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波;茅卫东;舒忠琴;林峰;刘少平;赵韬;顾小伟;夏林云
社区获得性肺炎(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随着高龄老人逐年增多,我国已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呼吸道屏障功能削弱,呼吸道抵抗力降低,且容易误吸使老年人肺部感染的患病率升高.我科建立了三级健康教育质控体系,采取针对性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艳;王冠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通脉方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合并有心绞痛发作病史及心电图有慢性ST-T改变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及对照组各40例,两组常规给予西药种类,剂量不变,联合组另加自拟通脉方,观察的前1天及2个月后,分别做静息状态下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及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 联合组在心绞痛疗效及心电图ST -T改善方面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脉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李云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1岁,息宫颈癌2年余,右腹壁包块疼痛半月,无药物过敏史,诊断为宫颈癌伴腹壁转移,给予参麦注射液增强免疫治疗,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约20分钟后,出现眼、面部皮肤充血,双上肢皮疹,随即出现胸闷、气促、全身出冷汗.查体:BP 125/80mmhg,P 98次/分,心律齐,未闻及早搏,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立即更换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吸氧,地塞米松10mg静脉滴注,非那根25mg肌肉注射,10分钟后症状缓解,30分钟后皮肤充血及瘙痒症状减轻,皮疹消退.
作者:段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用药合理、安全、有效是保证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护士工作在临床一线,既是药物治疗的执行者,也是用药前后的监护者.如何能够安全用药,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也关系到患者的康复,因此在工作中护士应加强并做好临床用药监督,并不断总结经验、分析不足,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才能尽大可能的消除一切现存的与潜在的用药隐患.
作者:陈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VSD即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以下简称VSD),通过多孔、富有弹性、无刺激的VSD敷料联合生物半透膜将创面密封,并通过负压引流管吸引创面;减少感染和换药次数为这类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优点在于控制感染迅速,引流充分,促进肉芽组织健康成长,减少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医疗费用等[1].2009年我科采用VSD技术对12例皮肤缺损的老年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王锐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输液过程中空气故障是常见的问题.在发现空气故障时,传统的做法分离输液管接口重新排气或在关闭输液管下端情况下挤压、弹击输液管排气法,既浪费时间又有可能因排不净空气分离输液管接口造成药液浪费和污染.这样增加了患者的焦虑情绪和护士的不满,无形中增加了医患间的矛盾.现介绍一种快速排空气法,介绍如下.
作者:李文静;邓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在推进“院务公开、民主监督”制度的今天,深化医院的院务公开工作,对密切医患关系和同事关系,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热情和创造性;加快医院的规范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步伐,有着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在这方面我们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作者:徐卫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透析治疗的各种并发症.方法 将2006年月至2010年12月间透析患者18例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可调钠血液透析(SMHD)在透析期间发生的心衰为1.6%,低血压8%,肌肉痉挛4%,而常规血液透析(RBHD),心衰10.2%,低血压36%,肌肉痉挛24%.结论 可调钠血液透析(SWID),大大减少了透析并发症的发生,增加了终末期肾功能衰竭透析患者的耐受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艳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对我院住院治疗的52例糖尿病足患者实施了全面有效护理干预,严格控制血糖、局部清创换药等治疗,治疗组同时应用血栓通治疗,现将对患者观察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瑾;夏进娥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临床研究发现,胰腺癌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年龄>60岁、长期吸烟、嗜酒、高脂高蛋白饮食、饮咖啡、慢性胰腺炎、接触某些化学致癌物、糖尿病等是公认的胰腺癌高危因素.血糖升高可作为胰腺癌的早期表现之一[1],糖尿病患者发生胰腺癌的几率高于普通人群(2 ~3)倍,但也有20%的胰腺癌患者在胰腺癌诊断的前2年内已有糖尿病或已发生糖耐量异常.糖尿病对胰腺癌是病因还是结果,目前仍存有争议.为提高对胰腺癌合并糖尿病的认识,本文回顾分析了本科收治的胰腺癌患者116例及非肿瘤患者9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岩;穆海玉;梁克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微波联合药物湿敷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 治疗组采用微波照射,溃疡面用胰岛素+庆大霉素+山莨菪碱湿敷:对照组仅用胰岛素+庆大霉素+山莨菪碱湿敷溃疡面.结果 治愈率、无效率、平均治愈天数方面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微波联合药物湿敷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疗效显著治愈时间短,且方法简便、经济,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马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程度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动态血压检测符合血压晨峰标准的8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治疗组给予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对照组给予口服吲达帕胺和替米沙坦;疗程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与疗程期满时晨峰血压下降的程度.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经药物治疗后均可有效的降低血压,服药后各组SBP、脉压、晨峰血压均明显低于服药前;且在服药后降低24小时平均SBP、脉压、晨峰血压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使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能够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晨峰的现象.
作者:唐晓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以空气压缩泵为驱动的雾化吸入疗法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选取36例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行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并对其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总结.结果 36例患者在配合抗感染、吸氧、止咳平喘等其他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经过上述雾化吸入治疗后均获得满意效果,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明显改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 空气压缩泵式雾化吸入疗法值得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徐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两性霉素B是多烯类抗真菌剂,抗菌谱广,是多种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1].它主要是通过选择性地与真菌细胞膜的麦角同醇结合而致真菌死亡.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高强度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临床上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呈逐年上升趋势,两性霉素B是IFI常规标准治疗方法[2].超声雾化吸入是通过超声波声能产生高频震荡将药液变成细微雾滴,随着深而慢的吸气被吸入终末支气管及肺泡,具有消炎、稀释痰液、改善通气的作用.2009年4月我科收治1例肺部真菌感染应用两性霉素B雾化吸入的患者,由于实施个性化护理,正确掌握操作方法,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姚蓉;邝军;叶青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我国属乙型肝炎高发区,而老年病毒性肝炎在老年传染病中占首位[1],严重威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健康.因此关心老年人,加强老年疾病的观察与护理及防治也刻不容缓.自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我科收治了60岁以上的老年乙型肝炎患者63例,根据其特点,实施了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崇慧;刘艳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随着老干部对日常医疗保健关注程度的提高,干休所医疗保健需求也日益增加.健康医疗一体机主要是针对慢患者群而设计的医疗服务终端,可提供便捷、高效、交互程度较高的基础健康监测与反馈信息,对于节约干休所人力资源、满足老年干部人群的基础健康保健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瑞;李萍;吕晓娟;陈渝;鉏振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鞣花酸系从石榴皮中提取的石榴素主要成分,在中医有补气健脾活血、清热解毒,提高机体的适应性、增强机体免疫力及抗癌的作用.石榴是常见的红树伴生植物,属于茜草科山石榴属,有很好的药用价,如抗肿瘤和抗生育以及驱虫和抗痢疾等[1].目前,应用于肺心病治疗报道甚少.本文通过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观察鞣花酸对肺心病免疫功能的作用,报告如下.
作者:邝军;张立波;朱建勇;何敏;叶青;苟志斌;范荣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约为49%;大于80岁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超过90%;保守估计,平均每两位老年人中就有一人患高血压.因此,良好的控制血压,大限度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是老年高血压治疗的追求目标.影响血压的因素很多,除了家族遗传因素外,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对血压的影响较为重要.在老年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过程中,积极干预生活方式是重要的控制手段,因此健康教育必不可少.
作者:沈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丹毒系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内淋巴管及周围软组织炎症[1].因老年人下肢静脉曲张较多,动脉硬化而致下肢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不畅,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易受到致病菌的侵犯而感染.通过综合正规治疗及全方位精心护理,使本病的治愈率明显提高,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葛华;聂畅莉;梁晓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我科于2009年至201 1年共收治326例耳聋、耳鸣患者,在临床护理中针对患者不同的分型进行个体分析,实施辨证护理方法,使患者保持佳的身心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在康复过程中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于2009年至2011年因突聋入院,共326例,其中男性178例,女性148例.小6岁,大72岁.就诊时间短5小时,长10余年.
作者:杨燕;万海青;徐惠丽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