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进一步提高对中老年女性冠心病防治的认识

杨启红;司良毅

关键词: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 吸烟, 肥胖症, 高血压, 糖尿病, 高脂血症, 一级预防
摘要:我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冠心病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中老年女性因心脏病和脑卒中而死亡的数字,是其他各种癌症致死数字总和的2倍,其中冠心病患者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死亡[1].由于中老年女性全身各系统逐渐衰老,特别是雌激素水平下降造成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冠心病,严重威胁着中老年女性的健康,所以对中老年女性进行冠心病防治知识的教育,已刻不容缓.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缺血性脑卒中复发与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年复发率及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的队列研究方法,共纳入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60例,根据2年随访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106例)和无复发组(754例).并按照TOAST标准进行病因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261例,小动脉闭塞型(SAO)186例、心源性栓塞型(CES)191例、其他明确病因或不明原因型(UND)222例,随访2年,观察不同病因分型脑卒中复发率的差异,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相关因素.结果 复发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及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无复发组明显升高(P<0.05,P<0.01);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较无复发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脑卒中106例,其中LAA 29例,SAO 22例,CES 36例,UND 19例.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纤维蛋白原、TOAST分型及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相关.结论 不同病因型脑卒中2年复发率存在差异;纤维蛋白原、TOAST病因分型及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也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张文婷;陈茂刚;张敏;王启章;徐格林;刘新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医医院老年患者心身医学科会诊特点分析

    目的 了解老年患者心身医学科会诊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心身医学科进行会诊的老年患者157例,对会诊科室、会诊原因、会诊后诊断进行分析.结果 伴发精神障碍的老年患者以心脑血管病及消化系统疾病入院为常见;伴发睡眠障碍为常见的申请会诊原因;焦虑抑郁共病为常见的会诊诊断;老年患者出现谵妄的概率较高.结论 院内心身医学科可以为更多的患者提供精神科相关诊治,精神科专科会诊仍十分必要,心身医学科可以加强二者之间的联系,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作者:裴音;张捷;陈杰;范竹青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性别差异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AR)的性别差异.方法 选取北京安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312例,其中男204例,女108例.入院前已口服阿司匹林75~100 mg/d 1个月以上.静脉取血,采用光比浊法测定花生四烯酸和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根据对阿司匹林的反应分为AR,阿司匹林半抵抗(aspirin semi resistance,ASR)和阿司匹林敏感(aspirin sensitive,AS).AR 37例,ASR 161例,AS 183例.比较冠心病患者发生AR、ASR、AS的性别差异和影响因素.结果 女性AR、ASR、AR+ ASR、AS分别占冠心病患者AR、ASR、AR+ASR、AS的60.5%、60.4%、60.5%、16.5%.与男性比较,女性患者更易发生AR和ASR.logistic回归分析,AR与性别、年龄显著相关.结论 冠心病女性患者较男性更容易发生AR,年龄增长是阿司匹林抵抗的危险因素.

    作者:蒋志丽;李艳芳;王乐;郭彦青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患者心率变异与左心室结构的关系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MS)患者心率变异与左心室结构的关系.方法 选取老年男性191例,分为MS合并高血压组(HMS组)70例,MS组65例,非MS组56例.测定各组血脂、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并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与非MS组比较,HMS组和MS组患者心率变异各项指标参数均明显下降,左心室重量、左心室重量指数、左心室后壁厚度明显增加(P<0.05,P<0.01),HMS组较MS组下降更明显(P<0.05).HMS组和MS组胰岛素抵抗指数与左心室重量指数呈正相关(r=0.478,P<0.01;r=0.412,P<0.01),与标准差平均值指数呈负相关(r=-0.363,P<0.01;r=0.296,P<0.01).结论 老年男性代谢因素对自主神经功能有影响.高血压合并MS患者代谢因素与血流动力学因素一样也可导致左心室重构.胰岛素抵抗是影响左心室重构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梁伟;赵雅洁;沈琳辉;张凤如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耳垂褶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的一致性检验

    1资料与方法选择2008年8月 ~2009年9月因胸痛疑渗为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患者373例,男 166例,女207例,平均年龄(59.16±9.31)岁,分为 冠心病组259例,对照组114例.排除严重心脏瓣膜疾病、心肌炎、心肌病、肝肾功能不全、急性感染、恶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营养不良性疾病及近期服用激素者.合并高血压154例,糖尿病60例,吸烟203例.2组年龄具有可比性.目测患者两侧耳垂自耳屏间切迹起,斜向外下的皮肤有无深陷褶痕.耳垂褶程度评分0分;耳垂平滑,无褶痕;Ⅰ分:耳垂有轻微褶痕,褶痕<0.5mm(图1);Ⅱ分;褶痕0.5~1.0mm(图2);Ⅲ分:褶痕1.0~2.0mm(图3);Ⅳ分;褶痕>2.0mm(图4).如双耳垂褶痕深浅不一,以深侧为准,如耳垂有数条褶痕,以深褶痕为准.0分和Ⅰ分为耳垂褶阴性;Ⅱ~Ⅳ分为耳垂褶阳性.

    作者:张慧恩;张春菊;郑玉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心力衰竭相关生物学标记物的研究近况

    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种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疾病,是绝大多数心血管病的归结.对于心衰患者而言,早诊断、早治疗、早获益,而生物学标记物在心衰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现有的技术条件心衰的生物学标记物可分为3大类:实验室或分子学标记物、影像及功能检测相关标记物、遗传学标记物[2].由于实验室相关的标记物操作简单,经济快捷,结果可靠,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我们主要从以下6个方面对心衰的实验室标记物做以下综述,从而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作者:陈亚南;王岚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磁共振成像评价常压高浓度氧对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目的 利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价常压高浓度氧(NBO)对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雄性SD大鼠16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NBO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分别于2h和24 h行头颅MRI扫描.冠状位DWI测量大鼠的脑梗死体积及增大率;在脑梗死大层面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图上测量脑梗死中心区和边缘区的ADC值,并计算ADC值的降低率.取脑行HE染色,并与DWI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NBO组与对照组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异常高信号,ADC图上为低信号.NBO组大鼠2h和24 h脑梗死体积增大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BO组大鼠2h和24 h梗死中心区ADC值降低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NBO组梗死边缘区ADC值降低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NBO组与对照组大鼠HE染色脑梗死灶与相应DWI层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显示NBO对大鼠脑缺血有保护作用.

    作者:芦洁;邱立军;郑莎莎;王晓怡;赵澄;张营;罗玉敏;李坤成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老年女性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选择经急诊PCI诊治的年龄>60岁女性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90例为老年女性组;另收集同期年龄匹配的男性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90例为老年男性组,对比老年女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结果老年女性组吸烟史及糖尿病患病率明显低于老年男性组,LDL-C、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明显高于老年男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老年女性组平均发病年龄明显高于老年男性组,3支病变比例明显低于老年男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女性心肌梗死发病年龄较晚,3支病变比例低;肥胖、LDLC升高及炎性反应是女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刘志;华琦;谭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血浆中特定磷脂与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与血浆中特定的磷脂(AP)的相关性,以评价AP是否可以作为诊断CCCI的标准之一.方法 选择CCCI患者1212例为CCCI组,同期选择无CCCI症状者202例为对照组,用比色法测定AP.采用ROC曲线下面积等评估测定AP的准确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CCI组血浆AP水平显著升高[(6.27±0.69)Uvs(4.37±0.79)U,P<0.01].CCCI组血浆AP水平与年龄无相关性(r=0.001,P=0.902).用血浆AP作为CCCI的诊断方法的准确性较高,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961(95%CI:0.946~0.976,P<0.01).AP正常界值=5.39 U时,敏感性为92.1%,特异性为89.1%.结论 CCCI患者具有血浆AP水平升高的生化特性.AP可能是诊断CCCI的一个较好的分子标记物.

    作者:姚存姗;舒刚明;高连生;许红霞;常立国;刘峰;孟晓落;宋来春;伍期专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吡格列酮改善胰岛素抵抗大鼠脑组织Tau蛋白磷酸化水平

    目的 探讨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PIO)对胰岛素抵抗(IR)模型大鼠皮质Tau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选择Wistar大鼠46只,随机选20只分为对照组和PIO组,每组10只;另26只通过果糖喂养建立IR大鼠模型后,分为IR组和IR+ PIO组,每组13只,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皮质Tau蛋白磷酸化、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KB)、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及GSK-3β位点中Ser9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IR组大鼠皮质Tau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增高;磷酸化PI3K、磷酸化PKB和磷酸化GSK-3β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而PIO能显著抑制Tau蛋白磷酸化水平,上调磷酸化PI3K、磷酸化PKB和磷酸化GSK-3β的水平(P<0.05,P<0.01);各组GSK-3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R通过抑制PI3K-丝/苏氨酸蛋白激酶通路激活,促进GSK 3β活性上调,可能是引起大鼠海马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重要原因;PIO可能通过降低GSK-3β活性进而抑制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

    作者:董泗芹;董传芳;孙志坚;游丽;罗鼎真;刘雪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关注女性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特殊性

    心血管病是当今威胁女性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而我们在多年的冠心病治疗中,一直认为女性绝经期前有雌激素的保护故很少患冠心病,所以一直强调冠心病是老年的、男性的、有多种危险因素的疾病,从而忽略了对女性冠心病群体的研究.早期的一些临床试验,所入选的研究人群也常常只包括男性,其结论却作为证据写入指南,用于指导男、女两性人群的心血管病的临床诊治.而这些标准是否适合女性,却一直缺少系统的评价.因此,充分认识心血管病的性别差异,加强对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全面认识及危险因素的综合控制,已经日益受到心血管领域学者们的重视.在中国,年龄为35~74岁的女性中,血脂异常和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53%和25%,女性冠心病的负担将进一步加重.PCI是冠心病血运重建的主要方法之一,PCI的效果在男、女性患者中亦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我们亦应关注女性患者的特殊性.

    作者:陈韵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代谢综合征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重量和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重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513例,根据诊断分为高血压非MS组(266例)和高血压合并MS组(247例).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结构相关参数,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并测定左心室舒张早期二尖瓣大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二尖瓣大血流速度(A),计算E/A值和LVEF.结果 与高血压非MS组比较,高血压合并MS组LVMI和左心室肥厚率明显升高,E/A明显降低(P<0.05,P<0.01);与单纯高血压比较,合并2项组分和合并3项组分患者左心室肥厚率明显增加(17.1% vs 30.9% vs 37.5%,P<0.05);分别以LVMI、E/A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以MS及其他因变量相关因素为自变量,MS与LVMI相关(R2=0.306,P<0.05);以MS各个组分及其他因变量相关因素为自变量时,收缩压、体重指数、空腹胰岛素与LVMI相关(R2=0.419,P<0.05),收缩压、体重指数与E/A相关(R2=0.303,P<0.05).结论 MS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重量增加有关,合并MS者左心室舒张功能量损.

    作者:宝辉;苗懿德;康丽萍;孙宁玲;李卫;张庆文;苏琳;郭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对比剂肾损伤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对比剂肾损伤(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行PCI的老年冠心病患者945例,按照CIN诊断标准分为CIN组150例和非CIN组795例,比较2组相关因素的差异,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IN危险因素.结果 945例老年患者中,150例发生CIN,CIN发生率为15.9%.2组患者年龄、心肌梗死、糖尿病、低血压、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贫血、LVEF、术前肾小球滤过率(GFR)、对比剂剂量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心肌梗死、糖尿病、贫血、低血压、LVEF≤45%、GFR≤60 ml/(min· 1.73 m2)、急诊PCI、对比剂剂量>200 ml是老年冠心病患者CIN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 CIN是老年冠心痛患者PCI术后一种不容忽视的并发症,患者行PCI时,应引起临床医师的格外重视.

    作者:李珊珊;杨世诚;陈永利;刘园园;刘晓罡;付乃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及应用时机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不同时间段应用阿加曲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发病24 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根据发病6~12 h和13~24 h 2个时间段应用阿加曲班,将患者分为A组28例,B组52例.7d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判定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临床疗效.发病24 h内不同时间应用对临床疗效无影响.

    作者:赵智江;张微微;赵秀欣;范慧敏;刘楠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脑淀粉样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脑淀粉样血管病(CAA)作为老年人非外伤、非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一个重要病因引起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其临床主要表现有精神症状、进行性智能减退、合并多发性、复发性脑叶出血.我们就近年CAA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CAA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CAA确切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已提出若干有关β淀粉样蛋白来源的假说,并发现诸多与CAA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危险因素.其中载脂蛋白E及中性粒细胞组织蛋白酶G的释放是CAA发病的可能机制.另外,与脂质代谢相关的病理机制可能与CAA的发展相关.

    作者:毛积分;马春梅;罗社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胆红素水平的变化与心功能的关系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胆红素水平的变化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入选住院的老年患者644例,将465例高血压患者作为高血压组;179例无高血压患者作为非高血压组.记录所有研究对象基本资料,检测血胆红素、血脂、肝功,同时进行心脏超声检测,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高血压组患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低于非高血压组(P<0.01).总胆红素是高血压的一个独立的保护因素;而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是高血压独立的危险因素.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B型钠尿肽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呈负相关.间接胆红素与室间隔和左心室后壁厚度呈负相关,与左心室缩短率呈正相关.结论在老年人群中,生理范围内的胆红素轻度升高是高血压的一个独立的保护因素,同时它也是高血压人群心功能的一个保护因素.

    作者:陈天萌;曹剑;刘霖;李健;朱冰坡;丁宇;王浩;张亚晶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前列地尔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术中无复流的影响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CI中无复流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患稳定性心绞痛、且行PCI术中出现TIMI血流<3级及术中ST段抬高或下移的患者共44例,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19例,治疗组(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10 μg);对照组(硝酸甘油200 μg).2组在给药前后记录心电图,比较相关导联ST段的变化;观察术后1个月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ST段回落≥50%为92.5%,对照组为70.0%;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70.0%,对照组为40.0%(P<0.05).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 前列地尔可改善PCI术中无复流患者左心室功能,减少术后1个月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支继新;孙丽秀;李学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主动脉无冠窦内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希氏束旁起源的房性心动过速临床观察

    右心房房性心动过速多起源于右心房界嵴、冠状静脉窦口、三尖瓣环及希氏束附近区域,然而在希氏束旁消融有损伤到正常房室传导系统的风险,而在无冠窦内放电消融较安全,我们报道2例在主动脉无冠窦内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希氏束旁房性心动过速的病例,探讨该方法的安全性和疗效.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男性,年龄65岁,因发作性心悸2年,加重1个月于2010年6月入院.入院后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记录到多次房性心动过速发作,房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电图特点:Ⅰ和aVL导联的P波正向,Ⅱ、Ⅲ及aVF导联的P波正向,术前检查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无明确手术禁忌证,入院诊断为房性心动过速,拟行导管射频消融术.

    作者:邓小军;何运昉;杨萍;王天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糖尿病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连续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572例,按照有无糖尿病将其分为糖尿病组(1008例)和非糖尿病组(2564例),然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与非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组患者年龄、女性、高血压、陈旧性脑梗死、3支或左主干病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住院病死率明显增高,而广泛前壁或前壁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单支病变、PCI比例明显降低(P< 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增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死亡,且独立于年龄、广泛前壁或前壁心肌梗死、前间壁心肌梗死、陈旧性脑梗死、冠状动脉造影、PCI等因素存在.结论糖尿病增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死亡风险.

    作者:刘君;万云高;王慧娟;孙志媛;徐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踝臂指数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踝臂指数(ABI)的关系.方法 选择215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ABI<0.9定义为外周动脉疾病(PAD),并分为PAD组51例和非PAD组164例,2组均做超声心动图检查、测血肌酐、ABI、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压等,并收集相关影响因素,根据肌酐计算eGFR.分析LVH与eGFR及ABI的关系.结果 与非PAD组比较,PAD组收缩压明显增高,eGFR明显减少(P<0.05);收缩压是ABI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23,95%CI:1.001~1.046,P<0.05).左心室重量指数与eGFR、LDLC呈负相关(r=-0.237、P<0.01,r=-0.157、P<0.05).eGFR(OR=3.016,95%CI:-0.428~-0.090,P<0.01)、LDL-C和收缩压为LVH的危险因素,ABI降低对LVH无明显影响.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PAD时,血压升高、eGFR下降,eGFR与LVH有关,可能是LVH的危险因素之一,LVH时大动脉硬化较无高血压患者严重.

    作者:王鹏;王青;赵清华;刘和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