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法舒地尔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内皮祖细胞和内皮微颗粒数量及内皮功能的影响

曹政;杨勇;华先平;吴瑞霞;陈平英;谢华强

关键词:冠心病, 内皮细胞, rho相关激酶类, 一氧化氮, 法舒地尔
摘要:目的 研究法舒地尔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内皮微颗粒(EMP)以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入选老年冠心痛患者68例,随机分为法舒地尔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2周后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EPC及EMP水平的变化,采用超声检测肱动脉介导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的方法,观察法舒地尔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结果 法舒地尔组与对照组治疗前EPC、EMP和F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周后法舒地尔组EPC和FMD较对照组明显升高,EM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法舒地尔具有升高老年冠心病患者EPC数量、降低EMP水平和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法舒地尔治疗对老年冠心痛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磁共振灌注检查在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PWI)检查在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15例年龄≥70岁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CAS,在术前及术后72 h分别行PWI检查,对比手术前后影像的改变,并与相关CT灌注成像研究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15例患者全部成功实行CAS,术前PWI异常的患者在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l);术前PWI正常的患者在术后无变化.手术前后脑血流循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WI检查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CAS前后有明显改变,其结果与相关CT灌注研究相符.

    作者:杜志华;李宝民;王君;李大胜;于逢春;陈新平;杨兴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联合水蛭注射液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损伤磷酸化蛋白激酶B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脑缺血后处理中,联合水蛭注射液进行后处理,对脑缺血损伤大鼠磷酸化蛋白激酶B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处理组(IPOC组)、IPOC+水蛭注射液后处理组(P-L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及IPOC模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蛋白激酶mRNA及其蛋白表达.结果 SO组有少量磷酸化蛋白激酶mRNA及蛋白表达;与SO组比较,I/R组表达明显升高;与I/R组比较,IPOC组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IPOC组比较,P-L组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 IPOC可能通过诱导磷酸化蛋白激酶的表达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水蛭注射液可进一步促进其表达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胡跃强;唐农;吴林;孙淑荣;苏锦勋;覃琴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老年隐蔽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隐蔽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特点,为临床干预这类高血压患者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 选择健康体检的老年人454例,根据门诊血压测量结果及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持续高血压组156例、隐蔽性高血压组98例和理想血压组200例.比较3组血压变异性特点,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持续高血压组、隐蔽性高血压组动态血压参数和血压变异性明显高于理想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持续高血压组患者体重指数、空腹血糖、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明显高于隐蔽性高血压组,吸烟比例明显低于隐蔽性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隐蔽性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的血压变异,这可能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靶器官损害的机制之一.

    作者:胡小亮;王梦洪;郑泽琪;彭景添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冠状动脉CT成像的剂量控制策略及进展

    自从1972年计算机断层成像诞生,CT成像技术已不断发展成为全球广泛使用的诊断手段之一.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不断进步,CT冠状动脉成像(CCTA)已成为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手段.但是,CCTA的辐射损伤对患者的远期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如何在保证并提高诊断准确度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辐射剂量,是目前心血管影像学关注的热点和研究发展的方向.

    作者:高建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G1S检验点功能障碍研究

    目的 检测G1期向S期转换的特异性阻滞剂雷帕霉素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G1S检验点功能,探索AD新的外周标记物及治疗靶点.方法 选择AD患者50例(AD组),另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经植物凝集素(促使细胞进入细胞循环)干预24 h(T24期细胞),再经雷帕霉素干预24 h(T48),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2组T24、T48细胞周期分布情况.结果 在T24期细胞,AD组与对照组G1期细胞和S期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14±5.25)% vs (71.11±4.94)%,(18.55±3.57)% vs (18.13±3.53)%,P>0.05];在T48期细胞,AD组G1期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47.70±7.19)% vs(71.05±4.14)%,P=0.005)],而S期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29.12±4.36)% vs (15.26±3.27)%,P=0.003)].结论 经雷帕霉素处理的AD细胞呈现不明显的G1期向S期的阻滞效应,A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G1S检验点功能障碍,G1S检验点功能障碍有望成为AD新的外周标记物及治疗靶点.

    作者:周小英;高旭光;马丽萍;李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与近期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

    目的 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发生与近期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连续符合纳入标准的73例患者,分为有症状组44例和无症状组29例,双盲评价影像资料,分析2组斑块成分(斑块内出血、脂质坏死核、纤维帽较薄/破裂)及管腔狭窄程度与30 d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 与无症状组比较,有症状组患者纤维帽较薄/破裂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斑块纤维帽稳定性预测30 d内临床症状稳定性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79.5%、65.5%和74.0%,纤维帽较薄/破裂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是纤维帽完整较厚者的7.39倍,OR值7.39,95%CI:2.69~20.3(P<0.001).2组斑块内出血、脂质坏死核及管腔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纤维帽较薄/破裂与30 d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以作为预测近期临床症状稳定性的影像学指标.

    作者:崔豹;马露;曾源;韩旭;李雪梅;蔡剑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CD62P的影响

    目的 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cy)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56例,分为高Hcy组80例和正常Hcy组76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患者血小板CD62P表达水平,并比较血小板CD62P的差异.结果 与正常Hcy组比较,高Hcy组患者血小板CD62P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 Hcy能促进体内血小板活化,增加急性脑梗死的发病风险.

    作者:张新勇;沈军;周永;陈强;林森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

    目的 探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ALFF)的分析方法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49例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经临床痴呆量表评分后,分为血管性痴呆(VaD)组10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组20例,认知功能正常为对照组19例.分别采集高分辨率结构像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通过ALFF分析方法计算并对比3组患者脑功能活动的改变.观察VaD组ALFF统计脑图与认知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VaD组内侧前额叶、后扣带回及双侧颞叶脑区ALFF明显降低,额中回、额上回、项下小叶脑区ALFF明显升高,VCIND组内侧前额叶ALFF明显降低,左侧顶叶及颞中回ALFF明显升高(P<0.05);与VCIND组比较,VaD组后扣带回/楔前叶、左侧小脑区ALFF明显降低,双侧额叶、颞叶及前扣带回明显升高(P<0.05);回归灰质体积后,VaD组ALFF统计脑图与多个临床量表评分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存在以执行功能障碍为主的多个领域的认知功能障碍,其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额叶-皮质下环路受损有关,ALFF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及其早期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作者:郭会映;孙芳;张宗军;戚荣丰;倪玲;庞建鑫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心血管合并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分布情况、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的应用现状及对心血管合并症治疗转归的影响.方法 选择资料完整的OSAHS患者575例,其中中枢型OSAHS 35例,外周型OSAHS 226例,混合型OSAHS 31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合并心血管疾病以及应用nCPAP治疗的现状及治疗后心血管疾病的转归.结果 575例OSAHS患者中43.3%合并心律失常,其次为高血压(31.5%)及冠心病(26.7%);目前对OSAHS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用nCPAP治疗的仅占14.6%;与未使用nCPAP治疗的患者比较,经nCPAP治疗后患者心律失常及心绞痛的发生率降低(P<0.01).结论 OSAHS患者心律失常、冠心痛、高血压发病率高,目前OSAHS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用nCPAP的使用率低.nCPAP治疗可降低患者心律失常及心绞痛的发生频率,提高血压达标率.

    作者:裴晶;齐志刚;高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改善兔脑梗死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元凋亡的研究

    目的 研究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移植对兔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及皮质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MSC组、生理盐水组,每组8只.于3、7、14 d对兔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并测定血清NGF、BDNF含量变化,14 d TUNEL法检测缺血灶周围大脑皮质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MSC组缺血再灌注7、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缺血再灌注组和生理盐水组3、7、14 d血清NGF和BDNF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MSC组3、7、14 d血清NGF和BDNF含量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和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神经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5);MSC组神经细胞凋亡指数较缺血再灌注组和生理盐水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移植可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兔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增加血清NGF、BDNF分泌,并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

    作者:朱尧;汪青松;黄海丽;管叶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ABCD2评分与影像学研究进展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脑梗死重要的预警信号[1].其发生率在TIA后1周内达12%,3个月内高达10%~20%[2].有效预测TIA后脑梗死的发生风险,指导临床分层治疗显得尤为重要[3].Johnston等于2007年提出ABCD2评分,已被AHA/ASA推荐用于评估TIA的预后及预测TIA后脑梗死的发生风险.该评分提高了对TIA后脑梗死风险的预测价值,明显改善了TIA预后及降低TIA后脑梗死的发生风险[4].由于该评分未结合影像学结果,患者若已存在缺血病灶或脑动脉狭窄,单独使用ABCD2评分预测TIA后脑梗死的发生风险,则其准确性可能会降低.因此,ABCD2评分结合影像学检查将会进一步提高其预测价值.

    作者:叶子明;刘莹;秦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老年急性丘脑出血患者血糖水平与预后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血糖水平对老年急性丘脑出血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丘脑出血患者106例,根据入院后早期(24 h)空腹血糖水平分为血糖正常组38例,轻度升高组21例,中度升高组23例,重度升高组24例,对各组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血糖正常组和轻度升高组基本痊愈率明显高于中度升高组和重度升高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中度升高组和重度升高组(P<0.05,P<0.01).结论 老年急性丘脑出血早期血糖中度和重度升高的患者预后明显较血糖正常及轻度升高者差,而血糖轻度升高并不改变患者的预后.

    作者:胡登科;刘利生;刘晓海;杨昆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磁敏感成像对脑淀粉样血管病导致脑出血的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威像(SWI)对脑淀粉样血管病(CAA)导致脑出血病因学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6月~2012年12月住院治疗的128例头颅CT确认脑出血患者中,同时行SWI扫描的23例,其中男19例,女4例,对比分析头颅CT和SWI诊断出血灶检出率;电话随访患者4~18(10.78±5.31)个月.结果 23例患者中,9例符合CAA波士顿诊断标准,占39.13%.头颅CT显示10个出血灶,但未显示任何脑微出血灶;SWI除显示与头颅CT相同的出血灶外,同时显示脑微出血灶95个,显著多于头颅CT.随访时,1例失访,1例复发脑出血死亡,1例病情加重,其余患者病情平稳.结论 SWI对脑出血,尤其是脑微出血灶的检测敏感性高,优于头颅CT,有助于CAA所致脑出血的早期诊断.

    作者:张楚楚;孙永安;程欣欣;徐俊;曹季祥;王江波;徐德洋;陈俊;刘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急诊CT血管成像预测急性颈内动脉闭塞后血管再通的研究

    目的 研究CT血管造影(CTA)源图像得到的急性颈内动脉闭塞后,血栓信号密度与血管再通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颈内动脉急性闭塞的脑梗死患者.采用CTA源图像测量血栓密度(CD),根据2次TIMI评估的差值定义血管再通与否,分为再通组12例和未再通组32例.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判定血栓密度与血管再通的关系.结果 与未再通组比较,再通组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研究评分和颅内段再通比例明显降低,颅外段再通、CD绝对值明显升高(P<0.05).CD绝对值是血管再通的独立预测因素(P=0.010);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研究评分高和颈动脉颅内段闭塞的患者血管不易再通(P=0.032,P=0.042);心房颤动患者颈动脉闭塞后血管容易再通(P=0.011).结论 CTA源图像测出的血栓密度值与血管再通有相关性.急性颈内动脉闭塞静脉溶栓效果差.

    作者:方志荣;朱春雷;陆金鑫;张微微;朱光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出血性脑梗死是指在脑梗死后,由于缺血区血管复流,梗死区的缺氧血管床承受了再通血管内动脉血流的冲击,而导致的梗死区继发性出血,经头颅脑CT扫描可发现,在原有的低密度区出现散在或局限性的高密度影,以上这种病理现象又可称为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它被公认为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并发症,在初发病的几天内出现,可高达15%.在病理形态学上可以分为点状出血和片状血肿,容易与脑出血相混淆.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在既往的研究中,未能完全明确发生机制与风险因素,但是,获悉这个信息又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出血性转化不可预知的出现,增加了脑卒中发病后3个月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1].就此而言,深入了解与探究其相关风险因素具有深刻意义.

    作者:杨明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法舒地尔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内皮祖细胞和内皮微颗粒数量及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法舒地尔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内皮微颗粒(EMP)以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入选老年冠心痛患者68例,随机分为法舒地尔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2周后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EPC及EMP水平的变化,采用超声检测肱动脉介导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的方法,观察法舒地尔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结果 法舒地尔组与对照组治疗前EPC、EMP和F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周后法舒地尔组EPC和FMD较对照组明显升高,EM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法舒地尔具有升高老年冠心病患者EPC数量、降低EMP水平和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法舒地尔治疗对老年冠心痛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曹政;杨勇;华先平;吴瑞霞;陈平英;谢华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月份和季节对老年人脑出血发病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月份和季节与老年人脑出血发病之间的关系,以其为本地区老年人群降低脑出血的发生提供对策扣建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收集2006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脑出血患者509例,将年龄≥60岁的313例作为老年组,年龄<60岁的19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圆形分布法,先求患者发病的时间集中度(r),再求出平均角(a)和角度均数标准差(S),推算脑出血集中时间和高峰期,采用Rayleigh's检验.结果 老年组脑出血患者按不同月划分,α=304.42°,Z=4.9052,平均角为11月(P<0.05).按不同季节划分,(a)=307.41°,Z=6.5847,平均角属于冬季(P<0.01).结论 老年患者脑出血的发病在11月份高;存在冬季高发的特点.

    作者:叶红晖;夏永梅;厉郡华;李向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心电前门控冠状动脉CT成像在快心率患者中的应用对策

    目的 探讨通过增加padding的方法,评估64层螺旋CT前门控冠状动脉CT成像在相对快心率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心率>65/min患者30例(病例组),通过增加padding至180 ms,重建40%~80%相位,评价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分析有效辐射剂量,并与30例(对照组)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CT冠状动脉重建方法辐射剂量进行对比.结果 98.3%的冠状动脉血管能够满足诊断要求,其中通过增加padding重建收缩期40%~45%相位窗,28.3%的冠状动脉血管图像质量改善,其中7例患者(23.3%)的12支血管(10.0%)图像质量由不能诊断改善为可以用于诊断;病例组平均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3.5 mSvvs 10.1 mSv,P<0.01).结论 前门控轴扫增加padding用于相对快心率患者,可改善图像质量,避免用辐射剂量更高的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CT扫描方法.

    作者:孙红;王新江;惠萍;姚洪祥;王新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对临床怀疑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123例,行CACS扫描及颈动脉MRI检查.将患者分为高CACS组22例(CACS≥400分)和低CACS组101例(CACS<400分).记录颈动脉形态学指标:管腔面积、管壁面积、血管总面积、管壁厚度、管壁标准化指数;颈动脉斑块包括:钙化、富含脂质的坏死核、斑块内出血及斑块表面破裂.进行Spearman's相关性分析.结果 高CACS组颈动脉整体的管壁面积、血管总面积和管壁厚度明显多于低CACS组(P<0.05).CACS与颈动脉的管壁面积、管壁厚度、血管总面积和管壁标准化指数呈正相关(r=0.521、0.556、0.215、0.377,P<0.05,P<0.01).颈动脉斑块钙化和富含脂质坏死核的出现概率与CACS明显相关.结论 CACS与颈动脉的斑块负荷、斑块内成分具有明显的相关性.CACS对颈动脉斑块负荷和斑块内成分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赵倩;蔡剑鸣;赵锡海;蔡祖龙;赵绍宏;杨立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磁敏感加权扫描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和常规的T1 WI及T2 WI图像不同,反映的不是解剖学结构信息,而与特异性抑制脂肪信号以显示脂肪的脂肪抑制序列类似,是一特殊的扫描序列,采用多种技术显示顺磁性及高磁化率物质,还用于显示含顺磁性物质浓度较高的微小静脉结构.质子在外加磁场内获得能量后,将以指数形式衰减(亦称自由感应)释放信号,亦即能量,由于磁场的不均匀性,这一时间将大大缩短,称T2*时间.

    作者:陈稳惠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