然后再用无菌透明敷料对纱布外进行密闭式封闭,注明更换引流袋的时间及签名,保留新更换的引流袋外包装勿丢弃。对照组按照常规标准方法进行引流袋的更换。两组均在留置导尿后第3天、第7天、第10天更换引流袋,在每次更换引流袋时均以无菌操作技术于导尿管与引流尿袋衔接口内、外侧管壁分别采集标本做细菌培养,将观察组与对照组细菌培养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细菌培养菌落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透明敷料和无菌纱布可有效减少留置导尿管周围管壁的菌落数,从而降低留置导尿患者逆行尿路感染率。
作者:廖春红;兰玉娟;杨小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总结糖尿病住院患者中722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的应用及其护理。方法72例糖尿病住院患者运用美敦力722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治疗。治疗期间监测患者血糖,并针对性调整患者的饮食、运动和药物剂量。结果患者血糖控制满意,空腹血糖控制在5.0~7.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在5.8~10.7mmol/L;住院7~10天,平均8.1±1.1天;无患者发生酮症酸中毒和低血糖。结论722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使得医护工作者更为有效和安全的监测和控制糖尿病住院患者血糖水平。
作者:毛群华;殷雪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通过观察超声治疗仪联合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血脂水平的影响,从而有效控制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方法对78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评估并进行超声治疗仪联合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分别于1个月、3个月、6个月调查患者生活方式、血脂水平等相关情况。结果干预后自身情况及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干预前( P<0.05)。结论超声治疗仪联合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是一种较理想的用于治疗高脂血症的有效措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晓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延伸服务对提高COPD患者家庭氧疗依从性,改善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2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6例,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出院后持续开展护理延伸服务,半年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家庭氧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半年后,观察组患者的家庭氧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 P<0.5)。结论护理延伸服务能有效提高COPD患者的家庭氧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降低重复住院率。
作者:白艳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版DVT危险因素预判及预警评分对老年肿瘤科患者进行即时风险评估,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中的形成。方法将108例老年肿瘤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即时风险预警评估理念为导向的针对性DVT预判与预防,对照组予常规DVT预防与健康宣教,评定患者入院后7天及10天DVT发生情况。结果术后7天及10天观察组DVT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即时风险预警评分,对患者DVT危险因素进行预判及危险等级划分,根据危险等级制定相应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DVT的发生。
作者:何华英;王容;邹密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总结297例老年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并发造影剂肾病( 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患者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脉介入治疗患者297例,均于术前评估患者的高危因素,进行心理护理,监测血压、血糖等化验指标,术后采用水化疗法,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等护理措施。结果治疗后297例老年冠脉介入治疗患者共5例发生CIN,其中合并高血压2例,糖尿病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1例,5例CIN患者中4例治愈,1例缓解。结论危险因素分析、化验指标检测、病情变化观察、水化疗法应用是预防和早期发现CIN的重要预防措施,对降低CIN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春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脑室导管法是颅内压监测的常用方法,护理工作重点包括生命体征监护、引流管护理、引流液的观察、拔管、颅内压监测等。本研究20例行脑室导管法颅内压监测的患者,14例出现颅内压骤然升高,采用降颅压治疗后12例病情好转,2例及时行去骨瓣减压术后颅内压下降,恢复良好,无死亡病例。
作者:徐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服务质量。方法以本科室5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入院当天的健康教育需求是高的,其中分数高的是用药,其次是介绍管床医生和护士长以及检查和化验。结论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应尽可能多的为其提供与其疾病相关的服务以及相关人员的介绍,不仅能满足患者对疾病的需求,也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作者:赵燕;石改绍;刘静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对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6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对其分组,分为对照组(32例)和试验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实施全面、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8.2±2.4天,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32.5±5.8天,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术后感染率以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术后感染率和并发症率,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作者:贾玉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老年呼吸科胸腔引流管脱出不良事件中的作用,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方法成立品管圈,运用品管圈活动的管理方法进行主题选定、现状把握、原因分析、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效果确认、成果评价等步骤,开展品管圈活动。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胸腔引流管脱出的改善情况。结果科室留置胸腔引流管脱管不良事件由活动前的6例减低为活动后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将QCC活动应用到预防胸腔引流管意外脱出的护理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导管脱出不良事件发生率,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同时还提高了圈员的质量安全管理意识、创新意识及组织策划能力。
作者:冯海葵;李娜;同国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农村绝经后老年妇女宫内绝育器( IUD)取出术中整体护理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6例农村绝经后老年妇女取IUD病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基础护理,观察组采取整体护理,对比分析这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IUD一次性取出率:对照组79%,观察组97%;护理满意率:对照组82%,观察组9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整体护理措施的落实,消除了绝经后老年妇女的心理恐惧,减轻了她们的痛苦,提高了我院妇产科的护理质量和绝经后老年妇女IUD取出术的成功率,扩大了我院知名度。测评结果充分说明,农村绝经后老年妇女取IUD的整体护理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孟赵鄂;李会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是否能够降低老年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以本院2009年5月~2014年1月在本院接受放射治疗的老年鼻咽癌患者122例,简单随机抽样后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放疗后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放射性皮炎、放射性张口困难、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35.778,P<0.001;χ2=5.002,P=0.025,P<0.05;χ2=14.817,P<0.001)。结论通过系统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老年患者放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保证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吕东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老年肿瘤患者的放疗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56例老年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老年患者均接受放射治疗,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应用个体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接受放射治疗的老年肿瘤患者个体化护理模式,可显著缓解其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丁艳慧;周大明;石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对集束化护理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肺部感染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82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1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1例患者行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时间、气管置管时间、病死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时间、置管时间、住ICU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肺部感染采用集束化护理有利于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向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在老年拔牙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和干预,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护理配合水平。方法根据老年患者心理生理特点,运用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心电监护及手术配合等护理手段,对其拔牙围手术期进行全程护理。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拔牙手术,无意外事件发生。结论对该类患者进行充分的评估和准备,医护团队配合并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对确保老年拔牙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田思维;陈琼;范满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是乳腺癌、卵巢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和二线治疗药物,也应用于头颈癌、食管癌、精原细胞瘤、复发性非何杰金淋巴瘤的治疗。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的剂量限制性毒性主要为骨髓抑制,其他不良反应还包括神经毒性、脱发、消化道反应及过敏反应等。大部分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均会逐渐消失,并不影响继续应用此药进行治疗,该药的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很少见。现报告我科出现的1例应用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引起的严重皮肤过敏反应的案例。
作者:杨德艳;王春英;丛斌斌;宋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介绍肿瘤专科临床药师在参与临床抗感染治疗中开展工作的经验。方法对1例老年患者左肺癌伴肝、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治疗用药典型案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通过临床药师对患者左肺癌伴肝、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治疗用药进行分析及用药指导,能增加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结论药师参与临床,对用药进行分析和评价,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对药物的合理使用能起着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从而大限度的降低医疗成本。
作者:吴中华;董芊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调查老年人支气管扩张患者中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的现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329例老年支气管扩张患者的痰液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329例患者242例呈病原菌感染阳性,阳性率为73.56%。共分离出致病菌431株,其中鉴定出20种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73.78%(318株),革兰氏阳性菌和真菌分别为57株(13.23%)和56株(12.99%)。革兰氏阴性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氏阴性菌中分离率较高的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嗜麦芽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敏感性较高,对其余抗菌药物都表现出一定的耐药率。革兰氏阳性菌对青霉素、阿莫西林、阿奇霉素、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和环丙沙星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而对利福平、四环素、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老年支气管扩张患者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且病原菌耐药率高,因此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应针对患者的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的特征进行。
作者:刘振丽;隋小芳;刘艳;胡依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 ISR)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患者120例,均于6~12个月内行冠状动脉造影( CAG)复查,根据是否发生ISR分为ISR组32例和无ISR组88例,观察两组一般资料、靶血管病变和支架特征、支架置入前左室射血分数及临床血清学指标,分析ISR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ISR组有吸烟史、糖尿病患者比例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高于无ISR组(P<0.05或P<0.01);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术前狭窄程度、支架长度大于无ISR组(P<0.05或P<0.01),支架直径小于无ISR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糖尿病、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和术前狭窄程度及支架长度较大是ISR发生的危险因素,支架直径较大是ISR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吸烟、糖尿病、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和术前狭窄程度、支架长度和直径与ISR的发生相关。
作者:张若青;陈浩;杨春燕;郑丽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12月至2014年3月本院血液科收治的30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其中10例采用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方案(地西他滨20mg/(m2· d)静脉点滴d1~5,阿糖胞苷25mg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d4~17);其余20例仅给予阿糖胞苷25mg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d1~21,观察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0例应用地西他滨患者中7例完成5个周期治疗,1例完成4个周期治疗,2例完成3个周期;5例患者获完全缓解,3例获部分缓解,2例无效,终死于严重感染。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及恶心等胃肠道反应;20例仅用阿糖胞苷患者,只有1例达到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其余无效。结论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效果良好,明显优于单纯小剂量阿糖胞苷方案,而且不良反应少可耐受。
作者:马树沛;林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确定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检测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2(dimethyl arginine dimethylamine hydrolase 2,DDAH2)基因-449G/C的适实验条件。方法对影响DDAH2基因PCR反应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结果适变性温度为95℃,适退火温度为58℃,适引物浓度为0.25μmol/L,适2X Power Taq PCR Master Mix浓度为12.5μl,酶切体系为15.5μl体系中加5.0μl产物用5 U的限制性内切酶Sma I消化。结论应用PCR-RFLP技术建立的DDAH2基因-449 G/C位点多态位点检测方法简便、经济、快速。
作者:杨晶晶;石柔;宋滇平;陈洪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比较传统开放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在肾盂输尿管结石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从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确诊为肾盂输尿管结石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肾盂输尿管结石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平均血量为12.56±6.32 ml、住院时间为13.51±3.52天,对照组术中出平均血量为53.12±31.57ml,住院时间为18.13±4.96天,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为1.26±0.82天,下床活动时间1.35±0.52天,对照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61±0.76天,下床活动时间2.96±1.06天,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尿瘘与感染,观察组的并发症与对照组相当。结论腹腔镜手术较传统开放手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时间快等优点,且并发症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当,因此为患者的早期恢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患者的生活提供了方便,减轻了患者痛苦,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军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蜂毒注射液( FD)对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实验设立空白对照组和蜂毒注射液不同浓度组,用MTT方法检测前列腺癌细胞活性,Annexin V/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同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Ca2+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作用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后,FD8μg/ml,12μg/ml,16μg/ml,20μg/ml,24μg/ml组活性降低,8μg/ml作用24小时后细胞凋亡增多(P<0.05),4μg/ml,8μg/ml作用24小时,细胞内Ca2+浓度增高。结论蜂毒注射液可以诱导前列腺细胞凋亡,其作用可能与细胞内Ca2+超载相关。
作者:吕立国;张娴;吴巧玲;陈志强;白遵光;王昭辉;代睿欣;王树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卧床患者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 ESS)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1~3月在北京市隆福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共120例,其中卧床患者共64例,非卧床患者56例,根据甲状腺功能分为ESS组和非ESS组,比较两组体重指数、进食方式、每日摄入热量、血色素、肌酐及肌酐清除率,血清白蛋白和血脂水平等指标。结果卧床患者ESS诊断率达79.7%,老年卧床患者中ESS组在贫血发生率、贫血程度、白蛋白水平、鼻饲进食上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老年卧床患者ESS发生率更高,蛋白质热能营养障碍是ESS高发的主要原因。
作者:王佳宁;蔡松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难治性支气管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 MP)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4年11月住院治疗的难治性支气管哮喘患者(观察组)45例及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对照组)80例,检测两组血清肺炎支原体IgM(MP-IgM)抗体及血清总IgE水平,通过统计学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MP-IgM抗体阳性率(66.7%)显著高于对照组(33.8%),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OR=3.93,95% CI:1.69~9.20);MP-IgM阳性的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总IgE平均水平高于MP-IgM阴性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难治性支气管哮喘可能有密切的关联。
作者:杨永清;隋小芳;费秀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脑血管重建术治疗出血性烟雾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37例出血性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行脑血管重建术的患者中5例出现再出血,8例保守治疗的患者中4例发生再出血。脑血管造影显示直接搭桥及直接和间接联合搭桥手术的血运重建效果优于单纯间接搭桥手术。手术治疗患者发生再出血的时间间隔长于保守治疗患者。结论血管重建术治疗出血性烟雾病的疗效及预后可能均优于保守治疗。
作者:张广宁;李芳芳;范巧菊;隋小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四联疗法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以我院接受治疗的546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联合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法莫替丁胶囊、呋喃唑酮片、胶体果胶铋胶囊,对照组联合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甲硝唑、克拉霉素胶囊。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上腹部疼痛、反酸、嗳气等缓解率、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P<0.05。结论四联疗法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疗效显著,根治幽门螺杆菌有效率高,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翟登合;孙艳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 PG)和抗幽门螺杆菌抗体( HpAb)联合检测作为胃癌标志物用于临床普查的可行性。方法根据纤维胃镜和病理组织细胞学诊断入选的病例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50例,胃癌组11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组203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的方法检测胃蛋白酶原Ⅰ( PGⅠ)和胃蛋白酶原Ⅱ( PGⅡ)的水平,计算出PGR( PGⅠ/PGⅡ),采用尿素酶抗体胶体金法定性检测抗幽门螺杆菌抗体。结果胃癌组PGⅠ与PGR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GⅡ的含量变化不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G组PGⅠ与PGR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PGⅡ的含量变化不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胃癌组与CAG组PGⅠ、PG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胃癌组与CAG组的抗HP抗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而胃癌组与CA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清PG和抗幽门螺杆菌抗体( HpAb)两者联合检测同时阴性可以85%排除胃癌的诊断,作为大规模人群中早期胃癌筛查的有效指标是可行的。
作者:官娜;李金花;刘冬;马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包括血脂异常、高血压、年龄、吸烟、糖耐量受损、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肥胖、代谢综合征等。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腹型肥胖。近年来,随着肥胖人群的增多,对肥胖相关性疾病的研究重点已从单纯脂肪量的改变和肥胖程度转移到脂肪组织分布上。脂质分布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脂质分布于人体血浆、内脏、皮下、血管外周及心外膜等全身各部位,各部位脂肪组织与心血管疾病均有一定程度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脂质分布情况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系,更好地认识心血管疾病风险、防治心血管疾病,本文对各部位脂质含量、分布特征及其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金泽宇(综述);李华(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炎症性肠病(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饮食可能是病理启动因素,并常伴有营养不良。 IBD营养支持不但能够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手术并发症,还能够诱导和维持克罗恩病( CD)缓解,促进黏膜愈合,降低炎症因子,改善自然病程,并对炎症性肠病所导致的青少年患者的生长发育迟缓具有治疗和改善作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营养膳食干预、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治疗均有其利弊,必要时联合肠内、肠外营养以及免疫肠内营养、生态肠内营养等治疗形式往往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在营养支持治疗过程中要进行治疗适应症的判断、危险因素分析和效果评估,对于需要长期营养支持的患者,要进行专业指导随访,并推荐进行家庭营养支持。
作者:王龙;辛毅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