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跃明
微创外科结直肠手术在我国的开展已超过20个年头。20余年来,以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为代表的结直肠外科微创手术在我国蓬勃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势头迅猛,微创结直肠肿瘤手术的开展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并得到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由此更使其成为一种外科理念逐步深入结直肠外科领域。不断成熟的技术、不断更新的设备与器械,都为微创结直肠外科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作者:郑民华;马君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暨江苏省人民医院,成立于1936年,是目前江苏省综合实力强的三级甲等医院,担负着全省医疗、教学、科研、公益四项中心任务。目前实际开放床位3000张,职工5000余人。医院临床医技科室齐全,重点科室技术特色显著。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1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科教兴卫”工程临床医学中心3个,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16个;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5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5个,省级医疗诊治中心5个,省级专科(病)诊疗中心8个。医院主要科研指标和综合创新实力已跻身全国医疗机构的第一方阵。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为了及时传播杂志的新消息,加强读者、作者、专家多层次互动,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查阅本刊文献:登录万方数据网http://med.wanfangdata.con.cn/Journal/xhwk.aspx,输入关键词搜索本刊相关文献。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7月24日,由《医师报》和《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主办,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承办的《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结直肠3D腹腔镜巡讲暨“爱心行动--中国腔镜万里行”青海西宁站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举行。本次青海西宁站专家组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锡山教授、陈瑛罡副教授和刘正副教授、湖北省肿瘤医院魏少忠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姜可伟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刘明教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张成武教授组成,《医师报》副社长张艳萍女士、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李占全院长到会致辞。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小肠是消化道重要的组成部分,约占消化道总长度的3/4。小肠由于存在范围较广、发病隐匿,临床早期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及既往缺乏有效的检查手段,往往导致该类疾病的诊治的延误。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其临床早期表现缺乏特异性,故诊断较困难,治疗效果也较差。因此笔者阅读国内外小肠肿瘤诊治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的相关文献200余篇,从而对该病的病理及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新进展作此综述,以期待对提高小肠肿瘤临床诊治提供有效数据参考和指导。
作者:陈庆民;汤庆超;王锡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 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 ,TEM)的适应证和并发症。方法回顾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TEM治疗的135例直肠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TEM在直肠病变治疗中的主要适应证和常见并发症。结果本组135例患者均成功实施TEM,其中行直肠壁全层切除115例,黏膜下及肌层部分切除20例。平均手术时间(66.5±25.0)min (25~120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10.5±5.5)ml(3~50 ml)。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直肠腺瘤60例,直肠腺瘤癌变(pTis期)10例,早期直肠癌(pT1期)11例,进展期直肠癌(pT2期)10例,直肠癌经术前放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 ypT0期)2例,直肠类癌或类癌内镜电切后残灶24例,直肠胃肠道间质瘤5例,直肠平滑肌瘤1例,非肿瘤性息肉10例,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2例。所有标本切缘均阴性。术中3例上段直肠前壁肿瘤行全层切除时切入腹腔,即刻行腔内缝合修补成功,未并发腹膜炎或盆腔感染。术后继发肛门出血2例,肺部、泌尿系感染和尿潴留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9%(8/135)。术后平均住院日(2.5±1.2)d(2~8 d)。术后平均随访15.5个月(6~36月),未发现肿瘤复发转移。结论适合局部切除的直肠局限性肿瘤是TEM的主要适应证。严格选择没有淋巴结转移证据的直肠癌行TEM 是安全有效的,已成为直肠局部切除术的首选方式。但目前的循证医学证据仍然有限,仍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
作者:林国乐;邱辉忠;周皎琳;牛备战;孙曦羽;陆君阳;张冠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统计学符号按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如下:(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中位数仍用M);(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标准误用英文大写S;(4)t检验用英文小写t;(5)F检验用英文大写F;(6)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7)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8)自由度用希文小写υ;(9)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χ2值、q值等)。以上符号均用斜体。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一、病例简介男性患者,61岁,因“腹部扪及肿块1年”就诊。患者于一年前腹部扪及一质硬肿物,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肿物处腹部隐痛,伴排便困难,便中偶带少量暗红血液,偶有腹胀。就诊于外院, CT示:右侧中下腹部占位,考虑小肠肿瘤。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于2014年11月21日以“腹腔肿物”收入。专科查体:右侧腹部可触及一鸡蛋大小肿物,活动度差,有压痛。肛门指检:直肠粘膜光滑,未触及肿块。腹部增强CT 示:右侧腹腔软组织肿块影,形状不规则59 mm ×76 mm三期轻度强化,与小肠关系密切,局部小肠肠管变窄,右侧腹腔内多发增大淋巴结。彩超未见明显异常。 CEA:1.71 ng/ml,CA199:4.13 U/ml。患者于2014年12月2日全麻下行肿物切除术,术中探查:无腹水,肝、胰腺、脾脏、胃、盆底未见转移及种植结节,肿物位于回肠远端,向肠壁外生长,大小约7.0 cm ×8.0 cm ×6.0 cm,侵及右侧升结肠,小肠系膜区可触及数枚肿大淋巴结,其他肠管未见异常。术中诊断为小肠肿物侵及升结肠。术中决定行“右半结肠切除,部分小肠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回肠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来源于生发中心;回、结肠断端(-),大网膜(-),肠周淋巴结(-)(0/16)。免疫组化:CD20(+),CD10(+),Bcl-2(+), Bcl-6(部分+), CyclinD-1(-), Mum-1(+), CD5(-), CD3(-),CD21(-), CK 上皮(+), Ki-67(+70%)。原位杂交:EBER(-)。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第10日出院。
作者:杨润坤;曹沐阳;赵兴旺;王猛;乔天宇;刘正;王贵玉;陈瑛罡;王锡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结直肠癌是近年来消化道肿瘤发病率上升显著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居于癌症谱的第3和第4位[1]。随着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对结直肠癌总体治疗的观念和方法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近年来,结直肠癌的治疗已发展演变为多学科共同参与的多学科团队( 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模式,医学的发展及专业的细分,要求肿瘤内科、肿瘤外科、放疗科、影像介入、病理科等专科医生共同协作,参照循证医学证据,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提出佳治疗方案,以提高肿瘤治疗效果。在欧美发达国家,MDT已成为各大型医院和专科医院固定诊治模式。2007年,英国率先将 MDT 诊疗模式写入国家健康服务计划( 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2]。多年实践表明,肿瘤综合治疗是目前结直肠癌以及绝大部分其他恶性肿瘤的佳治疗模式[3],高水平的MDT团队是为患者制定佳治疗方案的保证,也是提高本单位肿瘤治疗水平、提升临床研究能力及学术水平的佳途径[4]。我院肿瘤科2011年收治了一位结肠癌术后复发病灶切除术后再次复发的患者,经过多学科团队的交流协作,共同制定治疗方案,该患者目前总病程已达42个月,并仍在接受治疗当中。现将该病例诊疗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与大家分享。
作者:梅竹;李俊;孙婧;顾艳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结肠镜检查及治疗已广泛用于临床,镜下可仔细观察全结肠及末端回肠黏膜,发现息肉并镜下切除可降低结直肠癌的患病风险[1]。对于存在便血、腹泻、腹痛及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或存在患癌风险的无症状人群,首选该检查。掌握结肠镜下息肉检出及治疗对于训练有素的医生并不困难,但如何对照指南进行质量控制提高水平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学习2014版美国消化内镜医师协会指南,回顾性分析笔者2009~2014年间相关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丁彤;胡爱翠;胡晓珊;张家敏;周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肠系膜下动脉系的解剖变异对直肠癌根治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左结肠动脉、结肠边缘动脉弓的解剖变异要求我们在处理肠系膜下动脉时,在彻底清扫肠系膜下动脉根部至左结肠动脉根部的中央组淋巴结的同时,保留左结肠动脉主干,这样既达到了根治的目的,又有利于控制手术风险,促进手术后恢复,减少吻合口瘘等术后并发症。对乙状结肠动脉、肠系膜下静脉的解剖变异的认识提示我们在术中时刻谨慎操作,防范意外出血等并发症。
作者:杜燕夫;渠浩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我国中低位直肠癌发病率较高,近年来,尤其以局部切除为主的手术治疗方式研究进展较快。笔者以术前分期为依据,对当前国内外中低位直肠癌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姜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结直肠癌( CRC)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升高,肝脏是其常见转移部位。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有效的方法。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期肝切除的手术时机的选择一直是外科医生争论的话题。诸如围手术期化疗或者一些其他新的方法,都可以影响手术时机的选择。随着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外科手术技巧的不断进步,目前对于同期肝切除的原则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新辅助化疗、外科医生对于可切除性的判断以及病人的体质。笔者综述了近些年来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期肝切除的原则剖析,并加以分析。
作者:王锡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干细胞理论认为肿瘤是一种干细胞疾病,肿瘤干细胞是存在于肿瘤组织中一小部分具有干细胞性质的细胞群体,具有自我更新、分化和抗细胞毒性药物的能力,而炎症对于肿瘤干细胞的形成、维持和扩张,具有促进的效果。近期在Gastroenterology发表的一篇文章对人结直肠癌标本中炎症介质前列腺素E2( PGE2)水平和结直肠癌干细胞标志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研究,并且探讨了PGE2在小鼠体内结直肠癌干细胞发展和转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自动痔疮套扎术( RPH)治疗混合痔合并直肠粘膜内脱垂患者的临床效果与传统外剥内扎术比较有何种优点。方法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改善排便困难、术后并发症和平均住院日等情况,比较RPH治疗的98例混合痔合并直肠粘膜内脱垂患者与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的98例混合痔合并直肠粘膜内脱垂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RPH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改善排便困难、术后创面疼痛、出血、水肿,平均住院日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RPH对混合痔合并直肠粘膜内脱垂患者具有疗效显著,手术简便、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能有效改善排便困难症状,易于推广等优点。
作者:邓业巍;王东;张胜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Chinese College of Surgeons ,CCS)主办,北京医师协会、北京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联合主办,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承办的“第九届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年会”将于2016年5月20日至22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总结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 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 ,TEM)治疗直肠肿瘤的手术经验及技巧。方法2011年5月~2013年12月,对19例直肠肿瘤行TEM治疗,选择适当体位使直肠肿瘤位于TEM器械视野下半区,距肿瘤边缘至少0.5~1 cm行肠壁全层或粘膜下切除,创面连续缝合关闭。结果19例直肠病变均获得完整切除,2例合并横结肠癌同时行横结肠癌根治术,平均手术时间(55.8±37.7)分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5±3.3)天。术后2例患者出现肛门出血,1例绒毛状管状腺瘤复发,其余病例均无复发。结论 TEM手术体位选择非常重要,病变切除及创面缝合过程应遵循一定的手术方法,不同病变选择不同的切除方式;TEM存在学习曲线,初学者应选择手术相对简单的病例进行经验积累。
作者:张小虎;李志霞;安大立;刘靖;李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朱卉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大肠癌的患病率逐年上升。手术治疗是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对于肿瘤位置低或无法手术切除肿瘤的病人,不得不接受肠造口手术。造口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是评价其身心康复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不仅仅只关注对患者的护理,更多的是关注患者所具备的自我护理能力来进行自我护理。因此,护士不仅要对造口病人实施心理和造口护理,同时,指导病人进行造口自我护理并掌握造口护理技巧也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朱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DEAD box RNA解旋酶在RNA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DEAD box多肽3( DDX3)作为DEAD box RNA解旋酶家族中一员,参与mRNA拼接、转录和翻译。但DDX3对于肿瘤的作用并不明确,DDX3的肿瘤抑制作用和促进作用均有报道,有趣的是即使在同一种肿瘤类型中,DDX3发挥的作用也可能变化,其矛盾之处引起人们关注。 DDX3在多种肿瘤中存在,并且通过复杂的方式调控肿瘤进展。近期在Oncotarget发表的一篇文章探讨了DDX3对结直肠癌的预后意义并进一步研究了其在肿瘤进展过程中的意义。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