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步行训练的时机选择对偏瘫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

徐文玉;丁泉涌;苏玉萍;刘新;王海燕;林巧茂

关键词:偏瘫, 步行, 肌张力, 康复
摘要:目的 观察步行训练的时机选择对偏瘫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脑血管病偏瘫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62例和对照组64例,试验组在肌张力不低下的条件下早期进行科学的步行训练,对照组需具备患肢能够支持3/4以上体重、站立平衡>3级、患肢具有主动屈/伸膝、屈/伸髋、踝关节背屈功能的3个条件后进行步行训练.2组在训练前、训练后1个月、2个月及发病后1年分别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Berg平衡量表(BBS)、Ba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步行能力、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与训练前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训练后1个月、2个月及发病后1年FAC、BBS、MBI评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训练后2个月比较,试验组发病后1年FAC、MBI评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训练后1个月、2个月及发病后1年FAC、BBS、MBI评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肌张力恢复正常的偏瘫患者,尽早开始科学的步行训练能有效提高步行能力、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尤其远期康复疗效更显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微出血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相关研究

    脑微出血(CMB)是脑小血管病MRI上的一种影像学表现,是微小血管(<200 μm)病理改变的一种生物学标记[1].出血性脑卒中患者CMB发生率约60%;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MB发生率约34%.研究认为,CMB与血脑屏障破坏有关[2-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血脑屏障损伤关系密切.CMB与MMP-9的关系,尚不明确.因此,我们分析CMB与血清MMP-9的关系,探讨CMB的发病机制.

    作者:杜宇平;张敏;诸兴明;殷勤;陈光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次血运重建的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再次血运重建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78例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分为再次血运重建组(血运重建组)55例,无再次血运重建组(无血运重建组)223例,比较2组的病史、症状和冠状动脉造影等临床资料.对复发胸痛再次血运重建的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与无血运重建组比较,血运重建组第一次入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50.9% vs 14.3%,P=0.030)、心功能≥Ⅱ级(34.5% vs 9.0%,P=0.020)、室壁运动异常(72.7% vs 26.9%,P=0.035)、多支冠状动脉病变(89.1% vs 40.4%,P=0.010)等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复发胸痛(OR:2.49,95%CI:1.16~5.00,P=0.020)、左心室舒张末内径(OR:1.12,95%CI:1.00~1.22,P=0.043)是血运重建治疗的独立预测因素,而冠状动脉单支病变(OR:0.25,95%CI:0.15~0.90,P=0.040)和双支病变(OR:0.22,95%CI:0.07~0.53,P=0.006)较冠状动脉3支病变再次血运重建治疗风险低.结论 冠心病患者PCI术后1年的随访提示,复发胸痛、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和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增大是再次血运重建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高云;孙涛;阴赪茜;程宇彤;李志忠;张京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NGF)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脑出血患者11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和NGF组5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2组分别给予胞磷胆碱或鼠NGF制剂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后1、2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BI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治疗后1周,2组NIHSS评分及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NGF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NGF治疗可以有效缓解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孟令秋;赵玉军;陈谦;王新平;唐颖馨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血脂与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

    1 资料与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1年3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541例(IS组),男266例,女275例,平均年龄(65.89±11.23)岁.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谁,所有诊断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排除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所有患者均为发病72 h内入院;无严重的进行性脑内器质性疾病,如脑炎、变性病等.

    作者:王兵;姜玉章;沈冲;王海茹;李前辉;张媛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横断面研究

    目的 横断面分析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在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MS)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中的价值以及IMT与MS各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老年男性患者132例,分为MS组65例及无MS组67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记录IMT值,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MS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T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IMT显著高于无MS组;HDL-C显著低于无MS组(P<0.05,P<0.01).IMT与舒张压(r=0.306,P=0.000)和BMI(r=0.917,P=0.000)呈正相关,与HDL-C(r=-0.813,P=0.036)呈负相关.将IMT作为因变量,相关指标BMI(β=0.011,P=0.000)和MS病史(β=0.005,P=0.036)与IMT独立相关.结论 BMI和MS病史与老年男性MS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存在相关性.

    作者:王浩;曹剑;朱冰坡;陶涛;赵晓宁;王海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超声二维心肌应变的变化与心肌梗死范围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评价心肌梗死患者超声二维心肌应变的变化与心肌梗死范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7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心肌梗死后3~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检查,根据心肌梗死面积将患者分为A组28例(心肌梗死面积<12%),B组43例(心肌梗死面积≥12%).所有患者行超声二维斑点追踪分析,测量心肌收缩期整体纵向应变(GLS)、收缩期整体径向应变(GRS)、收缩期整体圆周应变(GCS),对心肌应变与SPECT检测的左心室壁缺血坏死心肌的面积占左心室壁的百分比(Extent)进行相关分析,并应用ROC曲线评价3种心肌应变检测心肌梗死范围的价值.结果 B组的GLS、GCS及GRS均低于A组(P<0.05).GLS、GCS与Extent均相关(r=0.721、r=0.504,P<0.01),GLS、GCS及GRS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8、0.749、0.678,诊断心肌梗死面积≥12%对应的界值分别为-13.83%、-11.65%、26.64%,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7%、88.9%,63.6%、88.9%,81.8%、55.6%.结论 超声二维心肌应变的变化能够反映心肌梗死范围的改变,其中GLS能够较好地评价心肌梗死范围.

    作者:张梅青;王秋霜;黄党生;张丽伟;欧阳巧红;王宇玫;安秀芝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老年高血压人群高敏C反应蛋白增高与新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增高对老年高血压人群新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健康体检、年龄60~80岁的老年高血压人群5021例,行血清hs-CRP检测,从hs-CRP 0~5 mg/L 3321例中随机选500例为正常组;从hs-CRP>5 mg/L且≤10 mg/L的1700例中随机选500例为增高组.随访3年,随访期每6个月收集1次新发心脑血管事件情况.比较新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增高组新发心脑血管事件、脑梗死、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4% vs 8.0%,7.0% vs 3.8%,5.2% vs 2.6%,P<0.05,P<0.01).增高组累计无事件生存率明显低于正常组,随时间延长而逐渐明显,至随访3年结束时,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hs-CRP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3.67.结论 hs-CRP水平增高的老年高血压人群发生临床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增加,尤其是脑梗死和心肌梗死的危险.

    作者:芦燕玲;于利群;潘伟琦;梁鑫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Toll样受体4在血管紧张素Ⅱ所致高血压小鼠血管重构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所致高血压小鼠血管重构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野生型C57小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ngⅡ组和TLR4组,每组6只.AngⅡ灌注7 d,于灌泵前2 d至灌泵后7 d小鼠尾静脉注射TLR4中和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胸主动脉内皮素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表面活化分子CD69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ngⅡ组小鼠血压、内皮素1、PCNA、ICAM-1、CD69表达明显上调,α-SMA表达明显下调(P<0.05,P<0.01).与AngⅡ组比较,TLR4组小鼠血压、内皮素1、PCNA、ICAM-1、CD69表达明显下调,α-SMA表达明显上调(P<0.05,P<0.01).结论 TLR4通过介导炎性反应参与AngⅡ所致高血压小鼠血管重构.

    作者:康晓敏;吕宏娟;王霞;王蕾;李汇华;尹洪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脑卒中患者跌倒恐惧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脑卒中患者跌倒恐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门诊就诊的脑卒中患者70例,采用活动平衡信心(activities-specific balance confidence,ABC)量表进行跌倒恐惧的评估,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起立-行走计时试验(timed up and going test,TUGT)及Fugl-Meyer测评量表分别进行平衡功能、移动能力及下肢运动功能的评定.以所有患者ABC量表评分的中位数70分为标准,将有跌倒史的28例患者分为ABC高分组(≥70分)8例、ABC低分组(<70分)20例.应用多因素分析法评估年龄、性别、跌倒史、平衡功能、移动能力及下肢运动功能等因素对ABC量表评分的影响.结果 所有因素中,年龄、跌倒史、平衡功能与移动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ABC低分组比较,ABC高分组BBS评分明显升高,TUGT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跌倒史、平衡功能、移动能力和年龄是影响脑卒中患者跌倒恐惧的主要因素.

    作者:管强;韩红杰;靳令经;聂志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海马各区磁共振T2信号的研究

    目的 探讨轻度阿尔茨海默病(AD) 患者左右侧海马头体尾各部磁共振T2信号强度的变化,为AD的临床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提供影像学帮助.方法 选择轻度AD患者(轻度AD组)20例和老年健康体检者(对照组)20例.所有受试者均行快速自旋回波T2序列,并在工作站手工勾绘海马各部感兴趣区,测量其T2信号强度.并分析各部磁共振T2信号强度与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的相关性.应用ROC曲线计算海马磁共振T2信号作为轻度AD临床诊断指标的阈值,并评价其价值.结果 轻度AD组双侧海马头部磁共振T2信号强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SE评分与轻度AD双侧海马头部呈负相关.左侧海马头部磁共振T2信号强度佳诊断阈值为563.0,敏感性为87.0%,特异性为94.0%;右侧海马头部磁共振T2信号强度佳诊断阈值为562.2,敏感性为89.0%,特异性为93.0%.结论 轻度AD患者双侧海马头部磁共振T2信号强度存在异常,并可作为AD早期诊断有价值的辅助指标之一.

    作者:罗一烽;曹志宏;王冬青;吴立伟;赵彦平;谢文超;李月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糖代谢异常对冠心病相关血清微小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检测相关血清微小RNA(miRNA)在冠心病及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探讨糖代谢异常对冠心病相关血清miR-126 、miR-146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患者48例,分别为对照组15例,冠心病组17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合并组)16例.采用TaqMan探针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血清miR-126 、miR-146;采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血清中靶miRNA丰度进行定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及合并组患者miR-126基因表达明显上调(P<0.05),而miR-146基因表达虽有下调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T miR-126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呈负相关(r=-0.686,P=0.002;r=-0.723,P=0.001).结论 糖代谢异常对冠心病相关血清miR-126的表达产生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 miR-126成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血清学检测指标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周娜;梁军;腾飞;邹彩艳;杨曼青;祁禄;宋怀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老年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肺炎危险因素的分析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30例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其中肺炎患者171例和无肺炎患者159例.结果 高龄(OR=2.586)、吸烟史(OR=2.353)、慢性心力衰竭(OR=2.062)、意识障碍(OR=2.319)、鼻饲(OR=4.708)、完全卧床(OR=2.471)及低白蛋白血症(OR=2.388)是脑卒中后遗症期肺炎的危险因素,高脂血症(OR=0.341)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脑卒中后遗症期肺炎发病率高,危险因素多.

    作者:徐洁;程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D-二聚体的临界值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血浆D-二聚体(DD)水平预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界值.方法 选择年龄≥60岁的住院患者394例,根据是否合并DVT,分为非DVT组235例和DVT组159例,DVT组60~79岁81例和≥80岁78例.住院期间,每隔1~2周进行血浆DD检查,对DD≥0.5 mg/L的患者,即行下肢静脉血管超声检查,每隔3~5 d进行超声复查,且DD检测时间缩短为每隔3~5 d.结果与非DVT组比较,DVT组DD水平明显升高(P< 0.01).≥80岁患者DD水平较60~79岁患者明显升高(P<0.01);2个年龄段患者DD各临界值诊断下肢DV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差异较大.结论 将60~79岁患者预测下肢DVT的DD临界值定为0.5 mg/L,≥80岁患者DD临界值定为2.0 mg/L有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余美琴;李俊来;曹晓林;白洁;张舜欣;刘欣;林倩;宋丹绯;王节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室功能受损程度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关系

    研究表明,老年人群心房颤动发生率为2%~4%,高龄可达8%.其中绝大多数系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同时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室功能受损较为常见.因此,我们推测在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共同的影响因素.TNF-α是具有生物多效性的炎性因子,参与介导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本研究通过对TNF-α水平的检测分析,探讨其与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室功能受损的关系.

    作者:刘晓宇;沈玉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普罗布考对小鼠体内巨噬细胞胆固醇逆转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目的 探讨普罗布考对小鼠体内巨噬细胞TC逆转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C57BL/6小鼠36只随机分为4组,给予不同剂量普罗布考(0,0.1%,0.5%,1.0%,分别为对照组,0.1%干预组,0.5%干预组,1.0%干预组),各组9只.添加饲料喂养6周后,腹腔注射乙酰化LDL与氚(3H)-TC标记的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悬液,酶法测定血脂,用液闪计数仪测定血清、肝脏及粪便中 3H-TC占经腹腔注射 3H-TC的百分比.结果 普罗布考干预6周后,与对照组比较,各干预组小鼠TC、HDL-C、LDL-C明显降低(P<0.05,P<0.01),肝脏和粪便中 3H-TC含量明显升高(P<0.05),血清 3H-TC含量明显降低(P<0.05).各干预组HDL-C水平与 3H-TC排泄量呈负相关(r=-0.532,P<0.05).结论普罗布考干预了小鼠体内巨噬细胞TC逆转运,加速了TC经粪便的清除,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

    作者:王丽霞;黄彦生;罗萍;倪占玲;段红艳;杨海涛;许先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白蛋白治疗对大鼠脑缺血后海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1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人血白蛋白治疗对大鼠脑缺血早期海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fam样酪氨酸激酶受体1(flt-1)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40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生理盐水组15只和白蛋白组15只.采用溴甲酚绿法测定血清白蛋白水平,RT-PCR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6、24、48 h大鼠海马VEGF和flt-1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24 h海马VEGF蛋白表达.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白蛋白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于脑缺血再灌注后24、48 h明显降低(P<0.05),海马VEGF mRNA和flt-1 mRNA表达于脑缺血再灌注后6、24 h明显降低(P<0.05,P<0.01),海马VEGF蛋白表达于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明显降低(P<0.05).结论 白蛋白治疗可下调脑缺血早期海马VEGF和flt-1 mRNA表达,降低海马VEGF蛋白表达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作者:李敏;苗维;王敏;李敏芝;冯虹;姚小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破裂动脉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老年破裂动脉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脑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6例(破裂出血组),未破裂动脉瘤患者22例(未破裂组).另选择同期老年健康体检者25例(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破裂出血组患者出血第1、2、3天血清MCP-1水平,未破裂组患者入院当天血清MCP-1水平及对照组血清MCP-1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破裂出血组患者血清MCP-1水平明显高于未破裂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破裂组患者血清MCP-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破裂出血组患者出血后第1、2、3天血清MCP-1水平逐渐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破裂动脉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清MCP-1水平升高,且出血急性期逐渐上升,可能参与动脉内外炎性反应.

    作者:杨雷;赵建华;柏顺明;钱希颖;官从锦;方学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应用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分析阿尔茨海默病脑血流灌注成像的研究

    目的 应用脉冲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分析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血流灌注的改变情况.方法采集静息状态下17 例AD患者(AD组)及17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动脉自旋标记的灌注成像数据,计算其相对脑血流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D组患者双侧颞叶、左侧额叶、双侧顶叶、双侧枕叶及左侧丘脑的相对脑血流量均有下降.结论 动脉自旋标记的灌注成像为检测AD患者异常灌注改变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方法,AD患者的低灌注与其脑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密切相关.

    作者:张世娟;王志群;梁佩鹏;赵志莲;卢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各组分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血清抵抗素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S)各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327例老年男性,分为MS组161例和无MS组166例.检测血清抵抗素、TG、TC、HDL-C、LDL-C、空腹血糖及C反应蛋白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MS组血清抵抗素水平明显高于无MS组[(7.4±3.0)ng/L vs (6.7±3.3)ng/L,P<0.05].血清抵抗素水平与TG、C反应蛋白和年龄呈正相关,与LDL-C呈负相关.血清抵抗素水平与LDL-C和C反应蛋白独立相关(P<0.01).结论 老年男性MS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明显升高,但抵抗素在MS中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朱冰坡;崔华;范利;王浩;刘霖;陶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动脉溶栓和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比较研究

    目的 评价动脉溶栓、动静脉联合溶栓和单纯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患者61例,根据不同溶栓方法分动脉溶栓组25例,动静脉联合溶栓组(联合溶栓组)17例,单纯机械取栓组(机械取栓组)19例.分别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的有效性、近期与远期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动脉溶栓组、联合溶栓组治疗后2周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P<0.01),机械取栓组治疗后3 d、2周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P<0.01).动脉溶栓组残余狭窄率≤30%发生率、急性血管再闭塞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6.0%、52.0%和12.0%,联合溶栓组分别为11.8%、52.9%和0,机械取栓组分别为47.4%、0和10.5%.3组残余狭窄率≤30%发生率、急性血管再闭塞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不论采用动脉溶栓、动静脉联合溶栓还是机械取栓方法,均可使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对近期临床预后的改善有相近效果.采用机械取栓方法对神经功能改善时间较早、溶栓效果、安全性及远期临床预后较好.

    作者:姜长春;李月春;王宝军;张天佑;李霞;潘晓华;杨俊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