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晓磊;田红宇;刘传玉
肺换气功能指肺泡与肺毛细血管间所进行的气体交换.通过此过程,肺泡内的O2进入肺毛细血管,而肺毛细血管血液中的CO2排出至肺泡,其正常与否取决于肺弥散功能和通气血流比值.
作者:李琦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小毛莨内酯抗人体结核休眠菌感染的分子免疫学机理.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结核病人PBLs中结核菌16kD α-晶状体同源蛋白DNA阳性的56例患者为本研究对象;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半定量(QC-RT-PCR)方法,测定不同剂量的Tern.对以上病人PBL颗粒裂解肽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当Tern.在100mg/L,200mg/L浓度时,能诱导结核休眠菌感染病人体外活化的PBL GLS mRNA的表达.结论 Tern.可能通过促进颗粒裂解肽mRNA的表达,增强机体CTL杀菌能力,达到抗结核休眠菌的作用.
作者:詹莉;戴华成;杨治平;易著文;成诗明;舒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结核病人T淋巴细胞核仁区酸性非组蛋白(Ag-NORs)的数量,间接反映T淋巴细胞的功能,及其在结核病诊断及发病中的意义.方法使用北京开隆公司提供的KL型免疫图像分析系统对41例正常人,77例肺结核病人和32例肿瘤病人的T淋巴细胞核仁区酸性非组蛋白表达活性进行对比,以核仁染色区面积与细胞核面积之比(I.S%)定量反映Ag-NORs的多少.结果正常人I.S%为(7.20±0.95)%,肺结核病人为(5.59±1.47)%;肿瘤病人为(5.04±1.52)%,二者与正常人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核病人略高于肿瘤病人,他们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结核病人酸性非组蛋白表达检测,可用于对结核病人免疫功能的检测,对估计病人的预后有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袁梅英;孙桂芝;夏东;朱新颖;董建泉;朱慧楠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比较1987~1998年贵阳市两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菌阳患病率的变化.方法分析1987~1998年贵阳市两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患病率部分资料.结果贵阳市1987与1998年比较,结核病的菌阳患病率下降了39.7%.结论通过对贵阳市两次流调结核病菌阳患病率资料,表明贵阳市结核病流行状况呈下降趋势.
作者:王志慧;董利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1993~2000年结核分支杆菌的耐药率流行趋势.方法采用绝对浓度间接法对4种药物进行耐药测定.结果初始耐药率由1993~1994的34.6%下降至1999~2000年的18.2%,链霉素和异烟肼的初始耐药频率由1993~1994年的22.6%、13.2%下降至1999~2000年的13.4%、7.8%;复治耐药率由1993~1994年的52.1%下降至1999~2000年的35.7%.MDR的总耐药率1993~1994年为9.5%,1999~2000年的7.6%.结论大连市开展世行贷款项目以来初始及复治耐药率均呈下降趋势,但MDR的总耐药率未出现明显下降.
作者:路希伟;谌杰;张洪娟;刘晶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男,27岁,农民.因咳嗽、胸痛、午后低热1月余就诊,既往无药物过敏史.T 37.6℃,P 82次/分,R 18次/分,BP 13.6/8.6kPa,胸部X线摄片检查发现右肺上中部边界模糊的絮状阴影,痰涂片检查即时痰(+),诊断:初治涂阳肺结核.选用2H3R3Z3S3/4H3R3化疗方案治疗,第一次服药后出现头昏、头痛,全身皮肤瘙痒、四肢远端麻木.查体:T38.5℃,P、R、BP正常,全身皮肤潮红,并可见紫红色的小丘疹,相互融合成片,以颈部、腋下、腹股沟为甚,初步考虑抗痨药物过敏,继而逐一停药观察,首次停用异烟肼2日后症状、体征明显缓解,1周后完全消失.既而试用结核清(DPC,广州白云山制药厂生产)替代80mg/次,与RFP、PZA、SM联用,治疗后2、5、6月连续3次痰涂片检查(-),患者自觉症状完全消失,X线摄片检查肺部病灶明显吸收好转.
作者:龙腾双;欧荣 刊期: 2001年第05期
1992年以来我们开展世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施行全程监化治疗菌阳肺结核9234例,治愈8585例,疗效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邹兴梅;陈贺兰;李婉君;黄启青;何瑜;杨瑞锋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温泉县卫生防疫站于1985年开始对结核病防治工作进行了系统管理,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1992年温泉县实施结核病控制世行项目,在结核病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作者:扎尔丁·黑里力;张斗琴;朱利强 刊期: 2001年第05期
1997年1月,国家卫生部将肺结核从丙类传染病转列为乙类传染病管理,使肺结核疫情资料更趋于科学、完整、规范,有利于实施加强以短程督导化疗为核心的肺结核控制技术政策.为了解肺结核列为乙类传染病管理后的疫情,本文运用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义乌市1997~2000年肺结核报告病例人群、地区、季节分布情况进行疫情流行病学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何宝贤;乔炳海;叶仙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反映河南省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发现水平.方法根据河南省2000年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数据中病人发现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结防机构仅登记、管理了5.1%的活动性肺结核病人;88.6%的肺结核病人在非结防机构确诊,其中93.6%未转诊、登记.结论加强各级综合医疗机构结核病归口管理是提高病人发现水平
作者:焦晓磊;田红宇;刘传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司帕沙星对耐多药肺结核(MDR-PTB)的疗效.方法 104例MDR-PT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以氧氟沙星作为对照.治疗组52例采用3SHRZE+SPLX/9HRE+SPLX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3SHRZE+OFLX/9HRE+OFLX方案治疗.结果疗程结束时,治疗组痰菌阴转率92.3%,明显高于对照组69.2%(P<0.05);治疗2个月时治疗组痰菌阴转阴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司帕沙星是目前氟喹诺酮类中治疗MDR-PTB较为有效的药物.
作者:余荣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了解脑脊液(CSF)中阿拉伯糖甘露糖脂IgG抗体(LAM-IgG)和TB-DNA指标对结脑的诊断价值.方法以CSF为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LAM-IgG,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TB-DNA.结果 102份结脑病人CSF标本,LAM-IgG阳性率51.0%(52/102),TB-DNA阳性率81.4%(83/102),LAM-IgG阳性及/或TB-DNA阳性共93例(91.2%).40份非结核性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病例的CSF标本,均未检出LAM-IgG和TB-DNA.结论 LAM-IgG和TB-DNA均是诊断结脑的较好的指标,两者联检可进一步提高检测敏感性.
作者:薛承岩;刘兰芳;刘霞;刘李承;米艳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痰涂片镜检作为发现传染源、选择化疗方案、考核评价疗效的重要手段,在现代结核病控制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加强痰涂片的质量控制,提高各级实验室的痰检工作效率已成为当前国家结核病控制规程实施中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一次痰涂片镜检室间质控数据的分析,阐明痰涂片制片质量因素对镜检工作效率的影响.
作者:邓云峰;孙淑丽;王燕;于春宝;吴志磊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我院以普鲁卡因与酚妥拉明两药联用治疗肺结核大咯血28例,并选用同期普鲁卡因治疗26例为对照,收效显著,现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1.病例选择:1997年1月至2000年12月,我院收治合并肺心病的肺结核大咯血病例中,以24小时咯血>500ml,或一次咯血200ml以上为大咯血诊断标准,并符合全国肺心病诊断标准.普鲁卡因皮试阴性者共54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50~79岁,平均年龄为63.5岁,浸润型12例,慢纤洞16例.对照组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1岁,浸润型9例,慢纤洞17例.
作者:陈连清;崔爱东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临床应用中出现药物热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抗结核药物引起药物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药物热,多出现于用药后2个月以内,占96.4%(27/28),其中以链霉素常见.结论在结核病人的化疗过程中尤其是用药后2个月内出现发热的患者,应考虑到药物热的可能,避免误诊,漏诊.
作者:雷素英;李银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本文对186例门诊全程管理的肺结核病例进行防痨知识宣教,并对宣教效果进行评价.一、方法与内容1.方法:186例均为市结防所门诊1997~1998年治疗管理的肺结核病人,其中男性117例,女性69例,年龄18~56岁,平均38.6岁.初治139例,复治47例;菌阳57例,菌阴129例;高中文化及其以上学历51人,初中84人,小学40人,文盲11人.病人确诊后1周内完成首次宣教,治疗1月内进行再次宣教.疗程结束时,由结防医生按调查表要求对病人进行结核病防治和卫生行为测试,同时对1995~1996年未作正规宣教的155例肺结核病例按同样方式、同样内容进行测试,作为对照.
作者:孙开友;黄连章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女,35岁,工人.1998年5月28日就诊.颈部淋巴结肿大半年.既往无精神病史.经淋巴结穿刺检查诊为淋巴结结核.予以2H3R3Z3/2H3R3方案治疗.用药20天,病人经常听到有人说话.
作者:侯庆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男,15岁,学生.因乏力、盗汗、咳嗽1月余,于1999年4月29日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如常,精神欠佳,左下胸语颤减弱,左下胸叩诊浊音,呼吸音弱,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口罗音及胸膜摩擦音.
作者:李保明;姚世雄;王仲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男,58岁,1998年4月12日因咳嗽2月,低热半月以左侧浸润型肺结核收住院.入院后予异烟肼0.4/日,利福平0.45/日,链霉素0.75/日肌肉注射治疗.
作者:李维荣;廖鲁燕;梁春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结核性胸腔积液是常见的胸腔积液,约占全部胸腔积液的半数,若不治疗任其自然发展,大约60%~65%的病人可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1].及时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现就本病诊断治疗的若干问题和进展作一介绍.
作者:王巍;庄玉辉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