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同型半胱氨酸与帕金森病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杨玉杰;戚志强;陆敏艳;何庆芳

关键词:帕金森病, 高半胱氨酸, 黑质, 左旋多巴, 神经元
摘要:目的 对比帕金森病(PD)患者与健康人群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观察血浆Hcy水平与PD的临床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江苏盛泽医院住院的PD(PD组)患者56例,健康体检者67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Hcy水平.结果 PD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45±8.56)μmol/L vs (13.63±5.12)μmol/L,P=0.026].PD组中男性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女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9.56±10.29)μmol/L vs (14.11±6.20) μmol/L,P=0.017].PD患者的血浆Hcy水平与年龄、病程及Hoehn Yahr分期无关(P=0.959、P=0.539、P=0.214),而与性别呈负相关(r=-0.317,P=0.017).结论 PD患者的血浆Hcy水平较健康人群升高,男性PD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女性患者,血浆Hcy水平升高可能是PD的独立危险因素.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患者应用大剂量瑞舒伐他汀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转归的影响.方法 选取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患者82例,随机分为大剂量组39例与常规剂量组43例,检查2组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评估2组临床转归.结果 2组病死率、复发率及出血性转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转归良好率明显高于常规剂量组(84.62% vs 65.12%,P=0.04).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常规剂量组与大剂量组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0.56±0.60)mg/L vs (0.70±0.68) mg/L,P=0.01;(0.22±0.29)mg/L vs (0.69±0.58)mg/L,P=0.00].治疗后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大剂量组hs-CRP水平[(0.22±0.29)mg/Lvs (0.56±0.60)mg/L,P=0.00]显著降低,LDLC<1.8 mmol/L(69.23% vs 46.51%,P=0.04)、非HDL-C<2.6 mmol/L(66.67% vs 41.86%,P=0.03)比例明显升高.2组均未出现横纹肌溶解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大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可显著增加患者血脂达标率、降低hs-CRP水平,改善患者临床转归.

    作者:刘秋皖;吴竹青;王小强;群森;吴君仓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和氧化应激反应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氧化应激反应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6月在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6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85例(介入组)与静脉溶栓治疗84例(对照组).观察2组在治疗后半个月及6个月肌钙蛋白Ⅰ(cTnⅠ)、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LVEF及症状体征等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6个月,介入组NT-proBNP、LVEF、症状体征改善评分优于对照组[(227.2±52.5)ng/L vs (443.3±59.2) ng/L、(44.7±6.2)% vs (38.2±5.3)%、(5.7±1.4)分vs (10.4±2.7)分,P=0.000].治疗后半个月,介入组cTnⅠ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15±0.29)μg/L vs (2.41±0.36) μg/L,P=0.000],2组SOD、GSH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6个月,2组SOD、GSH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介入组的半年再住院率为23.53%,总体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再住院率高达46.43%,总体有效率仅为71.43%,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有利于降低体内氧化应激反应,逆转左心室重构,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预后情况,减少再住院率.

    作者:张文广;马立永;陈金岭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同型半胱氨酸与血压变异性

    高血压是重要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人体血压存在正常波动节律,动态血压监测可显示24 h内血压波动情况,而血压变异性已引起心血管界广泛关注,有研究证实,血压变异性增大可加重靶器官损伤,为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1].同型半胱氨酸(Hcy)为蛋氨酸代谢过程中产物,其体内含量增加与脑卒中、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相关,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2].伴有Hcy升高的高血压被定义为“H型高血压”,在中国高血压人群中的比例高达75%.有研究表明,Hcy与血压变异性相关,我们就两者相关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赵欢;华琦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病理生理学机制研究进展

    正常压力脑积水(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NPH)是一种可逆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以步态异常、痴呆和排尿障碍三联征为典型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为脑室扩张而颅压正常的交通性脑积水综合征.其中临床上无明确病因的NPH被称之为特发性NPH(iNPH),多发于老年人,据报道7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为1.2/1000人,8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高达5.9%[1-2].迄今关于iNPH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依然存在很大争议.本研究就iNPH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佳艺;张媛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左西孟旦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多效性研究进展

    目前,传统的抗心力衰竭药物,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洋地黄类等,疗效不佳,并且需要在急性心力衰竭失代偿期增加促进心肌收缩力的短期治疗[1].在急性心力衰竭及其他心源性疾病需要使用强心药物时,左西孟旦作为新一类的强心药物,已发展成理想的选择.基于左西孟旦的分子机制,近几年相关的动物研究或临床研究证实,左西孟旦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已超出仅用于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中.另外,左西孟旦能够增加心脏收缩功能并不增加心脏耗能,改善心室-血管耦合,促进外周血管舒张,增加组织灌注,并且有抗心肌顿抑及抗炎性反应作用[2].

    作者:王江友;鄢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磷酸二酯酶4D基因rs96622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关系

    目的 探讨广西壮族人群磷酸二酯酶4D(PDE4D)基因rs96622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IS)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运用SNaPshot技术对101例广西壮族IS患者(IS组)及同期10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PDE4D基因rs96622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检测,比较2组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IS组与对照组PDE4D基因rs966221位点GG、GA、AA基因型(0.99% vs 3.85%,29.70% vs 21.15%,69.31% vs 75.00%)及G、A等位基因频率(15.84% vs 14.42%,84.16% vs 85.5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显性(AA vs GG+ GA)、隐性(GG vs AA+GA)和加性(GG vs AA)3种遗传模型下,PDE4D基因rs96622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IS患病风险均无关联(P>0.05).结论 广西壮族人群PDE4D基因rs96622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IS发病不相关.

    作者:江东东;李海华;李建立;肖友生;甘露;罗曼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晨峰与脑白质损害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晨峰与脑白质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山东省章丘地区筛选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37例.所有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收缩压晨峰现象分为晨峰组150例和非晨峰组187例.采用头颅MRI评估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WMH)水平.结果 晨峰组总WMH、脑室周围WMH、深部WMH明显高于非晨峰组[(9.05±2.71)ml vs (6.31±2.33)ml,(6.89±2.32)ml vs(4.48±2.02) ml,(2.17±0.89)ml vs(1.83±0.72)ml,P<0.01].收缩压晨峰与总WMH、脑室周围WMH、深部WMH呈正相关(r=0.561,r=0.563,r=0.283,P<0.01).校正混杂因素后,收缩压晨峰是总WMH、脑室周围WMH、深部WMH的独立影响因素(r=0.479,r=0.486,r=0.208,P<0.01).结论 收缩压晨峰为脑白质高信号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胡文静;刘红霞;王娟;纪田田;段丹丹;张华;孙尚文;柴强;刘振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天然属性抗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IgM亚类抗体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机制探讨

    目的 探讨天然属性抗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 IgM亚类抗体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部分小鼠巨噬细胞分为LDL组、铜(Cu)oxLDL组与对照组,LDL组、CuoxLDL组分别预先与LDL、冰CuoxLDL孵育,然后与对照组进行黏附实验.3A6,5G8和2H7分别与125 I-CuoxLDL混合,另取部分巨噬细胞分为3A6组,5G8组和2H7组,分别加入上述处理的125I-CuoxLDL进行黏附实验.采用油红O染色以及细胞内脂质分析泡沫细胞.结果 CuoxLDL组结合125 I-CuoxLD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LDL组(P<0.01).5G8组和2H7组结合125 I-CuoxLDL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3A6组结合125I-CuoxLD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5G8组和2H7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未活化的巨噬细胞未见油滴,3A6组有少量油滴,而对照组油滴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3A6组胞内胆固醇酯水平明显降低了45%,且TG水平明显降低170%(P<0.01).结论 抗体3A6能够有效阻断未活化巨噬细胞与ox-LDL相结合,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作者:冯旭阳;任彬诚;曹开宇;徐瑞芬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皮质视觉等级量表和脑萎缩指数对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皮质视觉等级量表(cortical atrophy scale,CAS)和脑萎缩指数对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老年头部创伤患者268例,根据3周后有无CSDH发生分为CSDH组40例,非CSDH组228例.采用磁共振扫描仪记录患者脑脊髓液容量、颅内容量、脑容量、脑室容量、蛛网膜下腔容量,计算脑萎缩指数、双额角径或颅内径(Evans)指数、前角指数、CAS.所有患者入院时详细记录其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2组在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方面差异,分析老年CSDH患者各因素间相关性,并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头部创伤老年患者CSDH发生的危险性因素.结果 CSDH组脑萎缩指数、CAS中度和重度萎缩比例明显高于非CSDH组(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脑萎缩指数与脑容量呈负相关,与脑室容量、蛛网膜下腔容量呈正相关;脑室容量与蛛网膜下腔容量、Evans指数呈正相关;蛛网膜下腔容量与Evans指数呈正相关(r=0.35,P=0.02);Evans指数与前角指数呈正相关(r=0.23,P=0.03).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脑萎缩指数≥7.15%、CAS为中度萎缩和重度萎缩会增加老年头部创伤患者CSDH发生风险(P<0.05).结论 CAS和脑萎缩指数可预测老年头部创伤患者CSDH发生.

    作者:张超;刘小印;王传宝;刘宁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阿托伐他汀联用依折麦布预处理对择期介入治疗围术期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用依折麦布预处理对PCI围术期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具有典型稳定性心绞痛症状的患者156例,标准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他汀组78例(阿托伐他汀20 mg/晚)与联合组78例(阿托伐他汀10mg/晚+依折麦布10mg/晚),治疗7d后行PCI,分别于PCI术前、术后8、24、48 h和7d检测hs-CRP.结果 与PCI术前比较,术后7d2组TC、LDL-C均明显降低(P<0.01),且联合组术后较他汀组降低更明显(P<0.05);与PCI术前比较,联合组和他汀组术后8 h hs-CRP明显升高,术后24 h hs-CRP达高峰(P<0.01),48 h hs-CRP处于升高水平(P<0.01),术后7 d hs-CRP无明显变化(P>0.05);联合组术后8、24[(6.10±2.27)mg/L vs (7.08±3.78)mg/L]和48 h hs-CRP水平明显低于同时间他汀组(P<0.05),术后7d2组hs-CRP比较无显著差异[(2.02±1.35)mg/L vs (2.15±1.23)mg/L,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用依折麦布较阿托伐他汀单用对围术期急性炎性反应具有更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张杰;张莹;宋红星;何冉;郭赫立;袁义强;刘怀霖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国产氯吡格雷联合通心络对介入治疗术后不良事件的影响

    目的 探讨进口氯吡格雷、国产氯吡格雷、国产氯吡格雷联合通心络的抗血小板效果及其对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 连续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PCI患者220例,分为口服进口氯吡格雷(进口组)77例、口服国产氯吡格雷(国产组)80例,国产氯吡格雷合并通心络治疗(联合组)63例.观察3组PCI治疗及血小板高反应性(HPR)情况.对比3组MACE发生率.结果 进口组、国产组、联合组3组间左前降支病变、球囊数量及HPR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6% vs 87.5% vs 77.8%,P=0.00;(2.3±1.1)个vs(2.8±1.4)个vs (2.7±1.5)个,P=0.026;24.7% vs 21.3% vs 11.1%,P=0.03].进口组HPR发生率明显高于联合组(24.7% vs 11.1%,P=0.04).3组MACE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国产氯吡格雷与进口氯吡格雷的MACE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国产氯吡格雷联合通心络治疗介入术后患者,可能会降低药物抵抗现象,增加抗血小板疗效.

    作者:申文彬;卫世强;冯宏启;陈琼丽;刘会君;张瑞霞;马涛;白静;王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血清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生化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缺血修饰白蛋白(IMA)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TIA患者126例,按照ABCD2评分分为3组,低危组42例,中危组43例,高危组41例,另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收集各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各组血清Hcy、hs-CRP、IMA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TC、TG、LDL、Hcy、hs-CRP及IMA水平明显升高,HDL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低危组比较,中危组和高危组TC、TG、LDL、Hcy、hs-CRP及IMA水平明显升高,HDL水平明显降低(P<0.05).高危组TC、TG、LDL、Hcy、hs-CRP及IMA水平明显高于中危组,且HDL水平明显低于中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患者血清Hcy、hs-CRP及IMA水平与ABCW评分呈正相关(r=0.36,r=0.31,r=0.24,P<0.05),且hs-CRP、Hcy、IMA之间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脂血症(95%CI:1.371~10.556,P=0.00)、Hcy水平(95%CI:1.064~1.915,P=0.02)是TIA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Hcy、hs-CRP、IMA水平与ABCD2评分呈正相关,高脂血症、Hcy水平是TIA发病的危险因素,测定血清Hcy、hs-CRP、IMA水平有利于病情评估.

    作者:薛有平;雷毅;刘峰;李沐阳;刘建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重组人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对脑缺血后候选可塑性相关基因15蛋白的表达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rPAF-AH)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缺血区候选可塑性相关基因15(CPG15)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rPAF-AH组,每组15只,后2组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选取2、7、14d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各组分别取5只用于实验.开颅取视交叉后的冠状切块,匀浆提取总蛋白,运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CPG1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生理盐水组和rPAF-AH组2、7、14d缺血区CPG15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7d缺血区CPG15蛋白表达高,且rPAF-AH组7d缺血区CPG15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1.48±0.04 vs 1.12±0.05,P<0.01).结论 rPAF-AH能够上调局灶性脑缺血大鼠CPG15蛋白表达,可能在脑缺血的神经重构中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王启征;张雄;曹裕民;徐玉玲;唐晓娜;冯淑君;王丽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85岁以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安全性及死亡风险评估

    目的 评估年龄≥85岁PCI患者手术安全性及死亡风险.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7年5月在海军总医院心内科住院行PCI且年龄≥85岁的冠心病患者90例,记录手术入路,术前与术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及出血事件,冠心病危险评分体系美国国家心血管注册研究(National Cardiovascular Date Registry,NCDR)风险评分评估30 d及随访期死亡风险,平均随访(693±510)d.结果 90例患者中,以桡动脉入路成功行PCI术84例(93.3%),造影剂用量(128.3±55.8) ml.术前与术后肾小球滤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53±19.58)ml/(min·1.73m2) vs (55.40±18.84)ml/(min· 1.73m2),t=0.095,P=0.925].4例(4.4%)患者发生出血事件,无累及生命的大出血.NCDR风险评分>45分患者PCI 30 d死亡风险增加(P=0.013).结论 年龄≥85岁患者进行PCI安全可行,NCDR风险评分能够预测患者30 d死亡风险.

    作者:王志超;徐争鸣;姚晶;陈宇;裘毅钢;曹毅;李田昌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蛋白激酶1介导外膜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

    目的 探讨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蛋白激酶1(SGK1)是否参与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AF)表型转化.方法 选取雄性SD大鼠,组织切块法培养胸主动脉AF,将未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的AF分别作为空白组、对照1和2组,用2.5、5.0、10.0和15.0 ng/ml TGF-β1诱导AF依次为A、B、C和D组;分别用50 μmol/L的EMD638683和SB203580预处理细胞为抑制剂1和2组;用5 ng/ml TGF-β1刺激细胞分别为刺激1和2组.Western blot检测SGK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Ⅰ型胶原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A、B和C组SGK1表达显著增加(P<0.05),B组SGK1表达量高;B、C和D组α-SMA表达显著增加(P<0.05),C组α-SMA表达量高(P<0.05).与对照1组比较,刺激1组细胞a-SMA和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刺激1组比较,抑制剂1组细胞α-SMA和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2组比较,刺激2组细胞SGK1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刺激2组比较,抑制剂2组细胞SGK1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SGK1通过p38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参与TGF-β1诱导的血管AF表型转化,参与血管的病理性重构.

    作者:杜雅楠;许建忠;张宝丽;韩卫青;高平进;唐晓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诊治进展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广泛开展,越来越多主诉症状为胸痛但冠状动脉造影却无明显狭窄的患者被发现.目前认为,这些患者可能存在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oronary microvascular disease,CMVD).CMVD可导致心肌缺血及心功能不全,其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另外,CMVD患者可能导致不良预后,需引起临床医师重视,并加强对其治疗管理.现就CMVD的命名、病因、致病机制及诊治等进行综述.

    作者:苏斌杰;程劲松;魏毅东;车文良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远期预后分析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高龄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心内科年龄≥80岁的高龄冠心病患者19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介入治疗组92例和药物治疗组104例,对2组患者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12个月,随访内容包括无事件生存、再入院、再发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出血等不良事件,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与药物治疗组比较,介入治疗组冠状动脉3支病变比例和肌酐水平明显增加,有统计学差异[70.65% vs 25.00%,(82.63±25.35)tmol/L vs (71.09±22.71)μmol/L,P<0.01].介入治疗组无事件生存率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再入院发生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有统计学差异(66.30% vs 50.96%,25.00% vs 44.23%,P<0.05);2组再发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及出血比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高龄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相琳;罗丹;杨伟;王颖;李汶嘉;张玮;任延平;苏显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血流动力学辅助装置在高危复杂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全民健康状况的改善,使人均寿命延长,以及冠心病在内的各种慢性疾病生存期延长,导致高龄和复杂冠心病以及伴发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等)的冠心病患者越来越多,为冠心病等老年病和慢性病患者的治疗带来巨大的挑战[1].

    作者:李田昌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老年麻痹性痴呆一例诊断分析

    神经梅毒包括梅毒性脑膜脑炎、血管炎、麻痹性痴呆、脊髓痨等,其中麻痹性痴呆是神经梅毒重的一种[1-4].本例报道了既往患有躁狂症的麻痹性痴呆患者1例,提示临床医师应对躁狂症患者追问冶游史,并进行梅毒的筛查,以早期明确梅毒诊断,防止疾病发展至严重阶段.

    作者:拱忠影;杨洋;汪志云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目的 评估急诊直接PCI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64例,其中≥75岁组90例,<75岁组274例.主要观察指标:手术成功率、围术期相关并发症及住院期间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75岁组手术成功率94.4%,术后TIMI 3级血流达标率87.8%,围术期手术相关并发症9例(10.0%).≥75岁组住院期间病死率和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75岁组(12.2% vs 2.9%,P=0.001;16.7% vs 5.1%,P=0.000).结论 对于年龄≥75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急诊直接PCI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徐争鸣;李田昌;陈宇;李贤峰;曹毅;裘毅刚;张博阳;王志超;陈星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