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斌;时文远;杨照华;熊慧萍;杨瑾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高龄高血脂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在高龄高脂血症患者中以瑞舒伐他汀5mg/d、10 mg/d、20 mg/d治疗6周后对血浆TC、TG、LDL-C、HDL -C、血肌酸激酶(CK)、血糖、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及心电图等相关指标进行比较,观察临床症状、体征与不良反应.结果 瑞舒伐他汀10mg/d、20mg/d组LDL -C均有显著下降(P<0.01).5mg组也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0mg组比10mg组下降更为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mg与20mg降脂达标率明显优于5mg组(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10mg/d能够全面改善70岁以上老年高脂患者的血脂水平,且有较满意的达标率及安全性.
作者:杨昆;曹鸿鹍;付薇;张云坤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通过查阅的蒽环类抗肿瘤药含量测定相关文献资料,对蒽环类抗肿瘤药含量测定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蒽环类抗肿瘤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王长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护理美学是将美学基本理论应用于护理实践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原则和观点,从护理的角度研究人们在维护和塑造人体美的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护理美的现象及规律[1].
作者:李征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肠切除术护理配合保护性无菌隔离措施的方法与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接受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的12例回盲部或升结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了在常规外科手术配合的基础上,针对胃肠道手术的特点和保护性无菌隔离措施的特殊要求而调整或加强的配合措施.结果 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一例感染病例发生.结论 保护性无菌隔离措施的关键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胃肠道手术中,良好的手术配合,可为手术顺利完成和预防术后感染提供保障.
作者:周瑾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压痛点针剌拔罐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20例,20例患者中,痊愈12例,占60%;显效6例,占30%;有效2例,占10%;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介绍了压痛点针刺拔罐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的方法,浅谈了治疗体会.
作者:李雪冰;陈喜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本文结合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实际,面对快速增长的老年群体及在新形势下离退休职工产生的需求和问题,尝试将心理学引入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这一课题进行了粗浅的探索,并取得一定的效果.期冀老年人心理功能与心理健康的研究能为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促进健康老龄化做出更多的贡献,使越来越多的老同志实现“老有所养,生活保障;老有所医,健康长寿;老有所为,再作贡献;老有所学,不断进取;老有所乐,生活多彩”的目标.
作者:赵红;李咏梅;栾川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机械通气过程中脱管意外拔管时有发生,如何预防意外拔管是我们当前临床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重点综述了气管插管捆绑措施预防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现状.提出实施综合措施有助于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作者:王传秀;钱金玲;孙亮;杨文梓;汤丽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老年帕金森病(PD)患者血尿酸水平的改变及其与抑郁、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对55例老年PD患者和55例健康老年人(正常对照组)进行血尿酸水平检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HAMD)量表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对老年PD患者进行评分.结果 老年PD患者血尿酸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并且老年PD伴抑郁、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分别显著低于老年PD无抑郁及无认知功能障碍患者(P<0.05).老年PD伴抑郁患者的MMSE量表评分显著低于无抑郁患者(P<0.05).结论 老年PD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明显降低,并且老年PD伴抑郁和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血尿酸水平降低更易明显.
作者:尤志珺;张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2010年,卫生部在全国卫生系统启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我院护理部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在实践中加深认识,大限度地实施护理人力资源动态管理.一年多来,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深入开展,患者满意度不断提高,达到了患者满意的明显成效.现将我们的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谢清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左心室结构功能异常与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10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仪测量患者左心室及主动脉根部内径等相关参数,测量血压,检测患者血糖、血脂及血清脑钠肽水平.统计两组数据,分析其差异性.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LDL -C、TG水平、收缩压与舒张压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脑梗死组主动脉根部内径、左室后壁及室间隔厚度、左室心肌质量指数较对照组有增加,(P<0.05或P<0.01).脑梗死组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射血分数、E/A比值均较对照组减低(P<0.05或P<0.01).脑梗死组BNP定量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左室后壁、室间隔厚度增加、主动脉根部内径扩大,射血分数及E/A比值降低和BNP定量升高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与脑梗死的发病存在明显相关性,研究数据显示二者可能存在因果关系.积极调整生活方式、控制血压,防止心肌重构和心功能下降,对脑梗死的预防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研修;王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一直是外科治疗的一个重点,随着对胃肠道功能认识的提高,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得到长足发展,本文对近年该治疗的新观点、新思路进行综述,期望对外科手术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提供帮助.
作者:卜德勇;马芸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负担,是目前医学界和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作者:黄群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术前访视对硬膜外麻醉下骨科手术患者体位安置的意义.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访视组和对照组,手术前访视时有针对性的对麻醉及手术体位着重讲解,探讨患者术中对麻醉及手术体位配合度及由于体位引起的并发症.结果 通过术前有针对性的访视,降低了患者焦虑值,增强了手术信心,主动配合麻醉及手术体位的安置,减少了手术并发症,提高了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结论 术前访视制度在硬膜外麻醉下骨科择期手术体位安置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胡玲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手术职业危害主要是指医疗环境及其职业性质对医护人员所造成的伤害,不论医院条件好坏,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均客观存在,只与对其重视程度与防护措施得当与否密切相关.1.危害因素
作者:王春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先天性无阴道是因双侧副中肾管发育不全,几乎均合并无子宫或仅有始基子宫,极个别患者有发育正常的子宫,卵巢一般正常.患者于青春期后一直无月经来潮或因婚后性交困难而就诊[1].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23例先天性无阴道患者实施了乙状结肠代阴道手术现将术前、术后的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伍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鲁南欣康与利喜定联用治疗急性左心衰的疗效.方法 选取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之间的急性左心衰患者,经去除病因,治疗原发病,二药同时静脉应用.结果 用药20 ~60分钟患者症状改善.采用鲁南欣康降低回心血量,使LEVDP及肺毛压降低,利喜定降低外周和周围血管阻力,降低交感神经活性,降低后负荷,二药联合可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功能.结论
作者:刘冬梅;李韬 刊期: 2012年第02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78岁.主因进食不当造成呼吸道异物阻塞约1分钟.既往高血压、脑梗死后遗症病史.接电话2分钟内赶到患者家中.患者意识丧失,口唇、四肢末稍青紫,小便失禁.结合家人叙述诊断:呼吸道异物阻塞.
作者:宋家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中药液灌肠联合药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1组治疗组和2组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坦洛新和中药液保留灌肠;对照1组单纯中药灌肠,对照2组单纯药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前列腺炎症状评分( NIH - CPSI)及前列腺液常规变化.结果 3组治疗前后NIH - CPSI评分、前列腺液常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更为显著.治疗组总有效率88%,单纯中药液观察组总有效率74%,单纯药物治疗组总有效率70%.治疗组分别与两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治疗组疗效佳.结论 中药液灌肠联合药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有利于前列腺血液循环的改善,促进药物的局部吸收,减轻炎症,消除症状,提高疗效.
作者:施斌;时文远;杨照华;熊慧萍;杨瑾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所在医院心内科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AMI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57例,在常规治疗AMI的基础上,其中34例用胺碘酮治疗,23例用利多卡因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心电监护.结果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胺碘酮相对于传统的抗心律失常药利多卡因对AMI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有更好的治疗作用,在临床上可作为首选治疗药物.
作者:贾玉文;张芙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医院文化是医院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水平、价值导向、人文理念、公众形象的浓缩,医院文化不是在短时期内由几个人创造的,而是由若干代人在几十年的办院实践中承前启后、总结积淀出来的.档案是医院建设与发展的原始记录,是评价和衡量医院文化综合指标的重要标志,对于医院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作者:梁维斌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