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林;熊明;阳波;李鸿飞;赵小平;黄远东
目的 探索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选择自发性高血压大鼠24只,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治疗组12只(罗格列酮灌胃),治疗4周,观察血压变化,检测血清NO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血管内皮素受体A(ETRA)和内皮素受体B(ETRB)表达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血压明显降低(P<0.05);血清NO和NOS含量均明显增高[(29.98±4.86) μmol/L vs (38.68±4.57)μmol/L,P<0.01;(15.53±1.19)U/ml vs (17.51±1.48) U/ml,P<0.01];心肌ETRA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而ETRB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 罗格列酮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大鼠的血压,产生降压现象的机制可能是通过选择性的上调ETRB表达,提高NOS活性,进而增加NO合成,促进血管舒张实现的.
作者:梁立军;王建昌;田建伟;李同华;李闪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阿托伐他汀钙是国内上市的、疗效较好的羟-β-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类抑制剂,主要作用于细胞内TC合成的限速酶,有效降低总TC、LDL水平,从而减少心脏事件发生率[1].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及国产阿托伐他汀钙对老年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治疗效果,探讨不同剂量、产地的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粥样斑块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脂水平达标的效果.
作者:张林;熊明;阳波;李鸿飞;赵小平;黄远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特征和并发症,为指导老年高血压的临床合理综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年龄≥70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10例,分析其症状、体征、血压特点、常见并发症、常用药物种类及不良反应.结果 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症状体征多不典型,并发症多;常用药物以钙拮抗剂或以钙拮抗剂为主的联合用药.药物不良反应以低血压、低灌注、心率加快、心力衰竭加重等常见.常见的前5位并发症为大动脉粥样硬化症、缺血性脑病、脑梗死、糖尿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依从性差,症状体征多不典型,易合并严重并发症,健康指导、合理的药物选择对改善长期预后非常重要.
作者:袁侨英;肖利;李学军;彭建彬;司良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在男性高龄高血压患者中,24 h动态血压及夜间血压下降幅度与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的相关性.方法 以96例男性高龄高血压患者为对象,均行头颅MRI检查和动态血压监测,并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数据.根据LI的数目,将患者分为无/单发LI组25例和多发LI组71例.结果 与无/单发LI组比较,多发LI组患者的夜间平均收缩压明显升高(P=0.01),夜间血压下降幅度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组患者的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冠心病史、高血压病程、总蛋白、尿素、肌酐、尿酸、TC、TG、HDL-C、LDL-C、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LI组患者非杓型血压的发生率显著升高(P=0.01).结论 在高龄高血压患者中,夜间血压异常升高及昼夜节律的异常可能在LI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程玲;赵娇;吴卫平;管维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不同类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变化并探讨其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入选在我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67例,分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ISH组)79例及老年双期高血压患者(DH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升高者)88例,另选择55例健康体检正常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浆Hcy、测量踝肱指数(AB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比较各组血浆Hcy水平及其与ABI、IMT相关性.结果 吸烟、舒张压水平及血清LDL-C水平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ISH组及DH组Hcy水平、IMT明显增高,ABI明显降低(P<0.05);与DH组比较,ISH组Hcy水平、IMT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ISH患者血浆Hcy水平较双期高血压患者及对照组明显增高,且与动脉硬化呈正相关,老年ISH患者在降压达标的同时更应关注降低血浆Hcy浓度.
作者:龙静;宓宝斌;张清潭;马慧;毛艳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对急性脑损伤的生化标记物,进行了许多研究报道,其中S100B蛋白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与脑损伤的病理机制密切相关,因而备受关注.随着脑血管病的逐年增多,以及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发率日益增高,S100B蛋白在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应用,显得越加重要.当神经胶质细胞损伤和血脑屏障(BBB)被破坏时,利用一定的方法,在体液中即能检测到这种蛋白物质的升高,对脑梗死后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分级、治疗效果和临床预后等评估,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S100B蛋白有望成为脑梗死后评估脑损伤的敏感而可靠的神经生化标记物.
作者:张川;白宏英;娄季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al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大鼠学习记忆的干预作用及海马CAI区脑电功率谱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以下4组:对照组8只,VCI组10只,低频率组11只,复合频率组11只.对VCI组、低频率组、复合频率组大鼠采用异时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备VCI大鼠模型.并于造模前、造模后及经颅磁刺激治疗后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和立体定位仪定位记录大鼠海马CA1区脑电活动.结果 rTMS治疗5个疗程后,低频率组和复合频率组大鼠Morris水迷宫结果均较VCI组明显改善(P<0.05);而VCI组较造模后5d明显欠佳(P<0.05).脑电分析显示,rTMS后,低频率组、复合频率组大鼠脑电δ、θ功率较VCI组显著降低,α、β频带脑电功率明显升高,且复合频率组α、β频带脑电功率明显优于低频率组(P<0.05);VC1组α、β频带脑电功率较造模后5d显著降低,δ、θ频带脑电功率较造模后5d显著升高(P<0.05).结论 VCI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随时间推移可进行性加重.rTMS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对抗VCI造模对大鼠脑功能的损害,延缓VCI的进展.
作者:盛倩倩;闫丽丽;陶华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Brunstrom分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脑卒中患者9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试验组运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照组运用常规的神经康复治疗技术;入院24 h内、8周、16周时分别评价功能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1个月以内和6个月以上中评时,上肢手和肩臂功能达到Brunstrom V~Ⅵ期的比例明显升高,6个月以上末评时,上肢手和肩臂功能达到Brunstrom V~Ⅵ期的比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在短期内,能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疗效优于神经康复治疗技术.对病程长久的脑卒中患者恢复的更快,而对病程短的脑卒中患者,在长期疗效中,体现出的效果优势不明显.
作者:龚泽辉;王义亮;郭强;杨芳;周小琴;袁建容;熊杨;谢承宝;龙宝珠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大动脉粥样硬化性(LAA)脑梗死相关血脂指标的性别差异.方法 选择中国国家卒中登记数据库中4189例首发脑梗死患者,依据TOAST病因学分型分为LAA组1919例、小血管闭塞(SVO)组716例和非LAA&SVO组1554例.分析TG、TC、HDL-C、LDL-C水平与LAA的相关性.结果 3组除TG外,女性TC、HDL-C、LDL-C水平均高于男性(P<0.01).LAA组vs非LAA组,LAA组vs非LAA&SVO组的2个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均显示:TC、LDL-C水平与LAA发生相关.男性患者TG水平与LAA的相关性有显著意义,TG每升高1个四分位数区间,LAA组较非LAA组、非LAA&SVO组发生的可能性分别增加8.6%和15.0%.结论 相较于其他缺血性脑卒中亚型,TC、LDL-C增高与LAA的发生密切相关;TG在预测颅内外LAA风险时,存在性别差异,对于男性除常规关注TC、LDL-C外,还需将TG考虑在内.
作者:石玉芝;王春雪;王安心;刘改芬;张宁;张玉梅;李菁晶;王拥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Na+-K+-ATP酶活性与缺血半暗带(IP)脑组织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 7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5只,模型组60只.模型组又根据缺血再灌注时间分为6、24、48及72h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15只.模型组采用线栓法制备缺血2h再灌注模型.2组大鼠分别于再灌注6、24、48、72 h断头取脑,观察IP脑组织Na+-K+-ATP酶活性、神经症状评分、脑组织水肿程度及脑梗死范围的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IP脑组织Na+-K+-ATP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大鼠神经症状评分、脑组织含水量及脑梗死面积明显升高(P<0.05).随着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大鼠神经症状评分、脑组织含水量均在48 h升至高,IP脑组织Na+-K+-ATP酶活性在48 h降至低,脑梗死面积在72 h达大值.结论 在IP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Na+-K+-ATP酶活性的改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蔺心敬;张丽香;罗永坚;肖继东;陈渊;唐士婷;黄浩;李吕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高龄老年餐后低血压(PPH)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老年患者349例,按年龄分为普通老年组163例(65~79岁),高龄老年组186例(≥80岁);普通老年组高血压115例,非高血压48例,高龄老年组高血压154例,非高血压32例.每隔15 min记录1次餐后血压变化,同时记录饮食、身高、体重、基础疾病及服用药物等资料.结果 349例患者PPH总检出率为59.3%,早餐和中餐PPH检出率明显高于晚餐(33.8%和32.1% vs 21.5%,P<0.05);高龄老年组PPH检出率明显高于普通老年组(63.4% vs 54.6%,P<0.05).高血压患者PPH检出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患者(65.1% vs 40.0%,P<0.01).年龄、高血压、降压药物与PPH检出率呈正相关(P<0.05).PPH多于餐后15~30 min血压开始下降,30~60 min下降至PPH诊断标准,PPH持续时间30~120 min,下降幅度20~40 mm Hg(1 mm Hg=0.133 kPa).结论 老年人进餐后血压呈下降趋势,以早餐后检出率高.患高血压及服用降压药物会增加PPH检出率.高龄老年PPH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老年者,餐后血压下降幅度亦高于普通老年,应加强预防和干预.
作者:邹晓;司全金;王海军;丁国雷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端粒是重复的TTAGGG碱基序列的染色体末端结构,主要作用是维持细胞染色体稳定性和DNA完整复制.端粒酶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为依赖RNA的一种特殊DNA聚合酶,端粒的生物合成有赖于端粒酶[1].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慢性病,发病率高,是多种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但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年龄依赖的端粒功能失调可能参与其发病过程.有研究显示,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与高血压有直接关系[2].高血压和老化的相同点非常显著,随着年龄的增长,端粒长度逐渐缩短,导致染色体不稳定,端粒功能失调可能参与高血压的发病过程,但具体机制,仍不十分明确.我们就老年高血压患者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作者:马丽娜;冯明;李耘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运动对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CUMS)抑郁老年大鼠行为学及血清皮质醇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的影响.方法 50只雄性老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UMS组、低强度跑台运动训练(LITT)组、中等强度跑台运动训练(MITT)组、高强度跑台运动训练(HITT)组.采用CUMS加孤养复制老年大鼠抑郁模型.采用旷场实验得分和强迫游泳实验评价各组大鼠行为学改变,分别采用ELISA和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清皮质醇、ACTH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UMS组大鼠血清皮质醇和ACTH浓度增高(P<0.01);与CUMS组比较,LITT组、MITT组和HITT组大鼠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增多、清理次数增加,中央格停留时间缩短,血清皮质醇和ACTH浓度降低(P<0.05,P<0.01).结论 CUMS可使老年大鼠行为及内分泌发生异常改变,引起抑郁;适度的运动可调节CUMS引起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亢进,具有抗抑郁及降低抑郁程度的作用.
作者:王桂华;栾海云;杨丽娟;王敏;张慧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颈动脉狭窄患者43例,分为CEA组20例和CAS组23例,分析比较CEA和CAS 2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 CEA组成功率为95%,术后随访2年,再狭窄率为10%;CAS组成功率为100%,术后随访2年,发生再狭窄率为13%,2组的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再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A和CAS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两者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相同.
作者:刘祺;王业忠;赵冬;姬云翔;许晖;雷霆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皮肤组织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的变化特点及与血管弹性功能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高血压患者157例,依据合并疾病分为高血压组62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合并1组)42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及冠心病组(合并2组)53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3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荷兰DiagnOptics公司AGE无创测量装置测定皮肤组织AGE水平,用皮肤自体荧光光谱(AF)值表示;采用法国Complior公司动脉弹性测定仪测定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 PWV).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合并1组和合并2组的皮肤AF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1组和合并2组cf-PWV明显升高(P<0.05,P<0.01).与高血压组比较,合并1组和合并2组皮肤AF明显升高(P<0.01);合并2组cf PWV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7±2.13)m/s vs (11.59±3.36)m/s,P<0.01].AF与cf-PWV呈正相关(r=0.329,P=0.000).结论 高血压患者皮肤组织AGE水平增高对血管风险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喜杨;孙宁玲;姜娟;杨文;陈源源;王鸿懿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无症状性脑梗死(silent brain infarction,SBI)患者危险因素的长期控制状况.方法 选择SBI患者145例,给予控制危险因素并随访1年;按照控制顺应性分为规范控制组108例和不规范控制组37例;并对随访前后危险因素的分布、治疗率及达标率进行比较.结果 随访1年,SBI患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用药率均较基线时明显提高(92.3% vs 82.4%,92.3 vs 46.2%,95.8% vs 56.3%,P<0.05);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戒烟、戒酒等的控制达标率较基线时的明显提高(89.6% vs 54.2%,91.0 vs 53.8%,97.9% vs 76.6%,P<0.01).与不规范控制组比较,规范控制组血糖、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控制达标率明显改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SBI患者危险因素多,但多可通过规范化生活方式及药物治疗来控制并达标.
作者:赵轶;李焰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后结构损伤和功能代偿脑区的相关性,为阐述脑梗死后运动功能恢复的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选择运动功能恢复较好的慢性期单侧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28例(脑梗死组),健康体检者25例(对照组),功能MRI采用组块设计,进行患手虚握运动以及高分辨率结构像采集,采用统计参数图比较2组脑灰质体积和执行运动任务时脑激活的不同.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患侧半球M1区(感兴趣区1)及丘脑灰质体积减少.患手运动时,脑梗死组患侧半球M1区(感兴趣区2)及颞上回激活增强.感兴趣区1和感兴趣区2重叠,重叠区占灰质体积减少脑区(感兴趣区1)的21.9%.结论 M1结构损伤区及其周围正常脑区均参与运动功能的恢复,而与感觉功能有密切关系的M1区背侧的持续性激活增强可能对运动功能的恢复起更主要的作用.
作者:林琳;汪洋;孟亮亮;秦文;刘宁宁;薛蓉;于春水;张敬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H2O2体外预处理增强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ADMSC)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疗效的影响.方法 制备小鼠皮下ADMSC,ELISA法分别检测上清液中干细胞生长因子(H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6(IL-6)及TNF-α浓度.选取32只8~10周龄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MI组、ADMSC组、H2O2预处理干细胞组(ADMSC-H2O2组),每组8只.移植术后第0、7、14、28天超声测量各组小鼠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等.天狼星红染色检测心肌胶原含量,计算平均胶原容积分数(CVF).结果 与AMI组比较,ADMSC组和ADMSC-H2O2组LVESD和LVEDD明显下降,LVFS明显升高(P<0.01),全心重量/体重、左心室重量/体重、CVF明显降低(P<0.01);与ADMSC组比较,ADMSC-H2O2组小鼠LVESD和LVEDD明显下降,LVFS明显升高(P<0.01),全心重量/体重、左心室重量/体重、CVF明显降低(P<0.01).结论 体外H2O2预处理ADMSC增强了HGF、IL-6的分泌,减轻了AMI后心肌纤维化,心功能改善更为明显.
作者:张晓霞;王永伟;陈婷;李佳丹;陈光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自动压力模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Auto-CPAP)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疗效.方法 选择脑卒中患者122例,将合并OSAHS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44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Auto-CPAP治疗.将未合并OSAHS的44例脑梗死患者为空白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治疗.入院时及治疗后7、14、28 d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以评估疗效.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阴性对照组和治疗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明显升高(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入院第7、14、28天,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升高(P<0.05).入院时与入院第7、14、28天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做差值,结果显示,Auto-CPAP治疗可使合并OSAHS的脑梗死患者明显获益(P<0.05),而不同程度OSAHS患者的差值结果显示,Auto-CPAP治疗使中重度OSAHS获益更多.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OSAHS早期应用Auto-CPAP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中重度OSAHS患者获益更多.
作者:高晓刚;李毅;席刚;侯东哲;孙岩伟;崔悦;刘刚;左芝治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对于心脏左心室肥厚(LVH)的预测意义.方法 选取333例老年男性患者,根据是否合并LVH分为非LVH组208例,LVH组125例,2组行超声心动检查,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采用多因素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与非LVH组比较,LVH组血清肌酐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羟维生素D明显降低[(35.5±14.8)nmol/L vs(30.7±10.8) nmol/L,P<0.05],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明显增高(P<0.01).体重指数和25羟维生素D与LVMI独立相关(β=0.216,-0.155,P<0.01).结论 在老年男性患者中,较低的25羟维生素D水平可能是LVH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魏雅楠;陈陵霞;刘杰;苗懿德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