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鹏;赵志杰
目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探讨其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及PCR法测定40例冠心病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TNF水平及TNF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TNF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血浆中TNF水平,冠心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 TNF基因多态性在冠心病发病机理中可能不起重要作用.TNFA或TNFB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患者血浆TNF水平升高没有关系.
作者:陈志群;郑宗富;马建芳;邱凤英;施水兰;陈宏;林红;董文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后缺血区内皮素-1基因表达的变化和部位,以及丹参对内皮素-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应用点杂交的方法,动态观察大鼠持续性脑缺血前和缺血后0.5、1.5、3、6、12、24、48和72 h皮层和尾壳核内皮素-1 mRNA水平的变化;应用原位杂交的方法,观察了脑缺血后24h大脑表达ET-1 mRNA的部位及细胞类型,以及丹参的影响.结果缺血侧皮层和尾壳核ET-1 mRNA水平于缺血6 h开始明显升高,于缺血24~48h达高峰.在缺血侧大脑中动脉分布区有广泛ET-1 mRNA表达.在ET-1基因表达阳性的细胞中,既有血管内皮细胞,又有神经细胞.丹参预防组ET-1基因表达增强,但低于对照组.结论脑缺血可诱发ET-1基因表达增加,导致ET-1合成增加.丹参能部分抑制脑缺血后ET-1基因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理之一.
作者:李振洲;吴卫平;匡培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资料和方法病例选择:46例患者均为我科住院病人,符合<临床神经病学>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诊断标准,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及颈动脉硬化,CT排除脑梗死.
作者:曹传洲;鞠晏钟;刘建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通过检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Fas(sFas)、可溶性ICAM-1(sICAM-1)、一氧化氮(NO)和丙二醛(MDA)的含量,旨在研究TNF-α、细胞凋亡、细胞间粘附分子、一氧化氮和氧化应激在CHF中的作用,并初步探讨这五种机制在心衰中的相互关系.
作者:惠海鹏;许顶立;李琦;刘煜;赖文岩;王兵;侯玉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利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及再灌注模型,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观察中,研究各脑区不同时相的缺血改变时空变化规律,探讨急性期细胞毒性水肿的演变.方法健康S-D大鼠15只,随机分为3组.MCAO后15min开始DWI连续扫描.计算额叶、顶叶、内侧尾壳核、外侧尾壳核等脑区相对平均信号强度值(relative mean signal intensity, RMSI)及DWI高信号区的体积.各组后一次DWI成像后,行T2加权成像(T2WI)观察.结果缺血15min DWI即出现高信号,随缺血时间延长范围扩大.再灌注1 h,高信号区大部分恢复正常,但仍有部分区域始终保持高信号.顶叶、外侧尾壳核RMSI在缺血及再灌注阶段均大于额叶及内侧尾壳核的RMSI.各组后T2WI检查无明显病灶样改变.结论 DWI对急性脑缺血非常敏感,可用于评价早期缺血细胞水肿发展过程及时空变化规律.
作者:易黎;张苏明;张新江;刘买利;卢广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泰尼注射液(国产盐酸尼卡地平注射液)对重度高血压病人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3例舒张压≥120mmHg的重度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3组,观察泰尼注射液的起效时间、疗效与安慰剂的双盲比较、泰尼注射液的量效关系及其副作用.结果 63例病人血压均达到良好控制,滴注泰尼注射液可使血压逐步下降,连续滴注可产生持续效果,不良反应较少.结论泰尼注射液可安全有效地治疗重度高血压.
作者:张晓;赵文炳;王建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短暂性全面遗忘症(transient global amnesia,TGA)患者认知功能及脑代谢状况.方法对3例临床诊断为TGA的患者分别行简易心理测试(MMSE)、修订的韦氏记忆量表(WMS-R)测定和脑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恢复后不同时间以18氟标记的脱氧葡萄糖(18F-FDG)为示踪剂行脑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PET)成像,并对其图像、量表测试结果与病史作对照研究.结果 3例患者MMSE测试及MRI扫描均未见明显异常,而WMS-R测试及PET成像显示:1例正常,另外2例有不同程度认知功能损害,与记忆相关结构有不同程度的低代谢.结论 TGA患者认知功能及局部脑代谢与其症状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尽早终止其发作是必要的.
作者:贾建军;尹岭;王鲁宁;汤洪川;田嘉禾;安宁豫;杨炯炯;卢文甫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心肌缺血预适应的动物模型观察,探讨细胞凋亡在其中的作用,以及p53,bcl-2,Bax基因对其发生进行的调控.方法采用TUNEL标记技术研究心肌缺血预适应心肌细胞中细胞凋亡现象,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及原位分子杂交技术研究p53,bcl-2及Bax基因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缺血预适应组(P)及非缺血预适应组(NP)非缺血区均未见凋亡细胞,但在P组缺血区可见散在的凋亡细胞,而在NP组缺血区则多见.P组p53蛋白表达显著低于NP组,bcl-2蛋白表达在P组显著高于NP组,Bax蛋白表达在P组显著低于NP组,并且bcl2/Bax的比值P组与NP组相比显著升高.P组p53基因mRNA表达显著低于NP组,bcl-2基因mRNA表达在P组显著高于NP组.结论心肌缺血预适应对心肌的保护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来实现,并且通过bcl-2表达增加,p53、Bax表达减少对其进行调控.
作者:戚本玲;刘承云;彭雯;张银环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资料和方法经Holter证实,有孤立性长R-R间期的心房颤动患者共174例,年龄41~79岁,其中男性105例,女性69例.心室率范围在46~213次/min,长的孤立性R-R间期为2.0 s.
作者:张家利;尹娟;范军;吴一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心功能障碍,现认为主要与心脏的前后负荷相关,影响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心功能的另一个因素为内分泌激素及代谢因素的改变,我们观察了96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江;余冠东;罗地来;曹源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本研究通过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单纯高血压、健康老年人的经颅彩色多谱勒(TCD)检查,发现三组成员动脉硬化在不同分支有明显差异,而临床症状及体征的轻重与波及血管的范围大小及单支血管的狭窄程度有关.
作者:陈宁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血栓栓塞性中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420例(>60岁)资料完整的慢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发生血栓栓塞性中风83例(19.8%);死亡71例(16.9%).结果 (1)单变量分析老年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血栓栓塞性中风有意义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左室射血分数降低、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P<0.05).年龄、性别对血栓栓塞性中风无明显影响(P>0.05),胆固醇、甘油三酯与血栓栓塞性中风有明显关系(P<0.01).(2)Cox回归显示:高血压、胆固醇水平增高是老年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血栓栓塞性中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血栓栓塞性中风危险因素众多;有效控制血压、积极降脂治疗是预防血栓栓塞性中风的关键.
作者:马会利;冯军;马永利;方业明;邓秀娟;陈纪林;陈在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们应用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50mg快速静脉输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辅以肝素(静脉注射).目前已抢救了28名患者,按再通标准衡量,90 min再通率达79%.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小庆;王强;朱剑秋;薄小萍;羊镇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血管性痴呆(VD)是老年期痴呆的一种常见类型,其发病率仅次于Alzheimer病.我科自1997年7月至2000年10月用银杏叶提取物(extract of Ginkgo biloba,EGb)金纳多(EGb761)治疗VD 118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丽;王岭;李从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巨长基底动脉的临床特点.方法对7例巨长基底动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巨长基底动脉为一少见病,无特异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部分可以表现为脑干及颅神经或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血管被牵拉的症状,CT及CTA可以发现巨长基底动脉.结论巨长基底动脉无特定的临床表现,CT及CTA可以明确诊断,疑诊时应进行相关的检查.
作者:张青山;姜可;丁海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糖尿病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死亡率高达12%~26%.为查清糖尿病与脑梗死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现将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病例155例作了回顾性临床分析.
作者:江鸿;张维强;曾世京;王姮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对象与方法选择72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其中男39例,女33例,年龄60~82岁,平均66.2岁,均符合WHO规定的有关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其中32例为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者,均符合WHO规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40例为高血压病不合并冠心病者.
作者:李凯;魏秀芹;汪卫华;张红文;徐金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们总结了3例肾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STENT)术的临床特点及造影剂对肾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继红;何青;吴华;孙福成;季福绥;吴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