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治疗仪联合中西医结合护理对高脂血症的影响

李晓林

关键词:高脂血症, 超声治疗仪, 中西医结合, 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超声治疗仪联合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血脂水平的影响,从而有效控制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方法对78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评估并进行超声治疗仪联合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分别于1个月、3个月、6个月调查患者生活方式、血脂水平等相关情况。结果干预后自身情况及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干预前( P<0.05)。结论超声治疗仪联合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是一种较理想的用于治疗高脂血症的有效措施,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肿瘤患者的放疗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老年肿瘤患者的放疗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56例老年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老年患者均接受放射治疗,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应用个体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接受放射治疗的老年肿瘤患者个体化护理模式,可显著缓解其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丁艳慧;周大明;石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98例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护理有效降低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制定治疗方案,并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98例患者中治愈51例,好转42例,死亡5例,总有效率94.89%。结论通过采取有效全面的临床护理措施能达到协助临床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效果。

    作者:张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取我院2014年1~6月治疗的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72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36例。试验组进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对照组进行动力髋螺钉治疗,对治疗后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髋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1);试验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疗效显著,手术操作简便可行,对于预后工作的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彬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老年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老年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选取48例原发乳腺癌老年患者,采集乳腺癌组织标本,选用MaxVision快捷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法对其乳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临床病理分期的相关性。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阳性表达率为64.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率和乳腺癌组织中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 P>0.05),淋巴转移阳性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率高于阴性者,Ⅲ期、Ⅴ期患者阳性表达率高于0期、Ⅰ期、Ⅱ期患者。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临床判断乳腺癌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是乳腺癌的治疗靶点。

    作者:刘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20例脑室导管法颅内压监测的护理体会

    脑室导管法是颅内压监测的常用方法,护理工作重点包括生命体征监护、引流管护理、引流液的观察、拔管、颅内压监测等。本研究20例行脑室导管法颅内压监测的患者,14例出现颅内压骤然升高,采用降颅压治疗后12例病情好转,2例及时行去骨瓣减压术后颅内压下降,恢复良好,无死亡病例。

    作者:徐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722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在糖尿病住院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总结糖尿病住院患者中722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的应用及其护理。方法72例糖尿病住院患者运用美敦力722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治疗。治疗期间监测患者血糖,并针对性调整患者的饮食、运动和药物剂量。结果患者血糖控制满意,空腹血糖控制在5.0~7.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在5.8~10.7mmol/L;住院7~10天,平均8.1±1.1天;无患者发生酮症酸中毒和低血糖。结论722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使得医护工作者更为有效和安全的监测和控制糖尿病住院患者血糖水平。

    作者:毛群华;殷雪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品管圈在呼吸科预防胸腔引流管脱管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老年呼吸科胸腔引流管脱出不良事件中的作用,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方法成立品管圈,运用品管圈活动的管理方法进行主题选定、现状把握、原因分析、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效果确认、成果评价等步骤,开展品管圈活动。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胸腔引流管脱出的改善情况。结果科室留置胸腔引流管脱管不良事件由活动前的6例减低为活动后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将QCC活动应用到预防胸腔引流管意外脱出的护理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导管脱出不良事件发生率,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同时还提高了圈员的质量安全管理意识、创新意识及组织策划能力。

    作者:冯海葵;李娜;同国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农村绝经后老年妇女取宫内绝育器的整体护理

    目的:探讨农村绝经后老年妇女宫内绝育器( IUD)取出术中整体护理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6例农村绝经后老年妇女取IUD病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基础护理,观察组采取整体护理,对比分析这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IUD一次性取出率:对照组79%,观察组97%;护理满意率:对照组82%,观察组9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整体护理措施的落实,消除了绝经后老年妇女的心理恐惧,减轻了她们的痛苦,提高了我院妇产科的护理质量和绝经后老年妇女IUD取出术的成功率,扩大了我院知名度。测评结果充分说明,农村绝经后老年妇女取IUD的整体护理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孟赵鄂;李会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呼吸功能训练护理改善老年肺癌患者术后疗效指标

    目的:观察呼吸功能训练护理改善老年原发性肺癌患者术后疗效指标。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肺癌患者77例,入选对象随机被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手术前接受了呼吸功能训练指导(包括缩唇呼气法和吹气球法),对照组只接受肺癌围术期常规护理方法。对照比较两组术后各类疗效指标。结果观察组的RI、每天排痰量、肺部合并症、拔管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开始步行时间及停留ICU时间等术后疗效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P<0.01)。结论呼吸功能训练护理可明确改善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各类疗效指标。

    作者:孙玉宏;于绍芬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改良风险预警评分在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版DVT危险因素预判及预警评分对老年肿瘤科患者进行即时风险评估,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中的形成。方法将108例老年肿瘤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即时风险预警评估理念为导向的针对性DVT预判与预防,对照组予常规DVT预防与健康宣教,评定患者入院后7天及10天DVT发生情况。结果术后7天及10天观察组DVT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即时风险预警评分,对患者DVT危险因素进行预判及危险等级划分,根据危险等级制定相应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DVT的发生。

    作者:何华英;王容;邹密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关节骨折的疗效探讨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82例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高红兵;白忠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12月至2014年3月本院血液科收治的30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其中10例采用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方案(地西他滨20mg/(m2· d)静脉点滴d1~5,阿糖胞苷25mg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d4~17);其余20例仅给予阿糖胞苷25mg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d1~21,观察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0例应用地西他滨患者中7例完成5个周期治疗,1例完成4个周期治疗,2例完成3个周期;5例患者获完全缓解,3例获部分缓解,2例无效,终死于严重感染。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及恶心等胃肠道反应;20例仅用阿糖胞苷患者,只有1例达到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其余无效。结论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效果良好,明显优于单纯小剂量阿糖胞苷方案,而且不良反应少可耐受。

    作者:马树沛;林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1例老年患者左肺癌伴肝、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治疗用药分析

    目的:介绍肿瘤专科临床药师在参与临床抗感染治疗中开展工作的经验。方法对1例老年患者左肺癌伴肝、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治疗用药典型案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通过临床药师对患者左肺癌伴肝、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治疗用药进行分析及用药指导,能增加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结论药师参与临床,对用药进行分析和评价,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对药物的合理使用能起着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从而大限度的降低医疗成本。

    作者:吴中华;董芊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透明敷料和无菌纱布联合使用减少留置导尿管末端菌落数的效果

    目的:观察使用透明敷料和无菌纱布对减少留置导尿与引流袋衔接处内外侧壁菌落数的效果。方法将60例脑外科的住院留置导尿患者以方便抽样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于第一次导尿时及每次更换引流袋后以无菌操作的方法先用无菌纱布在导尿管与引流袋衔接处进行包裹,然后再用无菌透明敷料对纱布外进行密闭式封闭,注明更换引流袋的时间及签名,保留新更换的引流袋外包装勿丢弃。对照组按照常规标准方法进行引流袋的更换。两组均在留置导尿后第3天、第7天、第10天更换引流袋,在每次更换引流袋时均以无菌操作技术于导尿管与引流尿袋衔接口内、外侧管壁分别采集标本做细菌培养,将观察组与对照组细菌培养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细菌培养菌落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透明敷料和无菌纱布可有效减少留置导尿管周围管壁的菌落数,从而降低留置导尿患者逆行尿路感染率。

    作者:廖春红;兰玉娟;杨小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护理延伸服务对改善COPD患者家庭氧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作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延伸服务对提高COPD患者家庭氧疗依从性,改善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2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6例,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出院后持续开展护理延伸服务,半年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家庭氧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半年后,观察组患者的家庭氧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 P<0.5)。结论护理延伸服务能有效提高COPD患者的家庭氧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降低重复住院率。

    作者:白艳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坦索罗辛治疗高龄前列腺增生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坦索罗辛单药治疗高龄前列腺增生症( BPH)患者各项疗效指标。方法连续选择2014年1~12月前往沈阳市于洪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的高龄(≥70岁) BPH患者45例,他们均接受了坦索罗辛单药治疗(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安斯泰来制药(中国)有限公司生产,0.2 mg/次,1次/每晚,12周为1个疗程),治疗开始前及疗程结束后评估各类疗效指标,后者包括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生活质量( QOL)评分、大尿流率( MFR)和剩余尿量( RU)。结果高龄BPH患者治疗后各类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 P<0.01,P<0.05)。结论坦索罗辛单药对高龄BPH患者有较好疗效。

    作者:冯肃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减少老年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并发症的效果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是否能够降低老年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以本院2009年5月~2014年1月在本院接受放射治疗的老年鼻咽癌患者122例,简单随机抽样后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放疗后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放射性皮炎、放射性张口困难、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35.778,P<0.001;χ2=5.002,P=0.025,P<0.05;χ2=14.817,P<0.001)。结论通过系统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老年患者放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保证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吕东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帕金森抑郁患者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帕金森抑郁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帕金森抑郁患者46例做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示分为2组,一组为治疗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法治疗老年帕金森抑郁症,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法的基础上再加上护理干预,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统一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老年帕金森抑郁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医学临床中推广。

    作者:史丽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安体舒通与替米沙坦合用治疗老年心衰86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联合安体舒通应用于老年心衰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给予强心、扩血管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应用替米沙坦40mg,每天1次以及安体舒通40mg,每天1次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安体舒通40mg,每天1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NYHA、BNP、LVEDD、LVESD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安体舒通与替米沙坦合用于治疗老年心衰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栗明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集束化护理预防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预防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老年重症监护室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53例作为常规管理组,选择2013年1~9月在老年重症监护室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47例作为集束化管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VAP发生率、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等。结果与常规管理组对比,集束化管理组的VAP的发生率由52.83%降至2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死亡率由30.19%降至1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机械通气时间由21.63±11.53天降至16.21±7.3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ICU住院时间由25.76±14.86天降至19.25±10.3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VAP的发生,减少病死率,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作者:靳国苓;王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