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线粒体相关的NLRP3炎性体激活

曾俊莉;吴冠楠;宋勇

关键词:NLRP3炎性体, 线粒体, 急性肺损伤
摘要:炎性体自发现以来,其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就备受关注.NRLP3炎性体是目前研究多的炎性体,其激活不仅启动免疫反应防御微生物感染,而且还参与包括急性肺损伤在内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大量研究表明,线粒体代谢、线粒体自噬和凋亡、线粒体DNA释放等都与NRLP3炎性体的调节相关,可见线粒体在NLRP3炎性体的激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就线粒体相关的NLRP3炎性体激活进行综述.
中华肺部疾病(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近年来肺癌发病率呈增长趋势,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肺癌占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的12.7%,病死率占18.2%,均高居首位[1-3].肺癌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比例占87.05%[4],每年全球有超过一百万人死于此病[5].因该病被确诊时相当一部分(约80%)为晚期阶段.化疗仍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以缓解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主要终点,但是到目前为止姑息性化疗的中位生存期不超过1年,多种细胞毒性药物的组合化疗也并没有提高疗效[6].随着肿瘤生物学及肿瘤发展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已经可以利用分子靶向治疗,阻断失调的信号转导途径及代谢过程,达到抑制癌细胞生长[7-8].

    作者:王鹏;申文婕;郭其森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血栓栓塞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肺血栓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的临床特征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入住本院的362例COPD患者,根据肺动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结果将患者分为COPD合并PTE组与无PTE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以及辅助检查,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卧床史(≥7 d)(32.05%vs.18.31%,P=0.009)、合并糖尿病病史(33.33%vs.20.42%,P=0.017)、双下肢不对称水肿(8.97% vs.3.52%,P=0.044)、晕厥(0.089%vs.3.17%,P=0.027)、静脉血栓(19.85% vs.8.45%,P=0.015)、白细胞(P =0.014)、血红蛋白(P =0.006)、D-二聚体(P <0.001)、PaO2 (P <0.001)、PaCO2 (P <0.001)、FEV1%(P<0.001)等方面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而在其他一般情况、临床特征及辅助检查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卧床史(≥7 d)、静脉血栓形成、D-二聚体升高、低PaO2 FEV1%下降可能是COPD合并PTE的危险因素.

    作者:吴永红;胡德春;张盼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肺透明细胞瘤一例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8岁主因“咯血5月余”于2013年3月22日入院.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咯血1次,咯出6~7口鲜血,量约20 ml,未在意,未予任何诊治.后咯血反复出现2次,每次约3~4口,未服药.于外院查胸部CT提示右下肺占位病变,在我院查胸部增强CT提示右下肺膈肌角区占位病变考虑良性可能性大,在门诊抗炎治疗1周复查胸部CT无变化.入院诊断:右下肺占位病变考虑良性病变.既往无疾病史.查体:一般情况好,无贫血貌,左肺呼吸音正常,右下肺呼吸音稍低.

    作者:王志强;徐瑞剑;吕德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线粒体相关的NLRP3炎性体激活

    炎性体自发现以来,其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就备受关注.NRLP3炎性体是目前研究多的炎性体,其激活不仅启动免疫反应防御微生物感染,而且还参与包括急性肺损伤在内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大量研究表明,线粒体代谢、线粒体自噬和凋亡、线粒体DNA释放等都与NRLP3炎性体的调节相关,可见线粒体在NLRP3炎性体的激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就线粒体相关的NLRP3炎性体激活进行综述.

    作者:曾俊莉;吴冠楠;宋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窄带成像支气管镜技术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白光支气管镜(white light bronchoscopy,WLB)刷检结合活检对于中央型气道肺癌的诊断阳性率有综述报道可达88%,由于观察所用波长的限制,WLB难以发现早期只有几个细胞厚度的中央型黏膜癌性病变,其诊断发现率仅为30% [1-2].而窄带成像支气管镜(narrow band imaging,NBI)是一种新的内镜技术,通过在红绿蓝系列照明系统中使用窄带滤光片而增加诊断的准确性,可以直接观察到支气管上皮内的血管网细微形态变化,因此,可能成为中央型气道黏膜早期癌变诊断的新手段之一[3-7].本研究回顾分析了我院呼吸二科开展NBI检查的1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应用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崔会芳;吴粹华;陈旭君;黄文侨;舒逸;卢晔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45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病原菌变迁及抗感染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变迁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VAP患者病原菌的变化、抗感染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 患者发生VAP前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主要为(64.44%)阴性,发生VAP后下呼吸道分泌物均培养出致病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90.10%(多重耐药菌57.14%),革兰阳性球菌2.97%,真菌6.93%,混合感染者占42.22%;经验抗感染准确组患者预后好于不准确组,迟发组与早发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一细菌感染组与混合感染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患者发生VAP后病原菌以阴性杆菌为主,多重耐药菌比例较高,准确的经验用药可改善预后.

    作者:李耀军;文凌娟;杨艳兵;刘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ADAM33对人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周期、凋亡的影响及IL-4对其表达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33(ADAM33)对人肺成纤维细胞MRC-5增殖、周期、凋亡的影响,以及白介素4(IL-4)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别以1 ng/ml、10 ng/ml、50 ng/ml、100 ng/ml浓度的IL-4刺激MRC-5,以未刺激组细胞为对照,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ADAM33 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蛋白表达情况;设计并合成ADAM33-siRNA,瞬时转染MRC-5,MTS法检测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结果 当不同浓度的IL-4刺激MRC-5时,ADAM33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呈浓度依赖性,1 ng/ml组与0 ng/ml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10 ng/ml、50ng/ml、100 ng/ml与0 ng/ml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AM33-siRNA明显抑制了ADAM33在MRC-5中的表达;MTS结果显示,在24、48、72 h,干扰组的增殖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抑制率分别为27.3%、36.6%、19.2%;干扰组S期占的比例(31.69±4.14)%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47.19±0.99)%(P<0.05);干扰组的细胞凋亡率(28.49±8.79)%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8.43±5.11)%(P<0.05).结论 ADAM33可促进入肺成纤维细胞增殖,而细胞因子IL-4可促进其表达,它们可能在气道重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陶韬;赵麟丰;王彦;廖秀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的临床应用价值

    在世界范围内结核病是一种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疾病,因此研究出一种新的检查手段已迫在眉睫.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 cells spot test of tuberculosis infection,TSPOT.TB),是利用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结核感染者体内的特异性T淋巴细胞来诊断结核的一种新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目前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1].一、T-SOPT.TB方法诊断结核感染的优点根据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3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执行摘要》显示:2012年,据估算,全世界共有860万人罹患结核病,130万人死于结核病(其中包括32万艾滋病毒阳性者),因此结核病的诊断与治疗是人类健康问题的焦点.

    作者:刘丽;刘晓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CT引导下分离式BARD活检枪对支气管镜阴性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分离式BARD活检枪对气管镜阴性孤立性肺结节组织活检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08年1月至2014年2月期间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并经手术病理、临床治疗或随访证实的105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病例,所有患者行经皮肺穿刺术前均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且检查结果为阴性;采用分离式BARD活检枪,18G BARD穿刺针,根据螺旋CT扫描选择佳穿刺层面及穿刺点.结果 本组105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均取材成功,诊断结果经手术病理、临床治疗或随访观察证实,恶性病变诊断敏感性95.83%,特异性100%.良性病变敏感性96.97%,特异性95.83%,假阴性4例(3.8%).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检测合格标本58例(90.63%),阳性22例(37.93%).并发气胸11例(10.47%),咯血11例(10.47%).结论 CT引导下分离式BARD活检枪对气管镜阴性的孤立性肺结节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能为肺癌分子病理诊断分析提供足够的标本.

    作者:肖鑫武;孙文逵;宋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人性化护理在社区医疗中心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应用的体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属于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表现出气流不完全可逆性受限,肺脏功能会随着病变时间延长呈现进行性发展,严重的影响了患者劳动能力与生活质量[1-2].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慢阻肺发病率逐年提升,COPD临床治疗上主要是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并控制肺部感染,积极地改善患者预后,及时有效地护理措施可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预后康复[3-5].我们将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在社区医疗中心老年COPD患者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向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原发性气管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一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86岁,因“反复咳嗽、咯痰50余年,复发伴心累、气紧2个月,加重2d”于2010年12月22日入院.2个月前院外CT提示右中肺不张.纤支镜检查示:右中间支气管开口处可见新生物,完全阻塞管腔,纤支镜无法进入,新生物呈球形,表面光滑,大小1.5 cm×1.8 cm,从瘤体周围缝隙吸出较多白色痰液.经抗感染、解痉、祛痰等治疗无好转.2d前受凉后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心累,喘息较前明显加重,1d前出现呼之不应.入院查体:体温不升,R 14次/min BP111/63 mmHg,P 106次/min,昏睡状态,呼之能应,双侧瞳孔约0.3 cm,对光反射迟钝,口唇紫绀,不言语,颈静脉不充盈,桶状胸,双肺呼吸音极低,可闻及于、湿罗音,心率106次/min,心律齐,各瓣膜未闻及杂音,腹部检查正常,双下肢无水肿.

    作者:余林;曹东亮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肿瘤科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是指由真菌、细菌、病毒、支原体或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肺实质炎症[1-2].我国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较高,约占院内感染的23.0%~42.0%,尤其对老年患者,由于基础疾病多,病程长,免疫功能低下等,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更高,病死率也较高[3-5].近年来,随着医护患对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重视加强,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研究及干预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控制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可以减少住院时间及病死率,可以节约医疗资源,因此分析出致病的危险因素尤为必要,在诸多的因素中,护理方案和措施的正确选择对于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影响.现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3例医院获得性肺炎老年肿瘤患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杨京;王鑫;王林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频率与高分辨率CT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高分辨率CT(HRCT)表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上一年急性加重次数的特点,及与HRCT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COPD稳定期患者159例,对终满足标准的72例COPD患者完成HRCT检查,并记录上一年急性加重次数.根据HRCT影像中肺气肿程度或(和)支气管管壁增厚情况进行分型,并测定PI-950和支气管管壁厚度与相邻肺动脉直径的比值.结果 COPD表型分别为:无肺气肿型32例,肺气肿型40例;无支气管管壁增厚型40例,支气管管壁增厚型32例;A型32例,E型19例,M型21例.COPD患者的HRCT参数EI和支气管管壁厚度/相邻肺动脉直径比值与上一年急性加重频率均呈正相关(r =0.28,P=0.017;r=0.416,P=0.000).HRCT表型为肺气肿型的患者平均上一年急性加重次数为(1.83±0.81)次,高于无肺气肿型[(1.09±0.96)次,P=0.001];支气管管壁增厚型患者急性加重次数为(1.81±0.86)次,高于无支气管管壁增厚型[(1.25±0.95)次,P=0.011)];A型急性加重次数为(1.09±0.96)次,低于E型及M型[(1.63±0.761)次,(2.00±0.84)次,P=0.002],E型与M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OPD患者PI-950及支气管管壁厚度/相邻肺动脉直径比值与上一年急性加重次数呈正相关.HRCT表型多为肺气肿型及支气管管壁增厚型的患者,且COPD急性加重频繁,而A型患者的急性加重频率较低.

    作者:王述红;黄小波;刘翱;何正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Kartagener综合征一例

    Kartagener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原发型纤毛运动障碍,是极为少见的先天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1-2],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可同代或隔代发病,其父母多有近亲婚姻史.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支气管扩张、慢性鼻窦炎或鼻息肉、内脏反位三联征.由于该病的发病率极低,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对该病的早期诊疗,现就我科收治1例患者的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代文静;孙建;李云辉;李万成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相关并发症的维护对策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使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方法.PICC置管术具有操作方便、安全可靠、一次置管成功率高的优势,目前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1-6].但作为一种有创操作,PICC置管过程中可能引起多种并发症,因此如何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7].本研究通过分析我科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施行PICC置管术的肿瘤化疗和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PICC置管术相关并发症的临床维护及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晓容;罗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COPD急性加重期血浆Ang-2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浆血管生成素-2 (Ang-2)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44例AECOPD患者,入院后予以吸氧、抗感染、止咳化痰及平喘等常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Ang-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的变化,并探讨治疗前血浆Ang-2与hs-CRP及PaO2相关性,治疗后血浆Ang-2与肺功能指标FEV1/FVC以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的相关性.按照吸烟史将研究对象分为非吸烟组、已戒烟组及持续吸烟组,比较三组患者血浆Ang-2水平.结果 AECOPD患者治疗前血浆Ang-2浓度为(2 937.2 ±938.1) pg/ml,血清hs-CRP浓度为(6.5±3.9) mg/dl,PaO2为(66.9±9.5) mmHg,经治疗临床缓解后血浆Ang-2浓度为(1 919.7 ±672.1)pg/ml,hs-CRP浓度为(2.6±1.9) mg/dl,PaO2为(79.4±9.6) mmHg,各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前血浆Ang-2与血清hs-CRP呈正相关(r =0.404,P<0.01),与PaO2呈负相关(.r=-0.327,P=0.03),治疗后血浆Ang-2与肺功能指标FEV1/FVC以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无显著相关性(P>0.05).非吸烟组、已戒烟组及持续吸烟组患者血浆Ang-2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血浆Ang-2可作为AECOPD的候选炎性生物学标志物.

    作者:李少军;张永红;韩冬;刘璐;朱燕亭;冯维;李凤娟;李满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卒中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SAP)由德国科隆大学Hilker等在2003年首先提出,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10% ~25%.SAP也是脑卒中患者病情加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且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2].探讨SAP的病原学及耐药性特点,对提高SAP的认识和诊治水平非常重要.本研究通过对我院SAP患者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分析,以期为治疗该类疾病提供参考.

    作者:陈钊成;吴海桂;林伟明;吴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介入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76例不可切除的NSCLC患者随机分为介入组和静脉化疗组,静脉化疗组给予常规静脉化疗方案,每月化疗1次,连续化疗3次.介入组给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术联合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每月治疗1次,连续治疗3次.在治疗前1周及第3次治疗后分别采集两组患者静脉血,检测外周血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并进行比较.结果 介入组治疗后三种炎症因子明显降低,与术前及静脉化疗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组有效率72.5%,静脉化疗组38.9%(x2=8.713,P=0.003),TNF-α、CRP、PCT在治疗后介入组分别为35.89±19.53 ng/L、10.36±2.14 mg/L、2.48±1.51 μg/L,静脉化疗分别为39.54-17.32 ng/L、10.31 ±2.54 mg/L、2.64±0.94 g/L.结论 介入治疗可以有效降低NSCLC患者炎性因子水平.

    作者:杨黎;何杰;周夏飞;余林;李小燕;李万成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与全身静脉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与静脉全身化疗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数据在线知识服务平台,收集国内外2000年至2014年间公开发表的有关NSCLC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与全身静脉化疗临床对照试验的中英文文献,按照入选标准严格筛选文献并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估,对终入选的文献使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分析的文献共计11篇,Meta分析显示NSCLC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全身静脉化疗组(RR,1.57;95%CI,1.37 ~ 1.82;P<0.001;r=0%),但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RR,1.10;95% CI,0.91 ~1.33;P=0.30;,=24%).NSCLC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组血小板降低发生率显著低于全身静脉化疗组(RR,0.69;95%CI,0.53 ~0.90;P=0.006;I2 =0%),但两组患者白细胞降低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RR,0.77;95% CI,0.56~1.04;P=0.09;,=87%),恶心、呕吐发生率亦无统计学差异(RR,0.64;95%CI,0.30~1.37;P=0.25;I2 =98%).结论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对晚期NSCLC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全身静脉化疗,且能降低某些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可作为部分晚期NSCLC患者首选治疗方式之一.

    作者:魏家玮;郭述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泡灌洗液蛋白组学研究进展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以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多种肺内外危险因素导致的以肺泡毛细血管损伤为主要病理特征,以非心源性肺水肿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尽管现有的医疗救助水平已有明显提高,但从原始的ARDSnet研究起,ARDS的发生率和总体病死率实质上没有变化,成人病死率仍在40%以上[1-3].ARDS往往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中先出现的器官损害,而MODS作为ARDS严重并发症,它的发生将意味着需要更加密集和高昂医疗的投入,其严重的并发症和高病死率对各国医疗事业来说,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作者:任珊;席修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中华肺部疾病(电子版)杂志

中华肺部疾病(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