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龄男性腔隙性脑梗死的严重程度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相关性

赵娇;管维平

关键词:脑梗死, 胆红素, 磁共振成像,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 探讨高龄(≥80岁)男性患者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经头颅MRI证实的老年男性LI患者98例,根据病灶数目分为LI单发组36例和LI多发组62例.分析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等临床资料.再根据总胆红素水平分为高水平患者35例(10.6~21.0μmol/L)和低水平患者63例(0~10.5 pmol/L),评价LI的严重程度.结果 LI单发组与LI多发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危险因素与LI的发生无相关性(P>0.05).胆红素低水平患者与高水平患者的LI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 vs 4.7)个,P>0.05],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后,胆红素低水平与高水平LI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7,95%CI:0.90~1.06,P=0.50).结论 高龄男性胆红素水平与LI的严重程度无相关性.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胱抑素C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目的 研究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及血清胱抑素C在2型糖尿病(T2DM)肾病患者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水平,将其分为单纯T2DM组63例,早期糖尿病性肾病(DN)组60例,临床期DN组65例,另选择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IGF-1及血清胱抑素C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尿白蛋白,再计算尿白蛋白排泄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单纯T2DM组、早期DN组及临床期DN组IGF-1水平[(175.35±12.43)μg/L、(221.19±25.06)μg/L、(248.77±35.88)μg/L vs (136.86±28.32)μg/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DN组、临床期DN组IGF-1水平较T2DM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DN组、临床期DN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较对照组、单纯T2DM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尿白蛋白排泄率和胱抑素C是IGF-1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 IGF-1及血清胱抑素C与T2DM肾病的发生发展有显著相关性,是临床较为敏感的指标,具有早期提示意义.

    作者:陈海燕;宝轶;叶菲;石勇铨;刘志民;邹俊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蛋白酶体20S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老年代谢综合征(MS)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蛋白酶体20S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老年MS患者204例,根据造影结果分冠心病组103例和非冠心病组101例.评估各支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检测蛋白酶体20S水平、活性及TNF α.结果 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组蛋白酶体20S水平、活性及TNF-α明显升高(P<0.01).冠心病患者Gensini积分及TNF-α与蛋白酶体20S(r=0.484,r=0.352,P<0.01)和活性(r=0.417,r=0.396,P<0.01)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显示,Gensini积分和TNF-α是蛋白酶体20S水平及活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老年MS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蛋白酶体20S水平及活性密切相关.

    作者:魏芳;王华亭;刘振东;赵颖馨;栾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急性脑梗死早期认知功能与脑血流灌注相关关系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2周内认知功能与脑血流灌注的关系.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9例作为病例组,同期住院的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或门诊健康志愿者11例作为对照组.对受试者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包括画钟测验(CDT)、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2日法测量静息及腺苷负荷后各脑区的局部脑血流量,同时计算放射性摄取比值(UR);分析各认知领域与各脑区UR的关系.结果 2组CDT、MoCA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左侧枕叶、左侧颞叶及右侧顶叶UR与MoCA总分相关(r=0.574、0.538、0.533,P=0.010、0.017、0.019);右侧小脑、左侧颞叶UR与延迟回忆评分相关(r=0.525、0.475,P=0.021、0.040);右侧额叶、左侧额叶及右侧颞叶UR与CDT评分相关(r=-0.526、-0.499、-0.516,P=0.021、0.029、0.024).结论 急性脑梗死早期已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其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认知功能障碍可能相关.联合静息及腺苷负荷SPECT对发现急性脑梗死早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更敏感.

    作者:李慧英;蒋初明;高永红;邹煦;任菁;甄伟兰;刘洁;朱传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老年糖尿病患者538例,根据血压情况分为高血压组347例和对照组191例.根据高血压分级,将347例患者分高血压1级32例、高血压2级85例和高血压3级23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检测胱抑素C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年龄、吸烟、体质量指数(BMI)、血压显著增高(P<0.05),高血压3级患者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胱抑素C、高敏C反应蛋白、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明显升高(P<0.05);高血压1级和高血压2级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明显升高(P<0.05);与高血压1级比较,高血压3级患者胱抑素C明显升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年龄、吸烟、BMI、肌酐、胱抑素C、NT-proBNP与高血压相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吸烟史、BMI和血清胱抑素C与高血压发病有关.结论 随着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升高,高血压发生率有升高趋势,提示胱抑素C可能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赵坤;蔡双兵;肖丹;郜攀;司良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变化的研究

    目的 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后患者血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的变化,以及与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U MA)的关系.方法 选择行DSA的患者6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6、24和48 h行NGAL、血肌酐和U-MA检测.结果 与术前24 h比较,术后6 h NGAL明显升高,术后48h血肌酐、U-MA明显升高;与术后6h比较,术后24和48h NGAL明显降低,术后48 h血肌酐、U-MA明显升高;与术后24 h比较,术后6 h NGAL明显升高,术后48h血肌酐、U-MA明显升高(P<0.01).血NGAL与血肌酐(r=0.605,P=0.00)、U-MA(r=0.593,P=0.00)均有相关性.结论 测定血液中NGAL的变化可早期发现DSA后患者肾功能的异常.

    作者:王姝;王大成;李雄新;莫英绪;米红;罗世旺;陈锦艳;郑婵新;黄文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直接PCI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分析.方法 发病<12 h在我院住院且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805例,依据年龄分为对照组533例(年龄<65岁)和老年组272例(年龄≥65岁),比较2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发病至PCI时间、TC、TG、LDL-C、HDL-C、入院时血糖、尿酸、同型半胱氨酸、肌酸激酶同工酶酶峰等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老年组年龄、女性、双支病变、心脏不良事件明显增高,收缩压、舒张压、单支病变、TC、TG、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1).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TC为STEMI急诊PCI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预后不良,冠状动脉病变多为2~3支,其中年龄、女性、急性期TC水平下降为急性心肌梗死后30 d心脏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马燚;李莉;洪烨;尚小明;赵碧琼;田美荣;耿学斌;宋玉新;谭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代谢综合征研究现状及展望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指肥胖、胰岛素抵抗、糖调节受损或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及微量白蛋白尿等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在个体内聚集的状态,并终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临床综合征.随着人类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MS的患病率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加,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因此,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提出了第一个全球性MS的新诊断标准,并达成共识.据此估计,目前全世界约有1/4的人口患有MS.我国MS的患病率为16.5%,年龄标化后男女患病率分别为10.0%和23.3%,且有北方患病率高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的特点[1].

    作者:刘志民;刘子毓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出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1356例TOAST分型为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根据认知功能筛查结果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1279例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MCI组)77例.收集并分析2组患者一般资料、病史、神经心理量表评估和血液学指标.结果 MCI组较认知功能正常组高血压病史(84.42% vs 67.08%)、久坐生活方式(22.08% vs 11.81%)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8),2组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2组年龄、TG、TC、HDL-C、LDL-C、FPG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发生MCI是无高血压病史患者的2.589倍(P=0.003),有久坐生活方式的患者发生MCI的概率是无久坐生活方式患者的2.161倍(P=0.008).结论 高血压和久坐生活方式与SAO患者发生MCI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是其独立的危险因素.

    作者:高媛;何云燕;赵文娟;赵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代谢综合征研究进展

    随着农村城市化的进展、能量过度摄入、肥胖人群增加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代谢综合征(MS)已经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临床和公共卫生共同面临的危机,受到各国越来越多学者和专家的关注.与健康人群相比,MS患者脑卒中发生风险增加2~4倍,心肌梗死风险增加3~4倍,上述疾病相关的死亡风险增加2倍12.就MS的诊断标准、发病机制与防治等几方面加以阐述.

    作者:杜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代谢综合征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MS的诊断标准,将147例发病6h内入院的老年急性STEMI患者分为MS组79例和非MS组68例,并对其随访3年,记录基线及3年随访期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3年心血管性死亡的独立因素,应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生存率.结果 随访3年,MS组患者心血管性病死率显著高于非MS组患者(26.6% vs 11.8%,P=0.0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illip分级≥2级(OR=4.851,P=0.002)、白细胞介素6(OR=1.010,P=0.021)和MS(OR=2.785,P=0.048)是影响3年心血管性死亡的独立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MS组患者3年生存率下降幅度显著高于非MS组(x2=4.774,P=0.029).结论 合并MS的老年急性STEMI患者预后相对较差,应加强对危险因素聚集重要性的认识,对患者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估及干预.

    作者:谭静;华琦;刘荣坤;杨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75岁以上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65岁以上老年人高病死率的主要病因之一.Sugiura等通过尸体解剖发现,60岁以上的人群冠心病患病率超过50%,且大部分是左主干甚至是3支病变.GRACE及CRUSADE研究发现,75岁以上急性冠状动脉脉综合征患者占总研究人群的三分之一左右.再灌注治疗可显著降低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病死率,改善临床预后.然而,高龄患者因常常合并多种慢性病,出血风险较高,无论行急诊溶栓或PCI,均有较高风险.针对这一人群的再灌注治疗,仍缺少大规模临床研究的数据支持.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近10年STEMI再灌注治疗的相关研究,论述75岁以上患者再灌注治疗的进展.

    作者:叶绍东;吴永健;李琳;董秋婷;丰雷;胡小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低辐射剂量CT肺动脉成像技术的进展

    肺动脉栓塞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急重症之一,漏诊和误诊率可高达60%~80%.及时、准确地做出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至关重要.目前,CT肺动脉成像(CTPA)以其无创、操作简便快速以及诊断准确度高等优点已经成为肺动脉栓塞诊断的一线影像学检查方法[1].但常规CTPA辐射剂量偏高,为3~5 mSv[1-2].因此,在CTPA检查过程中如何降低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至关重要.

    作者:卢晓娟;王照谦;贾崇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成纤维生长因子21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及机制

    目的 探讨外源性成纤维生长因子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21)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apoE-/-小鼠24只,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12只和FGF21组12只,另外12只雄性C57BL/6J小鼠作为对照组.3组均给予高脂饮食8周诱导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采血测定血脂,通过HE和油红O染色观察斑块的形态,基因和蛋白表达分别应用实时荧光PCR和Westernblot进行检测.结果 模型组血管内膜增厚,内膜及中膜均可见巨噬细胞、细胞外脂质沉积及脂质侵蚀.与模型组比较,FGF21组TG[(1.82±0.37) mmol/L vs(2.56±0.39) mmol/L]、TC [(6.27±0.62)mmol/Lvs(9.27±0.85) mmol/L]、LDL-C[(2.73±0.26)mmol/L vs (4.37±0.77)mmol/L]明显降低,HDL-C[(1.49±0.25)mmol/L vs (0.99±0.23) mmol/L]、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mRNA[(4.753±0.648) vs (1.348±0.158)]和FGF受体1 mRNA[(145.064±33.203)vs (8.505±11.196)]明显升高(P<0.01).结论 FGF21能降低apoE-/-小鼠血脂及斑块形成,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的表达.

    作者:付坤;伍熙;吕媛;柳景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丹参酮ⅡA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影响.方法 取SD大鼠四肢骨骨髓,分离培养BMSC,第2代细胞应用终浓度为500 ng/ml丹参酮ⅡA定向诱导(诱导组),将不添加任何诱导剂的BMSC设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结蛋白、α-横纹肌肌动蛋白(α-SCA-actin)和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cTnT)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技术检测α-SCA-actin和cTnT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2组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诱导组BMSC中结蛋白(50279.6±2575.2) vs(1325.6±196.1)、α-SCA-actin(44 738.3±1963.3) vs (1446.3±202.4)、cTnT(27 658.8±2382.2) vs (1369.1±214.2)明显升高(P<0.01).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法检测诱导组α-SCA-actin阳性为红色,cTnT阳性为绿色,两者重叠部位为黄色,呈现共表达.透射电镜结果显示,诱导组细胞可见平行排列的肌丝并富含线粒体、糖原和核糖体以及丰富的粗面内质网.结论 经丹参酮ⅡA诱导的BMSC具有向心肌细胞分化的表型.

    作者:宋明官;吕洋;王海萍;任君旭;刘源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血管内超声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血管内超声(IVUS)能清晰显示血管横断面,精确测量血管腔内径和截面积,并且可发现早期粥样硬化斑块,根据斑块声学特征进行组织学分型,指导和评定血管内介入治疗[1].临床应用经验表明,IVUS成为冠状动脉疾病临床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金标准”[2].1 IVUS成像原理及颈动脉特点目前临床上应用的IVUS成像设备种类较多,主要组成成分包括:超声导管、超声探头、导管步进器和图像处理系统.

    作者:崔时贝;石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替格瑞洛联合小剂量替罗非班对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联合小剂量替罗非班对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纤维蛋白原的影响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106例明确诊断为NSTEMI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6例.观察组给予替格瑞洛和小剂量替罗非班,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及常规剂量的替罗非班,比较用药后7、30 d内复合心血管事件和单项终点事件及2组纤维蛋白原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7、30 d复合心血管事件明显降低(P<0.01),7d时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更明显[(2.18±0.13)g/L vs (3.01±0.20)g/L,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主要不良事件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0%和5.4%(P>0.05).结论 替格瑞洛联合小剂量替罗非班在急性期对NSTEMI患者的血栓抑制作用更强,疗效更好,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作者:李秀芬;葛振嵘;许力舒;姜述斌;帕尔哈提·吐尔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非编码RNA与脑卒中疾病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是一种突发起病的脑血管循环障碍疾病.在中国脑卒中发病率正以每年近9%的速度上升,目前已成为中国位居第一的致死病因.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是指不参与蛋白质编码的RNA的总称,广义来讲,包括核糖体RNA,转运RNA,核内小分子RNA,核仁小RNA(smallnucleolar RNA,snoRNA)和微小RNA(microRNA,miRNA)等多种已知功能的RNA,还包括未知功能的RNA[1].对于ncRNA的结构和功能,目前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表1).

    作者:李晟;叶荣苹;刘伟;陈秀芸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姜黄素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内质网应激的研究

    目的 观察生长停滞及DNA损伤诱导基因153 (GADD153)和Caspase-12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中的动态改变及姜黄素预处理对其影响.方法 7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3只,假手术组3只.另70只采用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且将成功制模的54只大鼠又随机分为对照组27只,姜黄素组27只;分别于脑缺血2h再灌注12、24、72 h处理观察,每个时间点9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荧光双标染色、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GADD153和Caspase-12表达.结果 2组再灌注12 h GADD153表达增加,至72 h仍明显增高;Caspase-12表达24 h达高峰.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显示,再灌注12h可见少量双标阳性细胞数,24 h双标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72 h双标阳性细胞数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姜黄素组再灌注24和72 hGADD153[(3.75±0.37) vs (4.68±0.56),(3.24±0.32)vs (4.92±0.83)]和Caspase-12[(3.25±0.15) vs (5.79±0.56),(3.04±0.22) vs (5.49±0.53)]表达明显减少(P<0.05,P<0.01).结论 GADD153和Caspase-12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表达明显增加,姜黄素可减少两者表达,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朱海英;孙红玉;冯光坤;殷延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颈动脉血管重构与斑块稳定性关系的研究

    目的 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颈动脉重构指数(CRI)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学特性及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至少一侧颈动脉含有1.5 mm以上厚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高血压患者46例(共74支),分为有症状组25例和无症状组21例.明确患者症状及是否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可能与血管重构相关的临床因素.双盲评价影像资料,采用相关与回归分析CRI与斑块内容物、纤维帽状态、标准化管壁指数及临床因素的关系.结果 有症状患者CRI明显高于无症状者(2.38±0.75 vs 2.04±0.60,P=0.038),CRI与管壁标准化指数呈正相关(r=0.47,P<0.01).斑块纤维帽破裂与完整厚比较,CRI越高纤维帽破裂概率越高(OR=4.63,95%CI:1.41~15.20,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患者C、RI主要由管壁标准化指数和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情况决定.结论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血管重构与斑块稳定性有相关性.磁共振成像监测CRI或许可以预测纤维帽破裂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

    作者:崔豹;马露;曾源;李依霞;韩旭;蔡幼铨;蔡剑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前期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前期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方法 选择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前期患者143例,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分为O GTT正常组(NGT组)32例、单纯空腹血糖受损组(IFG组)35例、单纯OGTT受损组(IGT组)40例和IFG合并IGT组(IGR组)36例.检测4组患者的血脂、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OGTT 2 h血糖(2 h PG)、2h胰岛素(2 h INS)以及肱动脉内皮功能和IMT.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和IMT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NGT组比较,IFG组、IGT组及IGR组IMT升高[(0.98±0.15)mmi、(0.99±0.14)mm、(0.99±0.16)mm vs (0.83±0.13)mm,P<0.05],EDD减低[(6.45±0.92)%、(5.60±0.95)%、(4.85±0.86)% vs (7.46±0.96)%,P<0.05,P<0.01].IFG组、IGT组及IGR组ED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肱动脉EDD减低,颈动脉IMT增加.

    作者:李雷;杨荣礼;卢海龙;郝敬波;杨瑞玲;赵艳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