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炎性标记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的预测价值

王军;华琦;李康;王丽;范振兴;王艳玲;李博宇;谭静;李静

关键词:心肌梗死, 生物学标记, 冠状血管造影术, C反应蛋白质, 无复流现象, 支架
摘要:目的 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的血清炎性指标及其价值.方法 选择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直接PCI的初发STEMI患者260例,按照TIMI分级分为A组209例(TIMI 3级)和B组51例(TIMI 0~2级).比较2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平均容积(MPV)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使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价无复流的影响因素.结果 A组患者NLR、MPV、hs-CRP、替罗非班、症状至球囊时间、支架长度、住院期间病死率和术后1年病死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NLR(OR=1.941,95%CI:1.276~2.953,P=0.002)、MPV(OR=1.755,95%CI:1.269~2.427,P=0.001)和hs-CRP(OR=1.085,95%CI:1.031~1.141,P=0.002)是无复流的影响因素.结论NLR、MPV和hs-CRP对于无复流可能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黄芩茎叶总黄酮对缺血再灌注大脑皮质神经元和突触超微结构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黄芩茎叶总黄酮(SSTF)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大脑皮质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SSTF组[SSTF 100 mg/(kg·d)]和尼莫地平组[尼莫地平1 mg/(kg·d)],每组5只.造模前1周给药,后3组建立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Longa法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电镜观察大脑皮质缺血区神经元和突触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81±0.96)分,神经元和突触超微结构破坏;与模型组比较,SSTF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为(1.48±0.98)分,P<0.05,神经元和突触超微结构较明显好转,大部分突触超微结构趋于正常,尼莫地平组变化与SSTF组接近(P>0.05).结论SSTF可通过减轻大脑皮质神经元和突触超微结构损伤,保护缺血再灌注脑神经功能.

    作者:白江涛;龚理;赵淑敏;韩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及存活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存活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雄性Wistar大鼠14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VaD组和EPO组,每组48只.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制备VaD大鼠模型.分别于术后1、2、4、8周4个时间点采用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CA1区存活素、VEGF的表达,Morris水迷宫对各组大鼠进行学习记忆功能的检测.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VaD组和EPO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结构受损,神经元密度明显减少[(18.56±3.15) 102 mm2,(22.28±2.91)102 mm2 vs (28.89±4.08)102 mm2,P<0.05];VaD组和EPO组海马CA1区各个时间点存活素、VEGF蛋白表达均增加,于4周达峰值后逐渐下降,以EPO组更显著(P<0.05);VaD组和EPO组大鼠术后1、2、4、8周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跨越目标象限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腹腔注射EPO可促进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存活素、VEGF的表达,从而一定程度上改善大鼠的认知功能.

    作者:李建民;王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再发心绞痛的介入治疗疗效

    目的 观察老年冠心痛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再发心绞痛给予PCI近期的神经内分泌及心功能变化.方法 收集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再发心绞痛患者44例,根据是否行PCI分为PCI组23例,给予优化药物+冠状动脉旁路血管或者原位血管PCI,药物组21例,给予优化药物治疗.2组患者分别在入院时及治疗3个月后抽静脉血及心脏超声检查,检测各神经内分泌因素水平及心脏功能.结果 与药物组比较,PCI组治疗后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水平明显降低[(2.70±0.31)μg/(L·h) vs (3.40±0.42)μg/(L· h),(155.32±11.70)ng/L vs (173.38±11.47)ng/L,(161.11±10.64)pmol/L vs (173.85±9.69) pmol/L,(2815.28±295.40)pmol/L vs (3462.82±487.51)pmol/L, (532.81±115.32)pmol/L vs (633.41±60.47) pmol/L,P<0.05],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明显缩小(P<0.01),LVEF显著升高(P<0.01).相关分析显示,B型钠尿肽与各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呈正相关,LVEF与各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呈负相关(P<0.01).结论 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再发心绞痛行PCI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单纯优化药物治疗.

    作者:邓玉婷;张纯全;刘玉昊;王旭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人参皂甙Rg3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衰老的影响及机制

    目的 探讨人参皂甙Rg3对D-半乳糖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衰老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取SD大鼠胸主动脉中层,分离并原代培养VSMC,选取3~6代VSMC,通过D-半乳糖共孵育的方法诱导细胞衰老,β-半乳糖苷酶染色和透射电镜鉴定衰老VSMC;VSMC随机分成对照组、D-半乳糖组、Rg3高浓度组、Rg3低浓度组,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16、p21和p53蛋白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D-半乳糖组%-半乳糖苷酶阳性细胞明显升高[(58.67±2.52)% vs (4.67±0.58)%,P<0.05].电镜下表现为细胞核膜内折,细胞线粒体肿胀,脂褐素堆积;p16、p21和p5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细胞周期停滞在G0/G1期.与D-半乳糖组比较,Rg3低浓度组和Rg3高浓度组β-半乳糖苷酶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16、p21和p5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G0/G1期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人参皂甙Rg3可抑制VSMC衰老,其机制可能部分通过抑制细胞生长周期p16INK4a/Rb、p53-p21Cip1/Wan信号通路来实现.

    作者:鄢梦竹;李书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经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诊介入治疗无复流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经抽吸导管冠状动脉注射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的影响.方法 60例急诊PCI术并全部使用抽吸导管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30例,在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抽吸治疗后,经指引导管应用替罗非班,常规剂量外周静脉持续泵入;实验组30例,常规组基础上,经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常规剂量外周静脉持续泵入.比较2组围术期出血、梗死相关血管恢复前向血流情况.结果 实验组首次用药的罪犯血管TIMI 2~3级比例显著高于常规组(86.67% vs 63.33%,x2=4.356,P=0.037);末次用药的罪犯血管TIMI 2~3级比例显著高于常规组(93.33% vs 70.00%,x2 =5.455,P=0.020);实验组TIMI 3级比例显著高于常规组(66.67% vs 30.00%,P<0.05),2组表面出血和内脏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3% vs 3.33%,3.33%vs6.67%,x2=0.351,P=0.554).2组围术期和术后近期均无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PCI术时,经过抽吸导管注射替罗非班,能有效地改善梗死相关血管前向血流.

    作者:王如珠;殷屹岗;朱莉;林杰;李建民;王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CHADS2评分在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CHADS2评分对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的严重程度和短期预后是否有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92例,根据CHADS2评分分为低危组(0~1分)79例、中危组(2~3分)88例、高危组(4~6分)25例,分别统计3组患者发病1、7和30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发病30 d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 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NIHSS评分、发病1、7和30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危组、高危组不同时间NIHSS评分及发病30 d mRS评分明显高于低危组(P<0.01).中危组、高危组患者神经功能恶化(23.9%,28.0% vs 10.1%)、不良转归(43.2%,64.0% vs 22.8%)比例明显高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CHADS2评分越高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严重程度越高,短期内预后越差、残障程度越高.

    作者:吴小三;方传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年偏身舞蹈症2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偏身舞蹈症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23例老年偏身舞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10例,年龄65~85(75.25±10.25)岁;既往高血压20例,脑梗死8例,吸烟15例;18例伴肢体无力,21例伴肢体肌张力减低.对症治疗以多巴胺能拮抗剂为主.结果23例患者中,2例非酮症性高血糖,病灶在豆状核;21例脑卒中,其中12例(57.1%)脑梗死,9例(42.9%)脑出血,病灶在丘脑4例、豆状核5例、尾状核9例、额叶3例;所有患者病灶都位于体征对侧,经病因及对症治疗后,治愈21例(91.3%),好转2例(8.7%).结论 老年偏身舞蹈症多见于脑血管疾病,多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基础;病灶多位于对侧基底节区,考虑与基底节区递质失衡有关;以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为主,预后良好.

    作者:朱海兵;欧阳桂兰;刘琳;余海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年血脂异常与Klotho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血脂异常与血清Klotho蛋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健康体检老年人300例,根据血脂结果分为血脂正常组79例和血脂异常组221例,应用ELISA法检测所有入选人群的血清Klotho蛋白,分析血脂成分与Klotho蛋白的相关性,并比较两组间Klotho水平的关系.结果 血清Klotho蛋白浓度与年龄(r=-0.268,P=0.000)、TC(r=-0.235,P=0.001)、LDL(r=-0.176,P=0.033)呈负相关,与HDL(r=0.152,P=0.031)呈正相关.血脂异常组血清Klotho蛋白明显低于血脂正常组[(2.84±1.36)μg/L vs (3.34±1.17)μg/L,P=0.032].单纯TC、LDL及HDL异常间血清Klotho蛋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血脂异常项目的增加,血清Klotho蛋白浓度相应降低,单一成分异常与两种及三种异常之间,Klotho蛋白浓度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Klotho蛋白与脂代谢异常存在相关性,通过干预调控Klotho基因的表达可能会成为血脂异常的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作者:王健;王蕾;卢惠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吸烟致变异型心绞痛一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6岁,主因静息中突发胸闷、胸痛、大汗1h门诊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于2013年8月13日入院.近10年患者曾多次类似胸痛发作,未系统药物治疗.否认有糖尿病及高血压史;否认有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史.嗜好吸烟20年余,近10年每日吸烟40余支.入院体检:体温36.4℃,脉搏90/min,呼吸25/min,血压160/8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90/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余阴性.

    作者:田永霞;马长红;陈国俊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重症脑梗死机械通气患者死亡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脑梗死机械通气死亡相关因素,寻找对重症脑梗死机械通气患者死亡有预测价值的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脑梗死机械通气患者102例,根据是否院内死亡分为生存组63例和死亡组39例,比较2组基本资料、检查结果及撤机相关因素.结果 死亡组年龄≥75岁(66.7% vs 39.7%)、冠心病(61.5% vs 31.7%)、低蛋白血症(66.7% vs 23.8%)、肾功能不全(59.0% vs 36.5%)、电解质紊乱(61.5% vs 30.2%)、机械通气时间[(181.85±146.41)hvs (118.20±109.41)h]、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9.0% vs 33.3%)明显高于生存组,撤机成功(17.9% vs 81.0%)明显低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5岁(OR=9.671,P=0.003)、撤机成功(OR=0.038,P=0.000)与重症脑梗死机械通气患者死亡明显相关.结论年龄≥75岁及撤机失败的重症脑梗死患者死亡风险明显增加.

    作者:罗小娜;冯丽君;陈江波;常景环;杨全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长链非编码RNA在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转录本长度>200 nt的RNA分子,结构上类似mRNA,但序列中不存在开放阅读框[1].与编码RNA相比,lncRNA并不编码蛋白质,而是通过基因印记、染色质重构、细胞周期调控、剪接调控、mRNA降解和翻译调控等在表观遗传学、转录及转录后水平等多种层面调控基因的表达,参与调控机体生长发育、细胞凋亡、增殖、分化等多种生理功能[2].近期研究发现,lncRNA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及治疗密切相关,已逐渐成为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的研究热点[3-6].现将lncRNA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以下综述.

    作者:施冰;薛大卫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抵抗素样分子α在血管重构及血管收缩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抵抗素样分子(RELM)α,是一个与炎症相关的缺氧诱导有丝分裂因子,具有促增殖、血管收缩、血管新生和类趋化因子的作用[1-4].RELMα具有分布特异性,在脂肪的间质血管及慢性缺氧和辅助性Th2细胞介导的炎性反应的肺组织中表达升高[5].在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循环单核细胞、活化的巨噬细胞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有显著表达.RELM主要由脂肪细胞分泌,进入血液循环,在小鼠和人体均有表达,可能与人类肺动脉高压、哮喘、冠心病、糖尿病、肥胖有关,其基因被命名为Retn[6].RELM在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尤其是炎性反应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在很多文献中都被提及,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此领域研究.我们着重就RELMα在血管重构、血管收缩中的作用做一论述.

    作者:段淑香;李晓燕;张红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年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原则

    我国正在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冠心病患者不断增加.与相对年轻的冠心病患者比较,老年冠心病患者常常有更多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可能合并多种其他疾病,冠状动脉病变可能更为复杂,PCI时发生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概率也更高[1].因此,目前在PCI领域,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逐渐加速,越来越多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需要接受PCI;另一方面,由于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PCI时伴随着各种风险,而使得医师、患者和家属对PCI存有各种顾虑,往往导致人们更趋于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由此造成一些本应该接受PCI的老年患者而没有得到相应治疗.

    作者:郭新贵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微小RNA-145调控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7对内皮细胞间质转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微小RNA-145(miR-145)对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7(ADAM17)的调控作用及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 培养的HUVEC用转化生长因子p1(TGF-β1)诱导,免疫荧光化学检测钙粘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145和ADAM17基因的靶向匹配关系,并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鉴定.将HUVEC分为control组、TGF-β1组以及转染miR-145模拟物的mimics组,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iR-145、ADAM17及钙粘蛋白和α SMA的表达.结果 miR-145和ADAM17基因匹配良好;mimics组荧光素酶表达水平明显低于control组[(50.96±6.02)% vs (100.00±0)%,P<0.05];与TGF %1组比较,mimics组ADAM17和α SMA基因和蛋白表达下降,而钙粘蛋白基因和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 miR-145负性调控ADAM17表达能够抑制间质转化过程.

    作者:李雪;王涛;李伟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血管内再通结合短时间极低温生理盐水颈动脉灌注治疗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的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行血管内再通与血管内再通结合短时间极低温生理盐水颈动脉灌注2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选择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患者20例,根据入选标准及患者家属意愿分为常规治疗组4例、常温组8例(单纯血管内再通治疗)和低温组8例(血管内再通结合短时间极低温生理盐水颈动脉灌注治疗).对比分析各组患者手术前后各项指标(体温、心率、血压、红细胞压积及血小板计数)和术前、术后1、7、15d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动态变化及发病24 h梗死体积.结果 3组不同时间点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临床上未有不良反应发生.低温组术后1、7、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常规治疗组和常温组明显降低,低温组发病24 h梗死体积[(6.41±3.28)cm3 vs(13.65±5.27)cm3,(9.15±4.12)cm3]较常规治疗组和常温组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再通结合短时间极低温生理盐水颈动脉灌注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手段,比单纯血管内再通治疗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在术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梗死体积均有明显改善.

    作者:万跃;彭小祥;刘文军;但毕堂;严丹;朱遂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循环微小RNA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在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死亡的首因,而急性心肌梗死(AMI)是ACS致死的主要原因.早期、快速、准确的诊断AMI依赖于临床症状、心电图动态改变及心肌损伤标记物的升高.临床上常用的心肌损伤标记物主要是心肌特异的肌钙蛋白(cTn).另一个标记物为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而其主要的缺点是组织特异性较差和释放时间的延迟.在探索新的高效、敏感、特异的生物标记物的研究中,微小RNA (miRNA)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它是小的非编码RNA,在机体发育和疾病发生、发展许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miRNA作为细胞内源性RNA,是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近来研究证实,miRNA可能是某些疾病的重要生物标记物,而miRNA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预后价值,成为发展快的领域之一.

    作者:宋双双;司良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普罗布考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造影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预防

    目的 探讨普罗布考对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造影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预防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行PCI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250例,随机分为普罗布考组125例和对照组125例.普罗布考组给予普罗布考500 mg,2次/d口服,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PCI术前及术后48~72 h血尿素、肌酐、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丙二醛的变化,记录2组患者造影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发生情况.结果 2组术后72 h血肌酐、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丙二醛水平较术前明显增高;普罗布考组术后72h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丙二醛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普罗布考组急性肾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4% vs 9.6%,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普罗布考是造影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独立保护因素(OR=0.079,95%CI:0.009~0.725,P=0.025).结论 普罗布考可能对降低老年人PCI术后造影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发生有一定益处,其机制与普罗布考的抗氧化应激及抗炎性反应有关.

    作者:李晓羽;付乃宽;张鹏;杨世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病程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

    目的 观察病程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72例,按病程分为3组:糖尿病A组(病程<10年)60例,糖尿病B组(病程10~19年)67例,糖尿病C组(病程≥20年)45例,同期入选的糖耐量异常组(空腹血糖受损及糖耐量减低)41例,对照组68例.均行头颅CT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 糖尿病C组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64.4% vs 36.8%,P<0.01;64.4% vs 36.6%,P<0.01)、腔隙性脑梗死(84.4% vs 61.8%,P<0.01;84.4% vs 65.9%,P<0.05)和脑白质病变比例(62.2% vs 35.3%,P<0.05;62.2% vs 36.6%,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糖耐量异常组.糖尿病C组胰岛素或其类似物治疗比例明显高于糖尿病A组(42.2% vs 15.0%,P<0.05).糖尿病C组他汀类物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77.8% vs 54.4%,20.0% vs 2.9%,8.9% vs 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20年、颈动脉狭窄和胰岛素或其类似物治疗预示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的可能(P<0.05,P<0.01).结论糖尿病病程≥20年的患者更易出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痴呆,同时并发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病变和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比例增高.

    作者:苏琳;张庆文;李卫;宝辉;康丽萍;周全;杨素敏;郭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血清炎性标记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的预测价值

    目的 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的血清炎性指标及其价值.方法 选择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直接PCI的初发STEMI患者260例,按照TIMI分级分为A组209例(TIMI 3级)和B组51例(TIMI 0~2级).比较2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平均容积(MPV)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使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价无复流的影响因素.结果 A组患者NLR、MPV、hs-CRP、替罗非班、症状至球囊时间、支架长度、住院期间病死率和术后1年病死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NLR(OR=1.941,95%CI:1.276~2.953,P=0.002)、MPV(OR=1.755,95%CI:1.269~2.427,P=0.001)和hs-CRP(OR=1.085,95%CI:1.031~1.141,P=0.002)是无复流的影响因素.结论NLR、MPV和hs-CRP对于无复流可能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王军;华琦;李康;王丽;范振兴;王艳玲;李博宇;谭静;李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与老年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造影剂肾病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老年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后造影剂肾病(CIN)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行PCI的老年冠心病患者300例,按NT-proBNP水平的四分位分为4组:Q1组75例(NT-proBNP<450 ng/L)、Q2组75例(NT-proBNP 450~900 ng/L)、Q3组75例(NT-proBNP 901~1800 ng/L)、Q4组75例(NT-proBNP> 1800 ng/L).PCI手术前后分别测NT-proBNP等.采用ROC曲线及logistic分析NT-proBNP与CIN的关系.结果 Q1、Q2、Q3及Q4组发生CIN分别为3例(4.0%)、8例(10.7%)、12例(1 6.0%)和19例(25.3%),4组CIN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4组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 vs 4.0% vs 6.7% vs 14.7%,P=0.000).NT-proBNP预测CIN的ROC曲线下面积0.701,其界值为1277.5 ng/L时,预测CIN的敏感性为73.8%,特异性为62.8%;logistic回归分析示,术前NT-proBNP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OR=2.8,95%CI:1.2~6.4,P=0.008).结论 术前血浆NT-proBNP水平与老年冠心病行PCI后CIN密切相关,且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卢建刚;田杰;曾秋蓉;胡凌云;张科;谭红霞;王鹏;欧阳;覃于洪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